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蒙筌


  苦涩,翠扁者采收。务向月令建方,(春采东,夏采南,秋冬仿此。)才得节候生气。即止吐衄崩痢,重生发鬓须眉。为燥湿仙丹,系补阴要药。若合黄连煎服,小儿虫痢立痊。

  白皮

  烧灰,敷火灼烂疮,长毛发亦验;

  枝节

  酿酒,主历节风痹,疗 疥尤灵。(凡患疥疮癞疮及牛马畜产有疥。并烧敷二三次,无不愈。)

  卷之四 木部

  黄皮

  黄 商州黄味苦、微辛,气寒。阴中之阳,降也。无毒。树尚蜀产,皮宜夏收。择内黄紧浓为忧,去外褐粗糙才制。先渍蜜水,日际曝干。次涂蜜糖,火边炙燥。恶干漆,治三焦。二制则治上焦,单制则治中焦,不制则治下焦也。乃足少阴本药,又足太阳引经。加黄耆汤中,使足膝气力涌出,痿蹙即差;和苍术散内,(即二妙散。)俾下焦湿热散行,肿胀易退。佐泽泻利小便赤涩,配细辛擦舌颊红疮。(一方同青黛研细,入冰片少许,擦之亦效。)安虚哕蛔虫,泻隐伏龙火。解消渴,除骨蒸。补肾强阴,洗肝明目。肠风连下血者立效,热痢先见膀胱中结热。女人带漏,亦可治之。

  根

  名

  檀桓,如苓结块。疗心腹百病,主长生神仙。不渴不饥,安魂定魄。

  (谟)按:《内经》云:肾苦燥,故肾停湿也。活人解毒汤,用黄 、黄连、黄芩、栀子,盖栀子、黄芩入肺,黄连入心,黄 入肾,燥湿所归,各随其类而然也。上下内外,并可治之。积热门中,诚为要药。至今医家,气虚用四君子,血虚用四物,有痰用二陈,有热用解毒,故常宗述而不易焉。

  卷之四 木部

  楮实

  楮实味甘,气寒。无毒。近道虽有,荥阳(属河南)独多。每产废田,又名谷实。叶类葡萄作瓣,实如弹子结蓬。初生绿青,渐熟红赤。待深秋采摘,侵水以去皮瓤;取中子曝干,投酒再浸昼夜。务蒸从巳至亥,任用煎尝为丸。阴痿能强,水肿可退。充肌肤,助腰膝,益气力,补虚劳。悦颜色轻身,壮筋骨明目。

  叶

  主小儿身热,食下即使生肌。

  皮

  煎逐水利便,浸纸烧存性调酒,亦止血晕血崩。剪有印纸烧吞,(衙门中有印信之纸。)断妇人产如神效。

  (谟)按:楮有二种,名亦不同。叶有瓣曰楮,叶无瓣曰构。音彀。一说皮斑者楮,皮白者构。多生久废谷田,结实味甘,又因名曰谷实也。诗云:爰有树檀,其下维谷是尔。即今幽州,犹云谷桑。荆杨交广,咸谓之构。每逢秋月,剥取其皮。或织为履穿,或捣作纸卖。色甚光泽,媒利无涯。所入医方,惟贵其实。赤者频服,不老不饥,筋力倍增,行及奔马。并载经注,决无欺人。奈何滋补药中,用之稀少。惜哉!惜哉!

  卷之四 木部

  淡竹叶

  淡竹叶味甘、淡,气平、寒。阴中微阳。无毒。竹类颇多,难指何是。惟尝笋味,淡者为然。 竹、雷竹、水竹,味淡兼甜,治病第一。 竹、 竹,味皆纯淡,采用亦宜;苦竹、紫竹,苦辣而膻,不堪入药。东坡苏公云:淡竹者对苦竹为文,除苦竹之外,皆淡竹也。迹此观之,足可征矣。逐上气咳逆,喘促,退虚热烦躁不眠。专凉心经,尤却风痉。(一种草类如铁线,茎似嫩稷,叶长尺余,亦名淡竹叶,俗多采,利小水,治喉痹等证并神效。)

  根

  止消渴神明,轻身益气。

  皮茹

  削去青色,惟取向里黄皮。主胃热呃逆殊功,疗噎膈哎哕神效。

  败船茹

  原亦竹皮刮下,大 用程漏处极多。取干煮之,亦止诸血。烧取

  竹沥,与荆沥同。横锯截尺余,直劈作数块。两砖架起,紧火中烘。沥从两头流出,少加姜汁调服。(每沥一杯,加生姜自然汁二匙。)却阴虚发热,理中风噤牙。小儿天吊惊痫,入口便定;妇人胎产闷晕,下咽即苏。《衍义》云:胎前不损子,产后不得虚。止惊悸,却痰涎。

  痰在手足四肢,非此不达;痰在皮里膜外,有此可驱。但世俗反以大寒,置疑不用。殊不知系火 出,又佐姜汁,有何寒乎?

  竹肉

  状如肉脔,每生苦竹枝上。鸡蛋般大,生啖毒多。戟人喉颡来红,且令爪甲变黑。须灰汁煮炼三度,然后依常菜食之。杀三虫,破老血。别有功效,人未尽知。

  竹蓐

  惟盛夏间,状类鹿角色白。系慈竹逢雨滋润,每滴汁着地发生。同赤白治验。节内黄粉,即

  天竺黄

  。(俗云天竺国生,非也。)旋飞尘沙结成,老竹间或可得。形类黄土,一名竹膏。

  治小儿急慢惊抽,疗肥人卒暴风中。镇心明目,解热驱邪。

  竹笋

  发气托痘疮,更止消渴利小水。

  桃竹笋

  苦有毒,(赖笋不成竹者,俗谓顽笋是也。)用捣成膏;六畜皮肉生蛆,纳入尽出。灰汁煮才可食,不尔亦戟人喉。更有

  仙人杖

  味咸,是笋成竹时立死。色黑如漆,收宜夏初。惟苦 竹多生,专生哕气呕逆。大人翻胃反食,以虱入腹为病。状如症瘕,煮服即除。

  卷之四 木部

  松脂

  松脂味苦、甘,气温。无毒。普天下植养,州土不拘。大木中流来,沥清(松脂别名)便是。采取媒利,凿多窍可遂贪心;炼饵延年,待自流易奏捷效。择通明成颗,分向背阴阳。向南日月照者为

  阳脂,向北日月背者为

  阴脂

  。阳脂补阳,阴脂补阴。《仙经》亦云:不见日月人多阴虚,欲其专补阴尔。制炼有方,依式勿错。水盛釜内,甑安水傍。白茅藉甑底两层,黄沙盖茅上寸许。松脂任布,桑柴紧炊。汤减少旋添,脂流尽方出。新笊篱掠投冷水,(沉釜底者勿用。)候凝结复炊如前。

  周毕三回,色白如玉。研和群药,(加白茯苓、柏子仁、甘菊花共剂,亦可单服。)为丸酒吞。逐诸风,安五脏。除伏热胃脘,解消渴咽喉。轻身通神,延年耐老。熬膏贴疮毒长肉,作散治齿痛杀虫。

  实

  主少气虚羸,兼驱风痹;

  花

  虽轻身益气,发热上焦。

  菩(花底菩)收晒干,研末罗细。鸡清(鸡蛋清)丸成豆粒,暑痢止涩如神。

  根白皮

  主辟谷不饥,补虚损劳乏;

  节

  性温燥血中之湿,却脚痹软疼。

  叶

  辟瘟疫气灵。历节诸风,渍酒可服。松萝(一名女萝《诗》云:茑与女萝施于松上。陶云:茑是寄生,当用桑上者,女萝当用松上者。)苦煎浓可作吐汤。涌客痰,截温疟,利水道,驱头风。扫顶上疮痍,去项间瘤瘿。虚汗堪止,嗔怒能消。

  卷之四 木部

  茯苓

  茯苓味甘、淡,气平。属金。降也,阳中阴也。无毒。近道俱有,云贵(云南、贵州)独佳。产深山谷中,在枯松根底。由木被斧斤砍伐,或老遭风雹折摧。枝叶不复上升,津气旋向下泄。凝结成块,乃名茯苓。因其本体相离,故取附之之义。小如鹅卵,大若匏瓜。犹类龟鳖人形,并尚沉重结实。(四五斤一块者愈佳。)久藏留自无朽蛀,初收采须仗阴干。咀片水煎,黑皮净削。研末丸服,赤筋尽淘。(茯苓中有赤筋,最损目,为丸散久服者,研细末,入细布袋中,以冷水揉摆,如作葛粉状,澄取粉,而筋滓在袋中者,弃去不用,若煎汤则不须尔。)方益心脾,不损眼目。忌酸物,恶白蔹,仍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种赤白主治略异,经上下行走自殊。

  赤茯苓

  入心脾小肠,属己丙丁,泻利专主;

  白茯苓

  入膀胱并车前;利血仅在腰脐,效同白术。为除湿行水圣药,乃养神益智仙丹。生津液缓脾,驱痰火益肺。和魂炼魄,开胃浓肠。

  却惊痫,安胎孕。久服耐老,延年不饥。倘汗多阴虚者误煎,伤元夭寿;若小便素利者过服,助燥损明。暴病有余相宜,久病不足切禁。凡须细察,不可妄投。

  茯神

  附结本根,因津泄少;谓既不离其本,故此为名。体比苓略松,皮与木须去。所忌畏恶,悉仿于前。专理心经,善补心气。止恍惚惊悸,除恚怒健忘。

  心木名

  黄松节

  载经,偏风致口 僻治验。

  (谟)按:经注有曰:松木既焦,根尚能生物者何也?盖因精英未沦,沾其土气,不能不为物尔。正犹马勃、菌簟、五芝、木耳、石耳之类,多生枯木润石粪土之上,则可知焉。其上菟丝下有伏苓之说,甚为轻信者矣。又曰:茯苓为在天之阳,阳当上行,何谓利水而泻下耶?经云:气薄者,阳中之阴。所以茯苓利水泻下,亦不离乎阳之本体,故入手足太阳经焉。丹溪又曰:茯苓、猪苓、泽泻各有行水之能,久服损人。八味丸用之,亦不过接引诸药,归久积陈垢,以为搬运之功也。

  第一卷白术款后(谟)按:宜参看。

  卷之四 木部

  琥珀

  味甘,气平。属金,阳也。无毒。出自松脂所化,入土千岁才成。初如桃胶,久渐坚硬。西戎多产,色淡澈光。南郡亦生,色深重浊。(嵌首饰澈光为奇,入药剂重浊不计。)手摩热可拾草芥,汤煮软俨若饧糖。遇物即粘,如是方妙。今市家多煮鸡蛋及青鱼枕造成,不可不细详尔。入药研末,用汤调吞。利水道,通五淋,定魂魄,安五脏。破症结瘀血,杀鬼魅精邪。止血生肌,明目摩翳。治产后血晕及儿枕疼,疗延烂金疮并胃脘痛。 又种 者,名异产同。状似玄玉而轻,质亦松脂化出。历二千载,方得成形。安神补心益佳,生肌破血尤善。不堪造器,见风拆开。小儿带之,谓能辟恶。

  (谟)按:丹溪云:古方用琥珀利小便,以燥脾土有功。盖脾能运化,肺得下降,故小便可通也。若血少而小便不利者用之,反致燥急之患,不可不谨。《别说》又云:茯苓、琥珀皆自松出,而所禀各异,茯苓生成俱阴,琥珀生于阳而成于阴,故皆治荣而安心利水,其效同也

  卷之四 木部

  墨

  味辛。无毒。择系松烟造成,摩入药剂主治。烟细才效,烟粗不灵。其桐油烟、石油烟并粟草灰伪为者,俱不可以治病也。止血果捷,因黑胜红。故天行热毒,鼻衄下血数升,水摩滴入;若产后血晕崩中,卒暴来红,摩醋服之。游丝缠眼中,摩鸡血速点;客忤中腹内,摩地浆顿吞。下死胎而逐胎衣,合金疮以生肤肉。

  卷之四 木部

  槐实

  槐实味苦、辛、咸,气寒。无毒。折枝插地即活,人家多植门庭。实生荚中,十月收采。

  粒大如豆,色紫而坚。一荚两粒三粒者为良,若系单粒五粒者勿用。小铜锤击碎,乌牛乳浸宵。蒸过才煎,景天为使。主五内邪热,去五痔肿疼。(七月七日取,捣绞汁,贮铜器内,置高处曝二十日以上,煎稠硬,圆如鼠粪大,纳谷道内,三易之乃愈。)止涎唾,补绝伤,凉大肠,消乳瘕。除男子阴疮湿痒不歇,却女子产户痛痒难当。仍理火疮,且堕胎孕。酒吞七粒,催产尤良。

  嫩房荚

  收煎代茶,去头风明目补脑。

  老荚

  疏导风热,亦可取捣煎尝。

  白皮

  皮肤不仁服效。消阴疝卵肿,却壮热惊痫。

  茎叶

  功同,总治疮毒。熬膏贴煮汁嗽口齿风疳。

  根

  作神烛可烧,仍主喉痹寒热。

  枝

  洗疮住痒, 揩齿杀虫。

  花

  去热。理肠风泻血及皮肤风,止痔 来红并赤白痢。去胃脘卒痛,杀腹脏蛔 。

  胶

  主诸风化涎,任作汤散丸服。却风痹肢难举动,散风毒身如虫行。噤口急风殊功,破脑伤风立效。

  槐耳

  系菌,亦树所生。坚如桑耳者良,用作细末酒服。去妇人阴中疮痛,治痔谷道血流。

  卷之四 木部

  枳实

  枳实味苦、酸,气寒。味薄气浓,阴也,阴中微阳。无毒。商州(属河南)所生,似橘极小。择如鹅眼,色黑陈者良。(近道亦生。一种俗呼臭橘,其皮微绿,不堪药用。今市家每采指为绿衣者,欺世谋利无益有损。故凡入药剂,必求黑色为真也。)剜净内瓤,锉片麸炒用。本与枳壳一物,因收迟早异名。枳实秋收,枳壳冬采。今医者不以此泥,惟视皮浓小者实,完大者为壳也。壳大则性详而缓治高,高者主气,治在胸膈;实小则性酷而速治下,下者主血,治在心腹。故胸中痞,肺气结也,有桔梗枳壳汤之煎;心下痞,脾血积也,有白术枳实汤之用。(白术补脾,枳实去脾经积血,脾无积血,则不痞也。)此高下缓急之分,易老详定以为准的也。除胀满,消宿食,削坚积,化稠痰。破气佐牵牛大黄芒硝,益气佐人参干姜白术。仲景加承气汤内,取疏通破结之功。丹溪入泻痰药中,有倒壁冲墙之捷。

  树皮

  治风中身直,久不能屈伸。

  根皮

  主痔来红,及肠风脏毒。

  树茎

  并皮收采,水胀风痛齐驱。其大

  枳壳,亦贵陈年。取翻肚如盆口唇,制剜瓤锉片麸炒。

  泻肺脏,宽大肠。结气胸中,两胁关节并利;破痰癖积聚,宿食亦推。同甘草瘦胎,(即枳壳散。)和黄连灭痔。(即连壳丸。)能损至高之气,不宜接迹服多。虚怯劳伤,尤当全禁。

  第七卷青橘皮款后(谟)按:宜参看。

  卷之四 木部

  女贞实

  女贞实(即冬青树子)

  味苦、甘,气平。无毒。乡落幽居,多植遮护。能欺霜雪,又名冬青。

  衣皮将布袋 净。酒浸一宿,日曝待干。研末为丸,用旱莲草熬膏合妙;捣碎渍酒,同生地黄投罐煮良。黑发黑须,强筋强力。安五脏补中气,除百病养精神。多服补血去风,久服健身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