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然圆澄禅师语录

  僧问。某甲欲识佛。未审佛在何处。师云。绕天下问。其僧速礼一拜。师云。你这一拜。被人家活葬了也。进云。一向闻名。今日睹相。师云。还是闻名好。进云。也须亲见始得。师云。不得以色见我。不得以音声求我。你作么生见。僧一喝。师云。是声。僧又喝。师云。是声。僧云。和尚作么生。师默然。僧便礼拜。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默然。进云。老老大大说这个话。师云。你见我说个什么。僧便出。师云。你却会逃走。
  僧问。如何是青州女三棒鼓。师云。赵州膫子如驴大。僧礼退。
  僧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离了古人言句。请和尚别道。师云。韩文公。进云。如何是韩文公意旨。师云。昼夜一百八。
  僧问。本来无迷。亦无可悟。不落言诠。法尔如是。和尚如何开示人。师云。你费多气力作么。
  僧问。亦不惺惺。亦不寂寂。求和尚开示。师云。如何是你主人公。僧默然良久。师云。死水不藏龙。傍僧出问如何是活水里的龙师云。正是时。僧礼拜。
  僧问。父母未生时。有十八个兄弟。阿那个是主人公。师云。你是无主孤魂进云。作么见得无主。师云。有主不须问。
  师茶话次。有僧礼拜了。起云。昨日偏众解制了。特来谢和尚。师合掌云。恭喜恭喜。进云。和尚不得谤某甲。师云。如何是解制的道理。曰仲冬严寒。请和尚万福。师云。似则也似。是则未是。再道一句来。曰请和尚且吃茶。师云。不是不是。进云。大众散去。遂和声归众。师乃笑。
  又僧就卓拈碗问曰。放下个恁么。师云。擎起来。僧举起。师云。又道放下。
  又僧伸手问曰。放下个与我看看。师云。担取去。僧举手示之。师云。放下。
  僧问。古人不出山门。向庄上吃油[饥-几+(磁-石)]。为是神通三昧。为是法尔如然。师云。你那里见古人。进云。今日见和尚为人师云。若是狮子。决不逐块。进云。恁么则撮土焚香去也。师云。老僧无骨头。软妥妥凭你咬嚼。僧无语。
  傍僧出云。一堂大众。被你老汉弄得七颠八倒。将为别有长处。元来只如此。师云。什么如此。进云。明日上堂举似。师云。何不现前拈出。僧即吹灭灯火。师云。吥见鬼。僧拟对。师便打云。你若向古人一切公案。三藏十二部教典。随举则劈口颂得。觌面转得。我也许你。进云。某甲不曾看过语录。师即举孚上座勘鼓山折箭因缘。你颂看。僧无语。师叱僧退。即颂曰。口行人事探头过。便乃翻身入贼窝不是雪峰知的确。双双跳入是非窠。
  僧云。承和尚赐我宝剑。已得天下太平。特来礼谢和尚。师云。如何是太平的句。僧云。如金钟相似。师云。不是不是。僧无语。师云。你问我。僧理前问。师云。石女生儿。僧礼拜。
  僧问。祖师递代相承。还别有么。师云有。进云。如何是别有。师云。得我檀越人家作水牯牛。即向汝道。进云。某甲亦同异类中去也。师云。又向古人舌头上咬嚼。僧无语。
  师轮数珠次。僧问。即此用离此用如何。师云。马祖来也。进云。马祖来作么。师云。直得你三日耳聋。
  僧问。奄提遮女问文殊云。明知生不生义。如何又被生之所转。殊曰。其力未充。此语还是义路么。师云。义路。进曰。请和尚道。师云。那是禅堂。此是方丈。僧礼拜。
  僧问。有一物。明历历。佛祖觑不破。大地无人识。常在舌头尖。尽力吐不出。请问和尚吐出也未。师云。你吐出了也。进云。百年三万六千朝。翻覆元来是这汉。如何是这汉。师云。欲问这样道理。也须礼拜始得。僧便拜。师笑曰。正是这汉。
  僧问。金殿堂堂即不问。驴胎马腹事如何。师云。你是其人。进云。恁么则任物逍遥去也。师云。切莫强作主宰。僧礼退。
  西堂瑞白问。大众齐齐。灯烛辉煌。请和尚指示。师云。有眼皆见。进云。恁么则个个成佛去也。师云。你眼不瞎。又问万竹林中事即不问。石伞峰头意旨若何。师默然。瑞礼拜。又问祇如万竹林中事又作么生。师云。三茎四茎斜。七茎八茎曲。瑞云。万竹林中。与石伞峰头是同是别。师云。三茎四茎斜。进云。如何是向上事。师云。七茎八茎曲。瑞礼拜起云。佛法已蒙师指示。正偏不落有无机。师云。不落正偏你作么生道瑞便问讯归位。师云。去。
  僧问。疎山恁么道。意在什么处。师曰。龟毛长数丈。进云。罗山恁么答。意在什么处。师曰。错过撑天柱。
  僧问云。黄龙南禅师三关语。隆庆闲答后。再无人转语。请和尚再转一语。师曰。天下无一人答不得。进云。某甲不会。请和尚方便。师云。万两黄金难买个不会。若将个不会答他。无有不是。僧曰。真个不会。望和尚答。师曰。若如此。一一问将来。我为汝答。问云。人人有个生缘。上座生缘在什么处。师曰。我是越州人。问我手何似佛手。师云。草枯鹰眼疾。问我脚何似驴脚。师曰。人老不知心(有颂录颂古卷中)。
  僧问。父母未生前。本来无有色身山河大地。为什么忽生色身山河大地。师曰。即今那个是你色身。僧拟再举。师咄之。僧礼拜。
  师问。六休袁居士云。德山托钵因缘。张无尽居士颂曰。鼓寂钟沈托钵回。岩头一拶语如雷。果然只得三年活。莫是遭他受记来。既不因授记。为什么只得三年活。居士还有疑不。士曰有疑。师又举疎山造塔完。问院主云。为复将一钱与匠人。为复将两钱与匠人。为将三钱与匠人。众不能对。罗山代云。若将两钱与匠人。和尚与匠人共出一只手。若将三钱与匠人和尚此生决定不得塔。若将一钱与匠人。带累匠人眉须堕落。居士又作么生。士云。如此。则公案所疑甚多。师曰。譬如尽大地都做了个问头来问时。你又如何对。士拍掌两下。师曰。适来的聻。居士有省。
  客问坛经云。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且道此心为是真心。为是妄心。师云。汝还识心么。客无语。师云。心尚不识。说甚么真心妄心。客又问。如何是极则。师云。却被汝道着。
  又问。五识相分色。师云。色声香味触。眼耳鼻舌身。冤家自有对。何须问别人。又问。仁者心动因缘。师云。风动与旛动。休言未是真。不识心何物。於中有主人。又问。黄蘗吐舌因缘。师云。闻时富贵。见面贫穷。才闻吐舌。三日耳聋。问悟之境界。师可方便否。师云。姑姑问嫂嫂。哥哥偏汝亲。嫂答姑娘道。他时自识真。又问。让公答马祖打车打牛因缘。师云。打车与打牛亲疎自须辩。错认四大者。更须着方便。又问。梁主问志公安乐禁。师云。浑身是病疑求药。蓦口塞个热铁丸。吞吐未能心痛快。全身跳入里头看。又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因缘。师云。权时得个破帽子。眨眼须知用掉却。若还守住不解放。锦绣夜行谁省着。又问。有大力人。为什么抬脚不起。师云。那罗自谓力无敌。百战场中逞奇特。眉毛眼上无多子。尽力犹云道不识。
  僧问。沩山仰山摘茶次。一曰得体。一曰得用。为是论虚。为是论实。师曰。担板汉。僧问。如何全体大用。师默然良久曰。我欲与你说。恐失妙用。僧礼拜。
  僧问。和尚尝教人识取头。请问如何是头。师云。你且知有。问如何是尾。师云。知有到不知有。问有头无尾时如何。师云。大虫变老鼠。问有尾无头时如何。师云。乞儿夸富贵。问头尾相称时如何。师云。国王修布施。问无尾无头时如何。师云。盲人为导师。
  师在云栖代讲戒疏发隐。至不敬师友戒。引韩退之见大颠因缘。时有座主闻之。斥曰。尔江南禅和子。专耍弄嘴头。讲甚么宗。前者胜期如此。我已斥令不敢。尔何等人。輙敢尔耶。师曰。汝乃云栖堂上法师耶。我有一问。若道得。则可。若道不得。莫道我讲宗好。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汝适来见我讲宗者。谓复言谈语句是讲宗耶。谓复拈槌竖拂是讲宗耶。若以言谈语句是宗者。则汝以声见如来。若以拈槌竖拂是宗者。则汝以色见如来。於此二处见如来。则汝是邪道。离此二途。则何处见我讲宗来。座主不能对。傍僧云。请上座代转一语。师徐步入禅堂。众云。原来只学得问人。自己也道不得。西堂云。他向汝道了也。师拍掌云。原来有人在。
  有僧误将七佛偈为厕纸。求忏悔。师曰。此不须忏。料汝再无第二纸。只将你早间忏了。晚间又作的来忏忏。僧惭色而退。
  有僧触怒师。师持杖趂逐至僧床前。僧倒卧。叫唤云。病痛饶饶。师云。你将手来。我看看脉看。随与赎药。众俱失笑。
  俗人问色欲难戒奈何。师云。你戒酒否。云已戒多年。师云。戒后曾犯否。云不曾少犯。师云。如是。则戒色亦当如戒酒这等戒去。
  一日师入菜园。捉菜虫一握。傍僧问云。是甚么。师即两手擦杀虫云。这业障。这业障。进云。和尚为何杀生。师云。你偿命。你偿命。
  僧问。如何八幅罗裙着地拖。师云。只因他脚长。
  师入堂示众。若论此事。如粪堆里一颗夜明珠相似。首座进云。只如不识明珠者当作么生。师云。是汝不识座云。谢师印证。师云。莫涂污老僧。
  僧问。如何是学人安身立命处。师曰。问这等大事。也须礼拜。僧礼拜起欲问。师曰。是汝不知安身处那。僧欲再问。师低头隐几。
  僧问。殃掘摩罗救产难意旨如何。师曰。佛也不曾为人生得下。僧云。某甲不会。请师一颂。颂曰。阳和无意转人间。万卉千花尽放颜。不识文殊何所谓。前三三与后三三。
  幻有举古人须将恶知恶觉。并奇言妙句。一切放下。空空然放一话头参取问师。师闻举至一切放下句处。便连声云。好阿好阿。及举至放一话头句未竟时便应声云。又被风吹别调中。
  博山僧道开问云。世尊拈起。迦叶微笑。笑个什么。师云。且吃茶。僧云。吃茶后如何。师云逼杀人。僧云。麻谷参章敬道是。是处如何。师云。拈一放一。不是好手。僧云。南阳道身心一如。心外无余。在和尚分上如何。师云。心外无余。僧云。此是忠国师的。与和尚何干。师云。既是忠国师的。因甚么在我口中出。僧云。和尚可布施学人。师云。我耳聋。僧云。赵州道狗子无佛性。当真是有是无。师云。赵州止得一个牙齿。僧云。当时这僧已到什么田地。十二类众生都不问缘何只问个狗子。师云。汝作奇特会么。僧云。此事在和尚分上如何。师云。我比赵州多两个牙齿。僧云。和尚今日着贼也。师云。算家事汉。有什么长处。僧云。适来南阳公案。请和尚颂。师云。抬头不见天。低头不见地。前之后之。左之右之。噫。对面无他语。你是何人我是谁。次早进方丈。师云。博山开堂示众。试举似看。僧云。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师云。此是他本分为人处。僧云。谁的是和尚。师云。我这里教人化缘。僧云。德山临济都拈却。子胡家风试道看。师云。不必重宣此义。僧云。请和尚道师云。道过了也。僧云。再道。师云。拏绳来。僧云。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全真法界作么生。师云。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柳雁田居士问世尊上堂意旨。为复是升座处。为复白槌处。师应声与一掌。士云。分明拘贼破家。师曰。还要第二顿那。
  柳居士呈偈曰。是什么。是什么。对着家尊莫问爷。金不换金随处使。从来常御白牛车。师览毕问曰。且道赵州勘破婆子。甚么处是勘破处。士曰。壁外盖茅屋。师曰。不是。更道。士曰。雷声甚大。雨点全无。

  会稽云门湛然澄禅师语录卷第六
  会稽云门湛然澄禅师语录卷第七

    门人明凡 录
    吴兴丁元公山阴祁骏隹 编

  请示

  僧参。云。求和尚开示。师曰。菩萨初发心。便登正觉。汝发足处。早已开示。更教我说个甚么。
  翰林王聚洲居士问曰。某亦尝於楞严留心。颇有透处。但於一人发真归元。十方世界悉皆消殒。未能痛快比如如来岂非发真归元者乎。既发真已。世界何不消殒。若消殒。则大地众生无立脚处。何更云如来与诸天人同在祗桓精舍而说法乎。若不消殒。则如来诚实之语。岂有不足信耶。师曰。如来且置。只如公於大明之下。骤然走入暗室之中。还能见有许多世界也无。曰若骤然走入。惟见暗黑。别无可见。师曰。若诸不入者。还见世界否。曰见。师曰。何以彼见而公独不见乎。曰繇明入暗。暗生明灭。故惟见黑暗。而不见山河大地。彼不入者。明相宛然。故无不见耳。师曰。一人发真。例如一人入暗。与相类否。曰是正相类。师曰。如此。则何疑一人发真。而世界不消殒乎。又如十人同作一梦。间或一人获醒。一人世界全消。彼中九人受用如故。十人同醒。则十人世界全消。不可以一人之醒。而拨九人之有。亦不可以九人之寐。而疑一人之无。惟证乃知难可测也。曰如师所论。理固颇通。何以世尊亦倚灵山说法耶。岂有如来未曾发真者乎。师曰。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也。住灵山者。逗应群机。犹水中之月。岂实有耶。狂猨无知。妄心欲取。而且不知水中无月耳。众生以肉眼观佛。以为佛住灵山。若以慧眼观。则证诸法如义。不知何者是佛。何者非佛也。虽然。又般若经云。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三者既无。则自己尚无处所。何处得有世界山河大地。故云十方世界。犹如手中所持一物。返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空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以此而观。明若日星。而公於此处岂不为痛快哉。所以不能痛快者。但於文字着脚。而不返照自心。致使分别成谬也。故肇法师云。会万法归於自己者。其惟圣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