经穴汇解


  按宝鉴曰。兰门。在玉茎旁二寸。治疝气冲心欲绝。

  男阴缝 一名鬼藏。拔阴。反向上灸。治马黄黄疽等病。若女人。玉门(十三鬼穴。并千金翼。有头字。)是穴。男女针灸无在。(千金)

  按千金风癫篇。灸阴囊缝。三十壮。令人立。以笔正注当下。已卧核卵上灸之勿令近前胎中所有。在后生者。于茎中肾囊前中间弦子上。灸七壮。立愈。此法相似在囊前缝上。

  关门 玉茎旁二寸。针入二寸半。灸二七壮。主治疝气冲心欲死(医纲)

  鬼门 牛钓。弄舌撮口。灸鬼门。穴在乳下一麦粒。七壮。(幼幼新书)

  按与十三鬼穴鬼门。同名异穴。

  气冲 一名气中。(医纲)气冲。在气海旁。各一寸半。针入二寸半。灸五十壮。主治腹痛肠鸣。又名气中主治妇人血溺气喘。(医纲)

  按与胃经气冲。同名异穴。千金曰。失欠颊车蹉。灸背第五椎。一日二七壮。满三日不瘥。灸气冲。二百壮。胸前喉下。甲骨中是。亦名气堂。此气冲。亦是异穴。说既见。

  水分 在水分旁各一寸半。针二寸半。灸五十壮。主治单蛊胀气喘。(医纲)

  食仓 食关 治脾胃。在中脘旁寸半位。(国小)

  血门 血门中脘旁三寸。(国小)

  神庭 在龟尾。注曰一作鸠尾下五分。(脉经)

  水道 三焦膀胱肾中热气。灸水道。随年壮。穴在挟屈骨相去五寸。(千金)屈骨在脐下五寸屈骨端。水道挟两旁。各二寸半。(千翼)

  按屈骨横骨之一名。说既见。水道与腹部三行水道。同名异穴。宜合考。

  囊底 一名海底(医纲)阴囊十字纹中。(大成)

  按千金曰。若眼反口噤。腹中切痛。灸阴囊下第一横理。十四壮。灸卒死。亦良。盖此穴纲目奇效良方等。皆云。治阴中湿痒。外肾生疮。小肠疝气。小儿疝卵偏重。

  龙门 妇人胞落颓。灸龙门。二十壮。三报。在玉泉下。女人入阴内外之际。此穴卑。

  今废不针灸。(千金)阴中上外际。(千翼)

  按玉泉。见上。非中极之一名。千金曰。妇人遗尿不知出时。灸横骨当阴门。七壮。

  阴茎 卒癫。灸阴茎上。宛宛中。三壮。得小便通。即瘥。(千金)治卒 。牵阴头正上。灸茎头所极。又牵下向谷道。又灸所极。又牵向左右髀直行。灸茎所极。(同上)当尿孔上。

  是穴。(千翼)又灸阴茎头。三壮。(千金)

  按千金又曰。凡男 当骑碓轴。以茎伸置轴上。齐阴茎头前。灸轴木上随年壮。此他灸法多多不集录。

  冲门 去大横五寸。在府舍下横骨端。约中动脉。(外科大成)

  卷之八 奇穴部第十二

  四肢第四

  □ 石子头 还取病患手。自捉臂。从腕中大泽纹。向上一夫。接白肉际。灸七壮。治马黄黄疽等病。(千金)

  按□ 。千金翼。作臂。泽。作渊。是也。

  河口 腕后陷中动脉。(千金)

  按千金翼。作手腕后。陷中动脉。此与阳明同。类经曰。按此当是手阳明阳溪之次。千金曰。心痛。灸臂腕横纹。三七壮。又曰。治疔疮。掌后横纹后。五指。男左女右。七壮。即瘥。

  已用得效。疔肿灸法虽多。然此一法甚验。出意表也。此二处亦似河口。

  地神 治自缢死。灸四肢大节陷。大指本纹。名曰地神。灸七壮。(千金)

  虎口 心痛。灸两虎口。白肉际。七壮。(千金)

  按千金翼。曰。治烦热头疼。刺虎口。

  飞虎 即童门穴也。又云。是支沟穴。以手于虎口。一飞中指书处。是穴也。(大全)

  按此穴。缺其详。详于支沟条。

  大骨空 手大指第二节前。尖上。屈指当骨节中。灸二七壮。主治内障久痛。及吐泻。(类经)中节上。屈指当骨尖陷中。(大成) 禁针。(类经)

  按医学纲目。灸九壮以口吹火灭。千金翼曰。脾风占候。言声不出。或手上下。灸手十指头小骨空 手小指二节尖上。(大全)

  按玉龙赋曰。治眼烂。能止冷泪。医学纲目曰。灸七壮。亦吹火灭。千金翼曰。喉痹。

  针两手小指爪纹中。出血三大豆许。即愈。左刺左右刺右。此处相近。

  拳尖 中指本节前。骨尖上。握拳取之。(类经)

  按千金曰。风翳。患右目。灸右手中指本节头骨上。五壮。如小麦大。左手亦如之。千金翼曰。牙疼。灸两手中指背。第一节前。有陷处。七壮。下火立愈。

  中魁 手中指第二节前。骨尖上。屈指得之。又曰。在手腕中上侧。两筋间陷中。灸二七壮。盖此以阳溪言也。观者辨之。主治五膈。五噎。(类经)宛宛中。(金鉴)

  按千金翼曰。牙齿疼。灸两手中指背。第一节。前有陷处。七壮。下火立愈。大成曰。

  治五噎反胃吐食。可灸七壮。宜泻之。又阳溪二穴。亦名中魁。

  中泉 手腕外间。阳池。阳溪。中间陷中。(类经)

  五虎四穴 手食指。无名指背间。本节前。骨尖上。各一穴。握拳取之。(类经)

  按奇效良方曰。手食指及无名指。第二节骨尖。握拳得之。治五指拘挛。可灸五壮。

  二白四穴 掌后横纹上四寸。手厥阴脉两穴相并。一穴在两筋中。一穴在大筋外。针三分。

  寸。一手有二穴。一穴在筋内两筋间。即间使后一寸。一穴在筋内。与筋内之穴相并。(大四关四穴 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大成)

  按关。吴文炳。作开。奇效良方。太冲。作行间。

  龙玄 侧腕交叉脉。(神应)两手侧腕。叉紫脉上(大成)

  按医学纲目。作在列缺上青脉中。灸之。主治下牙疳。

  龙虎 侧腕紫脉中。(国小)

  按医经国小曰。龙虎侧腕紫脉中。满口牙疼灸七壮。恐是龙玄。然不可改。暂记。

  四缝四穴 手四指内。中节。是穴。用三棱针。出血治小儿猢狲劳等证。(大成)

  神授 牙痈。灸神授二七壮。随人大指上。直去骨罅处。起用患人手一跨。(痈疽神秘手心 犬痫之为病。手足拳挛。灸两手心。一壮。(千金)灸黄。手心中七壮。(千翼)疗卒死。令人痛。爪其人人中。取醒。不起者。卷其手。灸下纹头。随年壮。(外台)

  交脉 卒中风。灸手交脉。三壮。左灸右。右灸左。其炷如鼠屎形。横安之两头下火(千金)短气。不得语。灸小指第四指间。交脉上。七壮。(同上)齿疼。灸外踝上高骨前。交脉上。

  七壮。(千翼)

  高骨 掌后寸部前五分。针一寸。灸七壮。治手病。(大成)

  金门 瘰 之发。于项后耳之间。累累如贯珠者。是也。法当灸金门二壮。掌后三寸半。是穴。(外科大成)

  剑巨 马刀之发。在耳后。侵入发际。微肿坚硬如石。甚者。引顶痛也。当灸剑巨。二七壮。在掌后三寸。(外科大成)

  肘尖 忤注。灸手肘尖。随年壮。(千翼)治瘰 。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如初生时。男左女右。灸风池。(入门)肘骨尖上。屈肘得之。(大成)肘尖端处。(金鉴)

  按千金肠痈篇曰。屈两肘正灸肘头锐骨。各百壮。下脓血即瘥。千金翼曰。灸手肘尖。

  注曰。一作纹。外科大成曰。取穴。令患者端坐。叉手平胸。肘后突出。尖骨是。灼艾。人须立于患人后。因穴在后面内侧小尖骨尖。以指按之。患处酸麻者。是真穴。此乃大肘尖之旁。小肘尖。仰手与小指对直者。是也。按此骨尖。小指即麻为验。此穴与肩尖穴。多不取。不真。惟此取法最确。故重表而出之。宜珍之勿忽。今按恐是少海穴。

  冲阳 肘外屈横纹外头。(千翼)

  按千金翼注曰。是曲池穴。冲阳。在足趺上五寸。外台同。外科全书曰。足八邪。足左右五也。千金曰。狂走刺人。或欲自死。骂詈不息。称神鬼语。灸两肘内屈中。五壮。又治五尸。灸手肘纹。随年壮。千金翼曰。呀嗽。灸两屈肘里大横纹下头。随年壮。又疔肿。在左灸左臂曲肘纹前。取病患三指外。于臂上处中灸之。两筋间。从不痛至痛。肿在右从右。灸不过三四日瘥。此他散见诸篇。主治部中详之。

  砚子骨 豌豆疮。灸两手腕砚子骨尖上。三壮。男左女右。(千金○头注曰。砚。明板。作 。砚子骨。未详何处。砚。千金翼。作研。无异义。)

  天心 干八寸许。(秘旨)

  按文不解。所图。在劳宫内旁。

  横纹 掌尽处横纹。掐至中指尖。主吐。(秘旨)

  按千金曰灸掌后横纹后五指。男左女右。七壮。即瘥。已用得效。疔肿。灸法虽多。然此一法甚验。出于意表也。

  门 大指节下五分。治气促气攻。 门推向横纹。主吐横门。(门。疑是纹字。)推向门。主泻。(秘旨)

  靠山 大指下。掌根尽处。婉中。能治疟疾痰壅。(秘旨)

  按婉当作腕。千金翼曰。转筋。在两臂及胸中。灸手掌白肉际。七壮。

  威灵 虎口下两旁。岐有圆骨处。遇卒死症。揉掐即醒。有声则生。无声则死。(秘旨)

  一扇门 二扇门 中指两旁。挟界下半寸。是穴。治热不退。汗不来。掐此即汗如雨。不宜太多。(秘旨)

  向导 四指五指。挟界下半寸。治痰壅气促气攻。(秘旨)

  二人上马 小指下里侧。对兑边。是穴。治小便赤涩。清补肾水。(秘旨)

  按千金曰。短气不得语。灸小指第四指间。交脉上。七壮。

  外劳宫 指下。正对掌心。是穴。治粪白不变。五谷不消。肚腹泄泻。(秘旨)

  一窝风 掌背根尽处。婉中。治肛痛。极效。急慢惊风。又一窝风。掐至中指尖。主泻按婉。当作腕。

  鬼城(千金)一名十宣。(良方)邪病大唤。骂詈走。灸十指端。去爪一分。(千金)在手十指头上。去爪甲角。一分。每一指。各一穴。两手共十穴。故名十宣。治乳蛾用三棱针。出血则效按千金曰。治卒忤死。灸十指爪下。各三壮。盖同处。十宣。大成。良方等所说乃鬼城也。

  十指头 短气不语。灸手十指头。合十壮。(千金)脾风占候。声不出。或上下手。当灸按合。外台。作各。是也。

  手足阳明(千金)

  手足十指头 手足阳明。谓人四指。凡小儿风病。太动手足。掣 者。尽灸手足十指端。又灸手大指节理 灸黄法。屈大指节理。各七壮。(千翼)

  按外台。引肘后云卒心腹烦满。灸两手大拇指内边。爪后第一纹头。各一壮。又千金曰。脾三壮。左灸右。右灸左。资生曰。小儿雀目。夜不见物。灸手大指甲后一寸。内廉横纹头白肉际。各一壮。医学纲目引摘玄曰。喉痹颔肿如升。水粒不下。手大指背头节。三棱针刺之。出血。以上所说。大抵似同处。盖取奇穴者。无定论。临机应变。其巧拙各分。盖古人之治理。不必拘拘。

  大拇指头 五尸。灸两手大拇指头。各七壮。(千金)

  按千金又曰。水通身肿。灸两手大指缝头。七壮。

  八邪八穴(大成)一名八关(医纲)在手五指岐骨间。左右各四穴。(大成)

  大都二穴 在手大指次指。虎口赤肉际。握拳取之。(大成)

  按良方曰。治头风牙疼。类经曰。治虚劳一法。取手掌中。大指根稍前肉鱼间。近内侧。大纹。半指许。外与手阳明合谷。相对处。按之。极酸者。是穴。此穴同长强。各灸七壮。甚妙。更按此穴与大指节理。宜合考。

  上都二穴 在手食指中指。本节岐骨间。握拳取之。(大成)

  中都二穴 一名液门在手中指无名指。本节岐骨间。(大成)

  按少阳经液门。同名下都一名中渚。亦少阳经之穴名。

  下都二穴 在手无名指。小指本节后。岐骨间。一名中渚也。中渚之穴。在液门下五分。两手八穴。故名八邪。(大成○良方曰。以上三穴。治手臂红肿。)

  按医学纲目引洁古曰。眼痛睛欲出者。须八关。大刺十指出血。即十指缝。今移入八邪之一名。五云抄。又载八关。即八邪。刺疟篇云。诸疟而(千金。作血。)脉不见。刺十指间出(千翼作见。)血。血去必已。千金。引此文。且曰先视身之赤如小豆者。尽取之。八邪八关之名。古典不载。大成。所说主治。同良方。

  三门 一名少骨。手次指本节后。内侧陷中。治蜂窝疽。(外科大成)

  鬼眼四穴 手大拇指。去爪甲角。如韭叶。两指并起。用帛缚之。当两指岐缝中。是穴。又二穴。在足大趾取穴。亦如在手者。治五疳等症。当正发时。灸之。大效。(良方)

  按医灯续焰曰。足大拇指。离爪甲。一韭叶许。名鬼眼穴。金鉴曰。鬼眼在足两大指内。去鬼哭 治鬼魅。狐惑恍惚。振禁。以患人两手大指。相并缚定。用艾炷于两甲角。及甲后肉四处。骑缝着火。灸之。则患者哀告我自去。为效。(入门)

  按千金曰。治卒中邪魅恍惚。振禁。灸鼻下人中。及两手足大指爪后甲本。令艾丸半在爪上。急缚大指。灸合间。二七壮。当狐鸣而愈。外台。引备急方。曰。卒死而口噤不开者缚两手大拇指。灸两白肉中。二十壮。盖皆同处。资生。引秦承祖。而共无鬼哭之名。

  手五册 手髓孔足五册 足髓孔灸手五册。次灸手髓孔。次灸手少阳。次灸足五册。次灸足髓孔。(千金偏风篇)灸猥退风。半身不随。法。先灸天窗云云。次手髓孔。腕后尖骨头。宛宛中。次手阳明大指奇后。次脚五册。屈两脚。膝腕纹。次脚髓孔。足外踝后一寸。(千翼)癫狂二三十年者灸天窗云云。次按五册髓孔。其法不详。未见他籍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