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 禅林疏语考证
禅林疏语考证
续藏经 禅林疏语考证
明 元贤集
禅林疏语小引
禅林之有疏语。非佛制也。亦非祖制也。但此土有僧以来。引群生以归佛海。其间表事陈情则必有藉于疏。故疏之为用其来已久。在唐宋时丛林中特重是职。非才学兼优者莫与其选。入明以来僧中堪此职者实鲜。但因袭陈文腐语苟且应酬而已。予昔在众日每任是职。苦于无旧可因。故率多杜撰应酬。积之既久不觉成帙。有好事者谬相珍重抄录以传。盖三十余年矣。近见俞君时笃乃为镂板于武林。而泉南诸善友亦复继武林而杀青焉。不过谓其事虽细而用实难废。辞虽鄙而意亦可达。此诸君流通之意也。若诸大丛林中必有奇杰之士。启口尽珠珹。挥笔成风云。又安用此哉。漫题数语以引其首。
石鼓主人 释元贤 题
禅林疏语考证目次
卷之一
[(雪-雨)/粉/大]典门
圣节祝厘 佛生日 佛成道日 佛涅盘日 涅盘日(念诵白文) 弥陀诞日 观音诞日 地藏诞日 元旦礼千佛 上元 中元 下元 辞年 结制 解制 结制祷韦天 解制白韦天 入关 出关 新住持入院 住持设斋施食
修因门
平安修忏(二) 平安启经 亘经 完经 庆生(二) 完报母[文/而] 修造谢土(二) 寺院修造谢土 造像开光 施茶完满 [文/而]僧 念佛会 放生 新剃度施食 水忏表(三) 梁皇忏表(十)
卷之二
弭灾门
春祈雨 夏祈雨 秋祈雨 得雨小更祈 谢雨(二) 祈晴 秋祈晴 谢晴 迎神保苗 禳蝗虫 禳火(二) 火后还愿 客中遇火后还愿 禳瘟 一家禳瘟 禳牛瘟 保瘟病
祈恩门
祈嗣 得子还愿 保胎 产后得男还愿 产后得女还愿 婴儿祈安 祈入学立愿 入学还愿 秋科立愿 秋捷还愿 春科立愿 登第还愿 官员赴任祈安 赴任后还愿 客商出外祈安 商归还愿 商遇风浪立愿后还(二) 妻为夫作商不归立愿 因讼祈安 横遭官事祈安 官事受枉祈脱 官事息还愿 保重病 保长病 保身弱多病 病后还愿(二) 保婴儿病 婴病愈还愿 保痘疹 痘后还愿
卷之三
荐悼门
荐父 六旬 小祥 大祥 忌日 安葬 荐父通用 荐母 六旬 小祥 大祥 忌日 安葬 荐母通用 双荐父母 荐祖父(二) 荐祖母(二) 荐伯叔父(二) 荐伯叔母(二) 荐兄弟(二) 荐姊妹(二) 荐夫(二) 荐妻(二) 荐产厄 荐子(二) 荐女(二) 荐岳父(二) 荐岳母(二) 荐壻(二) 荐大沙门 入塔 生忌 禅僧荐师(二) 禅僧荐徒 荐赴应僧行(二) 荐出家居士有斋戒者 和尚诞日
卷之四
附录
大藏恭闻 法华恭闻 华严恭闻 金刚恭闻 药师恭闻 兰盆恭闻 心经恭闻 五部恭闻 预修通用恭闻 道场大榜结尾(三) 活用榜(二) 礼忏诫众榜文 大施食榜(二) 小施食榜(二) 禅教平安修忏佛事 禅教荐亡佛事
道场各联续录
先帝遐升修忏上表 又上佛疏 闻贼势猖獗讽仁王护国经疏 顾兵宪中元普度疏
禅林疏语考证目次(终)
禅林疏语考证卷之一
[(雪-雨)/粉/大]典门
圣节祝厘
○圣节
统纪通塞志曰。北魏太武始光二年常诞节诏於佛寺建祝寿道场。注。圣节道场之始。
○祝厘
史记孝文本纪曰。祠官祝厘。注。如淳曰厘福也。贾谊传曰受厘坐宣室。索隐曰音禧福也。
伏以九霄垂象驭。普瞻舜日之休明。大地统金轮。率庆尧天之浩荡。莫伸燕贺。敢后嵩。呼 切念(某)等诞躬盛世寄迹空门。素食缁衣。滴水悉濡于圣泽。岩居穴处。寸土并覆于天庥。快睹虹流之辰。益深雀跃之喜。云趋圣殿。雷诵秘章。聊展苹藻之诚。仰酬高厚之荫。伏愿皇仁益溥睿算弥坚。八纮共跻于雍熙。万世永绥于宁谧。再祈天眷常荷宠光。帝臣默孚简在。寸土蒙润茎草沾辉。
○九霄
潘岳诗。思托身於九霄。又沈休文诗。托慕九霄中。
○象驭
易系辞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尧舜
谓尧唐帝名。舜虞帝名。
○金轮
见事苑。
○燕贺
淮南子曰。大厦成而燕雀相贺。注。厦大屋也。燕雀喜大屋之成而得安。
○嵩呼
前武帝纪。朕亲登嵩山。乘属在后。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
○岩居穴处
韩诗外传曰。岩居穴处而王侯不能与争名。
○寸土
僧清顺十竹诗。城中寸土如寸金。
○虹流
世纪曰。少昊母曰女节。有星如虹下流。意感而遂生少昊。
○雀跃
庄子注曰。拊脾雀跃。形容其跳跃自乐意。
○苹藻
诗采苹曰。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高厚
诗正月曰。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八纮
淮南子曰。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有八纮。谓八纮与八荒同。犹言八方。
○简在
书汤诰曰。惟简在上帝之心。注简阅也。
佛生日(四月八日)
伏以麦秀两岐。正炎帝乘离之日。蓂敷八策。喜摩耶毓震之辰。虔守常仪。特勤皈悃。 切念(某)等居五浊乡。处三衣下。借润于玉毫之彩。顶踵难酬。蒙耀于金臂之光。涓埃莫报。欣逢 圣诞。恭集僧伽。掬香水以浴金躯。摘涧芹而修菲供。举扬 圣号。课诵真乘。庶几倾蚁悃之情於以答鸿休之庇。伏愿金躯再现法浪重流。转堪忍之凡伦尽成法忍。灭有生之苦器悉证无生。荡开积劫之埃尘。洗出本来之面目。
○麦秀两岐
后汉张堪传曰。堪为渔阳太守。劝民农桑以致殷富。民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炎帝乘离
魏相传曰。炎帝乘离。执衡司夏。
○蓂敷八策
帝王世纪曰。帝尧时有草夹阶而生。每月朔日生一策。至月半则生十五策。至十六日后日落一策。至月晦而尽。若月小余乾而不落一策。
○摩耶
西域记曰。唐言大术或云大幻。晋华严摩耶夫人答善财言。我已成就大愿智幻法门。得此法门故为卢舍那如来母。於阎浮提迦毗罗城净饭王宫。从右胁生悉达太子。显现不可思议自在神力。
○毓震
易震卦本义曰。震动也。其象为雷。其属为长子。
○玉毫
见事苑。
○顶踵
孟子曰。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注放至也。
○涓埃
杜甫望野诗。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僧伽
大论曰。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林是名为林。
○金躯
辅行曰。如来黄金色身。口业所说故也。
○涧芹
吕氏春秋曰。野人美芹愿献之至尊。注至尊天子也。言野人惟有芹。以为美。欲将以献之天子。其可乎。
○蚁悃
东阳元凝齐谐记曰。董昭之过江见蚁罥。一短芦昭之救之。后系狱。蚁领群蚁穴狱。昭之遂得免。
○鸿休
鸿洪相通。大也。休美也。
○本来面目
传灯录曰。道明求法于六祖。六祖曰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佛成道日(腊月八日)
伏以瑞启商正璇宇光昭于八日。祥符梵化雪山行满于三祇。谨袭清规爰昭丹悃。 切念(某)等永居黑夜长背觉城。荏苒迷津。睹明星而莫悟。崎岖险道。望雪岭而难齐。幸 大觉示成道之期。斯凡愚开自新之路。敬设伊蒲之供。恭翻贝叶之章。庶竭鄙诚。少酬慈荫。伏愿法螺永震魔罥潜开。禅河浚万派之波。觉树敷尘劫之秀。同皈悟剎。共畅玄猷。
○商正
左注曰。夏正建子。商正建丑。周正建寅。
○璇宇
书舜典曰。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注璇美玉也。旋转而衡平。以玉为玑衡谓浑天仪也。
○三祇
事苑曰。僧祇此言无量。谓世尊经三僧祇修行。自十信初发心至世第一名初僧祇。从见道至第七地末名第二僧祇。从第八地至解脱道名第三僧祇。此三祇外方得成佛。
○清规
百丈山大智海禅师创立丛林仪轨名曰清规。
○荏苒
别传注曰。迟留貌。又展转义。
○睹明星
晓星也。修行本起经云。菩萨自知已弃恶本。无淫怒痴。生死已除。五阴诸种悉断。无余栽孽。所作已成智慧已了。明星出时廓然大悟。得无上正真为最正觉。
○崎岖
皈去来辞注。崎岖险也。
○伊蒲
[文/而]供食曰伊蒲馔。后汉楚王映诣阙以缣赎罪。诏报曰。王好黄老之言。尚浮屠之教。还其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馔。注伊蒲塞即优婆塞。此言近住。言受戒行甚近僧住也。
○贝叶
名义集曰。多罗旧名贝多。此翻岸。形如此方棕榈直而且高。极高长八九十尺。华如黄米子。有人云一多罗树高七仞。七尺曰仞。是则树高四十九尺。西域记云。南印建那补罗国北不远有多罗树林三十余里。其叶长广。其色光润。诸国书写莫不采用。
佛涅盘日(二月十五)
东震丁壮阳之候魄满孤轮。西乾示终化之区辉潜双树。深增孺慕。敬展梵仪。 切念(某)等沉幻化海。昧涅盘天。逐有执无未识皈真之窍。出生入死孰为永寂之元。惟我 佛示大寂灭之场。作众生真皈依之主。感恩若此。报德何从。兹当涅盘之辰。特陈清净之供。(随入功德)伏愿昙花再现金足双彰。常阐圆音。开诸佛最后之秘藏。重炳慧焰。破众生无始之迷关。十方普映慈辉。九界同沾法喜。
○东震
事苑曰。或云震旦。或云真丹。或旃丹。或指难。皆梵音讹转。并翻汉地。西域记翻摩诃支那为大汉国。或谓日出东隅其色如丹故云震旦真丹者。此皆讹说。
○魄
月体黑者谓之魄。死魄朔也。生魄望也。
○西乾
事苑曰。西乾即天竺国五印土或云西天。
○双树
见名义集。
○孺慕
诗棠棣注。孺小儿亲慕父母之意也。
○涅盘
梵语涅盘。此云灭度。谓除烦恼度过生死故也。又涅而不生。盘而不灭。不生不灭故名涅盘。
○昙花
名义集曰。此云瑞应。般泥洹经云。阎浮提内有尊树王名优昙钵。有实无华。优昙钵树有金华者。世乃有佛。
○金足
通载曰。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令宣扬正法眼藏。尔时迦叶在耆阇崛山宾钵罗窟。睹胜光明即入三昧。以净天眼观见世尊於熙连河侧入般涅盘。乃告其徒曰。如来涅盘也何其驶哉。即至双树间。悲恋号泣。佛於金棺内现双足。
○九界
要览曰。一五趣杂居地。二离生喜乐地。三定生喜乐地。四离生妙乐地。五舍念清净地。六空处地。七识处地。八无所有处地。九非想非非想处地。地有四义。谓住处摄治。
涅盘日念诵白文(维那出班白)
恭闻能仁应世。寂默证真。廓千界以居尊。抚四生而为子。形随物现元同非相之身。教逐机兴讵异无言之道。爰自法轮载转化迹弥隆。半字初谈譬击蒙而靡倦。百金后寄犹赎命以惟勤。普令烦恼之俦安往如来之藏。四心告满三德云圆。是故入于涅盘。不可得而思议。我等鹤林既远。痛失于前缘。像法犹存。忝遵乎遗训。今值中春之日。缅怀北首之仪。涧藻溪苹聊表荐羞之礼。巴歌里咏少陈哀叹之诚。惟愿洪慈俯垂昭鉴。
○能仁寂默
名义集曰。摭华云释迦牟尼。此云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盘。悲智兼运立此嘉称。
○四生
金刚经十七家注。王日休曰。若卵生者。如大而金翅鸟。细而虮虱是也。若胎生者。如大而狮象。中而人。小而猫鼠是也。若湿生者。如鱼鳖鼋鼉以至水中极细虫是也。若化生者。如上而天人。下而地狱。中而人间米麦果实等所生之虫皆是也。上四种谓欲界众生。
○法轮
统纪曰。轮以摧碾为义。如来说法化转物心。於法自在。如轮王轮宝运转无碍。又如来三轮不思议。谓身轮现通。口轮说法。意轮鉴机。能与众生摧碾一切惑累。
○半字
涅盘经云。半字义者皆是烦恼言说之根本。故名半字。满字者乃是一切善法言说之根本也。譬如世间为恶之者名为半人。修善者名为满人。故西秦昙无谶三藏依涅盘此经。以了义大乘为满字教。不了义小乘为半字教。立半满之教。昙无谶始也。
○四心
法界次第曰。一慈无量心。二悲无量心。三喜无量心。四舍无量心。
○三德
金光明经玄义曰。一法身德。二般若德。三解脱德。
○鹤林
事苑曰。世尊临般涅盘。其娑罗林垂覆宝床。时即惨然变白。犹如白鹤。故曰鹤林。
○荐羞
周天官曰。庖人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及后世子之膳羞以共祭祀之好羞。又礼天官。荐羞皆进也。未饮食曰荐。既饮食曰羞。
○巴歌
西汉注曰。巴。巴人也。当高祖初为汉王。得巴俞人并趫捷善斗。与之定三秦灭楚。因存其武乐也。即今之巴州俞州。宋玉所谓下俚巴歌。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矣。趫。丘妖切。
阿弥陀佛诞日(十一月十七)
伏以五花梅绽乃王正建子之时。两策蓂飘正皇觉诞辰之会。幸逢圣降。恭罄贺诚。 切念(某)等爱缠浊国业系凡区。得值真乘。闻花轮而矢志专修净念。望宝地以驰神欲酬母忆之悲。敬藉圣生之吉。虔修净供。恳荐心香。持万德之洪名。宣三藏之秘典。预修微善小严净因。伏愿绀眸垂照金臂流光。宝树林中常听梵音谈般若。金绳界内仰瞻妙相记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