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 祖庭事苑
祖庭事苑
芦芽穿膝
观佛三昧海经。尔时。菩萨坐於树下。入灭意三昧。三昧境界名寂诸根。诸天啼泣。泪下如雨。劝请菩萨当起饮食。作是请时。声徧三千大千世界。菩萨不觉。有一天子。名曰悦意。见地生草穿菩萨肉。上生至肘。告诸天曰。奇哉男子。苦行乃尔。不食多时。唤声不闻。草生不觉。
为盖
魏文帝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莎罗
此云高远。以其林木森耸。出於余木之上。或翻坚固。误矣。由莎罗与娑啰声相近也。若呼坚固。则转舌言之。若呼高远。则依平言之也。
颃
下浪切。
磷磷
力珍切。石在湍水间也。
汤慧休 汤。浴姓也。古沙门多以俗姓或师姓称之。如竺道生.帛道猷.竺法汰等是也。自道安法师始称释氏。译十诵律。乃见其文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出家。同一释种。
慧休。字茂远。住长干寺。嗜酒好色。轻释侣。慕俗意。秉笔造牍。文辞斐然。才锋挺出。名誉顿上。至宋世祖孝武。敕令还俗。授杨州文学从事。意气既高。甚有惭慨。会出补句容令。不得意而卒。见沈约.朱书.颜延之。每薄汤慧休制作。委巷中歌谣耳。方当误后生事。
红叶 志闲颂云。僧家无事最幽闲。近对青松远对山。诗句不曾题落叶。恐随流水到人间。
又郑虔为广文博士。学书病无纸。知慈恩寺有柿叶数屋。遂借僧房居止。取红叶学书。岁久殆徧。
今古情
当作合古情。见它本。
槁木
苦皓切。庄子。形固可使如槁木。
膺门
东汉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大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慧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眹兆
上直引切。吉凶形兆也。
鹤树
涅盘经。尔时。世尊娑罗林下寝卧宝床。於其中夜。入第四禅。寂然无声。於是时顷。便般涅盘。入涅盘已。其娑罗林东西二双合为一树。南北二双合为一树。垂覆宝床。盖覆如来。其树即时惨然变白。犹如白鹤。枝叶.花果.皮[乾-乞+余]。悉皆爆烈堕落。渐渐枯悴摧朽无余。
双趺
见云门录上。
学步
庄子.秋水。寿陵余子之学行於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尔。
大向
当作大飨。周礼。掌客。主合诸[仁-二+(亡/大)]。而飨则具十二[举-与+穴].具百物。诸侯为宾。大飨尚暇修而已矣。谓不享味也。暇。丁贯切。签[月*车]也。
香饭 维摩诘经云。尔时。舍利弗心念。日时欲至。此诸菩萨当於何食。时维摩诘知其意。而语言。佛说入解脱。仁者受行。岂杂欲食而闻法乎。若欲食者。且待须臾。当令汝得未曾有食。於是维摩诘不起于座。居众会前。化作菩萨。而告之言。汝往上方界分。度如此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到彼。如我辞曰。维摩诘稽首世尊足。愿得世尊所食之余。当於娑婆世界施作佛事。
於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满香饭与化菩萨。时彼九百万菩萨但发声言。我欲诣娑婆世界。佛言。可往。须臾之间。与化菩萨至维摩诘舍。维摩诘即化作九百万师子之座。诸菩萨皆坐其上。化菩萨以满钵香饭与维摩诘。香饭普熏毗耶离城.三千大千世界。语舍利弗诸大声闻。仁者。可食如来甘露美饭。大悲所熏。无以限意。食之使不消也。有异声闻念是饭少。化菩萨曰。勿以声闻小德小智。称量如来无量福德。四海有竭。此饭无尽。使一切人食。端若须弥。乃至一切犹不能尽。於是钵饭悉饱众会。其诸食者。身安快乐。
鹙鹭
梵云舍利弗。此言鹙鹭子。以其母之眼如鹙鹭。因母得名。故云舍利子。智慧第一。辩捷无双。
郁头蓝 普耀经云。世尊逾城出家。至檀特山。始於阿蓝迦蓝处三年。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复至郁头蓝处三年。学非想非非想定。知非亦舍。
普集经云。菩萨於二月八日菩提树下。举头见明星。悟道成佛。欲先往报恩。有神人报云。阿蓝迦已死七日。郁头蓝已死三目。乃往鹿野苑度五俱轮。
昳
徒结切。日[(吴-口+日)-大+(一/八)]也。
晡
奔谟切。日加申时也。
顶罩烧锺
众中或举戴火鍱腹外道缘。意甚不类。尝见蜀僧云。此蜀语也。川人或讥人之无知。则云烧锺盖却你头。往往唤作孟夏渐热。盖雪窦。川人也。
雨花
王遇切。从上而下曰雨。
黄金宅
黄金宅。僧伽蓝之总称也。贤愚经云。须达长者欲买园造精舍。祇陀太子言。若能以黄金布地。令间无空者。便当相与。须达言。诸。谨随其价。太子言。我戏语尔。须达言。太子不应妄语。便使人。象负金出。八十顷中。须臾欲满。残余少地。须达思惟。何藏金足不多不少。当取满之。祇陀问言。嫌贵置之。答言。不也。自念金藏何者可足。当得补满。祇陀念言。佛必大德。乃使斯人轻宝乃尔。教齐且止。勿更出金。园地属卿。树木属我。我自上佛。共立精舍。
闹市
夹山和上垂语云。闹市里识取天子。百草头上荐取老僧。
拶
姊末切。逼也。
憍尸迦
六欲天主帝释也。大智度论云。昔摩伽陀国中。有婆罗门。名摩伽。姓憍尸迦。有福德大智慧。知友三十三人。共修福德。命终皆生须弥山顶第二天上。摩伽婆罗门为天主。三十二人为辅臣。
俱胝老
婺州金华山俱胝和上。始以庵居。以尼实际激厉其志。方有慕大之心。俄然天龙至庵。因具陈实际到庵之缘扣之。天龙竖一指示之。师即显悟。将示寂之秋。谓众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言讫奄化。天龙嗣大梅常。即马祖之的孙。
粝竭节
梵云粝竭节。此言杖。智门祚和上纲宗歌云。粝竭节。拽路布。灵利衲僧通一路。师子不捉麒麟儿。猛兽那堪床下顾。粝。或作剌。郎达切。
露冕
东汉郭贺。字乔卿。雒阳人。拜荆州刺史。引见赏赐。恩宠隆异。及到官。有殊政。百姓便之。歌曰。厥德仁明郭乔卿。忠正朝廷上下平。显宗巡狩到南阳。时见嗟叹。赐以三公之服。黼黻冕旒。敕行部去幨帷。使百姓见其容服。以彰有德。每所经过。吏人指以相示。莫不荣之。
苍苍
苍苍青青天之色。穹穹窿窿天之形。盖以天地之大德。以比无私之政治也。
倚毗
犹毗倚也。
生祠
古人有德政。惠及生民。往有遗爱。去思为立生祠。绘塑形像。以四时飨之。东汉王堂。字敬伯。广汉郪人也。永初中。西羌宼巴郡。为民患。诏书遣中郎将尹就攻讨。连年不克。三府举堂治剧。拜郡守。堂驰兵赴贼。斩虏千余级。巴.庸清净。吏民生为立祠。庸。即上庸县也。郪。千私切。
蒱团
当从浦。作蒲。水艹。可以作席蒱摴。蒲。戏也。非义。
猿猱
下奴刀切。猴也。
纶言
礼记.[纟*(色-巴+田)]衣。子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故大人不倡游言。游。犹浮也。不可用之言也。綍。音弗。
紫袍
僧史。古之所贵。名与器焉。赐人章服。极则朱紫。缘皇黄绶乃为降次。故曰加紫绶。必得金章。今僧但受其紫而不金。方袍。非绶也。寻诸史。僧衣赤.黄.黑.青等色。不闻朱紫。按唐书。则天朝有僧法朗等。重译大云经。陈符命言。则天是弥勒下生为阎浮提主。唐氏含微。故由之革命称周。法朗.薛怀义九人并封县公。赐物有差。皆赐紫迦沙.银龟袋。赐紫自此始也。又玄宗时。友爱颇至。以宁王疾。遣中使尚药。驰惊旁午。唯僧崇宪医效。帝悦。赐绯鱼袋。又代宗永泰年中。章敬寺僧崇慧与道士角术告胜。中官巩庭玉宜赐紫衣一副。除鱼袋也。今大宋降诞节赐。其或内道场僧已着紫。又赐紫罗衣三事。谓之重紫。
都护
西汉郑吉。会稽人也。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繇是为郎。吉初破车师国。又降日逐王归汉。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颜师古曰。并护南北二道。故谓之都护。都犹大也。功也。
百越
越图经。百越。越之别名。百。以种类不一之称。亦名越绝。犹破吴之恶.越恶绝也。或谓灵越。言山海灵异所出。
信旗
崔豹古今注。信幡。古徽号也。幡亦旗属。以题表官号。以为符信。故为信幡。若乘舆。则画白虎。取其义而有威信之德也。魏有东青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畿内黄龙。亦信也。今晋朝唯白虎示信。用鸟取其飞腾轻疾也。一曰鸿雁.燕乙。有去来之信是也。
白苹汀
古诗。柳恽江洲采白苹。恽尝作吴兴太守。为政清净。人吏怀之。
祖庭事苑卷第三
祖庭事苑卷第四
睦庵 (善卿) 编正
●雪窦祖英下
三宝 实性论云。佛法僧何以名三宝。曰。具六义故。一.希有如珍宝等。二.离垢不染。三.势力除贪去毒。四.庄严。五.最胜。六.不改变。
○报恩经云。无师大智及无学法名佛宝。尽谛无为名法宝。声闻无学功德智慧名僧宝。
○同相三宝者。一.佛体上有觉照义名为佛宝。轨则义边名为法宝。违诤过尽是名僧宝。即以无漏界功德为体。二.法上有觉性即是佛宝。轨持即是法宝。法体无遗即是僧宝。三.僧上观智为觉佛宝。轨则为法宝。在众无违众生故名僧宝。
○同体三宝者。真如有觉性名佛宝。真如有轨持义名法宝。真如有和合义名僧宝○别体三宝者。此有二宗。一.大乘说三身如来是佛宝。空教是法宝。三贤.十圣是僧宝。二.小乘说丈六金身是佛宝。四谛.十二因缘.生空教法是法宝。四果.圆觉是僧宝○住持三宝者。范金雕木。绘塑形像是佛宝。三藏文句是法宝。剃发染衣。同一理事是僧宝。
○大方便报恩经。优波离问佛。若以法为师者。於三宝中何不以法为初。佛言。法虽是佛师。而法非佛不弘。所谓道由人弘。故以佛在初。
或处
音杵。止也。
投报
诗。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玖。
袭
以入切。及也。
泠泠
郎丁切。清泠。
赓唱
上音庚。续也。书。乃赓载歌曰。
蚀木
垂力切。侵亏也。
俄属
音烛。连也。
荒斐
下敷尾切。文章貌。
甘蔗
世尊别姓有五。一.瞿昙氏。二.甘蔗氏。三.日种氏。四.舍夷氏。五.释迦氏。此五氏中趣举一姓。即是言吾佛也。
莲捧足
大论云。佛足行时。去地四指。莲花捧足。而现印辐文。在空者。人疑难亲附。在地者。与常人同伤物命及污其足。故去地四指。
玉毫
如来额广平正相中有三相。一者所谓白毛相。佛初生时。王与夫人将太子诣阿私陀仙。令相太子。仙人初见太子眉间白毛旋生。於白毫边有诸轮郭随白毛旋。相师见毛长大。即取其尺。度量长短。足满五尺。如琉璃筒。又云眉间白毫相光流出众光。作百宝色。
挨星 乙谐切。推也。挨星谓月也。即面如净满月。贯休过窦道者诗云。经秦历魏松千尺。浴海挨星月一轮。
又般泥洹经云。佛如明月。弟子如明星与月相随。时佛好如是。
螺发 佛言。昔我在宫。乳母为我沐头时。大爱道来至我所。悉达生时。多诸奇特。有人若问我。汝子之发为长几许。我云何答。今当量发知其尺度。即敕我伸发。母以尺量。长一丈二尺五寸。放已右旋。还成螺文。至我纳妃沐头。母复量发。正长一丈三尺五寸。我出家时。天人捧去。亦长一丈三尺五寸。至於成道。以发示父王。即以手伸其发。从尼拘楼陀精舍至父王宫。如绀琉璃。绕城七匝。大众皆见若千色光。不可具说。敛发卷光。宛转还住佛顶。即成螺文。
○梁中大通五年。诏遣沙门释宝云往扶南国迎佛发。正长一丈二尺。又中大通三年八月。武帝改造阿育王寺塔。出塔下舍利及佛爪.发。发青绀色。众僧以手伸之。亦长一丈二尺。放之则旋屈如螺形。见南史。古今注云。以螺有文章。所以人髻婉转盘绾似螺。今佛顺俗故尔。
月眉
佛眉如初月相。修致绀色可观。已上三缘并见观佛三昧经。致。直利切。密也。
璎珞花鬘
西域记云。国中人物。首冠华鬘。身佩璎珞。梵云俱苏摩。此云花。梵云摩罗。此云鬘。西域结鬘师多用苏摩那花行列结之。以为长贯。无问男女贵贱。皆以庄严或首或身。以为饰好。在头曰璎。在身曰珞。鬘。音蛮。
胸字
观佛三昧经云。是时世尊被僧竭支。示胸德字。令诸比丘读诵德字。已知佛功德智慧庄严於卍字印中。说佛八万四千功德。比丘见。赞叹佛言。世尊甚奇特。但於胸字说无量义。何况佛心所有功德。
顶珠 佛顶珠。即世尊顶圆如珠。常放光明。非今绘塑者别加首饰。如第二十九乌瑟腻沙相。谓佛顶发骨肉合成。量如覆拳。青圆殊妙。
又僧伽罗剎经云。佛世尊顶与发常放光明。世尊有如是微妙之首。牢坚无缺漏。犹如圆盖。观肉髻相。无比无有飞见其顶者。微妙之发。善生在顶。各各细耎。无有参差。螺文右旋。炜炜光生。其光照彻。无有比等。
又论云。佛顶肉髻螺文发。常如人剃发后七日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