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 禅林疏语考证
禅林疏语考证
○终身之丧
记祭义曰。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
○精魄○薤叶
并见上。
○风动木枝
韩诗外传曰。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至则皋鱼也。被褐拥剑哭於路左。孔子下车而问其故。对曰吾少好学周流天下而吾亲死。一失也。高尚其志不事庸君而晚无成。二失也。少失交游寡於亲友而老无所托。三失也。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逮。往而不可返者年也。逝而不可追者亲也。吾於是辞矣。立哭而死於是。孔子之门人归养亲者一十三人。
○不遑启处
见诗四牡。
安葬
死则充如实切倚庐之念。葬者藏也幸安归窆之魂。爰建道场。用资冥路。 切念先君(某)劬劳德重。教育恩深。昔梦黄熊遽入绝迹消声之域。今封白马幸依归魂掩魄之乡。用报罔极之恩。敬遵大慈之典。(入佛事)伏愿先君(某)见清净身于山色之间。听广长舌于溪声之内。本来面目恍然相逢。无始命根嚗地顿断。
○死则充如
记檀弓曰。始死充充如有穷。
○倚庐
见上。
○葬者藏也
檀弓曰。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是故衣足以饰身。棺周於衣。椁周棺。土周於椁。反壤树之哉。
○归窆
谓葬曰归窆。檀弓曰。县棺而封。注封作窆。
○梦黄熊
左昭郑子产聘于晋。晋侯有疾。韩宣子逆客私焉曰。寡君寝疾於今三月矣。并走群望有加而无瘳。今梦萸熊入于寝门。其何厉鬼也。对曰。以君之明。子为大政。其何厉之有。昔尧殛鲧於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晋为盟主其或者未之祀也乎。韩子祀夏郊。晋侯有间。赐子产莒二方鼎。
○封白马
范式。字巨卿。张邵。字元伯。相与为友。元伯寝疾而卒。范式忽梦元伯呼曰。巨卿吾已某日死。某日葬。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更服朋友之服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耶。遂停柩移时。乃见素车白马而来。母曰是必巨卿也。式因执绋而引。柩於是乃前。
○罔极之恩
见诗蓼莪。
○清净身广长舌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初参东林总禅师。与论无情话有省。遂献投机偈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恍然
见老子。
○嚗地
庄子曰。神农隐几拥杖而起。嚗然放杖而笑。注嚗然放杖声。
荐父通用
南山无桥木之亲终天抱痛。西域有妙莲之主易地归仁。欲报亲恩。须求佛力。 切念先君(某)既作幽泉之梦。岂胜逝水之悲。陟岵兴嗟伤音容之何在。蓼莪托咏痛精魄之安归。既追攀无从。岂修荐而敢阙。(入佛事)伏愿先君(某)尘劳蠲净廓尔而云散天清。业障顿除豁然而氷消雪释。宝网玲珑之下获礼慈尊。天花缥缈之中得闻妙乐。
○桥木之亲
世说曰。伯禽与康叔见周公。三见三笞之。乃问商子。商子曰。南山之阳有木名桥。南山之阴有木名梓。何不往观之。二子往观。见桥木高而仰。梓木实而俯。还告商子。商子曰。桥者父道。梓者子道也。注为子者见父。不能卑下逊顺。如梓木实而俯。是以遭挞也。
○易地○幽泉
并见上。
○逝水之悲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陟岵○蓼莪○精魄
并见上。
○追攀
杜甫诗。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
○玲珑
扬雄甘泉赋曰。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珑。注玲珑明貌。
○缥缈
木玄虚海赋曰。群仙缥缈餐玉清涯。注向曰缥缈高远貌。又善曰远视之貌。
荐母首七
悲惊萱背俄经七日之临。忧郁草心莫尽三春之报。欲超冥苦。爰叩佛慈。 切念亡母(某)恭处北堂。职谨南涧。未悟空花之幻。遽惊风木之悲。迨想慈容孰化归来之鹤。静思厚德惭观返哺之乌。既欲报德于慈闱。敢后输诚于觉苑。(入佛事)伏愿(同父首七)。
○萱背○三春○北堂○南涧
并见上。
○空花
见圆觉经。
○风木悲
见上。
○归来之鹤
述异传曰。荀环事母孝。好道术。潜栖却粒。尝东游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霄汉。俄顷已至。乃驾鹤之仙也。鹤止户侧。仙者就席。羽衣虹裳。相与欵对已乃辞去。跨鹤腾空妙然烟灭。
○返哺之乌
事文后集引禽经云。慈乌曰孝。乌长则返哺其母。山谷诗。看尽林乌反哺儿。
二七
二七日中莫侍慈闱之侧。三尊座下愿修圣教之科。思报鸿恩。特昭蚁悃。 切念亡母(某)泡影浮生。尘劳幻质。奈井蛇之伤啮。致瓶雀之分飞。泪眼欲枯瞻徒嗟于陟岵。愁肠如割望莫遂于倚门。蹐地奚容。吁天何及。幸有竺天之教。堪为冥地之资。(入佛事)伏愿(仝父二七)。
○蚁悃○井蛇○瓶雀○陟岵
并见上。
○倚门
战国策曰。王孙贾之母谓贾曰。汝朝出而晚来。吾则倚门而望。暮出而不还。吾则倚闾而望。
○蹐地○吁天
并见上。
三七
历观蓂砌倐经三七之辰。尘锁萱庭实切百千之恨。追悼欲通于幽壤。庄严特建于道场。 切念亡母(某)未悟浮沤之幻。遽兴逝水之悲。黑地冥途孰是回光之法炬。涨天苦海谁为出险之慈航。唯依我佛之洪庥。庶拔吾亲之滞魄。(入佛事)伏愿(同父三七)。
○萱砌○萱庭○逝水之悲
并见上。
四七
三圣移司已定罪功之籍。五官考案复明轻重之权。欲捄慈亲于既往。须投皇觉以资生。 切念亡母(某)六阴弱质五浊浮生。意谓百年可尽跃水之养。岂期一旦遽惊堕月之悲。萱庭尘迹之悠悠。槐国梦魂之杳杳。嗟冥关之莫测。幸佛法之可凭。(入佛事)伏愿(仝父四七)。
○三圣移司
谓十王第一秦广王。第二初江王。第三宋帝王也。
○五官
见上。
○跃水之养
后汉姜诗广。汉人。事母至孝。妻庞氏。奉顺尤笃。母性好饮江水。妻出汲而奉之。母嗜鱼脍。每召邻母同食之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每旦輙出双鲤鱼。常以供二母之膳。
○堕月之悲
锦绣万花谷前集南齐王融豫章王墓志曰。半岳摧峰。中河坠月。鲸骖惋慕。葆吹徘徊。
○槐国
见上。
五七
三十五日游冥司莫见封人之母。千万亿生离业网惟依大觉之尊。还以事之。匪以报也。 切念亡母(某)全兰蕙之夙心。抵桑榆之晚景。不知不觉遽兴鹤吊之悲。何往何之实切狐疑之想。欲追悼於冥地。敬致恳于觉天。(入佛事)伏愿(仝父五七)。
○封人之母
左隐元年。庄公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於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故。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桑榆
见上秋科之下。
○鹤吊
晋书曰。陶侃丁母忧在墓下。忽有二客来吊。仪服鲜异。礼毕遗人寻之。但见双鹤飞天而去。
○狐疑
见上。
六七
变成殿下想深亡母之惊忧。调御座前堪灭众生之业垢。乃弘大教。用展哀诚。 切念亡母(某)节誓柏舟香浮萱砌。报之罔极。期于供菽之勤。倐尔无常。乃作梦槐之戚。诸子深忧其无恃。黄泉相见以何之。谨依竺乾之风规。用作东震之几杖。(入佛事)伏愿(仝父六七)。
○变成○调御
并见上。
○柏舟
毛诗曰。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他。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萱砌
见上。
○供菽之勤
礼记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葬。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梦槐○黄泉○竺乾○东震
并见上。
七七
云渺泰山痛亲容之何在。月悬鹫岭喜佛力之堪依。罔极之报云何。不孝之罪至矣。 切念亡母(某)质备纯坤。志怀干蛊。奈才婴疾疢遽如厚地之倾摧。虽欲报劬劳莫尽昊天之覆焘。日月之徂难驻。霜露之感弥深。爰启法筵。用资冥福。(入佛事)伏愿(仝父七七)。
○泰山○纯坤○干蛊○疾疢○覆焘
并见上。
○霜露之感
汉公孙弘病笃。上书乞骸骨。上报曰。君不幸罹霜露之疾。何恙不已。注罹者遭也。霜露之疾。伤寒小疾也。恙忧也。已止也。言遭小疾何乃忧患不能止也。
六旬
屈指六旬实切蓼莪之恨。投诚诸佛愿怜刻木之哀。特设慈航。用超苦海。 切念亡母(某)浮生偶寄。幻疾遽归。恩斯勤斯感德莫酬于厚地。弃我忘我祈哀徒吁于旻天。兹临卒哭之期。实切沥心之悃。(入佛事)伏愿(仝父六旬)。
○蓼莪之恨
见上。
○刻木之哀
孝子传曰。丁兰事母孝。母亡。刻木为母事之。
○卒哭
檀弓曰。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注卒哭而讳其名。事生之礼毕。事鬼之事始矣。
小祥
云锁萱庭已届小祥之日。光浮莲沼愿归大觉之尊。尺疏敷宣。寸诚恳切。 切念亡母(某)命惊逝水魂入重泉。白云遽失于孤飞。黄壤安从而再见。哺乌怀感岂堪树木之风声。驾鹤来归空诵蓼莪而雨泣。兹适周期之岁。特修梁武之仪。(入佛事)伏愿(仝父小祥)。
○萱庭○逝水○重泉
并见上。
○白云孤飞
唐狄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
○黄壤○哺乌○驾鹤○蓼莪
并见上。
○梁武之仪
见前诵经完满之注。
大祥
萱花萎谢彩衣方叹于凝尘。桑荫逡巡素服忽惊于易色。谨修梵典。聊表孝思。 切念先妣(某)妇道克全母仪绰着。深冀椿龄之永。可沾茨祉之荣。奈法昧有为莫出娑婆之网。而灾婴无妄遽翻般若之舟。永言孝思。不遑启处。靡依靡恃。适值周公报政之时。以祷以祈。载阐梁武修[文/而]之法。(入佛事)伏愿(仝父大祥)。
○彩衣
见上。
○逡巡
杜甫歌云。后来鞍马何逡巡。说文曰却退貌。
○椿龄
见上。
○茨祉
诗瞻彼洛矣曰。君子至止福如茨。注君子指天子也。茨积也。
○灾婴无妄
见前。
○周公报政
史鲁世家曰。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
○梁武修[文/而]之法
见上。
忌日
忌日载临怅望萱花之秀。释风播诞聿修兰竺之缘。特竭孝诚。用严生品。 切念先妣(某)自弃蜗庐几经曦历。念丧虽有制而哀岂有尽。纵理或可裁而恩讵可忘。临追远之辰。愈极时思之感。(入佛事)伏愿(仝父忌日)。
○萱花○蜗庐○曦历
并见上。
安葬
路惨背萱痛音容之莫见。日严翣柳幸魂魄之有归。资象法以庄严。藉龙神之拥护。 切念不孝(某)衅积厥躬。祸延先妣。周于衣。周于棺。周于椁。幸真宅之永藏。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冀冥途之可拔。谨启法筵用展悠思。(入佛事)伏愿(仝前安葬)。
○背萱
见上。
○翣柳
记檀弓曰。人死斯恶之矣。无能也。斯倍之矣。是故制绞衾。设蒌翣。为使人勿恶也。注绞衾以饰其体。蒌翣以饰其棺。则不见死者之可恶矣。又周礼曰。衣翣柳之材。注葬车曰柳车。
○周于衣周于棺周于椁
见礼记。
○魂魄
淮南子曰。天气为魂。地气为魄。礼记注。魂者神也阳也气也。魄者精也阴也。魂气归於天。体魄复于地。
荐母通用
萱堂月冷空余刻木遗踪。兰砌云愁遽起感邻别恨。一生一死之抱痛。三熏三沐以输诚。 切念先妣(某)凡笼厕迹世网缠身。偶忘彩服之欢。遽作黄梁之梦。呱呱而泣念无恃以何依。杳杳之容痛有身而莫赎。恭延缁侣用展丹哀。(入佛事)伏愿(仝父通用)。
○萱堂○刻木
并见上。
○感邻
晋王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大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每闻其哭。辍餐投筋为之悲泣。
○一生一死
史郑当时传。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三熏三沐
韩愈答吕医山人书云。方将坐足下。三熏而三沐之。
○彩服之欢
见上。
○黄梁之梦
枕中记曰。开元中吕翁经邯郸。有卢生同邸。主人方蒸黄粱。卢具言处世困厄。翁取囊中枕以授之曰。枕此当荣适如愿。卢适枕。未几登第。出入将相五十年。荣盛无比。忽寤。吕翁在旁。黄梁尚未熟。
○呱呱而泣
书益稷曰。启呱呱而泣。注呱呱泣声。
○无恃○莫赎
并见上。
双荐父母
父云配天既极天摧之苦。母者犹地复深地裂之悲。爰建道场。用资冥路。 切念不孝(某)双亲倾逝。五内分崩。因愆尤铢积於无知。致祸变贯仍之叵测。悲风惨惨怅椿树之空庭。堕月沉沉慨萱花之殒砌。不假荐修之力。曷酬鞠育之恩。(入佛事)伏愿二亲俱乘正修之因。各指往生之路。红莲台上不妨步步相随。碧玉阶前管取头头寻着。宁拘曰男曰女。尽教同号同名。
○愆尤
杜诗。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贯仍
语先进。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注仍因也。贯事也。
○椿树○随月○萱花○鞠育
并见上。
荐祖父
祖父云亡实重配天之感。伽婆垂悯敢忘投地之恭。少展微诚。用酬厚德。 切念祖父(某)抱孙爱笃贻嗣谋深。虑切移山方起愚公之志。忧忘负壑遽兴庄子之悲。分甘之报谓何。茹苦之哀益甚。爰启法务。用资冥途。(入佛事)伏愿祖父沾白毫光。礼紫金相。九莲台畔永荡百劫之愆。七宝阶前顿受一生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