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庭事苑


轩辕镜
  书传无闻。盖相承而为此说。

骊龙
  郎奚切。黑色龙也。

编竹箨
  当作班竹柄。班.竹。舜二妃。尧之二女也。曰。南湘夫人二女啼。以涕挥竹。竹尽斑。见张华博物志。

蚩尤
  史记。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遵轩辕为天子。用镜照蚩尤而杀之。事出不经。蚩。赤之切。涿。音卓。

季札
  史记。延陵季子出聘过徐。徐君慕季子剑。季子心许之。及回。徐君已亡。因挂宝剑於墓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季子曰。不然。吾心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

南柯  东平淳于芬。吴楚游浃之士。恃酒不捡。家住郡东。有大槐树。枝叶扶疎。芬尝与酒徒婆娑其下。一日。过饮致疾。扶归卧于东序之下。梦中。忽忽然见二紫衣使者跪曰。槐安国王遣臣奉迎。芬不觉下榻。入门见左右车马。侍从数人皆盛饰。扶芬登车出户。指古穴而去。
  忽见山川境物与人世不殊。可十里有都城。左右传呼甚严。次入大城门。门楼榜曰大槐安国。俄有一骑。传曰。王以驸马远到。令馆于东华宫。
  顷尔间。又见一门洞启。芬降而入。环视堂宇。金碧彩错。往来游玩者。皆以淳于郎为戏语。芬会故人周弁.田子.华方。叙旧间。遽闻呼相至。芬降阶而揖。相曰。贤者不以弊国而来国内。寡君欲要贤者托以姻娅。芬曰。贱迹陋薄。岂有是望。相因请行。
  数步间。至殿堂。唯居一人。素服华冠。俨若王者之尊。左右令芬拜。王曰。奉令尊之命。欲一小女配君子。芬未知所对。但俯伏而已。王曰。卿可且回馆舍。芬沈思父昔在。日作边臣。陷虏中。往往与虏交和而有是事邪。
  未几。羊雁之币咸备。左右嫔从。或称华阳姑青溪女.上仙子.下仙子。翠步躞蹀。彩错玲珑数里间。撤幔去扇。见一女。号金枝公主。容貌姣好。芬交之。颇甚欢娱。
  王一日谓芬曰。吾南柯郡事不理。太守黜废。欲藉卿典之。可与小女同行。遂敕有司备行具甚盛。行至城门。榜曰南柯郡。芬典之二十余年。芬妻遘疾。旬日而死。谥顺义公主。葬于国东盘龙岗。
  王谓芬曰。卿辞家日久。可归。芬曰。家即此矣。又何所归乎。王笑曰。卿本人间族。非此也。芬似稍有悟。王令左右送至门。升自西阶。见已卧于东序之下。芬甚惊怪。使者呼芬姓名。数呼。芬方大觉。
  因出户寻槐树下穴。芬指曰。此即梦中所经。遂令仆荷斧断拥肿。斫查蘗。寻究穴下。可袤丈尺。有太穴。夷坦洞然。可容一榻。有积壤如台榭。群蚁辅之。此即蚁王槐安国之都。又一穴。有一腐龟。壳大如斗。有小坟高尺余。即芬葬妻之墓。芬追前事。感叹无已。见灵怪集。姣。音爻。

呜呼
  西汉.注。呜呼。或作於戏。或作乌虚。或乌呼者。义皆同。盖叹声也。俗之读者。随字而别文。曲为解释。云有吉凶善恶之殊。是不通其大旨也。义例具诗及尚书。不可一一徧举之。

断金
  张歆与管宁为友。二人鉏园。见金一挺。宁遂挥鉏。与歆而去。寻有采薪人见之为蛇。因而斫为二段。歆与宁复来见之。乃金也。

芥城
  智度论。如经有一比丘向佛言。几许名劫。佛言。我虽能说。汝不能知。当以譬喻可解。有方百由旬城。溢满芥子。有长寿人。过百岁持一芥子去。芥子都尽。劫犹未尽。

拂石
  见雪窦颂古。

修罗酒
  旧翻无酒。谓采四天下花於海。酿酒不成。故言无酒。或云非天。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故言非天也。

  ●怀禅师后录
琁玑
  琁玑玉衡。以齐七政。琁。美玉也。旋转而衡平。以玉为玑衡。谓浑天仪也。

红尘
  尘本不红。以言其染也。

犂奴
  音棃牛。驳文也。

法幢
  喻菩萨人高出建立。见者归向。降伏魔军。自无怖畏。如世幢帜。

鸿门
  项羽与沛公为鸿门之会。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居营门外。事急。直撞入立帐下。沛公如厕。走还霸上。

缤纷
  上匹宾切。缤坋。交杂也。

金锤
  见祖英上。

方便
  演义云。方谓方法。便谓便宜。

不怕
  当作不泊。音薄。止也。

[(太/耳)*皮][强-弓+目]
  上或作[(太/耳)*皮]。都搕切。下充之切。目汁凝也。

[土*孛][土*孛]
  蒲没切。起也。

金锁难
  智度论云。譬在囹圄。桎梏所拘。虽复蒙赦。更系金锁。人为爱系。如在囹圄。虽得出家。更着禁戒。如系金锁。

砐峇
  当作岌圾。上逆及切。下鱼合切。危也。

忘羊
  忘当作亡。庄子。臧与谷收羊。而俱亡羊。问臧何为。挟策读书。问谷何事。博塞以游。亦亡其羊。二人者。业虽不同。其於亡羊一也。

天得一
  见老子.昔之得一章。说曰。一之为一。无乎不徧。无乎不在。最为奥密难言。

无边剎境
  见长者合论序。

弥纶
  犹缠裹也。言周匝包裹。见汉书拾遗。

问讯
  讯亦犹问。古之重语也。

焃焃
  与赫同。呼格切。火赤貌。

身现圆月  龙树大士既受大法眼藏。寻游化至南天竺国。先是其国之人好修福业。洎大士至。说正法要。乃遽相谓曰。唯此兴福。最为胜事。佛性之说。何可见邪。大士即语之曰。汝众欲见佛性。必除我慢。乃可至之。其人曰。佛性大小。曰。非小非大。非广非狭。无福无报。不死不生。其人闻大士所说臻理。皆愿学其法。
  大士即於座上化其身如一月轮。时众虽闻说法。而无睹其形。适有长者之子。曰迦那提婆。在彼人之中。视之。独能契悟。遽谓众曰。识此相否。众曰。非我等能辨。提婆曰。此盖大士示现。以表佛性。欲我等详之尔。夫无相三昧。形如满月。佛性之义。廓然虚明。语方已。而轮相忽隐。大士复俨然处其本座。而说偈言。身现圆月相。以表诸佛体。说法无其形。用辨非声色。见正宗记。

世谛
  涅盘云。如出世人所知者。第一义谛。世间人知者。名为世谛。谛以审实为义。

相治
  音持。理也。

妖孽
  上於乔切。下鱼列切。说文云。衣服.歌谣.草木之怪。谓之妖。禽兽.虫蝗之怪。谓之孽。

筑长城
  秦始灭六国。一统天下。有童子云。亡秦者。胡也。乃遣大子扶苏.将军蒙恬领兵役万姓。筑万里长城。以防胡。始皇崩。丞相李斯乃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帝用佞臣赵高。谗杀李斯。不修国政。天下乃乱。秦遂灭。见春秋后语。

客拈拄杖
  丛林商量。尊宿凡过别院升堂。不当便拈拄杖。谓之不知宾主。此皆世谛臆论。岂为见道之高识。且夫宝座一登。道无先后。杖拂应用。盖对时机。何宾主之间然而妨道用。愚尝读天衣至净慈升座。首拈拄杖卓一下。然后称提。亦岂曰宾主不分者乎。

那兰陀
  此云施无厌。其地本庵没罗长者园。五百商人以十亿金买以施佛。佛於此处三月说法。商人多有证果之者。又曰庵没罗园有池。池中有龙。名施无厌。寺近彼池。故以名焉。

灵龟曳尾
  凡龟之行。常曳尾以扫其迹。而尾迹犹存。庄子所谓吾将曳尾於涂中。

殿后
  都殿切。军在前曰启。在后曰殿。

蚌鹬
  赵伐燕。苏代说赵曰。臣适遇小水蚌出暴。而鹬啄其肉。蚌合夹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必见蚌晡。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必见死鹬。两不舍。渔父并擒之。燕赵相支。秦为渔父矣。

相驰
  当作相持。持。执持也。驰。走也。非义。

沤和
  梵云沤和俱舍罗。此言方便。

灰池玉管
  截竹为管谓之律。置之密室。以葭莩为灰。以实其端。其月气至。则飞灰而管空。见蔡邕月令章句云。

晔晔
  筠輙切。光也。


  胡教切。学也。

全威
  如大师子杀香象时。皆尽其力。杀兔亦尔。不生轻想。诸佛如来亦复如是。为诸菩萨及一阐提演说法时。功用无二。见涅盘经。

  ●池阳问
常啼卖心  般若三百九十八云。尔时。常啼往东方法涌菩萨求学般若。当以何物而为供养。然我贫匮。无有花香上妙供具。我今应自卖身。以求价直。持用供养。遂入市肆中高声唱言。我今自卖。谁欲买人。时天帝释言。我当试之。化为婆罗门身。诣常啼所。言。汝今何缘忧愁不乐。答言。我今贫乏。无诸财宝。爱重法故。欲自卖身。徧此城中无相问者。曰。我於今者正欲祠天。不用人身。但须人血.人髓.人心。颇能卖否。曰。仁所买者。我悉能卖。即伸右手执取利刀。刺己左臂。令出其血。复割右髀。皮肉置地。破骨出髓。复趣墙边。欲剖心出。天帝复形。以至平复如本。
  智论。问。常啼卖身与它。谁赍此物往供养。答。舍身即是大供养。去住无在。有人言。是人卖身取财。因人供养。我为供养故。卖身为奴。又人言。尔时世好。人皆如法。虽自卖身。主必听供养而还。然观二缘。乃与问意不相违背。


  与钥同。音药。关下牡也。

汗马
  李广利为贰师将军。伐大宛国。得汗血马。名蒲捎。汉武作天马之歌。马出汗即有功劳。故云汗马。

藏机
  经律异相云。有啖人鬼捉得一人。其人多智。日方欲出。谓鬼曰。问君一义。我死无恨。鬼曰。请言。曰。君何以面白背黑。曰。我鬼性畏日也。其人闻之。往日而走。鬼畏日故。更不能获。其人得脱。因说偈言。勤学第一道。勤问第一方。道逢罗剎难。背阴向太阳。

禹帝
  见祖英上大禹。

巨灵
  见雪窦颂古。

蜀魄  即杜宇也。华阳国志云。鸟有名杜宇者。其大如鹊。其声哀而吻有血。土人云。春至则鸣。闻其初声者。则有别离之苦。人皆恶闻之。
  又成都记曰。杜宇亦曰杜主。自天而降。称望帝。好稼穑。至今蜀人将农者。必先祀杜主。时荆州人鳖灵死。其尸泝流而上。至文山下复生。见望帝。帝因以为相。号曰开明。会巫山壅江。人遭洪水。开明为凿通流。有大功。望帝因以位禅焉。后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杜宇。一名杜鹃。亦曰子规。

[啜-口+鸟][鸟*刀]
  上都括切。[啜-口+鸟]。鸠鸟名。大如鸽。无后趾。下陟交切。[鸟*刀]。[尧*鸟]黄也。好剖苇皮。食其中虫。或音刀。非也。[尧*鸟]。女女切。

通达佛道
  维摩诘经。文殊师利向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维摩诘言。若菩萨行於非道。是为通达佛道。又问。云何菩萨行於非道。答曰。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至于地狱而无罪垢。

色见声求
  金刚般若偈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鹅王别乳  正法念经云。譬如水乳。同置一器。鹅王饮之。但饮其乳汁。其水犹存。
  出曜经云。昔有人多捕群鹤。孚乳滋长。展转相生。其数无限。养鹤之法。以水和乳。乃得饮之。鹤之常法。当饮之时。鼻孔出气。吹水两避。纯饮其乳。
  又徤陀罗白灯光王曰。我思世事。长项白鹤以水和乳令饮。但饮其乳。唯有水存。王曰。此事实否。答言。王当日验。王令鹤饮。果如所言。王曰。此有何缘。答曰。鸟口性醋。若饮乳时。遂便成酪。致令水在。

困鱼止箔
  箔。帘也。宝藏论曰。夫进道之由。中有万途。困鱼止箔。病鸟栖芦。说者曰。此举事以况渐。言学者进悟之由也。途道也。即八万四千之法门。随机各解。如困鱼止小箔。病鸟栖芦丛。虽各得所安。俱未至於大海.深林也。

一宿祖关
  永嘉玄觉因习天台止观。内心明静。求证於曹溪大祖。祖方踞坐丈室。师振锡绕座三匝。卓然於前。祖曰。沙门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师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祖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祖曰。如是。如是。方具威仪参礼毕。辞还永嘉。祖曰。返太速乎。曰。本自非动。岂有速邪。祖曰。虽知非动。曰。仁者自生分别。祖曰。汝甚得无生之意。曰。无生岂有意邪。祖曰。无意谁当分别。曰。分别亦非意。祖曰。善哉。善哉。少留一宿。世谓之一宿觉。

威音王佛
  禅宗不立文字。谓之教外别传。今宗匠引经。所以明道。非循迹也。且威音王佛已前。盖明实际理地。威音已后。即佛事门中。此借喻以显道。庶知不从人得。后人谓音王实有此缘。盖由看阅乘教之不审。各本师承。沿袭而为此言。今观威王之问。岂不然乎。

泥犂
  此言寄系。又云闭城。有罪者。乘中阴身入此城。又曰捺落迦。此言无间。多是造作无间之业。来生此中。或义翻地狱是也。

调达  梵云调达。或云提婆达多。或云提婆达兜。此并翻天热。以其生时。人天心皆忽惊热。故因为名。或翻为天授。
  报恩经四云。提婆达多於无量劫常欲毁害世尊。已至成佛。出佛身血。生入地狱。尔时。世尊即遣阿难往地狱问讯苦可忍否。受教即往狱门。问牛头阿傍言。为我唤提婆达多。汝唤何佛提婆达多。阿难言。我唤释迦佛提婆达多。时阿傍即语提婆达多言。阿难在外。欲得相见。提婆达多言。善来阿难。如来犹能怜悯於我邪。阿难言。如来遣问讯苦痛可堪忍否。提婆达多言。我处阿鼻地狱。犹如比丘入三禅乐。
  智论八。问。初禅.二禅亦有受乐。何以但言第三禅。答。乐有上.中.下。下者初禅。中者二禅。上者三禅。初禅有二种。乐根.喜根。五识相应乐根。意识相应喜根。二禅中。意识相应喜根。三禅中。意识相应乐根。五识不能分别。不知名字相。眼识生如弹指顷。意识已生。以是故。五识相应乐根不能满足乐。意识相应乐根能满足乐。过是三禅更无乐。以是故言犹如比丘入三禅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