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 祖庭事苑
祖庭事苑
续藏经 祖庭事苑
宋 善卿编正
祖庭事苑序
天下之尊尚佛氏者。以其言出乎耳目之表。理存於六合之外。信而思之於一言之下。顿证不失而灼见本性。成佛无疑。是故学者虽游心於语言文字而不泥文字。盖所以为道也。
其道由迦叶。至达摩方传于震旦。后达摩五百年而生云门。随机应问。逗接来学。凡有言句。竞务私记。积以成编。虽不许传录。而密相受授。閟之巾衍。后世惜其流布之不广。遂刊木以印行於时。吾少读之。疑其书之脱误。欲求他本较之而未暇。然吾宗印写传录率多舛谬者。盖禅家流清心省事。而未尝以文字为意。
大观二年春。吾以辅道之缘。寓都寺之华严。会睦庵卿上人过予手书一编甚巨。其目曰祖庭事苑。以尽读之。见其笔削叙致。动有师法。皆可考据。因扣其述作之由。且曰曩游丛林。窃见大宗师升堂.入室之外。复许学者记诵。所谓云门.雪窦诸家禅录。出众举之。而为演说其缘。谓之请益。学者或得其土苴绪余。辄相传授。其间援引释教之因缘。儒书之事迹。往往不知其源流。而妄为臆说。岂特取笑识者。其误累后学。为不浅鲜。
卿因猎涉众经。徧询知识。或闻一缘。得一事。则录之於心。编之於简。而又求诸古录。以较其是非。念兹在兹。仅二十载。总得二千四百余目。此虽深违达摩西来传心之意。庶几通明之士推一而适万。会事以归真。而事苑之作岂曰小补。或得此书读之。而能诋斥嫚骂。特立意於语言文字之外。以力扶吾道。岂斯人之可喜可愕也。是亦由吾事苑而启焉。愚壮其言。而奇其志。谨书以为序。
上人生东越。姓陈氏。号善卿。字师节。幼去家。事开元慈惠师为弟子。访道诸方。元符中。以母老不忍远游。而归隐卿里。昔睦州有尊宿。姓陈氏。亲老无所归。织蒲屦鬻以自给。上人窃慕之。因命所居曰睦庵。其志识固可尚矣。四明苾刍法英书。
祖庭事苑目录
第一卷
云门录上 云门录下 云门室中录 雪窦洞庭录 雪窦后录
第二卷
雪窦瀑泉集 雪窦拈古 雪窦颂古
第三卷
雪窦祖英集上
第四卷
雪窦祖英集下 雪窦开堂录 雪窦拾遗
第五卷
怀禅师前录 怀禅师后录 池阳百问
第六卷
风穴众吼集 法眼录
第七卷
莲华峰录 八方珠玉集 永嘉证道歌
第八卷
十玄谈 释名谶辨 语缘 杂志 题跋
祖庭事苑目录(终)
祖庭事苑卷第一
睦庵 (善卿) 编正
●云门录上
师讳文偃。生东吴之嘉兴。姓张氏。受业於兜率院。访道诸方。
初至睦州。参陈尊宿。扣其门。陈问。阿谁。曰。文偃。
陈开门把住曰。道。道。师无语。
陈曰。秦时[车*度]辂钻。遂托开。以门揜折右足。师因发明大意。
陈指游雪峰。师既至。适雪峰升堂。乃出众曰。项上三百斤铁枷何不脱却。
峰下座。把住云。因甚到与么。师以手拭目。
自后道振丛席。再历禅林。至韶州灵树。居第一座。灵树既没。广主刘氏令州牧何希范请师继其法席。由是大唱雪峰之道於天下。迁云门。而学者辐凑。至南汉乾和七年四月十日。坐而示化。即大汉之乾佑二年也。
本朝太祖乾德元年。感阮绍庄之梦。时进李托奏上之。发塔得全身。容止如生。迎赴阙供养。既而得旨。归葬于本山。谥号大慈云匡真弘明大师。
呜呼。师之亡后一十四年。复题于 艺祖之时。其道流通洋洋于今日。岂偶然乎。
师资 老氏曰。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说者曰。善人有不善人。然后善救之功着。故曰资。
喻筏 房越切。正作橃。说文云。海中大船也。亦作筏。
金刚般若曰。如来常说。汝等。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止啼
譬如婴儿啼哭之时。父母即以杨树黄叶而语之言。莫啼。莫啼。我与汝金。婴儿见已。生真金想。便止不啼。然此杨叶实非金也。见涅盘经。
忘筌
易略例曰。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
摩竭揜室
梵云摩竭陀。此云文物国。揜室。言世尊禅定於普光法堂也。西域记云。昔如来於摩竭陀国初成正觉。梵王建七宝堂。帝释建七宝座。佛坐其上。於七日中思惟是事。义同揜室也。
毗耶杜口
梵云毗耶离。此言广严。维摩所居之城。杜。闭也。维摩.入不二法门品曰。文殊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异傥
当作异党。党。辈.类也。傥。它郎切。非义。
迦叶
梵云迦叶波。此云饮光。谓其身光最胜。饮服诸天。故名焉。
曹溪
宝林传。唐仪凤中。居人曹叔良施地六祖大师。居之地有双峰.大溪。因曹侯之姓。曰曹溪。天下参祖道者。枝分派列皆其流裔。
烈派
烈当依列言行列也。
石头洪注
桉唐丘玄素作天王道悟禅师碑。天王嗣马祖。而非石头弟子。然考其碑。悟生荆州。得法於江西马大师。师嘱之曰。汝若住持。莫离旧处。由是返荆州。结茅於渚宫之上。荆师以居处荒榛。而怒投之於水中。已而。天王神发火光於师庭。师感悟。为之建寺。今荆州天王寺存焉。今作天皇者。误矣。又复考传灯。谓。师婺州东阳人也。年十四。依昭州僧剃发。受具杭州。与荆州碑全异。今据丘玄素碑。天王嗣马祖明矣。非石头洪注也。
当胄
直佑切。胤也。故字从肉。胄。裔之谓也。裔。从衣。以子孙为裔者。取衣有下垂之义。裔。余制切。
藏六
杂阿含云。有龟被野干所得。藏六不出。野干怒而舍去。佛告诸比丘。汝当如龟藏六。自藏六根。魔不得便。
三句
一.截断众流。二.函盖乾坤。三.随波逐浪。立此三句。自德山圆明大师始也。今皆谓云门三句者。盖参寻之不审也。然德山即云门之嗣。有此三句尔。
囊颖
平原君传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如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颕脱而出。非特末见而已。
待兔
韩子曰。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抵株。折颈而死。因释耕而守株。冀复得兔。为宋国笑。
勉历
上当作免。止也。勉强。非义。
疮疣
羽求切。结病也。释名曰。疣。丘也。出皮上聚高。如地之有丘。
虽搜徧诀
当作虽徧搜抉。谓师弗容抄写。遂徧行搜抉於他处。今方得自於真公也。抉。绢悦切。挑也。
玄鹤
相鹤经云。鹤者。阳鸟也。禀金气以生。二年。顶赤。七年。飞薄云汉。又七年。昼夜十二时鸣。六十年。大毛落。茸毛生。色白如雪。泥水不能污。百六年。雌雄相视乃孕。三百六十岁则色纯黑如漆。故曰玄鹤。二千六百岁。饮而不食。胎化。产而为仙人之骐骥。
帅旷
师旷。晋平公乐师也。公使旷鼓琴。公曰。琴无此最悲乎。有可得闻乎。曰。君德义薄。不可以听之。曰。寡人所好音也。愿闻之。师旷不得已。援琴鼓之。一奏之。有玄鹤六集于郭门。再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平公大喜。起为师广寿。
子期.伯牙
吕氏春秋曰。伯牙善琴。子期善於听。伯牙志在高山。子期曰。峨峨兮若太山。志在流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伯牙游太山之阴。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鼓琴。作淋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每奏。子期辄穷其趣。伯牙舍琴而叹曰。善哉。子听志想像於吾心。吾何逃声哉。
涉沥
沥。当作历。狼狄切。过也。沥。水下滴沥。非义。
升堂
升。当作升。登也。升。日之升也。非义。师刘隐。僭号称汉。据广州。幸韶石。览先灵树知圣大师遗诫。诏师受紫衣。令太守何希范请师开堂。录中谓何公者。即希范。
三藏
一.修多罗藏。四阿含等经。二.阿毗昙藏。俱舍.婆沙等论。三.毗尼藏。五部律。
五乘
一.持戒。得人乘。二.行十善。得天乘。三.修四谛。得声闻乘。四.修十二因缘。得缘觉乘。五.具六度行。得菩萨乘。
四时
桉台宗有五时。言四时。盖误也。所谓五者。一.华严时。譬如日出先照高山。二.鹿苑时。说四阿含。如日照幽谷。三.方等时。说维摩.思益.楞伽.楞严三昧.金光明.胜鬘等经。约时。即食时。四.般若时。说摩诃般若诸般若经。则禺中时。五.法华.涅盘时。则日轮当午。罄无形影。
八教
台宗有化法四教。一藏.二通.三别.四圆。有化仪四教。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一乘圆顿。教家之极则也。
这
当作者。别事之词。禅录多作这。或作遮。皆非义。这。三苍诂训云。古文适字。今非此用。
忘想
当作妄。无放切。乱也。
[日*杀][日*良]
上正作晒。所卖切。暴也。[日*杀]。书无此字。
嬴
当作赢。音盈。有余贾利也。
三乘
一声闻.二缘觉.三菩萨。乘以运载。进趣无穷也。
十二分
一.梵语修多罗。此云契经。二.祇夜。应颂。三.和伽罗。授记。四.伽陀。讽颂。五.尼陀罗。因缘。六.优陀那。自说。七.伊帝目多。本事。八.阇陀伽。本生。九.毗舍略。方广。十.阿浮达磨。未有。十一.婆陀。譬喻。十二.优婆提舍。论议。
教外别传
正宗记曰。其所谓教外别传者。非谓黄卷赤轴间言声字色。枞然之有状者。直与宝相无相一也。亦非果别於佛教也。正其教迹所不到者也。桉智度论曰。诸佛断法爱。不立经书。亦不庄严语言。如此则大圣人其意何尝必在於教乎。经曰。我坐道场时。不得一法实。空拳诳小儿。以度於一切。是岂非大圣人以教为权。而不必专之乎。又经曰。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是岂使人执其教迹邪。又经曰。始从鹿野苑。终至拔提河。中间五十年。未曾说一字。斯固其教外之谓也。然此极且奥密。虽载於经。亦但说耳。圣人验此。故命以心相传。而禅者所谓教外别传。乃此也。又吾宋 章圣皇帝为之修心诗曰。初祖安禅在少林。不传经教但传心。后人若悟真如性。密印由来妙理深。
十地
一.欢喜。二.离垢。三.发光。四.焰慧。五.难胜。六.现前。七.远行。八.不动。九.善慧。十.法云。
隔罗縠
华严疏云。菩萨智与如来智。如明眼人隔轻縠睹众色像。此言菩萨与佛见性不同。
嗄
所嫁切。声变也。今借为夏音。诈疑之意。如[口*耶]。本音斜声也。今借为耶音。
[祝/土]
侧六切。塞也。
有向
当作有响。尚向。当作尚飨。
透法身
尝读云门古录。僧问。如何是透法身句。师拈起拄杖云。会么。僧云。不会。师云。北斗里藏身。今脱拈杖一节。似失当时宗旨。
骼胔
上音格。刀入骨声。又枯骨曰骼。下疾智切。骨有肉也。又鸟兽残骨。又刀入肉声。月令。掩骼。薶胔。
吃
居乞切。言蹇也。
对牛弹琴
鲁贤士公明仪对牛弹琴。弄清角之操。牛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耳也。转为蚊虻之声。乳犊之鸣。乃掉尾躞蹄。奋耳而听。合意故也。躞。悉协切。行貌。
一榼
苦盍切榼。椑榼也。即今偏榼。所以盛酒。椑。鼙音。
唇吻
当作唇。唇音真。惊也。非义。吻。武粉切。
起无
当作岂无。
吉嘹
下音料。北人方言。合音为字。吉嘹。言缴。缴。紏戾也。缴其舌。犹缩却舌头也。如呼窟笼为孔。窟驼为[宋-木+巢]也。又或以多言为吉嘹者。岭南有鸟似鴝鹆。笼养。久则能言。南人谓之吉嘹。开元初。广州献之。言音雄重如丈夫。委曲识人情性。非鹦鹉.鴝鹆之比。云门居岭南。亦恐用此意。
特石
大石也。如牛曰特牛。说文曰。特牛。牛父也。言其朴特。
皆是佛法
宝积云。佛告无边庄严。如来常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以於诸法能善了知。名为佛法。诸佛本性与佛法等。是故诸法皆是佛法。
性僺
僺当作[亿-音+喿]。苏到切。性踈貌。
榼[木*(天/韭)]
借音盦[仁-二+(天/韭)]。粪壤也。
务原
当作翁源。邑名。在韶州。其邑有灵山。山顶有泉下流。人饮此水者多寿。故以名焉。务。原当从女作婺。在歙州。非此用。
灭胡种
称西竺为胡。自秦晋沿袭而来。卒难变革。故有名佛为老胡。经为胡语。祖为碧眼胡。裔其后者为胡种。为释氏子。而名胡种。得不抚膺自愧。所谓必也正名。孚世法师云。窃观上代有经已来。贤德笔受。每至度语。无不称云。译胡为汉。且东夏.九州.西域为天竺者。是总名也。或云身毒。如梵称此方为支那.震旦。若称汉。汉止刘氏两代二号。已后禅让。魏.晋不同。须依帝王。称谓甄别。且胡之杂戎。乃是西方边俗。类此土有羌狄变夷之属。何得经书乃为胡语。佛生天竺。彼土士族婆罗门总称为梵。梵者。清净也。承胤光音天。劫初来此。食地肥。身重不去。因即为人。仍其本名。故称为梵。但有胡言处。以梵替之。庶后哲善谈得其真正者矣。今云门称佛祖为胡。亦相袭而言也。身毒。毒。音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