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庭事苑


阇王杀父
  涅盘云。阿阇世王。其性弊恶。喜行杀戮。纯以恶人而为眷属。父王无辜。横加害逆。因害父已。心生悔热。身诸璎珞伎乐不御。心悔热故。徧体生疮。其疮臭秽。不可附近。寻自念言。我今此身已受花报。地狱果报将近不远。乃至求佛悔过。

善星
  见证道歌。

伶俜
  上郎丁切。下溥经切。行不正貌。

举扬般若
  今以提唱宗乘谓之举扬般若。可乎。曰。不可也。涅盘会中祇云吾有正法眼藏付嘱摩诃迦叶。不闻吾有摩诃般若付嘱迦叶也。梵语般若。此云智慧。若是智慧。自合付嘱舍利弗。而不当付嘱迦叶。然般若大经凡六百卷。不闻授记一声闻。人有佛性义。先圣为诸众生说修多罗九部之法及四谛十二因缘。复恐一闻於耳。染污心田故。以般若之经荡除诸法。故云前所说法皆为戏论。且吾祖教外别传之道。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岂得谓之般若乎。幸愿同志参究是说。使宗乘不昧於今时。以为后世学者之法。而又不以人废言可也。

仰山三然灯
  见曹山录。非仰山语也。山云。谓然灯前有二种。一未知有。同於类血之乳。一知有。犹如意未萠时始得本物。此名然灯前。一种知有。往来言语.声色.是非。亦不属正照用。亦不得记。同类血之乳。是漏失边事。此名然灯。直是三际事尽。表里情忘。得无间断。此始得名正然灯。乃云得记。

鱼雁
  鱼雁。谓音书也。唐李季兰诗云。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西汉汉使谓单于曰。天子於上林射得雁。雁足有苏武系书。由是单于不敢欺汉使者。

无边身
  释迦谱云。无边身菩萨以丈六之枚量佛。佛常出杖余。至梵天亦尔。

九州
  冀.兖.青.徐.杨.荆.豫.梁.雍。

戏论
  般若云。圣义谛中无分别。无戏论。一切音声名字路绝。

驼药
  当作驮负也。

壁观胡僧
  达摩为法西来。未逢嗣子。面壁冷坐者九载。传心继祖者一人。繇是只履西归。道传东土。当是时。皆谓之壁观婆罗门。然先圣出处。宜非浅识者所知。今有学其道者亦从其说。何背驰倒置之甚。然祖师面壁。缘乎未见其人。近世往往指为接人时节。岂不厚诬祖师邪。

三皇冢上
  说者指眉间尺事。欲以成褫前语。即三皇之说。未见所出。当云楚王冢上草蓠蓠。事见祖英[鲁*瓦]人。

蓊郁
  上音翁。草木盛貌。

鼓鞴
  鼓动也。鞴。步拜切。韦囊吹火也。

规绳
  权舆物均而生衡。衡运生规。规圆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准正则平衡而均权。是为五也。绳者。上下端直。经纬四通。准绳连体。衡权合德。百工繇焉以定其式。见律历志。


  莫狄切。覆也。

唳鹤
  鹤顿曲。其声出戾。故以鹤鸣为唳。

赚举
  赚当作詀。直陷切。被诳也。赚。市物失实。非义。

三疑
  我闻一唱。顿息三疑。一.疑阿难转身成佛。二.疑它方佛来。三.疑世尊再起说法。一唱。谓如是我闻也。

屏迹
  上音饼。蔽也。

法轮
  正理论云。如世间轮有毂辋。八支圣道似彼。名轮。正见.正思惟.正勤.正念似辐。正语.正业.正命似毂。正定似[车*酉]。故也。

娑婆
  此云苦忍。

鸡足守衣
  时大迦叶波入王舍城最后乞食。於食已未久。登鸡足山。山有三峰。如仰鸡足。迦叶入中结加趺坐。作诚言曰。愿我此身。并衲钵杖。久住不坏。乃至经於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岁。慈氏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世时。施作佛事。发此愿已。寻般涅盘。时彼三峰便合成一。揜蔽迦叶。俨然而住。及慈氏佛出现世时。将无量人天至此山上。告诸众曰。汝等欲见是释迦牟尼佛杜多德弟子迦叶波否。咸曰。欲见。时佛即以右手均鸡足山顶。应时峰坼。还为三分。时迦叶波将衲钵杖从中而出。上升虚空。无量天人睹斯神变。叹未曾有。其心调柔。慈氏世尊如应说法。皆得见谛。

女娲补天  淮南子云。共工氏兵强凶暴。而与尧帝争功。战败力穷。乃以头触不周山而死。天柱为之折。女娲炼五色石而补天。故东倾而水流。
  又列子云。阴阳失度。二辰盈缩名缺。不必形亏名补。女娲炼五行.五常之精。以调和阴阳。晷度顺序不同。气质相补。

金峰窠
  抚州金峰和上拈起枕子云。一切人唤作枕子。金峰道不是。僧云。未审和上唤作甚么。师拈起枕子。僧云。恁么则依而行之。师云。你唤作甚么。僧云。枕子。师云。落在金峰窠里。

桎梏
  上之日切。在足曰桎。下古沃切。在手曰梏。桎梏。纣所作。

一揆
  求癸切。度也。

梅林止渴
  魏武帝与军士失道。大渴而无水。遂令曰。前有梅林。结子甘酸。可以止渴。士卒闻之。口中水出。遂得及前源。


  音离。蓠蓠。轻细貌。

打春牛
  立春日出土牛。以示农耕之早晚。立春早则策牛人近前。立春晚则人在后。所以示人之早晚也。

单于
  上音禅。单于。虏语。此言广大也。虏入谓撑犂孤涂单于。撑犂。此言天。孤涂。此言子。谓天子广大也。撑。丈庚切。

金牙作
  唐.尉迟传无金牙事。盖出於俚语。

蹊径
  胡鸡切。径路曰蹊。

亸袖
  丁可切。垂下也。

王孙公子
  王孙。王者之裔。公子。公侯贵人之子。

嚬呻
  敌翻自在无畏。

狼烟
  西汉.注。边方备胡寇。作高土橹。橹上作桔槔。头兜零。以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寇即火然举之。以相告。曰烽。又以狼粪积之。寇至即然。以望其烟。盖狼粪为烟。烟气直上。虽风吹。不斜故也。其烟曰燧。昼则举燧。夜则举烽。

夤沿
  上翼真切。连也。下当作缘。连缘。沿。流也。非义。

祖送
  西汉.注。祖者。送行之祭。因飨饮也。昔黄帝之子累祖好远游。而死於道。后人以为行神。

刜钟
  上音弗。断也。

[王*卒]璨
  [王*卒]正作璀。七罪切。下七旦切。璀璨。玉光也。

赤眉
  王莽新室。赤眉力子都樊崇。以饥馑相聚。起於琅邪。转抄掠众皆万数。以朱涂眉为号。故曰赤眉。

和南
  寄归传云。梵语讹略。正云畔睇。此言致敬。

金刚座陷
  菩提树垣迭砖高峻极固。东西长。南北稍狭。正门东对尼连禅河。正中有金刚座。贤劫初成。与天地俱起。据三千大千之中。下极金轮。上齐地际。金刚所成。周百余步。贤劫千佛皆就座成道降魔。一二百年来。众生薄福。往菩提树。不见金刚座。佛涅盘后。诸国以两躯观自在菩萨像。南北标界。东向而坐。相传此菩萨身没不见。佛法当尽。今南边菩萨已没至胸。其菩提树即毕钵罗树。佛在时。高数百尺。比频为恶王诛伐。今可五丈余。佛坐其下成无上觉。因谓之菩提树。树茎黄白。枝叶清润。秋冬不凋。唯至如来涅盘日。其叶顿落。经宿。还生如本。

钱塘
  昔郡议曹华倍义立此塘以防海水。遂开募有能致土石一斛。与钱一千。旬日之间。来者云集。塘未成而谲不复取。遂弃土石而去。塘以之成也。见东汉书。

单传  传法诸祖初以三藏教乘兼行。后达摩祖师单传心印。破执显宗。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不立文字。失意者多。往往谓屏去文字。以默坐为禅。斯实吾门之哑羊尔。且万法纷然。何止文字不立者哉。殊不知道犹通也。岂拘执於一隅。故即文字而文字不可得。文字既尔。余法亦然。所以为见性成佛也。岂待遗而后已。
  予尝览新金山。或曰十篇。其八。或曰。人心本质。皆住其自性。柰何奔走道路。遗[泳-永+匽]淳风。且吾圣人之道。自无上乘中不立一尘一名。至於有法过於涅盘。亦说如幻如梦。故萧梁之世。有达磨西来。不立文字。贵在从其要也。
  今之知识。昏默斯道。乃互立事迹。得不增其迁倚。而不乖滥者哉。曰。子之所议。志在匹夫。而不善圣人之行事也。且古之人君而有天下。皆省方观民而设教化。欲使民不滥。吾圣人之道岂不然乎。岂独志子不言而为无为者邪。子岂不闻始皇坑儒焚书。欲我黔黎归于淳素。民至于今。咸称无道。子当饮我昌言。无以覆车同辙也。
  夫为天下之宗匠者。事欲光大吾道。厥有百家蹊径。无所不学。苟不然者。凡升堂入室。而四方学者云萃户庭。机锋并进。则将何以顿挫。既亡精辨。玉石胡分。紊乱是非。不能排摈。夫是则非。为异人不服。抑亦将吾道之坠地也。

定光招手  智者顗禅师。十五时。礼佛像。怳然如梦。见大山临海际。峰顶有僧招手。接入一伽蓝。汝当居此。汝当终此。
  天台佛陇有定光禅师。先居此峰。谓弟子曰。不久当有善知识领徒至此。俄尔智者至。光曰。还忆畴昔举手招引时否。

庵摩勒
  此言难分别。以此果似柰非柰。故以为名。彼国或名王树。谓在王城种也。

金鸡
  人间本无金鸡之名。以应天上金鸡星故也。天上金鸡鸣。则人间亦鸣。见记室新书。

阿逸多
  此云无能胜。弥勒姓也。

香严拄杖
  沩山寄拄杖与香严。严乃横按膝上云。苍天。苍天。院主问。尊上寄物至。为甚么哭苍天。严云。不见道。冬行春令。

筹室
  西竺第四祖优婆鞠多。传法化导得度者甚众。每度一人。以一筹置於石室。其室纵十八肘。广十二肘。充满其间。最后一长者子。名曰香至。出家悟道。因梦易名。曰提多迦者。即五祖也。

[感*鸟][感*鸟]
  正作[甘*鸟]。古暗切。

七处九会
  佛说华严。一.菩提场中。二.普光明殿。三.忉利天宫。四.夜摩天。五.兜率天。六.它化自在天。七.重会普光明殿。八.重会普光明殿。九.给孤独园。

六和
  一.身和共住。二.口和无诤。三.意和同事。四.戒和同修。五.见和同解。六.利和同均。

九流
  一曰儒流。谓顺阴阳。陈教化。述唐虞之政。宗仲尼之道也。二曰道流。谓守弱自卑。陈尧舜揖让之德。明南面为政之术。奉易之谦也。三曰阴阳流。谓顺天历象。敬授民时也。四曰法流。谓明赏敕法。以助礼制也。五曰名流。谓正名别位。言顺事成也。六曰墨流。谓清庙宗祀。养老施惠也。七曰纵横流。谓受命使平。专对权事也。八曰杂流。谓兼儒墨之诠。含名法之训。知国大体。事无不贯也。九曰农流。谓劝厉耕桑。备陈食货也。

虹虹
  上音洪。下音降。螮蝀也。

谪仙拏月  李白。字太白。十岁通诗书。既长。隐泯山。州举有道。不应。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诏。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父。叹曰。子。谪仙人也。言於玄宗。召见金鸾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犹与酒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自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輙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傲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着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白已卒。年六十余。或言拏月沈江。未见所出。颒。音诲。洗面也。沮。在吕切。止也。

劫初铃子
  宝积经云。善顺菩萨得劫初时阎浮金铃。於四衢中高声唱言。此舍卫中。谁最贫穷。当以此铃而施与。时有耆旧最胜长者。我於此城最为贫穷。可施於我。菩萨云。汝非贫者。有波斯匿王最为贫者。即往至彼王所前。白王言。我於此城得劫初时阎浮金铃。有最贫者而施与之。城中最贫。无过王者。今赍此铃。愿以相奉。复说偈言。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者。名为最贫人。王闻斯语。内怀惭愧。仁者。汝虽善劝。我犹未信。为汝自说。为有证乎。答曰。汝不闻耶。如来至真等正觉。当证大王是贫穷人。王言。我愿相与往见如来。於是善顺菩萨说偈遥请。如来从地涌出。尔时世尊告言。大王当知。或有於法。善顺贫穷。王当富贵。或有於法。王为贫穷。善顺富贵。所以者何。身登王位。於世自在。王为富贵。善顺贫穷。勤持梵行。乐持尸罗。善顺富贵。王为贫穷。

女人定  诸佛要集经。文殊尸利欲见佛集。不能得到。诸佛各还本处。文殊尸利到诸佛集处。有一女人近彼佛坐。入三昧。文殊尸利入。礼佛足已。白佛言。云何此女人得近佛坐。而我不得。佛告文殊尸利。汝觉此女人。令从三昧起。汝自问之。文殊尸利即弹指觉之。而不可觉。以大声唤。亦不可觉。捉手牵。亦不可觉。又以神足动三千大千世界。犹亦不觉。文殊尸利白佛言。我不令觉。是时佛放大光明。照下方世界。是中有一菩萨名弃诸盖。即时从下方来到佛所。头面礼足。一面而立。佛告弃诸盖菩萨。汝觉此女人。即时弹指。此女从三昧起。文殊尸利白佛。以何因缘。我动三千大千世界。不能令此女起。弃诸盖菩萨一弹指。便从三昧起。佛告文殊尸利。汝因此女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女人因弃诸盖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汝不能令觉。
  ○颂家谓网明菩萨。乃传灯录所载未详。桉何经论。捡藏乘不见所出。

想变体殊
  想当作相。形相也。所以对情智也。想变甚无谓。华严疏主云。众生包性德而为体。依智海以为源。但相变体殊。情生智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