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 祖庭事苑
祖庭事苑
                    
                        
千钧
  规伦切。三十斤为一钧。
金翅
  梵云迦楼罗揭路荼。此言金翅。其躯甚大。两翅展时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以龙为食。日啖五百。居铁叉大树。住妙高下层。若飞举时。非须弥不住。非铁围不居。
日月不到
  龙济颂云。心明诸法朗。性昧众缘昏。日月不到处。特地好乾坤。
打破镜
  僧问灵云。混沌未分时如何。师云。露柱怀胎。僧云。分后如何。云。如片云点太清。僧云。只如太清还受点也无。师不对。僧云。恁么则含生不来也。师亦不对。僧云。直得纯清绝点时如何。师云。犹是真常流注。僧云。如何是真常流注。师云。似镜常明。僧云。未审向上还有事也无。师云。有。僧云。如何是向上事。师云。打破镜来。与汝相见。
獬豸
  尧时瑞兽也。形似牛一角。佞臣入朝即以角触之。说文云。古者决讼。令触不直。或云。雄曰獬。雌曰豸。形同而难辨。今问意正谓此矣。详此问端。出於洞山新丰吟獬豸同栏辨者嗤。熏莸共处须分郁。
犹豫
  尔雅曰。犹。兽名。形如[鹿/耳]。善登木。性多疑虑。常居山中。忽闻有声。即恐且来害之。每豫上树。久之无人。然后敢下。须臾又上。如此非一。故今不决者。称犹豫焉。一曰陇西俗谓犬子为犹。犬随人行。每豫在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也。[鹿/耳]。音凡。
翠竹黄花  道生法师说。无情亦有佛性。尸云。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世少信者。谓无佛语所证。法师乃端坐十年。待经而证。后三藏带涅盘后分经至。果有斯说。法师览毕。麈尾坠地。隐几入灭。
  又禅客问南阳国师。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人有信否。意旨如何。师曰。此尽是文殊.普贤大人境界。非诸凡小而能信受。皆与大乘了义经意合。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於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翠竹不出法。岂非法身乎。又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越色。岂非般若乎。
  又大珠和上云。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黄花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如人吃笋。应总吃法身邪。
广额
  涅盘经云。波罗奈国有屠儿。名曰广额。於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夜。以是因缘。命终得北方天王毗沙门子。又。迦叶言。拘尸那城有旃陀罗。名曰欢喜。佛记此人。由一发心。当於此界千佛数中速成无上正真之道。以何等故。如来不记舍利弗.目犍连等速成佛道。佛言。善男子。或有声闻.缘觉.菩萨作誓愿言。我当久久护持正法。然后乃成无上佛道。以发愿速故。与速记。详观此经。即无我是千佛之语。恐传言误耳。
抵鹊
  音纸。侧毛击之曰抵。桓宽盐铁论云。中国所鲜。外国贱之。南越以孔雀珥门户。昆山之傍以玉璞抵鹊。今贵人之所贱。珍人之所饶。非所以厚中国而明盛德也。珥。音饵。饰也。
相如
  见祖英上连城璧。
金锁难
  见本录。
分半座
  杂阿含四十一云。尊者迦叶。长须发。着弊衲衣。来诣佛所。尔时。世尊无数大众围绕说法。时诸比丘起轻慢心言。此何等比丘。衣服粗陋。无有容仪。佯佯而来。尔时。世尊知诸比丘心之所念。告摩诃迦叶。善来迦叶。於此半坐。我今竟知谁先出家。汝邪。我邪。彼诸比丘心生恐怖。身毛皆竖。并相谓言。奇哉。尊者迦叶。大德大力。大师弟子。请以半座。尔时。迦叶合掌白佛。佛是我师。我是弟子。佛告迦叶。如是。如是。我为大师。汝是弟子。今且坐。随其所安。迦叶。此云饮光。以身光隐伏诸天故。
六合
  庄子。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鹙子  维摩诘室有一天女。现身散花供养。说无[得-彳]辨。时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天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否。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即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天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即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身还复如故。
  舍利弗。此云鹙鹭子。以其母眼如鹙鹭。因母得名。故曰鹙鹭子。
七大性
  谓地.水.火.风.空.觉.识也。一.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更析邻虚。即实空性。二.水性不定。流息无恒。三.火性无我。寄於诸缘。四.风性无体。动静不常。五.空性无形。因色显发。六.觉见无知。因色空有。七.识性无源。因於六种根尘妄出。佛言。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此七大性清净本然。周徧法界。见楞严第三。
三兽
  一.兔。二.马。三.象。兔之渡水。趣自渡耳。马虽善猛。犹不知水之深浅。白象之渡。尽其源底。声闻.缘觉其犹兔.马。虽渡生死。不达法本。菩萨大乘譬如白象。解畅三界十二缘起。了之本无。一切救护莫不蒙济。见智论。
天鼓
  诸佛境界三昧经云。三十三天善法堂前有妙法鼓。诸天帝释着欲乐时。其鼓自然有声。说无常法。若修罗欲至。即报冤来。
闻钗钏
  若有菩萨自言戒净。虽不与彼女人身合。嘲调戏笑。於壁障外遥闻女人璎珞环钏种种诸声。心生爱着。如是菩萨成就欲法。毁破净戒。污辱梵行。不得名为净戒具足。见涅盘。
  祖庭事苑卷第五
  祖庭事苑卷第六
    睦庵 (善卿) 编正
  ●风穴众吼集
  风穴在汝州。昭禅师居焉。因处得名。其穴。夏则风出。寒则风入。有寒过者。笠子叩于地。
师讳
  师讳延昭。见传灯.广灯作延沼。又它本作延照。非也。
联绵
  上力延切。联绵不绝貌。
祖胤
  下羊晋切。继嗣也。
派渺
  上匹卖切。分流也。下绵沼切。渺[泳-永+晶]。水貌。
千浔
  当作千寻。六尺曰寻。浔。水涯。非义。
轰
  呼宏切。群车声。
售用
  当作受用。受。相付也。一曰承也。承受以为用。售。音授。卖不去手也。非义。
先贤付嘱
  临济与黄蘗栽杉次。蘗云。深山里栽许多树作么。济云。与后人作古记。乃将锹拍地两下。蘗拈起拄杖云。汝吃我棒了也。济作嘘嘘声。蘗云。吾宗到汝。此记方出。沩山举问仰山。且道黄蘗后语但嘱临济。为复别有意旨。仰云。亦嘱临济。亦记向后。沩云。作么生。仰云。一人指南。吴越令行。南塔云。独坐震威。此记方出。又云。若遇大风。此记亦出。见传灯。
觊
  几利切。觊觎。希望也。
见前
  音现。显也。
滞壳
  壳当作谷。犹物在谷而未出。
迷封
  封。执也。言执事而不脱迷也。
咤呀
  上知加切。叱怒也。下虐牙切。唅呀。张口貌也。
凤翅
  施智切。翅。翼也。
[((白-日+田)/廾)*页]面
  上匹米切。倾头也。
辊
  古本切。毂齐等也。
挨
  乙谐切。推也。
赞底沙
  本生经云。过去久远有佛。名曰底沙。时有二菩萨。一名释迦。二名弥勒。是佛观见释迦心未成熟。而诸弟子心皆纯熟。如是思惟。一人之心易可速化。众人之心难可疾治。即上雪山。入宝窟中。入大禅定。时释迦菩萨作外道仙人。上山采药。见底沙佛。见已欢喜。心生敬信。翘一脚立。叉手向佛。一心而观。目未曾瞬。七日七夜。以一偈赞佛曰。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界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於是超越九劫。於九十一劫得阿耨菩提。
轩辕
  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神农世衰。蚩尤为暴。轩辕与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时播百谷。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团天
  一本作圆天。
羑里
  音酉。狱名也。在荡阴。崇侯虎谮西伯於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於帝。帝纣乃囚西伯於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戒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谮。庄荫切。毁也。闳。音宏。莘。音诜。嬖。音壁。
矛盾
  上莫浮切。或矛。长二丈。下食尹切。兵器。可蔽身。昔有卖矛盾者。双言其功。言盾。则矛刺不入。言矛。则能穿十盾。或云买汝矛。穿汝盾。如何。彼无辞矣。
围山
  当作为山。譬之为一篑之山而欲登九仞。取一捻土而欲压千钧。不其难乎。
[翟*支]瞎
  敕角切。刺也。
九五
  易之乾卦爻辞也。九五。飞龙在天。即大人有为造物之时也。故以即帝位者。谓之登九五焉。
见大虫
  见祖英玄沙猛虎。
干木文侯
  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从者曰。君何轼之乎。文侯曰。此非干木之闾。以吾闻干木不肯以身易寡人。寡人何敢不敬。干木广於德。寡人广於地。干木富於义。寡人富於财。地不如德。财不如义。寡人当以师礼事之。何况敬乎。文侯见段干木。立拱而敬言。及见翟黄。据胡床而与之语。翟黄不悦。文侯曰。干木官之则不顾。禄之则不受。今子官之则上卿。禄之则千锺。又责吾礼。翟黄大惭。拜谢而出。见魏国史。
龙蛇阵  六韬五阵。武王问太公曰。青龙之军以何先后。曰。角为陷。尾为翼。又孙子。善用兵者。言。陈如常山蛇。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心则首尾俱至。
  西汉.注曰。战陈之义。本因陈列为名。而音变耳。字则作陈。更无别体。而末代学者辄改其字旁从车作阵。非经史之本文。
老倒
  当作潦倒。潦。老之貌也。
稚子
  与穉同。幼禾也。直利切。
杖林山
  西域记云。昔摩竭陀国有婆罗门。闻释迦佛身长丈六。常怀疑惑。未之信也。乃以丈六竹杖欲量佛身。恒於丈端出过丈六。如是增高。莫能穷实。遂投杖而去。因植根焉。今竹材修茂。被山满谷。
无着问
  见雪窦颂古文殊对谈。
迄
  许讫切。至也。
野盘
  方言。草宿也。
[穴/(臬*片)]语
  正作[穴/(丬*臬)]。音艺。睡语也。
婆孽爱
  未详。
大昴
  天文志云。昴毕间为天街。昴。旄头。胡星也。
周天
  本作同天。
骑牛穿市  三齐略记云。齐桓公夜出迎客。有宁戚者骑牛疾击其角而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值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何时旦。公召与语。说之。以为太夫。
  ○世说云。晋王恺。字君夫。有牛名曰八百里骏。常[劳-力+(企-止+(白-日+虫))]其蹄角。与石崇出游。日晚。争入洛城。崇牛迅若飞。恺牛绝走不能及。宁戚尝着相牛经。矸。音岸。骭。下患切。
鹤九皋
  诗。鹤鸣九皋。声闻于野。笺云。皋。泽中水溢出所为坎。自外数至九。喻深远也。
翥翼
  上章恕切。飞举也。
马千里
  骐.骥.骅.骝。日行千里。
布鼓
  见祖英布鼓雷门。
藏身吞炭  史记。预让。义士也。先仕晋卿范.中行。后被智伯灭之。让转仕智伯。智伯被赵襄子所灭。让逃之山泽。易姓变名。作犯刑罪人。入襄子宫涂扫圊厕。挟匕首。伺襄子而欲杀之。襄子如厕。心不安。捡厕。见让在厕穴中。左右请杀之。襄子不许。叹曰。彼义士也。放令去。吾谨避之。让免死。复逃山泽。漆身为厉。吞炭变声。潜窃还家。妻子不识。唯友人识之。其友人劝曰。何不转事襄子。幸得近杀之。曰。事人而杀之。是教后世之臣怀二心以事君。不可也。其后襄子出游。预让伏桥下待之。行未及桥。而襄子马惊。襄子曰。得无预让乎。使人搜之。果得让。
  於是襄子呼而语曰。子先事范.中行。而智伯灭之。子不为报雠而委质而事之。今智伯死。独求报之深。何也。让曰。臣先事范.中行。中行以众人遇我。我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礼我。我以国士报之。襄子叹曰。子为智伯。名既成矣。寡人赦子。义亦足矣。无自为计焉。让曰。臣闻明主不揜人之美。忠臣以义死为君。君前赦臣之罪。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臣死无愧恨。襄子义之。乃解衣而授让。奋剑三踊而击之。叹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而死。
天堑
  七艳切。堑。绕城水也。
搀抢  上楚御切。下初庚切。天文志云。搀.抢.棓.彗。其殃一也。为有破国乱军。伏死其辜。余殃不尽。为旱.凶.饥.暴疾。
  又汉书音义曰。妖星曰孛星.彗星.长星。亦曰搀抢。绝迹而去曰飞星。光迹相连曰流星。棓彗。音棒卫。
智积
  妙经.见宝塔品。尔时四众见大宝塔从地涌出。住在空中。尔时佛告大众说。此宝塔中有如来全身。号多宝佛。众皆愿见。佛以右指开七宝塔。出大音声如关钥。众皆见之。时多宝世尊所从菩萨。名曰智积。
天王
  今有状毗沙门天王像。必右手擎宝塔。然它经无所出。而风穴正用此缘也。予尝读赞宁僧史云。唐天宝元年。西蕃五国来宼安西。二月十一日。奏请兵解援。发师黄里。累月方到。近臣奏。且诏不空三藏入内持念。玄宗秉香炉。不空诵仁王护国陀罗尼方二七遍。帝忽见神人可五百员。带甲荷戈在殿前。帝问不空。对曰。此毗沙门天王第二子独徤。副陛下心。往救安西也。其年四月奏。二月十一日巳时。后城东北三十里。云雾冥晦。中有神。可长丈余。皆被金甲。至酉时。鼓角大鸣。地动山摇。经二日。蕃宼奔溃。斯须城楼上有光明。天王现形。谨图样。随表进呈。因敕诸道州府於西北隅各置天王形像。於佛寺亦敕别院安置。盖当时所现之像。手擎浮图。今相习尽塑於州邑之城上。或伽蓝营垒之间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