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 祖庭事苑
祖庭事苑
半满
涅盘八云。半字义者。皆是烦恼言说之根本。故名半字。满字者。乃是一切善法言说之根本也。譬如世间为恶之者。名为半人。修善者。名为满人。故西秦昙无谶三藏依涅盘此经以了义大乘为满字教。不了义小乘为半字教。立半满之教。昙无谶始也。
秀能
慧能居於双峰曹侯溪。神秀栖于江陵当阳山。同传五祖之法。盛行天下。并德行相高。於是道兴南北。能为南宗。秀为北宗。以居处称之也。
雕砂
有西蜀首座游方至白马。举华严教问曰。一尘含法界时如何。白马曰。如鸟二翼。如车二轮。座曰。将谓禅门别有奇特。元来不出教意。乃还里中。寻向夹山会禅师道化。遂遣弟子持前语问之。山曰。雕砂无镂玉之谈。结草乖道人之思。弟子回。举似其师。乃伏膺禅道。参问玄旨。
一锤便成 锤当作椎。雪峰问投子云。一椎便成时如何。子云。不是性[怤-寸+喿]汉。峰云。不假一椎时如何。子云。不快漆桶。
○智觉心赋云。如王索一椎之器。言下全通。注云。王索宝器。须是一椎便成。第二第三皆不中进。此喻一言之下便契无生。不须再问。便落阴界。
不坏四禅
阿毗昙论云。初禅内有不定想。有觉有观。炽然似火。焚烧法体。外有不定想。为火所烧。二禅内有不定想。喜受似水。外有不定想。为水所渍。三禅内有不定想。犹风有出入息。外有不定想。便为风所动。四禅中内无不定想。不为外法所摄。已得念护。除内不定想。
比干相公
史记。王子比干。纣之亲戚也。以纣沈湎於酒。妇人是用。乱败汤德。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比干王子也。为殷少师令。言相公。误矣。然相国.丞相。皆秦官。丞。承也。相助也。掌承天子。助理万机。而服以金印紫绶。
智为杂毒
语出宝藏论。杂毒者。取相分别。名为杂毒。如杂毒食。有所得者。无有回向。何以故。是有所得。皆是杂毒。见小品般若。
九曲珠
世传孔子厄於陈。穿九曲珠。遇桑间女子授之以诀云。密尔思之。思之密尔。孔子遂晓。乃以丝系蚁。引之以蜜而穿之。故今问云蜜。蚁丝之也。然未详所出。事虽阙疑。问实有由。合多举其缘。遂录之云。
九天云路
古诗云。九天云路早须寻。莫使蹉跎岁月深。谢氏有才怜白发。颜生无意恋黄金。九天者。中央钧天.东方苍天.东北方玄天.西北幽天.西方浩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东南阳天。其说见淮南子。
龙门
见拈古。
长剑
见祖英。
侠客 侠。音叶。侠之言侠也。以权力侠辅人也。荀悦云。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於世者。谓之游侠。
史云。今游侠。其行虽不轨於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
北俱卢 或云北单越.郁单越。正云郁怛罗究[口*留]。此云高上作。谓四天下中。比余三洲最高最上最胜。国土城邑。四事所须。宛同诸天。
毗婆沙论云。北俱卢洲无有佛法。亦不得戒。以福报障故。亦愚痴故。
善星
见证道歌。
罾
作滕切。罾。进也。进水取鱼具也。
罩
陟教切。竹笼。捕鱼器也。
网
与[网-(ㄨ*ㄨ)+(人*人)]同。庖牺所结绳以渔。
钓
音吊。钩鱼也。钓有小大勺取焉。
墨子
墨子见素丝。叹曰。染苍则苍。染黄则黄。五入则为五色。故染不可不慎乎。国亦有染。舜染许由。汤染伊尹。桀染子辛。纣染恶来。先王正道。规矩有常。苟生穿凿。则岐路竞起。故知渐染之易性也。
杨朱
杨朱泣岐路。曰谓其可以南。可以北。
水逆流
兜率宫中。时诸园内有八色瑠璃渠。一一渠有五百亿宝珠而用合成。一一渠有八味水。八色具足。其水上涌。游梁栋间。见上生经。
劫灰 汉武穿昆明池。池底得黑灰。帝问于东方朔。朔云。不委。可问西域道人。后竺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曰。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前汉元狩三年。穿昆明。方朔已指西域道人。故知佛法其来久矣。至后汉明帝永年十年。法兰来。遂决前疑。语非摩腾。问者之误。
垂丝
华亭船子和上。夹山初往参问。师曰。座主住甚么寺。山曰。寺即不似。师曰。不似。又似个甚么。山曰。目前无一法可似。师曰。何处学得来。山曰。非耳目之所到。师笑曰。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师又曰。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山拟开口。师以篙撞在水中。因而大悟。乃云。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五刑
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属二百。刻其颡而涅之曰墨。截鼻曰劓。刖足曰剕。宫。淫刑也。男割其势。妇人幽闭。大辟。死刑也。劓。鱼器切。剕。符沸切。
打文殊
打文殊。多传是无着者。误矣。桉清凉传。无着事凡数条。唯无此缘。因营粥见文殊者。乃是解脱禅师也。详见云门录下。
文殊起佛见
见瀑泉集。
般若一念
仁王护国经。一切法皆如也。诸佛.法.僧亦如也。圣智现前。最初一念具足八万四千波罗蜜多。
摩竭
此云大身。般若论云。昔有商人入海。见一白山。有三日出。水入赤海。船师曰。此摩竭鱼也。白山。身也。两眼如日。与日为三也。水入其中如赤海也。应高声念佛。商人命侣共举佛声。鱼即隐也。以鱼昔为比丘。破戒为鱼。心尚慈故。
正受三昧 华严经云有胜三昧。名方网。菩萨住此。广开示一切。方中普现身。乃至善女身中入正定。善男身中从定出。善男身中入正定。比丘尼身从定出。
○三昧者。三之曰正。昧之曰定。亦云正受。谓正定不乱。能受诸法。忆持拣择。故名正受。亦云等持。为正定能发生正慧。等持诸法。是故名之为等持。
牛头坐石
见祖英下虎驯。
葛陂
费长房。汝南人。尝为市掾。市中遇壶公。断青竹。伪为长房缢死於家。遂同入深山。学道不成。而长房辞归。公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长房即以杖投陂。顾视即龙也。公尝为作符。主地上鬼神。后失其符。为众鬼所杀。见东汉.方术传。
我国晏然 高沙弥。初参药山。山问。甚么处来。曰。南岳来。山云。何处去。白。江陵受戒去。山云。受戒图个甚么。曰。图免生死。曰。有一人不受戒。亦免生死。汝还知否。曰。恁么则佛戒何用。山曰。犹挂唇齿在。便召维那云。者跛脚沙弥不任僧务。安排向后庵着。
山谓道吾.云岩曰。适来一个沙弥却有来由。道吾曰。也须勘过始得。山乃再问曰。见说长安甚闹。曰。我国晏然。山曰。汝从看经得。请益得。曰。总不与么。山曰。大有人不与么不得。曰。不道他无。只是不肯承当。
上决浮云
庄子.说剑云。天子之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九鼎 左氏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类合志云。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二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鼎中水常满。以占气之休否。当夏桀之世。鼎水忽自沸煎。及传周。周末九鼎咸震。能应亡灭之兆也。
杨子曰。或问。周宝九鼎。宝乎。曰。器宝也。器宝待人而后宝。
底。音旨。致也。郏鄏。上古洽切。下音辱。郏鄏。今河南。
藏山
庄子.大宗师。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清也。
於屋
当作於室。见成玄英疏。
扣冰
王祥母思鱼食。冬求之。冰合。祥剖冰开。感双鲤出。又王延后母敕延求鱼不得。杖之血流。延叩头於冰而哭。有一鱼跃。长五尺。
泣竹
孟宗后母好笋。令宗冬月求之。宗入竹林恸哭。笋为之出。并见孝子传。
三涂 四解脱经。以三涂对三毒。一.火涂嗔忿。二.刀涂悭贪。三.血涂愚痴。
西域记曰。儒书春秋有三涂危险之处。借此名也。涂。道也。谓恶道也。
七净花
维摩诘经。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花。浴於无垢人。七净者。一.净戒。二.净定。三.净见。四.度疑净。五.道非道净。六.行净。七智净。
七擒纵
蜀志。诸葛武侯至南中。所在战捷。闻猛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於营阵之间。曰。此军何如。获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武侯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武使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繁兴大用
繁兴大用。起必全真。万象纷然。参而不杂。见金师子篇。
初下坛
萨婆多云。新受戒人与佛戒齐德也。
优填雕像
释提桓因请佛升忉利为母说法。请三月夏安居。如来欲生人渴仰。不将侍者。不言而去。时舍卫国波斯匿王及拘翼国优填王至阿难所。问佛何在。阿难答言。我亦不知。二王思睹如来。遂生身疾。乃请尊者没特迦罗子以神通力接工人上宫。亲观妙相。雕刻旃檀。如来自天宫还也。刻檀之像起迎世尊。世尊慰曰。教化劳邪。
不轻
法华经。威音王如来灭度已。像法中有一菩萨比丘名曰不轻。是此比丘。凡有所见。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四众之中。有生嗔恚心不净者。恶口骂詈言。是无智比丘从何所来。自言我不敢轻汝。而与我等授记当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如此经历多年。常被骂詈。不生嗔恚。常作是言。汝当作佛。说是语时。众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犹高声唱言。我不敢轻於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香如须弥
尔时。世尊初年月八日入大宗静妙三摩地。身诸毛孔放大光明。普照十方恒沙国土。时无色界雨诸香花。香如须弥。花如车轮。如云而下。见新译仁王般若经。
泪如车轴
时世尊已入般涅盘。四天王天与诸天众悲哀流泪。各辨无数香花投如来前。悲哀供养。五天如是。倍胜於前。色界.无色界诸天亦如是。倍胜於前。
穷诸玄辩
德山广录云。师长讲金刚经。闻南方禅宗大兴。将疏钞卷衣南游。见龙潭发明心地。翌日。擎疏钞出众曰。穷诸玄辩。若一毫置於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於巨壑。遂焚之。
枯桑海水 乐府古辞.饮马长城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选.注云。知谓岂知也。枯桑无枝叶则不知天风。海水不凝冻则不知天寒。以喻妇人在家不知夫之信息也。亦喻食禄之士各自保己。不能荐贤。又白氏金针云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谓隐不之一字也。如诗云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言不可也。掺。音杉。
天地合德
易.文言。
伏羲
羲当作牺。案帝王世纪云。太[白*皇]帝包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迹出於雷泽。华胥履之而生包牺。长於成纪。蛇身人首。有德。取牺牲以充包厨。故号曰包牺氏。后世音谬。故或谓之伏牺。或谓虙牺。一号皇雄氏。在位一百一十年。包牺氏没。女蜗氏立为女皇。亦风姓也。牺。纯色也。牛.羊.豕为牲。故曰牺牲。
未造
当作未画。
八卦
谓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以象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之八物。
梦觉般若
舍利弗问须菩提。梦中行六波罗蜜。有益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须菩提报舍利弗。昼日行六波罗蜜有益。梦中亦应有益。见大般若第三十三帙。觉。音教。
十科
赞宁僧录撰宋高僧传。其后序略云。为僧不应於十科。事佛徒消於百载。所谓十科者。一.译经。二.解义。三.习禅。四.明律。五.护法。六.感通。七.遗身。八.读诵。九.兴福。十.杂科。然唐续高僧传及宋传。皆以达摩大师而下所传如来心宗正法之人。预习禅之科。盖不参此道。不知此宗。妄立此意。殊不知习禅者。正四禅八定所证。而有大小不同。且非释迦将化。专付迦叶。属以相继而不绝。至於二十八祖达摩大师之正法眼藏也。是知作高僧传之妄明矣。或曰。若是禅宗不预於十科。岂不徒劳於事佛乎。曰。吾宗门正统。其释迦如来之远裔。何事之有。而传灯.广灯.续灯相继之不绝者。岂不然乎。
傅大士
双林传云。善慧大士。受武帝请於重云殿讲三慧般若。王公贵人或见大士坐不正。问曰。何不正坐。答曰。正人无正性。侧人无侧心。
炉鞴良医
善慧大士。始摝鱼於稽停塘。遇胡僧嵩头陀於鱼所。语大士。以我昔与汝於毗婆尸佛前发誓愿度众生。今兜率宫房舍见在。何时当还。犹渔於此乎。大士瞪目而已。头陀曰。汝既不忆。且临水自观汝形影何如。大士从之。乃见水中圆光宝盖满身。因而即悟。尽弃鱼具。而独心喜。谓头陀曰。炉鞴之所多乎钝铁。良医门下足於病人。当度众生为急。有何暇思天宫之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