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经穴汇解
经穴汇解
作处)以白圈两穴。白圈是灸穴处。
以上是第三次。点两穴。谓之。四花。灸两穴。各百壮三次共六穴。各取离日。量度讫。唯须三月三日艾最佳。病瘥百日内。忌饮食房室。安心静处。将息。若一月(圣济。作百日)后。觉未瘥。复初穴上再灸。
按四花灸穴。诸书所载不一。苏沈良方。校成诸本。序文如所言。而鲁鱼居多。今以万校之。他书之文大不同。始取其句差异者注之。再阅颇觉其烦。仍悉削去之。只注一二字异而义易通者。崔氏序曰具图形状而其图不载。诸书亦无焉。今据万安方所图省其无用。而其文一从圣济万安二书。记图上入门曰。灸此六穴。亦要灸足三里。以泻火气为妙。是古书所不论图 图 图 以上第一次。点二穴。
图 图 图 以上是第二次点二穴图 以上是第三次点二穴。以上图状。
图 按资生曰。凡取四花穴。以稻秆心。量口缝如何阔。断其长多少。以如此长。裁纸四方中剪小孔。别用长稻秆。蹈脚下前取脚大指为止。后取脚曲 横纹中为止。断了却环在结喉。
下垂向背后看秆止处。即以前小孔纸。当中安分。为四花。盖灸纸四角也。今按此法世俗所谓略四花。针灸聚英曰。初疑四花穴。古人恐人不识点穴。故立此捷法。当必有合于五脏俞也。今根据此法点穴。果合太阳行背二行。膈俞胆俞四穴。难经曰。血会膈俞。 曰。血病治此。盖骨蒸劳热。血虚火旺。故取此补之。胆者肝之腑。藏血。故亦取是俞也。崔氏。止言四花。而不言膈俞胆俞四穴者。为粗工告也。今只根据揣摸。脊骨膈俞胆俞。为正。然人口有大小阔狭不同故四花亦不准。更按。高武说崔氏四花而不据其法。漫为膈胆二俞。学人思诸。又资生曰。一医传一法。先横量口吻。取长短。以所量草。就背上三椎骨下。直量至草尽处。两头用笔。点了。再量中指长短为准。却将量中指草。横直量两头。用笔圈四角。其圈者是穴。是又略法不可从。
经门四花 入门曰。即崔氏四花穴。不灸背上二穴。各开两旁。共成六穴上二穴共阔一寸。
下四花相等。俱吊线比之以离卦变作坤卦。降心火生脾土之意也。然此皆阳虚所宜。华佗云。风虚冷热惟有虚者。不宜灸。但方书又云。虚损痨瘵。只宜早灸膏肓四花。乃虚损未成之际。如瘦弱兼火。虽灸亦只宜灸内关三里。以散其痰火。早年欲作阴火。不宜灸论而未果。
骑竹马灸法 用薄篾。量患人手上尺泽穴横纹比起循肉至中指尖止截断。外用竹杠一条。以竹杠两头。置凳上。令患人去衣骑竹杠。以足微点地以先比篾安杠上。竖篾循背。直上篾尽处以墨点记。只是取中。非灸穴。更以薄篾量手中指节两横纹为一寸。将篾于所点墨上。两旁各量一寸是穴。各灸五壮或七壮。止不可多灸。此法灸之。无不愈者盖此二穴心脉所过。凡痈疽之疾。皆心气留滞。故生此毒。灸此则心脉流通。实时安愈。可以起死回生有非常效。(神应)
按类经曰。一本作各开二寸。聚英曰。根据法量穴在督脉脊中至阳。筋束二穴中。外太阳行背二行膈俞肝俞之内。非正当穴也。疑必后人传讹以三寸为二寸耳。岂有不得正穴。徒破好肉。
而能愈病哉。此不能疑也。阿是要穴曰。此穴出诸书未知其始。
卷之七 奇穴部第十一
胸腹部第三
气堂 失欠颊车蹉灸背第五椎。一日二七壮。满三日未瘥。灸气冲。二百壮。胸前甲骨中。是亦名气堂。(千金)
按气堂恐气冲之误。甲。千金翼。作寅。
通关 中脘旁。各五分。主五噫针入八分左捻能进饮食。右捻能和脾胃。此穴一针有四效。凡下针后。良久觉脾磨食。觉针动。为一效。次针破病根腹中作声。为二效。次觉流入膀胱。为三效。又次觉气流行腰后骨空间。为四效(医纲)
龙颔 心痛冷气上灸龙颔百壮。在鸠尾头上行一寸半。不可刺。(千金)
天瞿旁穴 瘿。灸天瞿三百壮。横三间寸灸之。(千金)
按天瞿即天突一名东洋先生曰。按瞿疑当作衢。千金明堂云。天衢在耳上如前三寸。此解不是。说见天冲。
胸堂 上气厥逆。灸胸堂百壮。穴在两乳间。(千金) 不刺。(千金)
按千金曰。吐血唾血。灸胸堂百壮。又出惊痫篇。千金翼。堂。作膛。并无穴注。此穴似指膻中。医学纲目以为膻中。然千金既言灸膻中次灸胸堂。则非膻中。
疰市 一切疰。无新久先仰卧。灸两乳边斜下三寸。第三肋间。随年壮。可至三百壮又治诸气神良。一名疰市(千金)
按疰。千金翼。作注。与旁廷同名。其处不远。
石关 在心下二寸。两旁各五寸。灸五十壮。主产后两胁痛。不可忍(卫生宝鉴)
按与腹部石关。同名异穴。
转谷 在旁二骨间。陷者中。主胸胁支满。不欲食。谷入谷不化。呕吐复出。举腋取之。
(外台)
按此穴。在后腋条后。在旁。盖指后腋欤。似有脱字。后腋见背部。外台。以后腋。饮。应突。胁堂。旁廷。始素。七穴。入足少阳经。今移入于奇穴。
饮 食门下一寸。骨间。陷者中。主腹满胪肿痛。引脐旁腹鸣濯濯。若中有水声。仰腹取之(外台)
按食门。未知何处。盖指转谷欤。
应突 饮 下一寸。主饮食不入。腹中满。大便不得节。腹鸣泄注。仰腹取之。(外台)
胁堂 腋阴下二骨。陷者中。主胸胁支满。胪胀贲 。噫哕喘逆。胆视目黄。举腋取之。
(外台) 忌针。(千翼)
按东洋先生曰。胆。疑当作瞻。千金翼曰。吐血唾血。灸胁堂百壮。资生曰。在腋下。
引明堂下经。居 下。载此穴。大全曰。居 合。取八寸三。胁堂二骨门腋下。
按门腋。盖指章门渊腋。而不的。是作歌括之弊也。
旁廷 一名注市。腋下四肋间。高下正与乳相当。乳后二寸陷中。俗名注市。举腋取之。刺入五分。灸五十壮。主卒中恶。飞尸。遁尸注。胸胁满。(千金)胁堂下二骨间。陷者中。
举腋取之。(外台)
按廷。外台。作庭。与前条疰市。同名。其处亦不远。
始素 腋胁下廉下二寸。骨陷者中。主胁下支满。腰痛引腹。筋挛阴气上缩。举臂取之(外台)
九曲中府 旁廷注市下三寸。(千金)刺入五分。灸三十壮。主恶风邪气。遁尸。内有瘀血。(千金)
帝门 脾胃之间。名曰帝门。在季肋下。前一寸半。(脉经)
按类经所载九门。无此穴。
腋门 一名大阳阴。一名腋间。腋下攒毛中一寸。灸五十壮。主风。(千金)
按手少阳液门。易混。又与大巨。同名异穴。千金。渊腋穴下。注。引中风篇曰。腋门在腋下攒毛中。一名泉液。即渊腋是也。今本无此文。
气门 妇人绝嗣。不生灸气门。穴在关元旁三寸。各百壮。(千金)
按类经。载九门曰。气门溲溺之门。居前阴中。由气化而出。故曰气门。不与此同。大抵与水道相似。
薜息(千金)见乳根下。
神府 心痛。暴绞急绝欲死。灸神府。百壮。在鸠尾正心。有忌。(千金)
按千金翼。作附鸠尾正当心。
肓募 结气囊里。针药所不及。灸肓募。随年壮。肓募二穴。从乳头。邪度至脐中。屈去半从乳下行度头。是穴。(千金)
按千金翼。邪。作斜。行下有尽字。肓。一本作胃。非也。
乳上 以绳横度口。以度从乳上行。灸度头。(千翼)
按千金。治卒癫。灸两乳头。三壮。又曰。小儿暴痫。灸两乳头。女儿灸乳下二分。又幼科准绳曰。小儿喘胀。俗谓马脾风。又谓之风喉者。以草茎。病儿手中指里。近掌纹至中指尖截断。如此二茎。自乳上微斜直立两茎。于稍尽头横一茎。两头尽头点穴。灸三壮。此法。
多曾见愈。
通谷 心痛恶气。上胁急痛。灸通谷。五十壮。在乳下二寸。(千金)
按与腹部二行。通谷。同名异穴。
魂舍 小肠泄痢脓血。灸魂舍。一百壮。小儿减之。穴在挟脐两边。相去各一寸。(千金)
按千金翼。无各字。天枢云魂魄之舍。不可下针。盖天枢之异名。分寸稍差。大抵似肓俞穴。暂俟再考。
肋头 第一屈肋头。近第二肋下。即是灸处。第二肋头。近第三肋下。向肉翅前。亦是灸处。(千翼)
肋罅 以绳量病患两乳间。中屈之。又从乳头。向外量。使当肋罅。于绳头灸。随年壮。(千翼)
长谷 一名循际。泄痢。不嗜食。虽食不消。灸长谷五十壮。三报。穴在挟脐相去五寸。(千金)
按千金。天枢注。以长谷为天枢一名。说已见。千金翼曰。多汗。四肢不举少力。灸长平五十壮在挟脐相去五寸。不针。按长平章门一名。而此穴似章门。说见章门。医学纲目。作循元。
腋下 噫哕。膈中气闭塞。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宛宛中。五十壮。(千金)
按千金又云。一切瘰 。灸患人背两边腋下后纹上。随年壮。千金翼曰灸瘿法。垂两手。
两腋上纹头。各灸三百壮。针亦良。千金又曰。一切瘰 。灸两胯里。患 处。宛宛中。日一壮。七日。止。神验两胯。外台。作两腋。
直骨 灸远年咳嗽不愈者。将本人乳下大约。离一指头。看其低陷之处。与乳直对。不偏者此名为直骨穴。如妇人。即按其乳头直向下。看其乳头所到之处。即是直骨穴之地位。灸艾三炷。其艾只可如赤豆大。男灸左。女灸右。不可差错。其嗽即愈。如不愈。则其病再不可治矣。(寿世保元○绿竹堂简便方同。)
按乳根也。
乳下 小儿癣。灸两乳下一寸。各三壮。(千金)
按灸乳下者。多其穴处又小异。并录于此。千金曰。治反胃。灸两乳下各一寸。以瘥为度又灸干呕。三十壮。又灸五尸。随病左右。多其壮数。灸卒吐逆。七壮。又嗽。灸两乳下。黑白际。
各百壮。又转筋四厥。灸两乳根黑白际。各一壮。又曰。小儿温疟。灸两乳下一指。三壮。
又妇女人。月经不尝来。服黄芩牡丹汤。后灸乳下一寸黑圆际。各五十壮。千金翼曰。一切恶注。气急不得息。欲绝者。及积年不瘥者。男左手虎口纹。于左乳头。并四指。当小指节下间灸之。妇人以右手也。活人书间咳逆曰。若服药不瘥者。灸之必愈。其法妇人屈。乳头向下尽处骨间。灸三壮。丈夫及。乳小者。以一指为牵正。以男左女右。艾炷如小豆许。与乳相直间。陷中动脉处是。资生云灸咳逆法。乳下一指许。正与乳相直。骨间陷中。
中胞门 太仓左右三寸。(脉经)关元左边二寸是也。右二寸。名子户。(千金)
按脉经。胞。又作膀。
子户 关元穴旁右二寸。(金鉴)
按胞门子户者。气穴之别名。详于第三卷中。
子宫 中极两旁各开三寸。(大成)
按医经国小曰。治妇淋。关元两旁。各开三寸半。济世良方云。子宫虚冷。不能成孕。灸子宫三穴。各七壮。揣心坎中高骨以墨记之。用草心一条。从墨记至胸中。折断。揩作七分。以四分量脐上灸之。补血。三分。量脐中灸之。补气。仍以脐下三分折半。正子宫穴。灸之温暖精气受孕之所。有神效。
钱孔 度乳至脐中。屈肋头骨是。灸百壮。治黄疽。(千金)
脐四边穴 治小儿暴痫者。身躯正直。如死人。及腹中雷鸣。灸太仓及。脐中上下两旁。各一寸。凡六处。(千金)又治小儿卒腹皮青黑。灸脐上下左右。去脐半寸。并鸠尾骨下一寸。凡五处。各三壮。(同上)
脐上下 小儿囟陷。灸脐上下。各半寸(千金)又疗黄疽。当灸脐上下两边。各一寸半。一百壮。(外台。引崔氏。)
鸠尾骨穴 小儿囟陷。灸脐上下及。鸠尾骨端。各一壮。(千金)漏。灸鸠尾骨下。宛宛中。七十壮。(同上)又少年房多短气。灸鸠尾头。五十壮。(同上)
按医学纲目。引田氏云。胸下骨尖上。灸三壮。主小儿疳瘦。
身交 胞落颓。灸身交。五十壮。三报之。脐下横纹中。(千翼)
遗道 遗溺。灸遗道。挟玉泉五寸。(千金)
按千金翼。作遗尿针遗道。入二寸。补之。灸随年壮。
肠遗 挟玉泉。相去各二寸。(千金)
按宝鉴。作肠逵。千金翼作二寸半。类经从之。
玉泉 男阴卵大。 病。灸玉泉。百壮。报之。穴在屈骨下阴以其处卑。多不灸之。及泉阴穴。亦在其外。(千金)腰痛小便不利。苦胞转。灸玉泉。七壮。穴在关元下一寸。大人从心下。度取八寸。是玉泉穴。小儿斟酌以取之。(同上)
按玉泉。与中极。同名异穴。
泉门 妇人绝嗣不生。漏赤白。灸泉门十壮。三报。穴在横骨当阴上际。(千金)
按千金翼作漏下。
泉阴 阴卵偏大 病。灸泉阴百壮。三报。在横骨边(千金)
按边字上当有两字。千金翼。边下。有三寸二字。千金又曰。 病灸横骨两边。二七壮挟茎是。盖指此穴。类经。边。作旁。
尿胞 一名屈骨端。(千金)见曲骨下。
金门(千金) 见会阴下。
按与四肢部金门同名异穴。
羊矢 气冲外一寸。(入门)会阴旁三寸。股内横纹中。按皮肉间。有核如羊矢。(类经)
按入门。入足厥阴经。
兰门 曲泉两旁。各三寸。(大全)归来下。茎根毛内旁五寸。(国小)毛际玉茎旁开二寸。针入二寸半。主治水肾红肿。如升大不痛。(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