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庭事苑


折半烈三
  折。当从木。作析。音锡。劈析也。烈。当作列。分解也。烈。火盛貌。非义。

文殊解脱
  古清凉传。大隋五台县昭果寺解脱禅师。自文殊示心印之后。乃谦卑自牧。专精侍众。厥后。文殊躬临试验。解脱每清旦为众营粥。文殊忽见於前。脱殊不顾视。文殊警之曰。吾是文殊。吾是文殊。脱应声曰。文殊自文殊。解脱自解脱。

怛萨阿竭
  此言如来。演义云。若依法身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依报身。即乘如实道。来成正觉。若依化身。则乘萨婆若乘。来化众生。故曰如来。

托子
  茶托子。建中初。蜀相崔宁之女以金茶杯无储。病其熨指。取[橾-品+ㄊ]子盛之。既啜而杯倾。乃以蜡环[橾-品+ㄊ]子。使其杯遂定。即遣匠以漆环代蜡。进於相国。相奇之。为制名托子。因行於代。是后传者更环其底焉。

入京
  云门入京。即五代东汉刘氏之世乾佑四年。或谓广南偏霸刘龑。非也。龑音俨。

触悞
  悞。当作忤。音误。逆也。悞。欺也。非此义。

朦胧
  上音蒙。下卢红切。朦胧。月入貌。

人义
  当作仁义。

老儿作歌舞
  智度论云。佛功德已满。更无所须。为教弟子故。语之言。我尚作功德。汝云何不作。如伎家百岁老翁自舞。有人呵之言。老翁年已百岁。何用舞为。答曰。我不须舞。但欲教子孙故尔。

罗汉药食  食。当作石。取疗病义。故曰药石。夫攻病曰药。劫病曰石。古以砭石为针也。全元起欲注素问。访以砭石。王僧孺答曰。古人当以石为针。必不用铁。说文有此砭字。许慎云。以石刺病也。东山经。高氏之山多针石。郭璞云。可以为砭针。春秋。美疢不如恶石。服子慎注云。石。砭石也。季世无复佳石。故以铁代之尔。
  又以服石子止饥。如高僧僧善传。善疾笃将殛。告弟子曰。吾患腹中冷结者。昔在少年。山居服业。粮粒既断。懒往追求。啖小石子用充日夕。因觉为病。死后可破腹看之。果如所言。
  愚窃详二意。皆不然也。又神仙传或以药煮石而食之。又非先圣之意。今丛林习以为常。未有非之者焉。又况四果真人。讵肯辄违佛制。来享非时之餐。云门欲以诱接学者。而正言似反。后世或资以为口实。岂不误乎。疢音趂。热病也。殛。音棘。死也。

入水见长人
  桉耀禅师录。唐武后召嵩山老安.北宗神秀入禁中供养。因澡浴。以宫姬给侍。独安怡然无它。后叹曰。入水始知有长人。

徒什么
  徒。当作图。谋也。什么。当作甚么。

师溺
  当作匿。师子藏匿也。

驼[马*白]
  当作馲[马*白]。上陟革切。下莫百切。兽名也。驴父牛母。形似骡而小。


  卢戈切。驴父马母也。

[麸-夫+完]圞
  上音丸。小麦麴也。此乃称完全之方言。当云凸圞。圞。音峦。

  ●云门室中录
五叶
  达摩传法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善吉
  梵云须菩提。此言善吉。序云。毗耶问疾。何独美於文殊。舍卫解空。亦偏推於善吉。盖序家抑扬之意。亦。当作岂。乃传写之误。智论七十人。问曰。佛为一切智。何以不自为说主。而令须菩提说般若。答。须菩提乐於空行。偏善说空。般波罗蜜多说空。故令须菩提说也。

倜傥
  上它历切。下它郎切。大节非常也。

买糊饼
  糊当作胡。胡虏之总称。用胡麻作饼。故曰胡饼。故释名曰胡饼。言以胡麻着之也。前赵录云。石季龙讳胡。改为麻饼。胡麻。即油麻也。糊。寄食也。非义。

是分不分
  当作不可不分也。见怀和上本。

明星
  晓星也。修行本起经云。菩萨自知。云弃恶本。无淫怒痴。生死已除。五阴诸种悉断。无余栽孽。所作已成。智慧已了。明星出时。廓然大悟。得无上正真。为最正觉。

如来禅
  香严智闲初参大沩佑。因并净道路。弃瓦砾。击竹响。忽然省悟。有颂云。一击忘所知。更不自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仰山闻。云。此是夙构记持所成。若是正悟发明。别更说看。又云。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仰山云。如来禅许师兄会。祖师禅未梦见在。严又成一颂。我有一机。瞬目示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仰山云。且喜师兄会祖师禅也。

致问
  致。当作置。立也。致。至也。非此义。

时云
  若有。第五板十五行上脱若有二字。

本来法
  赏个名。唤作本来法。第六板第十三行上少八字。见怀和上本。

师云
  一切法皆是佛法。绳床露柱是一切法。还我佛法来。僧无对。师又问僧。经中道。第六板第十八行少三十字。见怀和尚本。


  乃贺切。语余声。

南方禅客  忠国师问禅客。何方来。曰。南方来。师曰。南方有何知识。曰。知识颇多。师曰。如何示人。曰。彼方知识直下示学人。即心是佛。佛是觉义。汝今悉具见闻觉知之性。此性善能扬眉瞬目。去来运用。徧於身中。抶头头知。抶脚脚知。故名正徧知。离此之外。更无别佛。此身即有生灭。心性无始以来未曾生灭。身生灭者。如龙换骨。蛇蜕皮。人出故宅。即身是无常。其性常也。
  师曰。若然者。与彼先尼外道无有差别。我此间佛性全不生灭。汝南方佛性半生半灭。半不生灭。曰。如何区别。师曰。此则身心一如。身外无余。所以全不生灭。汝南方身是无常。神性是常。所以半生半灭。半不生灭。曰。和尚色身岂得便同法身不生灭耶。曰。汝那得入邪道。曰。学人早晚入邪道。曰。汝不见金刚经云。色见声求。皆行邪道。今汝所见。不其然乎。

破凡
  上破。音泼。


  当作摵。砂获切。拂也。摵。子育切。非义。

謦[声-耳+亥]
  上去挺切。下正作欬。口溉切。[前-(一/刖)+平]气也。

且致
  当作且置。置。犹赦也。

白[迭*毛]
  徒叶切。草名也。出高昌国。采其花。织以为布。又出婆利国。粗者名古具。细者名白[迭*毛]。

国师看戏
  丛林多说唐帝盛展歌舞斋众。端肃无闻。帝问。听察如何。国师为说死囚持油之喻。然窃览国师广录。而无此缘。尝读毗柰耶杂事。即大迦演那为猛光大王说此摄心之缘。此盖当时之误。学者详焉。

者里
  乃喝云。长连床上饱吃饭了。说葛藤。第十二板第十二行下少十四字。见怀和尚本。

屎上加尖
  当作矢上。谓尖上加尖。今用屎尿字。甚无谓也。

蜜嵓
  当作[宋-木+(登-豆+出)]岩。

便打
  师举。僧问睦州。以一重去一重即不问。不以一重不去一重时如何。州云。昨日栽茄子。今日种冬菰。第十三板三行后脱此一节。古本云不以一重不去一重。今学者多不举不字。而或妄以为园头之缘者。误矣。

是你忘却
  当作只者忘却。

举法身说法
  举。法身说法。青青翠竹总是法身。未是提掇时节。有为无三世。是有为法。何处得三世来。无为有三世。不是守寂处法。此是实学葛藤言语。未是提掇时节。於拈提犹在半途。已上一节。印本分作三段。而又语言颠错。故录此以证之。

举三种人
  师举。三人。一人因说得悟。一人因举得悟。一人才见举便却回去。你道却回者意旨如何。师云。直饶与么。也好与三十棒。与印本不同。而又旨意显焕。故用录之尔。

举僧问
  举。僧问云居。湛湛时如何。居云。不流。说甚么湛湛。师云。此是嚼铁之言。已上三节。见怀和尚本。

举光明寂照
  因僧举光明寂照徧河沙。师云。岂不是张拙秀才语。僧云。是。师云。话堕也。此缘印本语意倒错。而或谓张拙为相公。因录其缘以示学者。拙。唐人也。因访石霜。霜问曰。公何姓。曰。姓张。何名。曰。名拙。霜曰。觅巧了不可得。拙自何来。公於言下有省。乃述悟道颂曰。光明寂照徧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见。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总是邪。随顺众缘无挂碍。涅盘生死是空花。

帘纤
  上当作廉。下正作纤。廉纤。犹检敛细微也。

无情
  说法。第十六板六行下脱二字。

本身卢舍那
  此缘传灯诸录皆云僧问盐官齐安和上。今云国师者。非也。况国师广录且无此缘。

沤麻
  乌侯切。久渍也。

国师云
  当作国师碑文云。第十七板九行上。

说法
  身说。即是应化身说。十七板二十二行上脱九字。见怀和尚本。

应化非真佛
  般若金刚论云。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说法不二取。无说离言相。

辊球
  雪峰义存禅师常辊二球以示人。一日。玄沙到。师亦辊球示之。沙便放身倒作闪势。

以字
  见对机。

水椀
  未见所出。

罗汉书字
  仰山和尚在洪州观音时。粥后坐次。有僧来礼拜。师不顾。其僧问。师识字否。师云。粗识。僧乃右旋一匝。云。是甚么字。师於地上书十字酬之。僧左旋一匝。云。是甚么字。师改十字作卍字。僧以两手托圆相。如修罗掌日月势云。是甚么字。师乃画一圆相围却卍字。僧乃作金刚势。师云。如是。如是。僧礼谢。腾空而去。

书字
  曾有僧问老僧。如何是诸佛出身处。我向伊道。东山水上行。此总是向上拈提时节。此一节脱一十六字。第十九板第二行中。

名身句身
  楞伽经偈云。名身与句身。及字身差别。凡愚所计着。如象溺深泥。解者曰。身者。以依聚为义。声名句文。是教主言音诠表之法。名者。是次第行列。句者。是次第安布。文者。是次第联合。声即说法之声。此四皆为幻法也。

什么
  物合成一块。第十九板十一行少物字。剩不是二字。什么。当作甚么。

盐军
  当作监军。监军。唐官也。皆中贵为之。如鱼朝恩至德中监军事是也。

向绳墨
  当作打椀子。第二十板二十二行中。见怀本。

踪横
  当从纟。作纵。东西曰横。南北曰纵。踪。迹也。非义。

袈裟
  梵语。此云不正色。即坏色染衣也。染。表心染於法。坏。即要无所染也。

媿图
  当作贵图。

漕溪
  当作曹溪。漕。卫邑名。非义。

控缺
  当作空缺。苦贡切。缺也。缺亦空也。古之重语。如殚尽.[诺-右+(厂@(一/又))]谋之类是也。

依钵
  依。当作衣。钵。梵语钵多罗。此方云应量器。

擭浪
  一获切。手取也。

啖啄
  当作[舀*鸟]啄。竹咸切。鸟啄物。

赵州无宾主
  赵州垂语云。我三十年前在南方火炉头有一则无宾主话。举似诸人。雪峰闻举。云。当时便好与一踏。

猴白
  当作侯白。姓也。和靖诗云。伶伦今日无侯白。奴仆当年有卫青。伶伦。谓滑稽之士也。

拾遗  举。雪峰云。我且作死马医。一口吞尽乾坤。师云。山河大地何处得来。直饶者里倜傥分明。特舍儿七十棒反成一百四十。
  ○师举。西禅东平共官人坐次。西禅云。风作何色。官人无对。禅却问僧。风作何色。僧拈起衲衣云。在府中铺。禅云。用多少帛子。僧云。勿交涉。禅无语。师代云。咄。者话堕阿师○。
  师因炙茄次。问僧。吃得多少茄子。僧云。和上试道看。师云。你问我。与你道。僧便问。师云。消不得。

  ●雪窦洞庭录

  师讳重显。字隐之。遂州李氏子。生於兴国五年四月八日。出家。受具。学经论。业於乡里。晚参随州智门祚和上。因扣不起一念之旨。豁然知归。遂徧游丛席。众所推仰。
  先居吴门之洞庭。迁四明之雪窦。由是云门之道复振於江淅。都尉李侯奏章服。侍中贾公奏闻朝廷。乞赐明觉之号。至皇佑五年七月七日。不遗嘱。亦不说偈。摄衣北首而亡。

龙象
  智度论云。言其力大。龙。水行中力大。象。陆行中力大。今以巨禅硕师比之龙象。

觉城
  当作福城。华严六十二云。文殊师利劝诸比丘发菩提心已。渐次南行。经历人间。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罗林中大塔庙处。觉。当作角。梵云拘尸。此云角。以其城有三角。故名焉。然非善财见文殊处也。

古佛庙
  清凉云。古佛塔庙者。即善财归宗之所。此塔在南天竺城东。是古佛之塔。佛在世时。已有此塔。日照三藏亲到其所。其塔极大。东面鼓乐供养。西面不闻。於今现在此处居人。多唱善财歌辞。


  当作詀。伫陷切。

衒耀
  上音县。行且卖曰衒。

四花
  一.曼陀罗。二.大曼陀罗。三.曼殊沙。四.大曼殊沙。曼陀罗。此言悦意。曼殊沙。此言柔软。

六震
  一者动。二者起。三者涌。四者震。五者吼。六者觉。

措悞
  当作错误。谓不敢差误也。

寰中塞外
  寰中。犹寰内.天子畿内也。塞。隔也。谓隔塞於它邦。汉文帝以周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帝之细柳营。军士被甲。弓努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军中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有顷。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使使持节诏将军曰。吾欲劳军尔。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帝方得入。曰。此真将军也。向者霸上棘门。如儿戏尔。劳。郎到切。慰勉也。

四流
  一.欲流。二.有流。三.见流。四.无明流。

三界
  谓欲界.色界.无色界。亦谓三有。

升座
  当作升座。登也。

箫然
  上当作萧。肃也。

暂时敛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