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汇解


  手太阳 手小指端。灸随年壮。治黄疽。(千金)苦心下急。热痹。小肠内热。小便赤黄。刺手太阳。治阳。在手第二指本节后一寸。动脉。(千翼)鼻中拥塞。针手太阳入三分。在小指外侧后一寸。白肉际。宛宛中。(同上)

  按第二指者。食指也。凡手十指各有灸刺穴。拳尖。中魁。大小骨空。既举之。纲目曰。

  主治困睡多。无名指第二节尖。灸一壮。屈指取之。千金曰。一切病食疰。灸手小指头。随年壮。男左女右。又曰。男 。灸手季指端。七壮。病在右可灸左。左者灸右之类不可枚举。凡无名称者。详载于主治部中。足趾亦同。但如大拇指头。十指头。虽非穴名。举其一二。使后学知每指有刺灸之穴而已。

  夺命(聚英)一名惺惺。(入门)一名虾蟆。(医纲)手膊上侧筋骨陷中。(聚英)曲泽上一尺。(医纲) 禁灸(医纲)

  按聚英引刘宗浓曰。晕。针夺命穴。救之。男左女右。取之不回。却再取右。女亦然。

  此穴正在手膊上侧。筋骨陷中。虾蟆儿上。自肩至肘。正在当中。注曰。刘氏止言夺命穴。而不言何经何络。今按此穴分。是肺大肠脉分。而古亦无夺命穴。医学纲目曰。在曲泽上一尺。针入三分。主治气昏晕。东医宝鉴。作目昏晕。入门曰。针晕者。神气虚也。不可。起针。以针补之急用袖掩病患口鼻。回气内与热汤饮之。即苏。良久再针。甚者针手膊上侧筋骨陷中。即。灸之 络脉。俗呼为虾蟆穴也。主治紫白癜风。按夺命。惺惺。虾蟆。三名。共是同穴。今并名为一顷。或传小儿丹毒治法。其法以口吮 膊上。久而满口皆血。甚良。盖是夺命穴也。

  顶 膝盖骨尖上。灸七壮。主治。两足瘫痪。两腿无力。(医纲)

  脚后跟 白肉后际。针灸随便。治马黄。黄疽。寒。暑。诸毒等病。(千金)

  按外台引救急方曰。霍乱转筋。灸足跟后黑白肉交际。当中央。千金曰。腰痛灸脚跟上横纹中。白肉际。十壮。良。

  漏阴 女人。漏下赤白。四肢酸削。灸漏阴。三十壮。穴。在内踝下五分。微动脚脉上。(千金)

  按千金翼。无脚字。

  膝眼四穴(千金)一名膝目。(外台)一名鬼眼。(金鉴)膝头骨下。两旁陷者。宛宛中是。

  (千金)膝盖下两边。(外台)膝前。(大全)禁灸。(资生)

  按大全。作膝根误。金鉴曰。膝盖骨下。 骨上陷中。千金。八种灸法。有膝眼穴。曰香港脚初得脚弱。使速灸之。

  关仪 女人阴中痛。引心下及小腹。咬痛。腹中五寒。灸关仪百壮。穴在膝外边上一寸。宛宛中。是(千金)

  按五寒。恐有讹谬。盖五脏寒之言欤。

  营池四穴 一名阴阳。女人。漏下赤白。灸营池四穴。三十壮。穴在内踝前后两边池中按千金翼。作池上脉。

  阴阳 女人漏下赤白泄注。灸阴阳。随年壮。三报。穴在足拇趾下。屈里表头白肉际是。(千金)横纹两旁。乃阴阳二穴。就横纹上以两大指中分。望两旁。抹为分阴阳。治肚腹膨胀泄泻。二便不通脏腑虚。并治。(秘旨)

  按千金翼。同。秘旨。不言足大指者。盖遗脱也。

  环谷(灵枢)

  按出于四时气篇。说见下。

  风市 两髀外。可平倚垂手直掩髀上。当中指头。大筋上捻之。自觉好。(肘后)可令病人起正身平立。垂两臂。直下舒十指。掩着两髀。便点当手中央指头。髀大筋上。是。灸之百壮。多亦任人。轻者。不可减百壮。重者乃至一处五六百壮。勿令顿灸。三报之。(千金)平立垂手。当中指头。髀两筋间。是。(外台)膝上七寸。外侧两筋间。(类经)从环跳。下行膝上外廉。(金鉴)

  按四时气篇曰。徒 。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马莳曰按各经。无环谷穴。止足少处肉间陷中。并非。千金曰尿床。垂两手两髀上。尽指头上有陷处。灸七壮。是指风市。

  膝下 妊娠三月灸膝下一寸。七壮。(千金)转筋。胫骨痛不可忍。灸膝下廉。横筋上。

  按千金翼。作屈膝下廉。

  膝外 灸 疡法。五月五日午时。灸膝外屈脚当纹头。随年壮。两处灸。一时下火。

  女膝 一名丈母。一名女须。一名女 。(癸辛杂识)足跟后。(同上)

  按周密癸辛杂识曰。刘汉卿即中。患牙槽风。久之颔穿。脓血淋漓。医皆不效。在维阳。

  有丘经历。益都人。妙针法。与汉卿。针委中及。女膝穴。是夕脓血。即止。旬日后。用此法。

  颔骨蜕去。别生新者。其后又张师道。亦患此证。复用此法针之而愈。殊不可晓。丘尝治消渴者。以酒酵作汤。饮之而愈。皆出于意料之外。委中穴在腿 中。女膝穴在足后跟。俗言丈母。腹痛。灸女 。脚后跟。乃舛而至。此亦女膝是也。然灸经。无此穴。又云女须穴。

  巨阳 腰痛。灸足巨阳。七壮。巨阳。在外踝下。(千金)

  足太阳 一名鬼路。胞衣不出。刺足太阳。入四分在外踝后一寸。宛宛中。(千金)身重肿。坐不欲起。风劳脚疼。灸尺太阳。五十壮。针入三分。补之。(千翼)

  按巨阳。太阳。共是同义。然不可。合以为一。并存以备后考。千金曰。狂癫鬼语。灸足太阳。四十壮。千金翼曰。足太阳。名鬼路。千金。十三鬼穴。鬼路注曰。申脉。足太阳。盖申脉欤千金翼。尺字。恐足之误。

  肾系 消渴小便数。阴市二处在膝上当伏兔。上行三寸。临膝取之。或三二列灸。相去一寸。名曰肾系者。注曰。黄帝经云。伏兔下二寸。(千金)

  华佗 疗男子卒疝。阴卵偏大。取患人足大指。去爪甲。五分。内侧白肉际。(明堂)

  按千金曰。痈肿。灸两足大拇指奇中。立瘥。又老人小儿。大便失禁。灸两脚大指。去甲一寸。三壮。又灸大指奇间。各三壮。程敬通曰。奇间。当是岐间。资生作岐是也。千金又曰。疮。灸足大指奇间。二七壮。又大人小儿。痈肿。灸两足大拇趾奇中。立瘥。仍随病左右。大抵似华佗穴。

  足大指节横理(千金)

  按详于大敦。

  承命 狂邪惊痫病。灸承命。三十壮。(千金)

  按穴注。详于三阴交。

  少阳维 内踝后一寸。动筋中。是。(外台)

  按筋。当作脉。

  太阴跷 内踝下向。宛宛中。是。(外台)

  太阴 内踝上一夫。(千金)

  按此穴。治 疝名太阴者。一载中都。一载三阴交。又千金翼曰。妇人逆产。足出。针足太阴。入三分。足入乃出针。穴在内踝后。白肉际。陷骨宛宛中。又外台曰。太阴二穴。在内踝上八寸。骨下陷中。是指地机邪。宜与三阴交条。并考。外台又曰。黄帝三部针灸经。并铜人 穴经。并无少阴维。太阴。太阴跷。三穴名。

  厥阴 治卒 。灸足厥阴。在左灸右。在右灸左。三壮。在足大趾本节间。(千金)

  按是盖指大敦穴也。

  八风八穴(大成)一名八邪。(外科全书)足五指岐骨间。两足共八穴。故名八风。

  按灵枢曰。五指间。各一。凡八 。足亦如是。乃是手八邪。足八风之祖。外科全书曰。足八邪。足左右五指岐骨间。各有四穴。其冲阳穴。亦可刺。(在足背。对中指近曲处左右亦同。)尝考针经。在足。又名八风穴。冲阳穴。既见。宜合考。

  气端(千金)

  八冲 足十趾去指奇一分。两足。凡八穴。曹氏名曰八冲。极下气有效。其足十趾端名曰气端。日灸三壮。并大神。要其八冲。可日灸七壮。气下即止。(千金)

  按外台。引苏恭曰。若脚十指。酸疼闷。渐入趺上者。宜灸指头正中甲肉际。三炷即愈。千金翼。作足十指奇端去奇一分。

  八会 狂走易骂。灸八会。随年壮。穴在阳明下五分。(千金)

  独阴(大成)一名独会。(国小)足三指下横纹。灸外肾肿平。(国小)足趾下横纹中。(类经)足第二指下(大成)

  按大全曰。妇人产难。不能分娩。独阴。即至阴穴。类经曰。即至阴穴。当是足小指。

  也未详阴穴。在足四指间。灸三壮。主治月经不调。又医经国小曰。独会。在足二指下横纹中间。

  又治产难。独阴。独会。盖同穴也。

  内踝尖 足内踝骨尖(大成)

  按千金曰。若筋急。不能行者。内踝筋急。灸内踝上。四十壮。外踝筋急。灸外踝上。

  三十壮。立愈。又曰。 瘕。灸内踝后宛宛中。又诸恶漏。中冷。息肉。灸足内踝上。

  外踝尖 卒淋。灸外踝尖七壮。(千金)重舌。灸外踝上。三壮。(同上)外踝尖上三寸。

  按内外踝上。针灸多效。千金。外台。所载。极多。详于主治部中。而有言白肉际。青脉上男内踝女外踝各三七壮。纲目引东阳曰。治久漏疮。足内踝上一寸。灸三壮。至六壮。

  通理 足小指上二寸。主妇人崩中。及经血过多。针入二分。灸二七壮。(宝鉴)

  大趾甲下 尸厥而死。脉动如故。刺大趾甲下内侧。去甲三分。(千金)

  按千金又曰。扁鹊云。卒中恶风。心闷烦毒。欲死。急灸足大趾下横纹。随年壮。立愈。今按大趾甲下。十三鬼穴中。鬼垒也。指隐白。

  髋骨 膝盖上。梁丘旁。外开一寸。(类经)委中上三寸。髀枢中。垂手取之。(大成)梁丘两旁。各开一寸五分。两足共四穴。(大成)

  按三说不同。又国小有腕骨。

  腕骨 腕骨四穴梁丘旁。各开寸半腿痛。(国小)

  按与髋骨同处。髋腕。若有一误。

  跨骨 即梁丘穴也。(大成)

  维会 足外踝上三寸。此即玉泉穴也。(大成)

  按杨继洲曰。此两解不可俱属经外奇穴并存。以俟知者。

  前承山 小儿望后趺。将此穴。久掐久揉有效。(秘旨)

  按无穴注。而所图。在 前对承山处。

  鞋带穴 小儿望后仰。掐此。(秘旨)

  按无穴注。而所图在跗上。外台引文仲曰。疗传尸。立脚于系鞋处横纹。以手四指。于纹上量胫骨。外逼胫当四指中节按之。有小穴。取一缕麻刮令薄。以此麻缓系上灸。令麻缕断。

  鼠尾 瘰 穴法。用草一茎。男比左手。女比右手。中节横纹。攒量过四肢。纹尽处。

  比交壮。年深多灸。又曰。二鼠尾。在手臂上大肉处。是穴。(疮疡经验全书。)

  内昆仑 治脚转筋。针内昆仑。穴在内踝后陷中。入六分。气至泻之。(千翼)

  按千金翼又曰。少腹坚大。如盘盂。胸腹中胀满。饮食不消。妇人 聚。瘦瘠。灸内踝后宛宛中。随年壮。

  上昆仑(资生)

  下昆仑 上昆仑。针五分。下昆仑。外踝下一寸。大筋下。(资生引明堂。)

  按资生曰。明堂。有上昆仑。又有下昆仑。铜人只云昆仑。而不载下昆仑。岂铜人不全耶。抑名不同。未可知也。但上经云。内昆仑。在外踝下一寸。下经曰内昆仑。在内踝后五分。

  未知其孰是。予谓既云内昆仑。则当在内踝后矣。下经之穴。为通上昆仑。在外踝故也。

  伏鬼腓肠鹿溪按上三穴。千金。惊痫篇。足部十四处。灸穴下。载之。未详其处。

  慈门(千金)

  按千金曰。悲泣邪语。鬼忙歌哭。灸慈门。三十壮。千金翼曰。狂邪鬼语。灸慈门。

  下满(千金筋极篇。千翼转筋条。)

  大幽(千金风痫篇。千金翼同)

  胡脉(千金翼杂疗篇。)

  肋户 犬痫之为病。手足拳挛。灸两手心。一壮。灸足太阳。一壮。灸肋户。一壮。(千金)

  食门 出外台。饮 注。

  按以上六穴。无注解。未详其处。

  曲尺 短剧方曰。在一脚趺上。胫之下。接腕曲屈处对大指岐。当踝前。两筋中央陷者中。是也。(医心方)

  扁鹊十三鬼穴(鬼宫 鬼信 鬼垒 鬼心 鬼路 鬼枕 鬼床 鬼市 鬼路 鬼堂 鬼藏 鬼臣 鬼千金方曰。凡百邪之病源。起多涂。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或有默默而不声。或复多言而谩说。或歌。或哭。或吟。或笑。或眠坐沟渠。啖食粪秽。或裸形露体。

  或昼夜游走。或嗔骂无度。或者蜚蛊向导。手乱目急。如斯种类。癫狂之人。今针灸与方药。

  并主治之。凡占风之家。亦以风为鬼断。(千翼凡下无十字。)

  扁鹊曰。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也。凡针之体。先从鬼宫起。次针鬼信。便至鬼垒。

  又至鬼心。未必须并针止五六穴。即可知矣。若是邪蛊之精。便自言说论其由来。往验有实立得精灵。未必须尽其命。求去与之。男从左起针。女从右起针。若数处不言。便遍穴(千翼。作遍而无穴字。)针也。根据诀而行针灸等处。并备主之。(千翼。以下无五十字。)仍须根据掌诀捻目治之。万不失一。黄帝掌诀。别是术家秘要。缚鬼禁劫五岳四渎。山精鬼魅。并悉禁之。有目。在人两手中十指节间。第一。针人中。名鬼宫。从左边下针右边出。第二针手大指爪○即隐白。)入肉二分。第四针掌后横纹。名鬼心。入半寸。(注曰。即太渊穴也。千翼。寸作解)第五针外踝下白肉际。足太阳。名鬼路火针七 。 三下。(注曰。即申脉穴也。)第六针大椎上入发际一寸。名鬼枕(即风府)火针七 。 三下。第七针耳前发际。宛宛中。(千翼无上七字。)耳垂下五分。名鬼床。(即颊车)火针七 。 三下。第八针承浆。名鬼市。

  从左出右。第九针手横纹上三寸。两筋间。名鬼路。(注曰。即劳宫穴也。千翼。有此名间使四字。)第十针直鼻上。入发际一寸。名鬼堂。火针七 。 三下。(注曰即上星穴也。)第十一针阴下缝。灸三壮。女人即玉门头。名鬼藏第十二针尺泽。横纹外头。(千翼。作横纹中。内外两纹头。)接白肉际。名鬼臣火针七 。 三下。(注曰。此即曲池穴也。)第十三针舌头一寸。当舌中下缝。刺贯出舌上。名鬼封。仍以一板横口吻安针头。令舌不得动。已前若是。手足皆相对。针两穴。若是孤穴。即单针之。按千金翼之文。大同小异。或语句上下而其意同者不注。

  香港脚八处灸穴千金曰。凡香港脚初得脚弱。使速灸之。并服竹沥汤。灸讫。可服八风散无不瘥者。惟急速治之。若人但灸。而不能服散。服散而不灸。如此者。半瘥半死。虽得瘥者。或至一二年。复更发动。觉得。便根据此法速灸之。及服散者。治十十愈。此病轻者。登时虽不即恶。治之不当。根源不除。久久期于杀人。不可不精以为意。

  初灸风市。 次灸伏兔。(千翼无灸字下同。) 次灸犊鼻。 次灸膝两眼(千翼作膝目。) 次灸三里。 次灸上廉。 次灸下廉。 次灸绝骨。

  凡灸八处。第一风市穴。可令病患起正身平立。垂两臂。(千翼作手。)直下舒十指。掩着两髀。便点当(千翼无当字)手中央(千翼无央字)指头髀大筋上是。(千翼无是字)灸之百壮。多亦任人。(四字。千翼作逐轻重灸之)轻者不可减百壮。重者乃至一处五六百壮。勿令顿灸。

  三报之。佳。第二(千翼无勿以下十字。)伏兔穴。令病患累夫端坐。以病患手夫掩横(千翼作横掩。)膝上夫下旁。与曲膝头齐。上旁。侧夫际。当中央。是灸百壮。亦可五十壮。第三犊鼻穴。在膝头盖骨上际。外骨边(骨边。千翼作角。)平处。以手按之得节解。则是。一(千翼有法字。)云。在膝头下近外。三骨箕踵中。动脚以手按之。得窟解是。灸之五十壮。可至百壮。第四膝眼(千翼作目。)穴。在膝头骨下两旁。陷者宛宛中。是。(千翼有灸百壮之三字)第五三里穴。在膝头骨节下一夫。附胫骨外。是。一(千翼有法字。)云。在膝头骨节下三寸。人长短大小。当以病患手夫度取。灸之。百壮。第六上廉穴。在三里下一夫。亦附胫骨外。是。灸之百壮。第七下廉穴。在上廉下一夫。一云。(二字。千翼作亦字。)

  附胫骨外。是。灸之百壮。第八绝骨穴。在脚外踝上一夫。亦云。四寸。是。(千翼。有灸百壮之凡此诸穴(千翼无穴字)灸。不必一顿灸尽壮数。可日日报灸之。三日之中。灸令尽壮数。为佳方云。如觉脚恶。(千翼作异。下同。)便灸三里。及绝骨。各一处。两脚恶者。合四处。(千翼作穴。)灸之。多少随病轻重。大要虽轻。不可减百壮。不瘥。速以次灸之。多多益佳。

  按八穴。皆冠第几之二字。为次。千金翼。无。诸穴既有本条。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