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台玉案


  卷之三 内外伤辨

  附诸内伤

  伤寒家以外感风寒为外伤。内伤饮食劳倦为内伤矣。然而曰。内非止于饮食劳倦也。凡伤于扑轻生。必伤于血。血之积于上。则胸膈疼。血积于中。则中脘痛。血积于下。则小腹痛。

  伤重则行其血。伤不重则活其血。血既行则养其血而已矣。或忿恨冲心。暴怒顿发。争言斗舌叫。号骂詈。必伤于气。气之积不散。则两胁胀满。胸膈塞闷。甚至发为鼓症。饮食不进。而病斯剧矣。宜大剂伐肝化气之药治之。或自恃强壮不惜气力。纵情于女色。耗亡其真精。则小腹并其冷如冰。其竖如石痛连阴器。小便秘而不通。切不可以精虚之故。妄加补剂。

  又不可以误为霍乱。妄投盐水。要当以活血为主。而调气次之。待其痛止。养和方可。渐加带补之剂。

  卷之三 内外伤辨

  附诸内伤

  补荣汤 治五脏俱虚。思虑过度。伤精损血。头眩目昏。睡卧不宁。

  天门冬 人参 麦门冬 五味子 沙参 枣仁 远志(各一钱五分) 地骨皮 生地 当归柏子仁 茯神(各一钱) 枣二枚煎服。

  调元益本汤 治劳神过度。元气虚弱。四肢倦怠。

  白术 人参 黄 山药 茯苓(各二钱) 紫河车(三钱) 当归 丹皮 枣仁 远志(各一钱五分)枣二枚。煎服。

  秘授术宝真丹 治一切内伤虚损。

  云苓(去皮) 白术(土炒) 人参 黄 阿胶(各四两蛤粉炒) 当归(酒浸) 生地丹皮(各五两炒) 紫河车(二具) 海狗肾(一对酥炙) 甘草(一两炙) 杜仲(盐水炒) 山茱萸骨碎补(各三两)上制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五钱空心盐汤送下。

  和荣抑气汤 治跌坠所伤。心腹作痛。

  当归 生地 玄胡索 木香 沉香(各二钱) 红花 乌药 郁金 山楂 苏木水煎服。

  又方 治血凝气滞。

  桂枝 附子(各一钱) 乌药 五灵脂 陈皮(各三钱) 丁香(八分)水酒各半煎服。

  内伤于血。视其所伤者何处。分上下治之。如胸前痛。则用红花赤曲。降香丹皮。而以桔梗引经。枳壳开气如两胁痛。用当归苏木。红花桃仁。而以青皮柴胡引经。以木香调气。如中脘痛君。佐以当归红花蓬术。而以青皮官桂引经。槟榔破气。凡血并不行。加穿山甲麝香。

  内伤于气。宜伐肝破气之药治之。用青皮为君。佐以芍药香附乌药官桂木香。

  内伤于精宜养血调气之药治之。用红花为君。佐以桃仁。丹皮。当归。生地。牛膝。甘草。少调下三钱。此其大略而言。若夫斟酌损益。则非言之所能尽述也。

  卷之三

  眼疾门

  人之有两目者。犹天之有日月也。日月有明。照临万方。若烟雾障天。则明者暗矣。两目有乎。惟夫七情内攻。六气化感。加以酒色过度。当风眺望。或冒热奔走。宿水洗面。不知自惜。是以病其目也。分而言之。眼皮上下。皆属于脾。皮红湿烂。脾火上蒸也。两 左右皆属于心。 肉绽红。心火上炎也。四围白处皆属于肺。白有红筋。肺火上腾也。乌轮圆大皆属于肝。两轮肿痛。肝火上冲也。轮内之瞳皆属于肾。两瞳昏痛。肾火上升也。总而言之。

  皆以肝为主。肝为相火。肝火一动。诸经之火从之而痛斯作矣然又有连眙多泪。痒不可忍者风也。风动肝木吹嘘鼓舞。故连眙不止。其所以泪多者。泪为肝之液。风行而水流故也。其所以痒不可忍者。纯乎风而无火。故但痒而不痛也。又有瞳子散大。而无光者肾虚也。肾水不足。无以滋养肝木。肝木无力。不能收敛英华。故散大而无光也。又有视物昏花者。气虚也。干枯少润者。血虚也。羞明喜暗者。虚极也。眩晕不定者。风痰壅也。眼眶胀痛者。肝气盛也。医者审而治之。有火则泻火。有风则散风。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虚极则补虚。

  风痰壅。则消风去痰。肝气盛则抑肝顺气。而凡是目疾。又皆以养血为要。然古人云。五脏精血。皆禀受于脾。而上贯于目。此养脾乃治目之上策。心之神发于目。宜静而安养。劳则挟动相火。妄行君令。而邪气并搏自失其明。此养心治目之根本也。凡医者。当以理脾胃。及养血安神。为夫治目之本。宜细审之。

  卷之三 眼疾门

  起害诀

  气主昏蒙不足。虚则热泪生花。热则赤脉涩痛。

  风则肿痒更加。上下拳毛倒睫。脾胃风热堪嗟。

  内障皆因色欲。食毒翳瘴来遮。 肉攀睛突出。

  酒浸心肝损伤。此般症候宜识。明师用药涩芦。

  卷之三 眼疾门

  脉云

  左寸洪数心火炎也。关弦而洪。肝火旺也。右关俱弦洪。肝木挟相火也。两尺浮洪。肾水竭而风热盛也。

  卷之三 眼疾门

  立方

  明目流气饮 治男妇翳瘴。瘾涩难开。迎风冷泪。时气暴赤。视物不明。

  大黄 牛蒡子 川芎 甘菊 白蒺藜 细辛 荆芥 防风 玄参 山栀仁 黄芩 甘草(各一钱五分) 蔓荆子 木贼草 草决明 苍术(各一钱)水煎食后服。

  扫云开光散 点一切翳瘴。并时气热眼。

  炉甘石(二两水漂净火 童便浸五次) 海螵蛸(去粗壳) 明硼砂 乳香 没药(箬焙去油) 麝香 东丹(各六钱) 血竭(三钱) 朱砂(二钱) 珍珠(二两)各制为极细末。以人乳点大小眼 。

  洗心汤 治心经积热。邪气上攻。眼涩眼痛。

  白术 当归 大黄 赤芍 荆芥 甘草 薄荷(各一钱五分)水煎空心服。

  泻肝饮 治目痛。坐卧不宁。

  大黄(五钱) 荆芥(一两) 甘草(二钱)水煎温服。

  补心丸 治眼痛不已。日久无光。

  当归(一两五钱) 川芎(五钱) 粉草(一两) 生地(一两) 远志(一两) 枣仁(一两五钱) 人参(一两五钱) 柏子仁(一两五钱)辰砂(五钱) 琥珀(五钱) 茯神(八钱) 南星(五钱) 半夏(五钱) 石菖蒲(一两)上为末。蒸粉为丸。如绿豆大。金箔朱砂为衣。每服八十丸。灯心汤送下。

  泻心散 治眼赤疼痛。

  甘草(二钱) 泽泻(五钱) 黄连(五钱) 草决明(一钱)共为末。每服二钱。灯心汤调下。

  洗肝饮 治风毒上攻。赤肿流泪。昏暗羞明。突起高睛。

  甘草 大黄(煨) 山栀(各一钱五分) 防风 薄荷 羌活 川芎 当归(各一钱)水煎食后服。

  泻肝饮 治乌风瘴眼。蟹睛疼痛。

  防风 羚羊角 远志 桔梗 黄芩 甘草 赤芍(各一钱) 人参 细辛(各二钱)水煎食后服。

  补肝饮 治乌睛陷者。

  甘菊 甘草 山药 熟地(各二钱)防风 柏子仁 茯苓 枸杞子 白芍 柴胡(各一钱)水煎温服。

  镇肝饮 治黑风内瘴。

  菊花 旋复花 石决明 茺蔚子(各钱) 车前子 蔓荆子 枸杞子(各一钱六分)灯心三十茎。食后服。

  泻肺汤 治浮翳白瘴。赤脉攀睛。

  当归 赤芍 黄芩(各一钱二分) 桔梗 麻黄 枳壳 桑白皮 葶苈(子各八分) 玄参地骨皮 旋复花 尘地黄 白芷(各一钱)水煎食后服。

  清肺饮 治冲风泪出。

  粉草 细辛(各一钱) 川芎(五分) 荆芥 木贼草 僵蚕 旋复花 黄芩(各八分)水煎温服。

  补肺散 治白瘴点珠。

  人参(三钱) 白蒺藜 白石脂 白术 杏仁 苍术(各一钱) 蛤蚧 车前子 旋复花玉屑(各一钱五分) 北五味(二十一粒)黑枣二枚。食后服。

  平肾散 治目中不清。视物不明。只可服五剂。

  黑丑(一钱) 泽泻 当归 枸杞(各二钱) 白丑 苦参(各八分)水煎食后服。

  明目益水丸 治一切患目。肾水枯竭。

  北五味 熟地 肉苁蓉(酒浸) 枸杞子 杜仲(盐水拌炒) 沉香(各一两) 石斛(二两)青盐 磁石(各四钱) 菟丝子(三两)共为末蜜丸。每服二钱。空心白滚汤下。

  补肾丸 治肾虚。眼目昏花。近视不明。

  小茴香 巴戟天 肉苁蓉 牡丹皮 枸杞子 破故纸(各二两) 沙苑蒺藜 生地 熟地(各四两) 辰砂(六钱)上为末蜜丸。辰砂为衣。每服三钱。空心白滚汤下。

  羊肝丸 专治内瘴眼疾。

  羯羊肝(一副竹刀去膜瓦上焙) 细辛 熟地 羌活 独活 北五味 菊花 草决明(各杏仁(去皮尖) 枸杞子 青葙子 茺蔚子(各一两) 当归(二两五钱) 萎蕤仁(去壳) 麦门冬(去心) 地肤子(各一两二钱)上为末蜜丸。每服二钱。日进三服。

  椒红光明丸 治瞳仁黄风内瘴。

  川椒 夜明砂 海金沙 菊花 石决明 川芎 蝉蜕 白蒺藜 防风 苍术 熟地 当归车前子 川乌(各一两) 玄精石(三钱) 黄连 珍珠(各五钱) 人参(八钱)上为末蜜丸。每服三钱。空心木香汤下。

  润光丸 治两 红肿。赤灌瞳仁。

  琥珀(一两) 防风 玄参 当归 蔓荆子 牛蒡子 草决明(各一两五钱) 甘草 苍术大黄 菊花(各一两二钱)上为末蜜丸每服三钱。空心白滚汤下。

  鼻散 治拳毛倒睫。

  木鳖子(一个去壳为末绵裹塞鼻左塞右右塞左其拳毛各分上下)上清拨云丸 治风热昏花。迎风流泪。羞明怕日。

  羚羊角 犀角(各二两) 牛黄(八钱) 川黄连(酒炒) 黄芩(酒炒) 川芎 白芷 当归(各一两五钱) 菊花 大黄( ) 防风 草决明 羌活 生地 滑石 地肤子 蝉蜕(各一两)上为末蜜丸。每服三钱。临卧服。

  复明膏。点一切翳瘴。并时气等眼。

  川黄连(五斤煎极浓去渣) 秋梨(二十斤取汁)二汁同雪水熬成膏。入熟蜜一斤。人乳五碗。羊胆汁一碗。和匀晒微干成饼。用井花水眼皮红烂者。泻脾火为主。君以石膏。煨熟大黄。黄连。白芷。连翘。佐以生甘草。

  两 肉绽者。泻心火为主。君以黄连。佐以赤茯苓连翘。甘草。麦门冬。灯心。

  白上红筋者泻肺火为主。君以黄连。桑白皮。佐以连翘。黄芩。升麻。山栀。甘菊。

  两轮肿痛者。泻肝火为主。君以黄连。龙胆草。佐以柴胡。青皮。草决明。生甘草。

  瞳子昏暗作痛者。泻肾火为主。君以泽泻。黄柏。佐以连翘。黄连。升麻。甘草。

  连眙多泪作痛者。疏风为主。君以防风。荆芥。佐以薄荷。紫苏。黄连。甘草。

  瞳子散大无光者。以补敛为主。君以当归。五味子。佐以黄柏。天麦门冬。

  干枯少润者。补血为主。君以当归。生地。佐以天麦门冬。黄连。升麻。人参。甘草。

  羞明喜暗者大补为主。君以人参。白术。当归。生地。白芍。佐以黄柏。知母。黄 。大枣。

  眼眶胀痛者。抑肝顺气为主。君以青皮。黄连。佐以柴胡。草决明。龙胆草。

  目眩不定者。散风去痰为主。君以天麻。半夏。防风。佐以柴胡。黄芩。甘草。

  卷之三

  喉痹门

  (附失音 附骨鲠)肺气通于咽。胃气通于喉。盖咽以出气。喉以纳食。乃一身之关隘也。闭塞而不通。则道路阻绝。饮食难下。死生安危。胥此系焉。此人之至急者也。使不早治。则不救矣。而喉痛之症惟喉风犹急。乳娥次之。若左右皆乳娥。是亦缠风也。缠风云者。喉中皆缠紧惟有一线之通。乳娥云者。肿处如蛾。形犹有可通之路。要其致病之由。皆因平日感受风热。积之既久。留于上焦。一时未发。乘机而动。醉后而重醉劳后而复劳。动其相火。相火一炽。而平日所积之风热。一齐而起。痰血腾涌。如潮之至。结于咽喉。外不得吐。内不得下。为肿为痛。苦楚呻吟。饥不能食。渴不能饮。煎剂卒难奏功。丸散安能施效。病势已逼。将立而视其死矣。必须用刀针以决之。庶可以泄其毒。而救其热。然后治之以药。乃可愈耳。

  卷之三 喉痹门

  脉云

  喉痹之脉。两寸洪溢。上盛下虚。脉忌微伏。

  卷之三 喉痹门

  立方

  祛火通关饮 治喉痹不通。饮食不下。

  黄连 玄参 山豆根 桔梗 牛蒡子 枳实(各二钱) 大黄 玄明粉 栝蒌仁(各三钱姜二片。水煎温服。

  立消散白硼砂 灯心灰(以灯心塞入罐内固济 之罐红为度)风化硝 黄柏 青黛 冰片(各等分)上为极细末。以芦管吹入喉中。

  吐法青鱼胆(一具) 胆矾(二钱) 牛黄 冰片(各五分)以三味放入鱼胆内。线扎其口。悬于当风处。阴干为末。以鸡羽蘸药点喉中。即大吐痰血立愈。

  又方白矾(半斤巴豆肉十五枚同炒过去巴豆)以鹅毛蘸陈醋。 矾。姜汁。皂角末。引吐立消。

  又方土牛膝捣汁灌下吐痰即消。

  熏法巴豆末一两。摊在粗草纸上。一头巴豆。一头无巴豆。紧紧卷作一巨。长可二寸余。将巴豆一头点火即吹灭。其无巴豆一头。令病患含口内。使人对火轻轻吹之。令烟透入喉中。立破脓血而宽。

  屡验方 治缠风并双乳蛾。

  榆树上刺毛窝一个。剪病患指甲脚爪。如左边盛。剪左边手足。右边盛剪右边手足。若双蛾。左右皆剪。用食盐少许。同入锅内 过为末。吹入患处。以手拍其后顶。如蛾在左。拍左。在右。拍右。双蛾。两边皆拍。实时破溃。痰血立出而愈。

  神仙饮 治阴经喉痹。服凉药反痛者。

  黄 人参 白术 知母 附子(各一钱) 当归 柴胡 玄参(各一钱五分)水煎温服。

  针法(缠喉风水不能通死在项刺一刺即愈刺少商穴。在大指端内侧。去甲如韭叶许。白肉宛宛中是也。两手皆刺出血。其水米即通。盖此穴乃手太阴肺经之穴。直通咽喉。针式用三角柳叶匾薄者)

  卷之三 喉痹门

  附失音

  神水丹天花粉 玄参(各三钱) 青黛 地骨皮(各二钱) 冰片(四分) 牛黄(一钱) 知母 川贝母(各六钱)上为末。以藕汁熬膏为丸。如弹子大。噙化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