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本草蒙筌
本草蒙筌
茎中生叶,叶心抽茎。年久发三四层,上有金线垂下。故又名金线重楼,俗呼七叶一枝花也。
《图经》云:叶如鬼臼,根若肥姜。凡入药中,惟采根用。主惊痫摇头弄舌,除湿热发肿作疮。下三虫,解百毒。或摩酒饮,或摩醋敷。
卷之三 草部下
茹
茹味辛、酸,气寒。有小毒。近产河阳,原出高丽。苗逢春暖方起,叶类大戟常青。
花色黄结子绝无,根皮赤(似萝卜根)断则流汁。黑凝如漆,故云漆头。五月采根,阴干,惟取头黑者胜。使甘草节,恶麦门冬。载《素问》中,云去恶血。古姚僧坦,用治痈疽。作散频敷,肉满便止。破症瘕,杀疥虫。逐败疮死肌,除大风热气。善忘不乐,亦着《本经》。
又草 茹,其根色白。因医取黑头入剂,采多烧热铁烁之。作假代真,主治不异。敷溃疡作散,载古方亦多。
卷之三 草部下
卫矛
卫矛(一名鬼箭羽) 味苦,气寒。无毒。深山谷多产,平陆地绝无。茎类柏皮褐黄,叶似山茶青绿。干有三羽,状似箭翎。削取皮羽阴干,拭净赤毛酥炙。(一说只使箭头,每两用酥一分,缓炒酥尽为度。)任煎汤液,专治女科。能堕妊娠,善疗血气。遣邪祟,杀蛊毒,破症结,通月经。腹满汗出立瘳,崩中下漏即止。消皮肤风肿,去腹脏白虫。产后血绞痛殊功,恶疰卒暴心痛捷效。
卷之三 草部下
野狼毒
野狼毒味辛,气平。有大毒。山陕西郡州,似商陆苗叶。采根八月,肉白皮黄。重实者良,(入水即沉。)浮虚者劣。使黑大豆,恶麦句姜。破积聚痰癖瘕症,去恶疮鼠 疽痈。逐咳逆上气,杀蛊毒鬼精。走兽飞禽,亦堪杀害。
卷之三 草部下
淫羊藿
永康军淫羊藿沂州淫羊藿(即仙灵脾) 味辛,气寒。无毒。茎细而坚,叶圆而薄。所在俱有,凌冬不凋,俗呼为三枝九叶草也。但生处不闻水声者为美,凡采制须先酒浸过曝干。锉碎对拌羊脂,(每一斤用羊脂四两。)火炒脂尽为度。羊食贪合,故此著名。治男子绝阳不兴,治女人绝阴不产。却老景昏耄,除中年健忘。益骨坚筋,增力强志。久服有损,明载《本经》。
卷之三 草部下
羊踯躅
羊踯躅味辛,气温。有大毒。向阳山谷,逢春则生。起苗一尺余高,结蕊二月半后。叶如桃叶深绿,花似瓜花正黄。羊误食之,踯躅而死。故《本经》竟名羊踯躅,今南人又呼黄杜鹃。依时采花,阴干入药。主风湿藏肌肉里, 痹麻;治贼风在皮肤中,淫淫掣痛。鬼疰蛊毒并治,瘟疟恶毒齐驱。
卷之三 草部下
藜芦
解州藜芦解州藜芦味辛、苦,气寒。有毒。近道俱有,深谷多生。反芍药细辛,及五参(人参、沙参、玄参、丹参、苦参。)勿用。恶大黄,使黄连。三月采根,阴干去芦。微炒入药,专能发吐。不用煎汤,惟作散用。主头秃疥疡,疗肠癖泻痢。杀诸虫,除蛊毒,去死肌,愈恶痈。治喉痹不通。理风痰上壅。亦能医马涂癣,并敷马刀烂疮。
卷之三 草部下
莨(音浪)菪(音荡)子
莨菪子(即天仙子)
味苦、甘,气寒。有毒。山谷各处生,苗高四尺许。叶阔三指,夏开白花。实同罂粟作房,子如黍米成粒。五月收采,向日曝干。主风痫癫狂,疗湿痹拘急。助足健行见鬼,理齿蛀蚀出虫。久服轻身,走及奔马。炒熟方益,生则泻人。
《别说》云:煮一二日,尚入土萌芽,用者尤宜审也。
卷之三 草部下
续随子
续随子(一名千金子)
味辛,气温。有毒。苗如大戟,叶中抽茎。开花黄小多层,结实青而有壳。人家亭圃,每种观瞻。又因秋种冬生,春秀夏实。故又名曰拒冬实也。用须取仁纸裹,压以重石去油。复研成霜,方可入药。宣一切宿滞积聚,敷诸般疥癣恶疮。逐水利大小二肠,过服,防毒损人。其
茎中白汁
旋收,敷白癜面 即去。
卷之三 草部下
蓖麻子
明州蓖麻儋州蓖麻味甘、辛,气平。有小毒。园圃中俱种,胡地者盖良。子如牛蜱色斑,叶类火麻浓大。得名由此,其性善收。剥谷取仁,修制忌铁。盐汤入砂锅煮透,(半日为度。)捞起以石臼捣糜。用敷无名毒疽,吸出有形滞物。剩骨立起,脓血尽追。涂足心,下胎孕子胞如神;涂巅顶,收生肠脱肛甚捷。涂口眼 僻,即牵正复元。(左患涂右,右患涂左。)见效急除,久则反损,因性峻急故也。亦堪服饵,方法须依。驱卒仆风痫,(取仁一两,黄连切成豆粒一两,水一碗,入砂锅中文火旋煮,水尽复添,务周三日两夜为度,取去黄连,只用仁,风干不得见日,每仁一粒,竹刀切四段,每服五粒,作二十段,荆芥汤送下,食远,日三服,不拘年久月近并效,载《卫生宝鉴》。)消中满水胀。(年壮人水研十粒服之,吐恶沫旋加至二十粒,三日一服差,载《经文》。)兼逐尸疰恶气,又主寒热风虚。服过者,一生忌食豆入喉;误犯之,顷刻作腹胀倾命。摄生之士,不可不知。
油
榨取,敷疥癞疮痍,调银殊可为印色;
叶
捣蒸,敷香港脚风肿,熨囟上即止衄红。(油涂炙蒸,熨之有验。)
(谟)按:病分血气,药别阴阳。丹溪云:蓖麻子属阴,主吸出有形质之滞物,故取胎产胞衣、剩骨、脓血者用之。荔枝肉属阳,主散无形质之滞气,故消瘤赘赤肿者用之。苟不明此理而错用,治则不应也。
卷之三 草部下
荜拨
荜拨味辛,气大温。无毒。出番国中,产竹林内。苗作丛高二尺许,叶圆绿阔二寸余。
开花,白色在表。七月结子,小指般长。秋末收子阴干,辛烈过于 酱。岭南海舶,贸易常消宿食下气,除胃冷温中。
癖阴疝痛并驱,霍乱冷气疼立却。禁水泄虚痢,止呕逆醋心。得诃子、人参、桂心、干姜为丸,治脏腑虚冷、肠鸣、泄痢神效。仍杀腥秽,食味堪调。久服走泄真阳,令人肠虚下重。
根
名
荜拨设,黑硬近似柴胡;能阴汗寒疝核肿。
卷之三 草部下
鬼臼
舒州鬼臼齐州鬼臼味辛,气微温。有毒。齐杭襄峡最多,深山阴地才有。独茎起土内,一叶坚茎端。(状如伞盖。一云:叶六出、或五出,如雁掌。)旦东向,暮臼,逐岁增添。(每年长一茎,茎枯为一臼,二十年则二十也。)要求真采之,勿贸假误也。垣衣所畏,制伏可资。辟瘟疫恶气不祥,杀蛊毒鬼疰精物。去目赤肤翳,疗喉结风邪。不入汤煎,惟作散用。
卷之三 草部下
干苔
味咸,气寒。一云温。无毒。即地面青苔是也。渗湿有,背阴生。疗心腹闷烦,研调水饮;治霍乱呕吐,采煎汁尝。发诸般疮疥杀虫,下一切丹石去毒。但服不可过剂,令人少血痿黄。生老屋上者,名
屋游
。利膀胱吊气,及浮热在皮肤间。生古墙侧者,名
垣衣
。主黄胆心烦,致暴热攻肠胃内。陟厘生水石面,止泄痢,强胃气,消谷温中。
土马鬃
生土墙头,凉骨蒸,止鼻衄,败毒驱热。
井苔
从井底觅,疗水肿漆疮热疮。
船苔
向船底求,治五淋鼻洪吐血。昔邪生山石,去小儿时热惊痫。
瓦松生瓦沟,通女人经络闭涩。
(谟)按:至贱之物,如许之名,盖因所附不同,以致主疗各异。瓦松虽则别种,亦由渗湿而生。故并录之,以便查考。
卷之三 草部下
鬼督邮
鬼督邮味辛、苦,气平。无毒。所在山谷,有必丛生。苗唯一茎,类小箭竿。叶出茎端如伞,根横而不发须。花开叶心,其色黄白。二月八月,用惟采根。甘草水煮一伏时,漉曝干任丸煎服。主鬼疰卒忤中恶及百精毒,去温疟时行疫疠并心腹邪。强脚 ,益膂力。腰腿诸疾,并可驱除。今医不审其真,每每以徐长卿充代,乘戾殊甚。夫长卿、赤箭、鬼箭,虽皆有鬼督邮别名,而治大相异也。务辨的实,切勿混淆。
卷之三 草部下
蜀葵花
蜀葵花红葵花黄葵花味甘,气寒。阴中之阳。无毒。即家园红白葵花,惟川蜀产者最胜。色因有二,治同。
红葵花
治赤带赤痢如神,血燥兼治;
白葵花
驱白带白痢速效,气燥亦驱。
子
能催生堕胎,更疗淋涩水肿。一切疮疥痈毒,研末俱可敷之。
叶
捣烂,贴金疮火疮;又煮食,除热茎理恶疮散血,
根
主客热通便。根茎共煮汁吞,即解丹石热结。
黄蜀葵花
各种,叶狭敷金疮更验。
子
炒研调酒,亦催产捷方。
卷之三 草部下
大青
大青味苦,气大寒。无毒。多生 蜀濠淄,亦产江东州郡。叶绿似石竹茎紫,花红如马蓼根黄。入药用叶兼茎,春末夏初收采。仲景书内,每每擅名。伤寒热毒发斑,有大青四物汤饮效;伤寒身强脊痛,有大青葛根汤服灵。又单味大青煎汤,治伤寒黄汗黄胆,天行时疫尤多用之。仍 肿痈,且解烦渴。
小青
异种,惟产福州。(属福建。)土人用治痈疮,取
叶
生捣敷上。
卷之三 草部下
王瓜
王瓜味苦,气寒。无毒。一云有小毒。生平泽田野,及篱堑垣墙。一名土瓜,处处俱有。
《月令》:四月王瓜生,即此是也。作藤蔓发叶,多刺微圆。逢夏至开花,深黄单瓣。实结一二寸许,成熟七八月间。外壳红黄如栝蒌状,中子紫赤似螳螂头。采入医方,
根子
两用。
治小便数遗不禁,润心肺,解蛊毒,却黄病黄胆,用子宜生;疗下痢赤白杂来,驱肠风,除肺痿,止血溢血泄,用子须炒。根捣汁,去小儿闪癖痞满及天行热疾发狂,痰疟暴生,并可服也,但少为奇;(多服则吐下。)根煎汤,破妇人血瘕坚症,并扑损瘀血作痛,乳汁不下,俱当饮之,过多不妙。仍逐骨节中伏水,更消项颈上 疮。去湿痹酸疼,散痈疽 肿。
通经堕孕,益气愈聋。
卷之四 木部
桂
官桂 桂牡桂味辛、甘,气大热。浮也,阳中之阳也。有小毒。采皮宜冬至,同饵忌生葱。收必阴干,(勿见火日。)用旋咀片。余剩须密纸重裹,犯风免辛气泄扬。种类多般,地产各处。
桂
正圆无骨,(形类竹。)生交趾桂林。
牡桂
广薄皮,产南海山谷。
官桂
品极高而堪充进贡,(州名,属广东。一说:世人以观字笔画多,懒书之,故只作宫,如写黄 作柏, 作姜,同意亦通。)
木桂
皮极浓而肉理粗虚,乃发从岭。
筒桂
因皮嫩如筒卷束,
板桂
谓皮老若板坦平。
柳桂
系至软枝梢,
肉桂
指至浓脂肉。
桂枝
枝梗小条,非身干粗浓之处;
桂心
近木黄肉,但去外甲错粗皮。品分既明,欺罔难入。又各主治,亦须详知。 桂筒桂相同,(一说: 、筒字近似,人误书之,习以成俗也。)养精神,和颜色耐老;牡桂板桂一类,坚骨节,通血脉堕胎。
四者性并辛温,难作风寒正治。柳桂桂枝味淡,能治上焦头目,兼横行手臂,调荣血,和肌表,止烦出汗,疏邪散风,经云气薄则发泄是也;肉桂木桂性热,堪疗下焦寒冷,并秋冬腹疼,泄贲豚,利水道,温筋暖脏,破血通经。经云气浓则发热是也。桂心美之之义,性略守,治多在中;官桂贵之之辞,味甚辛,治易解表。如此之异,盖缘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理之自然,性分所不可移也。然柳桂桂枝,入足太阳之腑;桂心少阴之经。《本经》注云:桂有小毒,亦从类化。与黄芩、黄连为使,小毒何施;与乌头、附子为使,全得热性。与人参、麦门冬、甘草同用,能调中益气,实卫护荣;与柴胡、紫石英、干地黄同用,却主吐逆。与巴豆、 砂、干漆、穿山甲、水蛭、虻虫,如此有毒之类同用,则小毒化为大毒矣。春夏禁服,秋冬宜煎。
(谟)按:诸桂所治不同,无非各因其材而致用也。然《本经》谓:桂止烦出汗。仲景治伤寒乃云:无汗不得服桂枝。又云:汗过多者,桂枝甘草汤。是又用其闭汗,何特反其经义耶?抑一药而二用耶?噫!此正所谓殊途而合辙也。盖桂善通血脉。《本经》言:桂止烦出汗者,非桂能开腠理而发出汗也,以之调其荣血,则卫气自和,邪无容地,遂自汗出而解矣。仲景言:汗多用桂枝者,亦非桂枝能闭腠理而止住汗也,以之调和荣卫,则邪从汗出,邪去而汗自止矣。昧者不解出汗止汗之意,凡病伤寒,便用桂枝汤,幸遇太阳伤风自汗者,固获奇效。倘系太阳伤寒无汗者,而亦用之,为害岂浅浅乎?犹有谓仲景之治表虚,而一概同敛虚汗者,此又大失经旨矣。
卷之四 木部
柏实
柏实味甘、辛,气平。无毒。近道俱有,干州(属陕西)独佳。屋边者为宜,冢上者切忌。
霜后采实,去壳取仁。先以醇酒浸曝干,次取黄精汁和煮。执筋连搅,汁尽才休。研细成霜,入剂方效。畏羊菊曲面诸石,(羊蹄根、菊花、神曲、白面、一切石。)使蛎瓜子桂皮。聪耳目,却风寒湿痹止疼;益气血,去恍惚虚损敛汗。治肾冷腰冷并膀胱冷脓宿水,润肾燥体燥增寿耐老。
侧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