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 禅林疏语考证
禅林疏语考证
○覆帱
见上。
○肯堂
书大诰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
○筑室
诗斯干曰。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否倾
易否卦。倾否。先否后喜。传。上九否之终也。物理极而必反。
○革故
易革卦。传曰革者变其故也。
○落成○犯禁
并见上。
○金帛
晋王戎曰。计算金帛有如不足。
○庄椿
庄子曰。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以嗣以续
见诗良耜。
○燕桂
窦禹钓五子仪俪侃称僖。五代末相继登科。时谓窦氏五龙。冯道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香。
寺院修造后谢土
伽蓝地上偶葺盖头之所。善逝座下庸申稽首之恭。俯露丹诚。仰尘绀鉴。 切念(某)尘寰扰扰世路孜孜。幸就般若缘中普资众力。便向菩提场里立竖把茅。既遂落成之功。敢后报德之典。(入佛事)以兹寸善。仰答三宝之帡幪。广酬万灵之护卫。伏愿皇图永固帝寿益坚。居者以安共游三摩之域。施者蒙利同成解脱之因。合境而共沐殊休。有生而咸沾至泽。
○盖头
见上。
○善逝
谓如来十号之一也。
○把茅○帡幪
并见上。
○三摩
智论云。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三摩提。
造像开光
相好庄严已尽葵倾之恳。[文/而]馐肃列爰申曝献之恭。颙若有孚。俨然如在。 切念(某)受下劣身乏大人相。睹紫磨之色曷胜祇承。望白毫之光徒切悲仰。是以敬于(某)寺施造(某)像一尊。造功既毕仍延僧建开光植福道场。(入佛事)俯修微善仰答洪休。伏愿悟真空相。获法性身。备二严之资遍游觉苑。消五浊之秽恒处净邦。
○葵倾○曝献
并见上。
○颙若
易观卦。有孚颙若。
○二严
涅盘经云。一智慧庄严。二福德庄严。
施茶完满
烹茗途次已濡渴者之甘。修[文/而]谷辰愿荐凡夫之悃。俯遵梵典。仰叩皇觉。 切念(某)片善未闻寸阴空过。驱驰逆旅似渴鹿逐阳焰之光。穷困他乡如涸鱼思海波之润。欲求善缘之克就。必须檀度之早修。是以就于(某处)施茶三载。今已告完。谨择(某)年(某)月(某)日延请缁流宣扬洪典。(入佛事)伏愿入清凉池。得甘露味。顿消三障常离苦海之波。广备二严永滋盈门之庆。
○寸阴
见上。
○逆旅
左传杜注。逆旅客舍也。正义云。逆迎也。旅客也。迎止宾客之处也。
○渴鹿
棱伽云。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焰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
○涸鱼
庄子曰。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三障
华严孔目云。一皮烦恼障。二肉烦恼障。三心烦恼障。
○二严
见上。
[文/而]僧
超娑婆之苦海须凭僧力共携。结般若之善缘必藉食轮先转。盖僧为福田之最而食为供养之先。不设潢污之馐。曷表藿葵之悃。(入事)伏愿长菩提芽碎烦恼壳。福云来集人无鸣豫之凶。魔罥潜开家有倾否之利。
○潢污之馐
左隐三年曰。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蕰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鸣豫
易豫卦初六。鸣豫凶。传曰。初六以阴柔居下。四豫之主也。而应之。是不中正之小人处豫而为上所宠。其志意满极。不胜其豫。至发於声音轻浅如是。必至於凶也。鸣。发於声也。
○倾否○藿葵
并见上。
念佛会
切念(某)等长居秽土久困迷途。五欲内驰那下菩提之种。六尘外閟难长功德之林。嗟度苦而何期。幸超生之有筏。依如来之弘愿。修净土之微因。(入事)伏愿秽障潜消福基永固。八德池上花开九品之莲。七宝阶前佛援一生之记。广资含识。同证菩提。
○五欲
天台四教仪云。一色。二声。三香。四味。五触欲也。
○八德池
称赞净土经云。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除患。八增益。
放生
闻其声。食其肉。岂君子之忍心。放之山。畜之池。乃仁人之厚德。盖有知必为同体而血属皆我宗亲。夫岂望报于持环。实将兴仁于解网。(入事)伏愿悟无生之旨。证不坏之身。世寿益坚长趋菩提之路。色身常徤益弘普济之舟。更祈所放生命。入林密。入山深。各得其所。在囿伏。在沼跃。惟适之安。同登解脱之门。共入安养之国。
○闻其声食其肉
孟子曰。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持环
后汉杨宝年七岁行於华阴山。见一黄雀被疮。为蝼蚁所伤。哀而怜之收巾箱中。采黄花喂之。经十余日疮愈。旦去暮来。一旦变为黄衣童子。与玉环一双报之曰。好掌此环。子孙累生为三公。
○解网
殷汤王出野见猎人张网四面。祝曰。从天降从地出。从四方来者皆罹吾网。汤叹曰。尽之矣。乃去其三面。改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者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尽矣。以及禽兽。
○得其所○在囿伏在沼跃
并见孟子。
新剃度施食
切念(某)叨居人道。久绊世缘。名缰利锁长为禁锢之因。欲海爱河永作沉溺之苦。思解脱而何由。幸皈依之有在。得逢善友遂入缁流。草长佛殿前既从兹而芟去。华开宝池内愿自此而培成。谨於是日恭设净供一堂奉佛及僧。夜设甘露法食普资凡圣。同飱法食各获超升者。伏愿(云云)。
○名缰利锁
前叙传曰。贯仁义之羁绊。系名声之利锁。
○禁锢
前武帝纪曰。诸禁锢及有过者咸蒙厚赏。
水忏上卷(荐亡通用。但疏内用亡者名)
切念(某)觉明既晦。烦恼斯兴。如云障空而莫窥妙体。似垢蒙境而弗露元明。作苦轮之根株。为黑业之种子。乃于今辰仗僧修礼三昧水忏上卷。假兹妙典罄我鄙诚。一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某)悟一乘之玄猷。破三惑之重翳。能所弗立分别之念不生。心境俱融憎爱之情立尽。
○黑业
智论曰。黑业者。不善业果报地狱等受苦恼处。是中众生以大苦恼闷极故名为黑。受善果报处所谓诸天。以其受乐随意自在明了。故名为白业。是业是三界天。
○一乘
法华曰。一乘者佛乘也。乘即运载之义。佛说一乘之法。为令众生依此修行。出离生死苦海。运至涅盘彼岸。
○三惑
天台四教仪集注云。一见思惑。二尘沙惑。三无明惑。
水忏中卷
切念(某)全因烦惑遂造业端。识根尘而炽然是非。妄起身口意之纷若。过恶横生。似密网之难逃。如黑风之漂堕。乃于今辰仗僧修礼三昧水忏中卷。假兹妙典罄我鄙诚。中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某)成二严因。销三业罪。或隐或显咸睹光明之天。若重若轻迄臻粹白之域。
○黑风漂堕
见普门品。
○二严
见上。
水忏下卷
切念(某)等全因业网遂受报缘。苦乐殊途同为系缚之果。升沉异致咸非解脱之区。嗟尔六道之循环。痛哉三途之苦恼。乃于今辰仗僧修礼三昧水忏下卷。假兹妙典罄我鄙诚。下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某)高超三界彻证三空。现身乃至后身悉获清净。正报以及依报并妙庄严。
○三途
见要览。
○循环
谓环圆物也。以其过而复始旋转不停故曰循环。
○三空
刊定记曰。一我空。二法空。三俱空也。
梁皇忏一卷(荐亡通用。但中用亡者名)
切念(某)远背一真自违三宝。因果全昧而长堕疑城。忏悔不闻而久居业网。嗟罪山之既耸。忧苦海之莫穷。乃于今辰仗僧(代为亡某)修礼梁皇忏法一卷。假兹妙典罄我鄙诚。一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某)入三宝之信门。皈一乘之正路。疑根永断顿穷一翳之空花。业障速清竟灭一沤之幻影。
○一真
华严演义钞云。无二曰一。不妄曰真。
○一翳空花
见圆觉经。
二卷
切念(某)烦恼根深。菩提种瘁。不发大心安能立无边之弘愿。全局劣见何以成回向之殊因。乃于今辰仗僧(代为亡某)修礼梁皇忏法二卷。假兹妙典罄我鄙诚。二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某)觉心不昧愿力益弘。增长二严合怨亲而普利。成就二行尽恩有而咸资。
○二严
见上。
○二行
华严经疏云。一顿成诸行。二徧成诸行。
三卷
切念(某)恣逞邪思横起妄业。堕鬼乡沉地狱若响之应声。居人道入旁生如形之有影。苦剧而无可告。缘会而弗容逃。乃于今辰仗僧(代为亡某)修礼梁皇忏法三卷。假兹妙典罄我鄙诚。三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某)除三毒根。裂三业网。依止俱净长屏灾横之忧。自他两忘永消障碍之苦。
四卷
切念(某)众生之业力无穷。地狱之火轮偏炽。非诸佛垂光何以遽息其热恼。非一念改悔莫由顿沃于清凉。乃于今辰仗僧(代为亡某)修礼梁皇忏法第四卷。假兹妙典罄我鄙诚。四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火城焰熄刀树锋摧。金地全彰微风动宝林之韵。铁围弗现甘露流碧沼之波。
五卷
切念(某)妄起三毒恣纵六根。触恼之情既结而弗释。怨恨之业愈增而不休。六道因之以循环。三途由之而沉堕。乃于今辰仗僧(代为亡某)修礼梁皇忏法第五卷。假兹妙典罄我鄙诚。五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某)施报俱忘自他两利。欢喜如初地同游不诤之天。无碍若太虚共入真空之境。
六卷
切念(某)由贪嗔痴动身口意。出乎尔反乎尔。往复之势必然。朝如斯夕如斯。报施之情何已。一事而怀终身之恨。片时而结万世之冤。乃于今辰仗僧(代为亡某)修礼梁皇忏法第六卷。假兹妙典罄我鄙诚。六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某)怨同雾释疑若氷融。不二之门坦然共入。皈元之路廓尔同趋。
○出乎尔反乎尔
见孟子。
七卷
切念(某)欣逢大教时念圣恩。喜众力以同修实非浪举。发弘愿于无尽乃畅本怀。感天恩而思酬。荷仙力而起敬。乃于今辰仗僧(代为亡某)修礼梁皇忏法第七卷。假兹妙典罄我鄙诚。七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某)不虚一期之庆。堪报三宝之恩。悟法界性而本圆。永灭七情之漏。入金刚心而不坏。顿圆七觉之功。
○七情
群书拾唾曰。喜怒爱苦哀恶欲也。
○七觉
法界次第云。一择法觉分。二精进觉分。三喜觉分。四除觉分。五舍觉分。六定觉分。七念觉分。
八卷
切念(某)处大造间居凡夫地。若修罗若魔属咸沾覆护之功。若人道若龙神并荷陶成之德。倘非皈佛之忱。曷展报恩之勤。乃于今辰仗僧(代为亡某)修礼梁皇忏法第八卷。假兹妙典罄我鄙诚。八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某)度业障海出尘劳乡。八邪并销剪尽参天之荆棘。八识俱破永亡满眼之空花。
○八邪
补注云。一邪见。二邪思惟。三邪语。四邪业。五邪精进。六邪定。七邪念。八邪命。
○八识
宗镜录。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空花
见上。
九卷
切念(某)三途未可异观。六道俱为一体。无常迅速宁肯迟留。有为非坚岂容贪着。赖兹运力执劳之众。克成修因感果之资。乃于今辰仗僧(代为亡某)修礼梁皇忏法第九卷。假兹妙典罄我鄙诚。九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某)除有漏网出无常坑。九结顿亡逈登解脱之域。九界不滞直取菩提之场。
○九结
阿毗达磨集论云。一爱结。二恚结。三慢结。四无明结。五见结。六取结。七疑结。八嫉结。九悭结。
○九界
见于上。
十卷
切念(某)忍苦披诚捍劳修忏。善根所集讵可局于一人。善愿所弘必当广为六道。且法化之流深恐或绝。则嘱累之托何敢不诚。乃于今辰仗僧(代为亡某)修礼梁皇忏法第十卷。假兹妙典罄我鄙诚。十卷功周少申回向。伏愿(某)修究竟之行。获圆满之功。十号俱彰克成无上之妙果。十身并显广度无边之众生。
○十号
见要览。
○十身
华严教门指掌云。如来十身。一菩提身。二愿身。三化身。四力持身。五相好庄严身。六威势身。七意生身。八福德身。九法身。十智身。
禅林疏语考证卷之一
禅林疏语考证卷之二
弭灾门
春祈雨
元运方回已际发生之候。春膏未沛莫施栽植之功。惟俟来苏。敢忘虔祷。 切念(某)等服勤东作效计西成。适逢青帝之司时。忽致旱魃之为虐。病绿悴涨波之麦。败黄枯出水之秧。春耕之际如斯。秋稔之期何若。谨修梵典用恳圣慈。(入佛事)伏愿风伯效灵。雨师供职。洒弥天之润泽。沛然而施洋然而流。回易地之欢声。忧者以乐病者以愈。
○来苏
尚书曰。徯予后。后来其苏。注苏复生也。
○东作西成
尚书注。东作者。春月岁功方兴。所当作起之事也。西成者。秋月物成之时。所当成就之事也。
○青帝
见上。
○旱魃
诗云汉曰。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注。魃旱神也。
○风伯雨师
风俗通云。周礼以柳燎祀风师。风师者箕星也。箕主簸扬能致风气。又以槱燎祀雨师。雨师者毕星也。诗曰。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注。离月所宿也。毕星名。月离毕。将雨之验也。
○沛然
孟子注。雨盛貌。
○洋然
谓盛大貌。
○忧者乐病者愈
见子瞻喜雨亭记。
夏祈雨
日炽朱光孰御流金之苦。田焦青稼将无炊玉之期。仰祷狮台。愿怜蚁悃。 切念(某)等衡茅苟活稼穑知艰。欣然毕力于春耕。忽尔惊心于夏旱。维禾穟穟渐悴豳野之黄。彼黍离离将稿周原之白。至所极矣。何苦如之。谨率群氓特皈三宝。(入佛事)伏愿起蛟龙之蛰。震雷电之威。沛然下。洋然流。扑灭红炉之焰。出而作。入而息。挽回绿野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