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疏语考证


○十全之效
  见上医师注。

○绳绳
  毛诗注。不绝貌。

○穰穰简简
  见上。

  婴病愈还愿

  婴儿无知忽致有生之疾。大觉有感遂臻无恙之休。敬阐微诚。特酬厚德。 切念(某)男(某)顷染一朝之患。遽为四体之忧。襁内携提实切疾首痛心之虑。暗中摸索谁为观形察脉之良。爰立心盟。遂脱病键。兹循报恩之典。乃勤献曝之仪。(入佛事)伏愿弱质恒坚。寿元永固。秀如王衍誉夙负于宁馨。慧若韩符诗早明于瑟僩。

○无恙
  见上。

○疾首痛心
  文选杨中武诔曰。哀哀慈母。痛心疾首。

○暗中摸索
  唐史曰。许丞宗惟轻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乃曰。卿自难记。若遇曹刘沈谢。暗中摸[打-丁+索]着亦可识。

○察脉
  韩文曰。善医者不视人之肥瘠而察其脉。

○献曝
  见上。

○王衍
  晋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尝造山涛。既去。涛目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

○韩符
  韩文曰。符公之子。按公墓铭及登科记。公之子曰昶。登长庆四年进士第。符岂昶之小字耶。

  保痳痘

  伏以痘疹为灾已极有生之苦。修禳有术须归无上之尊。特具短章。聊申鄙悃。 切念(某)近因天行遂染痘疫。诚虑宿愆之有障乃尔倾危。复忧命运之多屯长兹疢疾。不凭圣典。曷度病关。恭展蝼蚁之诚。恳叩狮猊之座。(入佛事)伏愿(某)五行俱顺三命无虞。不须越人之方居然痊愈。喜见老莱之戏于以愉恬。

○屯
  易屯。本义曰。屯难也。

○疢疾○蝼蚁○越人○老莱
  并见上。

  痘后还愿

  昔沾痘疹曾极仰祷之勤。今竭葵忱思答垂慈之力。恭陈梵典。用践良盟。 切念(某)顷因天运之灾。骤染色身之疾。随兹苦键难免危疑之忧。爰立良盟遂获平康之喜。恩酬厚德。乃展微诚。(入佛事)伏愿鉴其宿诚。锡之介福。不灾不害。划祲沴以氷消。曰寿曰康。蔼吉祥而云委。

○葵忱
  见上。

○祲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云。象物方臻。视祲告沴。

○云委
  坡诗注。云委言其多也。

  禅林疏语考证卷之二
  禅林疏语考证卷之三
  荐悼门
  荐父首七(诸七切念俱可通用)

  无父何怙悲风惨一七之辰。有佛可依湛云覆三千之界。负肩酬德。绕足投诚。 切念(亡考某)四生凡品。五浊浮躯。顷婴无妄之灾深期有永。岂意有为之幻遽作无常。嗟嗟撒手以便行。切切承颜而莫得。虽娑婆海上载乘明月以旋归。然痴慢山前恐碍飞云之来往。爰痛南垓之念。敬修西竺之缘。(入佛事)伏愿(亡父)空空了了解除久久之愆尤。是是非非结绝初初之公案。长揖秽土以超生。顿开妙莲而见佛。

○无父何怙
  诗蓼莪曰。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负肩酬德
  父母恩难报经曰。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设若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未足报父母恩。

○绕足投诚
  圆觉经曰。於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

○四生○五浊○无妄之灾
  并见上。

○切切
  家语六本曰。切切而悲。

○承颜
  隽不疑见暴胜之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旧矣。今乃承颜接辞。

○南垓之念
  毛诗有南垓篇。有声无词。晋束晢补亡诗序曰。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

  二七

  一十四日幽阴莫侍严君之训。千百亿身显化可胜调御之悲。假佛慈以报父慈。必佛道乃成子道。 切念(亡父某)苦海浮沤尘寰幻迹。因际啮藤之厄。遽惊曳杖之歌。肃然容。忾然声。莫返幽都之魄。发是心。作是念。敬修净土之因。(入佛事)伏愿先君(某)渡初江之巨浪。登法海之慈舟。七宝池中尽洗业障报障烦恼障。九莲台上常闻妙音梵音海潮音。

○严君
  易下彖曰。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调御
  谓如来十号之一也。

○啮藤之厄
  见上庆生之注。

○曳杖之歌
  记檀弓曰。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夏后氏殡於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於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於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於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

○肃然容忾然声
  记祭义曰。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

○幽都之魄
  楚辞曰。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注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称幽都。

○初江
  谓十王第二初江王也。

  三七

  父止於慈已参宋帝之陛。子竭其孝宜阐觉皇之规。作般若因。成涅盘果。 切念亡父(某)有凡夫名。无寿者相。槐柯国内忽迷梦蝶之魂。枣叶世间遽绝蜗庐之影。眼看白璧曷胜忍死之情。魄入黄泉孰是超升之所。爰恳佛力。用资冥途。(入佛事)伏愿亡父(某)礼十号之慈尊。悟一乘之妙道。好着脚处超登解脱之楼。是转身时直入光明之藏。

○父止於慈
  大学曰。为人父止於慈。

○宋帝
  谓十王第三宋帝王也。

○般若○涅盘
  并见名义。

○槐柯国内
  异闻集曰。淳于棼家居广陵。宅南有古槐树。棼醉卧其下。梦二使者曰。槐安国王奉邀。棼随使入穴中。见榜曰大槐安国。其王曰。吾南柯郡政事不理。屈卿为守理之。棼至郡凡二十载。使送归遂觉。因寻古槐下穴洞然明朗。可容一榻。有二大蚁乃王也。又寻一穴直上南柯。即棼所守之郡也。

○梦蝶之魂
  庄子曰。昔日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注栩栩。蝶飞之貌。蘧蘧。僵直之貌。

○枣叶世间
  六祖坛经云。譬如天龙下雨於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灭。

○蜗庐
  见上。

○眼看白璧
  黄鲁直哭邢惇夫诗曰。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眼看白璧埋黄壤。何况人间父子情。

○黄泉
  文选曰。朝发高堂上。暮宿黄泉下。注高堂生所居。黄泉死所葬。又左传注。天玄地黄。泉在地中。故言黄泉。

  四七

  嗟我父兮正属五官之考劾。为其子者敬投万佛之慈悲。聊以输诚。讵云报德。 切念亡父(某)生我鞠我恩斯勤斯。载我形劳我生。莫永椿庭之寿。幽之出冥之入。曷明槐国之魂。欲冀超升须勤忏悔。(入佛事)伏愿亡父(某)业障氷消。尘缘雪净。黄金殿内常瞻紫磨之容。红藕花心时听苦空之偈。

○五官
  谓十王第四五官王也。

○生我鞠我
  诗蓼莪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载我形劳我生
  庄子曰。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椿庭之寿○槐国之魂
  并见上。

  五七

  三思严父之云亡曷其有所。五历冥官之考劾欲见无由。用阐鸿规。敬陈象教。 切念亡父(某)眯目于尘缘影里。置身于石火光中。蝶梦蚁酣竟弃三千之世。乌飞兔走倐惊五七之辰。向往之方谓何。超升之路安在。輙凭佛果。少赞仙游。(入佛事)伏愿光浮于业镜台前。雾散于阎罗殿下。高高山上往来不碍白云飞。深深海中出入自然明月现。

○象教
  见上。

○眯目
  庄天运曰。播糠眯目。

○石火光中
  杜甫诗。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蝶梦
  见上。

○蚁酣
  山谷诗。风急啼鸟未了。雨来战蚁方酣。又钱昭度夏晚诗。黄蜂衙退海潮上。白蚁战酣山雨来。

○乌飞兔走
  张衡序曰。日者大阳之精。积而成鸟象乌。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

○仙游
  谓有德之人死。以仙游之语美之词也。舒梓溪吊松岳万于琦诗曰。旧爱应留鹤。仙游岂化猿。

○阎罗
  谓十王第五阎罗王也。

  六七

  椿殒燕山徒切百千之恨。蓂观尧砌倐惊六七之临。欲资冥途。乃修道筏。 切念不孝(某)罪积于躬。祸延所怙。局高蹐厚嗟遗体之遑安。出幽入冥叹营魄之奚往。既被六尘之罥难免黑愆。况生五浊之区谁为白净。特效三归之敬。致恳十力之尊。(入佛事)伏愿地藏借往生之光。变成碎见在之案。瑶池万仞金风动而水上生花。宝阁千寻珠帘卷而云中见佛。

○蓂观尧砌○祸延所怙○局高蹐厚
  并见上。

○遗体
  记祭义。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营魄
  老子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注营魂也神也。魄精也。

○六尘
  谓色声香味触法也。

○黑愆○十力
  并见上。

○变成
  谓十王第六变成王也。

  七七

  严君见背泰山当七七之期。善逝垂慈莲国开三三之品。不弘象教。曷报鸿恩。 切念不孝(某)德惭后嗣祸及先君。星陨露晞悲惨遽形于庄蝶。日征月迈荏苒已历于曦乌。想居东岳之幽阴。莫诉南垓之痛苦。谨依法炬。冀破幽关。(入佛事)伏愿亡父(某)业海枯而功德山高。障云散而菩提月现。光浮莲宇豁开双眼见如来。风动宝林骤听一音宣妙法。

○严君
  见上。

○见背
  李令伯陈情表曰。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文选注曰。背死也。

○泰山
  谓十王第七泰山王也。

○善逝
  谓十号之一也。

○象教
  见上。

○星殒
  令孤楚卒之夕。有大星陨於寝室之上。其光烛庭。又宋仪望吊友人诗。忽尔传星殒。凭栏涕泗纷。

○露晞
  通典曰。田横死吏不敢哭。但随柩叙哀。后代相承以为挽歌。名薤露蒿里。后李延年分为二。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庶人。歌曰。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生一去何时归。又云。蒿里谁家地。聚敛精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庄蝶
  见上。

○日征月迈
  见诗小宛。

○荏苒
  见上。

○曦乌
  事苑曰。曦光谓日也。尧命羲氏和氏掌之。故以日为曦光。乌谓日。曰阳乌。中有三足乌。

○南垓之痛
  见上。

  六旬

  椿树烟迷已茹六旬之苦。奈河浪阔岂胜九回之悲。乃阐雷音。用资云路。 切念亡父(某)自弃诸孤莫知其所。沉沉苦海孰为驻足之津。渺渺爱河莫识回头之岸。不凭道筏。安抵故乡。(入佛事)伏愿亡父(某)驾般若舟。登涅盘岸。两月之哭泣既卒於此。七重之文案愿赦除之。

○九回之悲
  司马迁报少卿书曰。肠一日而九回。又崔鲁春日长安即事曰。玉楼春暖笙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

○诸孤
  左僖九年曰。初献公使荀息传奚。齐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注言其幼贱与诸子县藐。欲屈辱荀息。使保护之。

  小祥

  父弃尘寰既适小祥之日。佛临浊国是名大觉之尊。用归佛慈。乃酬父德。 切念亡父(某)蚁穴浮生蜗居潜迹。曩惊大故嗟嗟飞雀之散瓶。今届小祥恻恻迅驹之过隙。欲资吾父之云路。须凭我佛之风规。(入佛事)伏愿都市庭前破三百六旬之苦具。弥陀国内放八万四千之光明。得闻大事之因缘。获证无生之法忍。

○蚁穴○蜗居
  并见上。

○大故
  孟子曰。今也不幸至於大故。注大故大丧也。

○飞雀之散
  七贤女经云。雀来入瓶中。以縠覆其口。縠穿雀飞去。识心随业走。

○迅驹过隙
  史记魏豹传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小颜云白驹谓日影也。隙壁隙也。

○无生法忍
  棱严云。无生法忍。注真如实相名无生法忍。无漏真知名之为忍。得此智时忍可印持法无生理。决定不谬。境智相宜名无生忍。瑜伽论云。何名忍。自无愤勃。不报他怨。故名忍。

  大祥

  凶经三年痛失彩衣之侍。吉蠲一日告成禫服之祥。欲尽余哀。爰修胜会。 切念先君(某)顷以熊屏之梦遽为蚁穴之游。嗟无泪之可挥。虽有身而莫赎。倚庐切切可胜曦驭之驰。陟岵哀哀倐届孔琴之御。拟破后后之冥关。须仗空空之妙觉。(入佛事)伏愿(某)绝转轮枢。契常住法。不生不灭直空当下之身心。若住若来大笑从前之梦幻。

○彩衣之侍
  见上。

○禫服之祥
  谓禫除服祭名大祥。后间一月而禫。见礼记。

○熊屏之梦
  晋平公梦朱熊窥其屏。恶之而疾。问於子产。对曰昔共工之卿曰浮游。败於颛顼。自沉於淮。其色赤。其言善笑。其行善顾。其状如熊。为天王崇。见之堂则王天下者死。见之堂下则邦人骇。见之门则近臣忧。见之庭则无伤。今窥君之屏。病而无伤。其祭颛顼共工乎。从其言而病间。

○蚁穴之游
  见上。

○有身莫赎
  诗黄鸟曰。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注赎贸也。若可贸以他人则人皆愿百其身以易之矣。

○倚庐
  记问丧曰。不敢入处室居於倚庐。哀亲之在外也。寝苫枕块哀亲之在土也。故哭泣无时。服勤三年。思慕之心。孝子之志也。

○切切
  见上。

○曦驭
  谓日也。见上杜诗。义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陟岵
  诗陟岵曰。陟彼岵兮瞻望父兮。注山无草木曰岵。孝子行役不忘其亲。故登山以望其父之所在。

○孔琴之御
  记檀弓曰。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

  忌日

  以卒日而为讳日。嗟严父之何之。转业风而作释风。仰世尊之如在。聊申一日之悃。庶服终身之丧。 切念先君(某)精魄往而不还。音容邈而莫睹。虽一日二日乃奄而亡。实千年万年莫消此恨。露晞薤叶风动木枝。永言孝思不遑启处。适衣黑衰之日。敬邀缁服之流。(入佛事)伏愿无边烦恼海彻底乾枯。无量智慧花廓然开发。悟无所悟之法。证无所证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