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尊宿语录

  上堂。昔赵州和尚访庵主。问曰。有么。有么。庵主竖起拳头。赵州曰。水浅不是泊船处。拂袖而出。又访一庵主。问曰。有么。有么。庵主竖起拳头。赵州曰。能纵能夺。能杀能活。礼三拜而去。 师云。庵主一般竖起拳头。赵州何故肯一个。不肯一个。且道得失在什么处。赵州自起自倒。勘破多少阿师。庵主坐断要津。过了多少寒暑。要识赵州么。拍禅床右角云。识取赵州。要识二庵主么。拍禅床左角云。识取庵主。还有人点检得失处出么。良久。云。易开终始口。难保岁寒心。下座。
  吴居士请上堂。身是佛身。须信六根清净。行名佛行。故知三业圆明。身净则垢无所生。行明则暗无所起。垢生由乎迷净。净作垢而莫觉莫知。暗去必由得明。明即暗而难信难解。所以诸圣常加被。群生自弃遗。苟易虑於可作之初。革情向悞为之后。亲开智钥。仰扣慈关。他心慧眼以洞知。重罪宿冤皆可忏。菩萨悲愿。遍满娑婆。众生哀投。无不冥感。是知明暗共体。垢净同源。凡夫有成佛之期。大士有度生之分。苟不如此。万善徒兴。 公达居士与如道人。洞明泡幻。了悟浮生。共入山来究明斯事。今晨请山僧升座说法。记得昔日裴休访华林和尚。问曰。师还有侍者否。林曰。有一两个。休曰。在什么处。林乃唤。大空。不空。时二虎自庵后哮吼而出。休睹之惊悸。林语二虎曰。有客。且去。二虎哮吼而去。休问曰。师作何行业。感得如斯。林乃良久。曰。会么。休云。不会。林云。山僧常念观音。大众会他此个意旨么。常念观音。力伏猛兽。道眼通明。万缘何有。良哉大士。时时垂手。念兹在兹。安乐长寿。下座。
  上堂。永嘉一宿而悟。遂曰。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自从顿悟了无生。於诸荣辱何忧喜。大众。说有生死。亦是言诠。说无生死。亦是言诠。既涉言诠。则是事迹。且事粗易显。理妙难彰。故言近而旨远。如何以至近之言明其至远之旨。不其难哉。先圣道。得旨忘言。遗事观理。后人不晓。便乃事外寻理。言外求旨。譬如以手撮摩虚空。徒自疲劳。终无所益。要知得力用意处么。须即事无事。即言无言。悟入方亲。解会不得。若如是。隐显施为。神用难测也。不见僧问首山。如何是佛法大意。首山曰。楚王城畔。汝水东流。便有人悟去。归堂。
  上堂。五色灯光眚所成。但除其眚莫除尘。若言本眼何曾眚。乃是临河渴死人。
  上堂。僧问。劫火威音前。别有一壶天。御楼看射猎。不是刈茅田。乃提起坐具云。未审者个唤作什么。 师云。正见刈茅田。僧便喝。 师云。犹作主在。 师复云。祇宜说一句。有人会得去。犹较些子。或若无人会得。山僧却成妄语。思量了。不如且休。各自大家堂中吃茶。自由自在。免见他时异日被人觑破。何也。将军自有嘉声在。不得封侯也是闲。吃荼去。下座。
  上堂。举。南泉和尚谓众曰。王老师卖身去也。有人买么。时有一僧云。某甲买。 师曰。好一员禅客。 南泉云。不作贵。不作贱。你作么生买。其僧无对。 师云。恶。笑杀人。有数尊宿为此僧着语。赵州道。明年与和尚作一领布衫。一人道。成何道理。一人道。和尚属某甲。后来雪窦道。别处容和尚不得。大众。许多尊宿争头竞买。也要运出自己家财。王老师交关未成。不敢胡乱分付。者般行货。古今亦少见之。龙门今日亦卖身去也。然则有贵有贱。贱则分文不直。贵则金玉难偕。你买也属你。你不买也属你。若识得龙门。龙门与你作道伴。有人处.无人处。起心动念。总知得你。善则令汝行。恶则令汝止。纵经三涂。历八难。一步不相舍离。常与你作道伴。你若不识龙门。龙门与你作冤家。教你出家。使汝行脚。令汝寻师。遣汝体究。遂教你不会。令汝茫然。令汝求觅解会。令汝巧作道理。遂令净妙国土而作土石山河。常乐法身而作无明烦恼。成不自在。常生退失。一步不放舍。常与你作冤家。大众。龙门属你诸人来多时。识得是道伴。不识是冤家。还有人明得此旨么。乃拈拄杖点一下。曰。一道伴。二冤家。通逆顺。徧河沙。眼是空。翳是花。得龙门。道无涯。遂放下拄杖子云。少卖弄。归堂去。
  上堂。腊月扇子功勋绝。浩浩凉风动寥泬。岂止炎蒸六月天。暂时与君解烦热。下座。
  五祖和尚到。上堂。曹溪大师传衣归岭南。后来让和尚得法。授与马大师。马大师接得百丈。百丈得黄蘗。黄蘗得临济。临济得兴化。兴化得南院。南院得风穴。风穴得首山。首山得汾阳。汾阳得慈明大师。慈明大师接得一人杨岐和尚。如今与佗得底事看。此老子云。我者里如闹市里上竿子相似。是人皆见。瞒你眼得么。杨岐老后来接得端和尚一人。此老子曾住此山来。有颂曰。海底珠动时。云中月还现。凉夜无狂风。清光都一片。端师翁后来接得先师一人。先师有言曰。祇从咬破一个铁馂馅。直得百味具足。此老子所以一生口硬。好说硬话。伏自先师付嘱之后。大法传持以来。末后东山一时分付今五祖堂头和尚。此日幸对人天广众请。不吝慈悲。重为显扬。使先宗有据。吾道益明。莫不大幸。
  上堂。泡幻同无碍。如何不了悟。眼里瞳人吹叫子。达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六只骰子满盆红。大众。时人为什么坐地看杨州。钵盂着柄新翻样。牛上骑牛笑杀人。
  上堂。诸人未到龙门山。将道龙门在世间。既到龙门心自在。杉松拂拂水潺潺。诸人还识龙门山么。若也不识。未免山青水绿。百年光阴能有几许。未回光达本已前。都成梦幻。遂拈拄杖云。六道众生造罪造业。三世诸佛成佛作祖。尽在山僧拄杖头上。诸人还见么。卓一下。云。百杂碎了也。复展手云。把将丝毫许来。又卓一下。云。手执夜明符。几个知天晓。下座。
  上堂。獬豸同栏辨者嗤。熏莸共处须芬郁。诸仁者。得底人终不自异於人。而从前千圣悉所称赞。实有异於人处。譬如二人同胞胎。共父母。同舍同学。同一师授。至於饮食语言之间。悉无有异。一日。同入试院。同一题目。而一人得第。一人落第。及第者永异民庶。落第者乃是常人。是二人初无改易。而贵贱高低有异。恰如得与不得。初无有异。而一人得之。位齐诸圣。一人迷之。遂作凡夫。人虽不殊。迷悟辽远。大众可不惊怖者哉。所以香林和尚云。老僧二十年前见与我一般一辈人尽皆得道。我日夜思量。他得个什么便如此去。我二十年中常看。后来也得恁么。你看他先德苦切之言。实可取信。岂可守株。徒丧日月。各宜体悉。已后也须得去。不劳久立。下座。
  上堂。龙门三月半。大鼓声声唤。唤得一时来。特地生迷乱。大众。既是唤得一时来。为什么特地生迷乱。此段好因缘。诸人怎生断。不解断。转迷乱。若解断。较一半。良久。曰。因缘一段无人断。留与诸方共断看。
  上堂。收得本名度牒。踏遍自己山川。闻有龙门长老。走来学道参禅。恁么惺惺汉子。如何立地瞌眠。忽然睡醒眼开。元来天生自然。师乃失声曰。恶。讨杀我。讨杀我。皇天。皇天。寻杀我。虽然如是。知是般事便休。直须运出自己家财。莫自拘於小节。参堂。
  上堂。且道山僧即今还有为人处么。若有为人处。即埋没山僧。若无为人处。即埋没上座。彼此出家儿。莫递相埋没好。要知么。山僧将你本分事举似你诸人。何不於你本分事上识取。识得么。若道便是某甲本分事也。如向眼睛上下一钉相似。若道我虽有本分事。实未了知。你又披什么衣服。大众。既是恁么人。识取恁么事。久立又奚为。珍重。
  上堂。僧问。纳须弥於芥中。掷大千於方外。衲僧门下总用不着。学人欲使泥牛耕巨海。须弥驾铁船。师还许也无。 师云。十字纵横。一任行取。 僧云。踏破澄潭月。穿开碧落天。 师云。犹未知衲僧分上事在。 僧云。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师云。洪州腰带。 师复云。春光渐尽。夏景将临。悠悠之徒贪生过日。我今问你诸人。从早至夜。念念不住。是有思量。是无思量。人人必谓是有思量。我且问你作么生思量。何不识取。你诸人思量了。随而兴作运为也。我问你作么生兴作。何不识取。你诸人於兴作时。起种种言说。且作么生言说。何不识取。都缘是自家先迷了。祇管随处流浪。所以道。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外觅。觅即不得。得亦不真。如在虚空。退至何所。还肯么。你诸人在我者里。或暂经冬夏。或久涉炎凉。若到别处。人问龙门事。不可指东划西。乱有所说。却成欺罔也。各将为事。各将为事。因成四偈。 思无思思。万邪一正。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作无作作。贯色通声。水中盐味。不见其形。 言无言言。不费唇舌。未说之法。林中之叶。 龙门潦倒。告报诸人。既然如是。何故因循。
  贤席头纳疏上堂。一叶飘瓢水上归。姑苏春色照岩扉。坐禅片石重来看。却笑山云拂藓衣。所以沉空滞寂之士。名为贪着小乘。混世同尘之人。谓之圆通之侣。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岂是植种於空。现前日用是大总持门。一一亲得其力。如斯之旨事可量哉。昔日黄梅散席。道在老卢。坐折连床。湖南最盛。古今榜样。作者同知。进止合仪。动静可法。况龙门新兴保社。意在求人。众手淘金。谁是得者。有么。有么。令人思百丈。解踏马驹行。参。
  上堂。杜顺文殊事可知。定光如来老大隋。张三李四何王赵。问你渠今是阿谁。廛市卖鱼忘进趣。案头分肉露全机。男儿锁子黄金骨。苦痛无明堕污泥。
  结夏上堂。登龙门下无凡客。不假风雷自有奇。三月进修从此始。经行宴坐可思议。三月安居。九旬禁足。禀如来之教旨。乃释子之清规。桥彴津梁。人间天上。或垂手入廛者。未尝离於此座。观心入定者。亦常游乎十方。此岂可以有心知。岂可以无心会。苟能如是。何生而不护。何足而不禁。覆被万灵。广益群品。或不由斯道者。吾末如之何也。下座。
  上堂。今时学者不究佛语。祇究祖师语。殊不知祖师语即是佛语。莫如此拣择。却成诱佛法去。祇如云门大师示众曰。人人尽有光明在。看时不见暗昏昏。作么生是光明。自代云。三门佛殿。厨库僧堂。又云。好事不如无。者个是祖师语。是他道三门佛殿。厨库僧堂。诸人寻常看时。是看。是不看。若看。他道看时不见暗昏昏。如何得成光明。既是光明了。又道好事不如无。作么生又不要去。且如楞严会上说个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者个说话甚是子细。且道与云门道底事相去多少。莫祇明祖师语。不究佛语。有人曰。我亦不用佛语。不用祖师语。祇用自语。祖师语.佛语尚不要。更用自语。又道。我宗无语。不用言语。有语尚不是。况无语耶。莫作梦。从朝至夜。佛法作一边。祖师语作一边。有语作一边。无语作一边。妄想作一边。无妄想作一边。若恁么。真可谓看时不见暗昏昏也。久立。
  上堂。十方世界龙门寺。大地山河是学徒。随顺众缘成解脱。算来全不费工夫。
  上堂。举。僧问赵州。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赵州曰。吃粥了也未。僧云。吃粥了也。州云。洗钵盂去。其僧言下便悟。大众。山僧今朝吃粥也洗钵盂。祇是不悟。既是为善知识。为什么却不悟。还会么。岂可唤锺作瓮。终不指鹿为马。善人难犯。水银无假。冷地忽然觑破。管取一时放下。
  上堂。龙门若为作端午。打动众人涂毒鼓。髑髅破后遣谁闻。鉴觉尽时敢言普。是谓南山鳖鼻蛇。好个大雄白额虎。可怜开眼觅眼人。赫日光中寻入路。
  上堂。飘飘飖飖杨柳花。红红赤赤远天霞。屈屈曲曲龙门路。僻僻静静野僧家。尚不心头怀胜解。谁能劫外算河沙。休粮方子斋兼粥。任运还乡苦涩茶。好大哥。吃茶去。
  上堂。七七四十九。面南看北斗。死去与生来。泥牛大哮吼。所以释迦老子未离兜率。已降王宫。未出母胎。度人已毕。如此则毗卢境界止在人间。涅盘妙心更於何觅。昔日那咤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现本身。运大神通。大众。肉既还母。骨既还父。用什么为身。学道人到者里若见得去。可谓廓清五蕴。吞尽十方。听取一颂。骨还父。肉还母。何者是身。分明听取。山河国土现全躯。十方世界在里许。万劫千生绝去来。山僧此说非言语。下座。
  上堂。抚掌大笑。良久。曰。大众。笑个什么。山僧笑古往今来一切人。有瞥地。有不瞥地。不瞥地之人。如黑地数瓮。有甚分晓。瞥地之人。便自回头转脑。东问西问。譬如衣锦夜游。问来问去。问去问来。忽然如昼见日。便云。譬如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多少分明。虽然如此。更须知有向上事.末后句。始得罢参。大众始於瞥地。终於罢参。古往今来莫过如此。山僧所以笑他。恰如春梦相似。诸人还曾梦见么。莫道无事。法尔天真好。岂不见大庾岭头曾赶上。少室岩前立到腰。岂得不遇於人。好大哥。吃茶去。下座。
  行者剃发上堂。山僧因而度得小师一人。遂拈起拄杖示众云。见么。法名崇木。俗姓葛。良久。又云。尔既投吾出家。今为汝受三归五戒。乃云。崇木。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已为汝作三归。今为汝翻十邪。受五戒。汝当听受。所谓身口意也。身有三过。谓杀.盗.淫。意有三过。谓贪.恚.痴。口有四过。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作此十者。名为十恶。无此十者。名为十善。汝今於三业门中禀受戒法。所谓不杀.不盗。不妄.不淫.不饮酒。是五戒相。汝依吾教。信受奉行。 复卓拄杖一下。云。崇木闻吾教训。乃告吾曰。和尚所说。但崇木从来无身口意。亦不知何以为持犯。纵闻三归。我不知何者名佛法僧。闻五戒相。从何受持。虽烦和尚如此。崇木并无领览处。师放下拄杖曰。此真吾弟子也。是真归依也。真受得戒也。所以昔人云。和尚何不畜一沙弥。老宿云。有无眼耳者。为吾寻一人来。正是此意也。好得力小师。大众会得否。拈起拄杖云。扶过断桥水。伴归明月村。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