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疏语考证


○建子○蓂飘
  并见上。

○母忆之悲
  棱严势至圆通章曰。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三藏
  名义集曰。一修多罗藏。四阿含等经。二阿毗昙藏。俱舍.婆沙等论。三毗尼藏。五部律。

○金绳
  法华授记品云。国界严饰。无有高下坑坎堆阜。瑠璃为地。宝树行列。黄金为绳以界道侧。散诸宝华周遍清净。

  观音大士诞日(二月十九)

  月届仲春昙花现圆通之瑞。蓂凋四策水月彰自在之形。昔传圣降之期。今修燕贺之悃。 切念(某)泛尘劳海羁热恼乡。六根横流徒有奔尘之失。三慧长翳未施闻性之功。倘非彼岸之大悲。孰捄此方之剧苦。适逢谷旦用表葵诚。(叙佛事)伏愿甘露永濡潮音恒震。黑风浪息同登般若之舟。毒火烟消共入清凉之境。

○蓂策○燕贺
  并见上。

○三慧
  成实论曰。一闻慧。二思慧。三修慧。

○谷旦
  毛诗曰。谷旦。注谷善也。

○葵诚
  魂曹植表曰。葵诚之倾叶。太阳虽不回光。然向之者诚也。

  地藏诞日(七月三十)

  金风载发适丁晦魄之期。玉露将濡特示降神之旦。既欢忭以戴德。益肃恭以输诚。 切念(某)等身居圣世。罪结冥司。冀脱苦轮必藉仁风之披拂。欲登觉苑全依慧日之照临。思曝献而无从。幸河清之可值。爰遵梵轨。特荐心香。(叙佛事)伏愿金锡垂光。明珠流焰。痴狂顿歇开无始之铁城。热恼骤除灭眼前之火狱。幽明咸利。水陵均资。

○晦魄
  谓晦者月之三十日也。言其月尽晦暗也。月之初生曰魄。月为阴精故曰魄。

○披拂
  庄子曰。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彷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注披拂摇荡也。

○照临
  毛诗曰。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曝献
  列子曰。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鹿/贝]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於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顾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河清
  王子年拾遗记曰。丹丘千年一烧。黄河千年一清。又史。黄河清而圣人出。

○金锡
  见事苑。

  元旦礼千佛

  新颁凤历开景运于芳辰。肃启龙函萃繁禧于胜域。佛随机现。道以时行。 切念(某)等迷幻化中。堕凡夫地。虚妄成相若灵台书一刻之云。流逸奔尘如春雨涨千江之浪。韶华日迈。罪垢年深。乃于今岁更新之候。遂起方来自濯之思。爰净梵坛。聿修清轨。礼三千之圣号。皈万德之慈尊。专效仆仆之劳。庶表乾乾之敬。伏愿障随寒尽福逐春生。亿万生灵同游妙庄严海。三千调御共放不思议光。

○凤历
  左传曰。少皡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历。鸟氏历正也。昭凤知天时。故正名凤正之官。

○芳辰
  梁元帝纂要曰。春辰曰良辰嘉辰芳辰。

○龙函
  晋书。雷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得石函。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一刻之云
  左僖五年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仆仆
  孟子曰。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注仆仆烦猥貌。

○乾乾
  易乾卦。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

  合坊上元

  节届传柑喜结鳌山之彩。心勤献曝诚皈猊座之尊。谨以心声。陈之笔舌。 切念(某)等蜗居苟活。燕处偷安。贪嗔痴慢疑之根榛芜心路。色受想行识之滓渭浊性源。非藉厦屋之帡幪。安冀春祺之至止。(入佛事)伏愿枌榆有庆井巷无虞。千家帘幙卷祥风。十里楼台添瑞气。出而作。入而息。永享淳物之休。老者安。少者怀。长沐雍熙之化。

○传柑
  唐开元遗事曰。元夜贵戚宫人以黄柑赐近臣。谓传柑宴。

○鳌山
  谓鳌山灯山也。结五彩为之。故古词云。御楼烟暖鳌山彩结。凤辇初回宫阙。千门灯火九街风月。又见列子。

○献曝
  见上。

○猊座
  见事苑。

○心声
  杨子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蜗居
  魏志曰。焦先。字孝然。结草庐於河间。号蜗牛庐。

○榛芜
  宋传。亮表曰。伊洛榛芜。津涂久废。

○渭浊
  诗。谷风曰。泾以渭浊。

○帡幪
  杨子曰。震风陵雨然后厦屋之为帡幪也。注在旁曰帡。在上曰幪。

○枌榆
  同乡里曰枌榆同契。通典曰。汉高祖初起。祷於丰枌榆社。四年诏御史治枌榆。

○出作入息
  古击壤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老安少怀
  语。公冶长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中元

  桂花初秀月当少昊之司权。蓂策齐开日际目连之设供。恭修象教。恪达蚁诚。 切念(某)等业风震动智月昏迷。思父母之劬劳何以报德。念幽冥之痛苦无以超生。幸逢诸佛欢喜之辰。乃为众僧自恣之日。(入佛事)伏愿亲恩普报子愿无违。在堂者福祉弥坚。已化者罪花早谢。六道障融於十方。三乘惑尽於一心。

○少昊
  记。月令曰。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毕中其日庚宰。其帝少嗥。

○蓂策
  见上。

○目连
  见盂兰盆经。

○象教
  杜诗。方知象教力。言象教者。如来既化。诸大弟子想慕不已。遂刻木为佛瞻敬之。以形象教人也。

○蚁诚
  见上。

○劬劳
  诗。蓼莪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欢喜○自恣。
  并见盂兰盆经。

○十力
  智度论曰。一知是处非处智力。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下元

  北帝司权方纪小阳之月。水官考籍载临正望之辰。谨遵教仪。肃修善果。 切念(某)等灵源汩没识浪滔淫。苦海无涯悞失回头之岸。爱河有漏昏迷驻足之津。须凭道筏以乘危。斯得慈航而济险。(入佛事)伏愿福涌川增。泽滋河润。经之营之自有有常之吉。优尔游尔永无无妄之灾。

○北帝司权
  事文前集曰。天神之大者曰昊天上帝。即耀魄宝也。亦曰天皇大帝。亦曰太一。其佐曰五帝。东方青帝威灵仰。南方赤帝赤熛怒。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计光纪。中央黄帝含枢纽。

○水官考籍
  事文曰。下元日。九江水帝十二河源溪谷大神与旸谷神主水府灵官。同下人间校定生人罪福。又下元三品解厄。水官主禄。百司检察人间善恶。上诣天阙进呈。

○汩没
  山谷诗。随俗易汩没。从公常紏纷。

○慈航
  清凉禅师云。夫般若者苦海之慈航。

○川增
  诗。天保曰。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经营
  诗。灵台曰。经营灵台。经之营之。

○无妄之灾
  易曰。无妄之灾。谓不测之祸也。我本无妄为而忽有不测之祸。尤难防也。

  辞岁

  仰观璇历渐届更新之辰。俯演金科小修送故之典。兢兢谢过。翼翼承恩。 切念(某)等虚度浮光浪淹幻世。三百六十略无一善之微长。一十二时数起十缠之重障。幸喜岁华之结局。荐承韶景之问津。静思据旧之非。盍尽自新之德。谨邀缁流恭达素悃。(入佛事)伏愿既往之愆自今以雪。方来之祉与时俱新。半点阳春畅作和风之披拂。万间广厦永依慈荫之帡幪。

○璇历
  见上。

○金科
  杨雄剧秦美新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注法令也。

○兢兢
  诗。小旻。注兢兢戒也。

○翼翼
  诗。大明。注翼翼恭慎之貌。

○缁流
  见要览。

○十缠
  名义集曰。忿恚曰嗔。隐藏自罪曰覆。意识昏迷曰睡。五情暗冥曰眠。嬉游曰戏。三业躁动曰掉。屏处起罪不自羞曰无惭。露处起罪不羞他曰无愧。财法不能惠施曰悭。他荣心生热恼曰嫉。

○披拂○帡幪
  并见上。

  结制

  禁足安居乃我佛之清轨。识心达本斯释子之徽猷。道以人行。功由日进。 切念(某)等叨生末运忝入空门。四事扶身逐光阴而蹭蹬。六根吸影驰幻惑以蹉跎。不仗禅那之功。安趋究竟之果。(讲期改云。不明贝叶之文。安趋菩提之果)。今择(某)月(某)日广延法侣结制圣期。脱尽廉纤直取少林之髓。何劳指注单穷雪岭之心。(讲期改云。出示家珍直阐一乘之妙。打开秘藏顿穷五教之归)。誓明己事。冀报佛恩。伏愿慈光广被圣力冥加。般若灵苗藉真风而畅茂。菩提妙果资法雨以圆成。更祈僧行安和。檀那迪吉。业山翻为福海。魔障转作善缘。

○安居
  见要览。

○徽猷
  诗。角弓曰。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注徽美猷道也。

○四事
  增一阿含经云。一衣被。二饮食。三卧具。四医药。

○光阴
  晋陶侃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於众人常惜分阴。

○蹭蹬
  事苑曰。失道也。

○蹉跎
  韩文曰。呜呼吾意其蹉跎。言不遂其意。

○禅那
  名义集曰。此云静虑。智论云。秦言思惟修。言禅波罗蜜一切皆摄。

○究竟
  见般若心经。

○廉纤
  事苑曰。廉纤犹检敛细微也。

○少林髓
  传灯录达磨传云。达磨已欲西返天竺。乃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呼。时门人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师曰汝得吾皮。乃至最后惠可礼拜后依位而立。师曰汝得吾髓。

○指注
  碧岩云。胡乱指注。

○檀那
  梵语陀那钵底。唐言施主。

○迪吉
  尚书。禹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注惠顺迪道也。

  解制

  三月安居尚歉及泉之力。四缘无缺徒怀顾影之惭。谨以丹衷。陈之白楮。 切念(某)等忝与僧伦。徒遵圣制。辜恩莫报慨大道之无闻。补过何从愧寸功之未效。已逢解制敢不输诚。云集僧伽雷宣密典。仍陈法供普结善缘。伏愿克灭前愆。尚需后效。掀翻幻网。契头陀之破颜。廓彻真如。同慧可之出拜。更祈檀那萃庆。僧行承休。佛日长耀于域中。魔风永缉于化表。

○及泉
  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注八尺曰仞。言凿井虽深。然未及泉而止。犹为自弃其井也。

○四缘
  智度论云。一因缘。谓六根为因六尘为缘也。如眼根对於色尘时。识即随生。余根亦然。是名因缘。二次第缘。谓心心所法次第无间相续而起。名次第缘。三缘缘。谓心心所法由托缘而生。还是自心之所缘虑。名为缘缘。四增上缘。谓六根能照境发识。有增上力用。诸法生时不生障碍。名增上缘。

○寸功
  杜甫诗。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头陀破颜
  宗门杂录曰。舒王问蒋山佛惠泉禅师曰。禅家所谓世尊拈华出自何典。泉曰大藏经所不载。王曰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王问佛决疑经三卷。因阅之。经中所载甚详曰。梵王至灵山会上。以金色波罗华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为群生说法。世尊登床拈华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法门。分付摩诃大迦叶。此经多谈帝王事。所以秘藏。世无闻者。佛惠泉叹其博究。

○惠可出拜
  见上。

  结制祷韦天

  切念生逢末运法弱魔强。迹囿凡区僧多行寡。不蒙护卫之力。曷保安宁之休。今择(某)年(某)月(某)日结制禅期求佛心印。(禅期改云结制。讲期敷宣妙义)。虑异魔之作障。恐胜事之难成。云集僧伽恭诣祠下。举扬嘉号讽演秘章。端伸虔祷之仪。愿赐感通之力。为功德主。作法轮王。允释子之凭依。肃清魔党。遵觉皇之嘱累。广转食轮。僧海常安。檀门袭庆。

○安宁
  诗。棠棣曰。丧乱既平。既安既宁。

○食轮
  传灯录云。法轮未转。食轮先转。

  解制白韦天

  切念安居三月。圆满一期。未奏进修之功。扪心多愧。叨蒙卫护之力。戴德难忘。谨按清规。暂解圣制。爰集缁侣共摅赤诚。讽演秘章。举扬嘉号。少酬覆育之德。仍丐资成之恩。伏愿法化常流魔风永缉。若施若受均沾胜利于无穷。或见或闻并植良因于有永。

○扪心
  谢玄晖齐敬皇后哀策。想鹥辂而抚心。注铣曰扪心哀甚也。

  入关

  掩关息虑单穷向上之机。作梵陈词特表由衷之敬。恳祈恩佑加被进修。 切念(某)获比丘相。失菩提心。六贼尘纷未见稍宁之日。十缠胶固孰为独露之时。傥非紧把绳头。安冀豁开正眼。是以(入佛事)伏愿正受常得现前。魔军无由伺隙。四病俱遣默游自在之天。一念不生顿入光明之藏。更祈色力永徤障缘弗侵。僧海享靖安之休。檀门沐清泰之祉。

○由衷
  左僖。信不由衷。质无益也。

○六贼
  棱严曰。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劫家宝。劫。强取也夺去也。

○十缠
  见上。

○胶固
  唐马周传曰。君宰间不胶漆而固。

○四病
  圆觉经疏曰。一作病。二任病。三止病。四灭病。

  出关

  祖关难通心冥而原无出入。禅制有限期满而似有始终。爰将非木非烟之香。用展克诚克敬之礼。 切念(某)质同樗栎。名列苾刍。掩关一室期传摩竭之心。摄念三秋欲彻少林之髓。虽大愿未满。幸此期告圆。既荷覆帱之休。敢后昭报之悃。(入佛事)伏愿破是非关。开烦恼锁。檀门恊庆永结般若之缘。僧海咸安坦游棱伽之岸。

○樗栎
  庄子。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卷曲而不中规矩。注樗恶木也。栎似樗木也。

○苾刍
  要览云。苾刍梵语也。是西天草名。具五德。故将喻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