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庭事苑

  云曰。向道固非外物。沙云。是。是。云曰。不敢。不敢。沙云。谛当。甚谛当。甘保汝未彻在。云曰。和上还彻也未。沙云。与么始得。云曰。亘古亘今。沙云。甚好。甚好。遂作偈送行云。三十年来只如常。几回落叶放毫光。自此一出云霄外。圆音体性应法王。右二缘见光化三年智严所集玄沙广录。

庭栢
  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庭前栢树子。僧云。和上莫将境示人。师云。我不将境示人。僧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庭前栢树子。

宝陀岩
  西域记云。梵语宝陀洛伽山。此言孤绝处。观自在菩萨所居之山。在南海中。众宝宫殿与大菩萨而为眷属。

未迹
  当作末迹。


  胡甲切。近也。

石城
  金陵之石头城也。


  五各切。鸟名。


  鱼蹇切。山之峰。

宗雷
  宗炳.雷次宗。白莲社客也。详见十八人。


  史甲切。吴兴水名。

河声西听
  周朴诗。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去衙山色远。浸水日光低。中有高人在。纱巾倚杖黎。

融老
  牛头懒融庵居山中。以禅定为业。人来辄不起。皆谓之懒融。居常飞走率衔花以献。自见四祖之后。无有此异。


  方遇切。释名曰。敷布其义曰赋。

瑞雪
  腊为瑞。春为灾。

五六
  韩诗外传云。凡草木花多五出。独雪花六出。

玉马
  晋书。新蔡王腾发于并州。於常山真定县遇天大雪。平地数丈。雪融不积。腾怪而使掘之。得玉马高数尺。

铜驼
  北凉录云。先酒泉南有铜驼出。言虏犯者。大雨雪。沮渠蒙逊遣工取之。得铜数万斤。


  乌关切。水曲也。

赵州关
  谂和上示众云。赵州关也难过。僧云。如何是赵州关。师云。石桥是。又问僧云。甚么处来。南来。师云。还知有赵州关否。僧云。须知有不涉关者。师云。者贩私盐汉。众中或以庭前栢.吃茶去为赵州关。误矣。

灵槎  博物志云。天河与海通。海滨年年八月有浮槎。往来不失信。博望侯张骞乃多赍粮食。乘槎而去。忽忽不学昼夜。奄至一处。见城郭居室。室中多织女。唯一丈夫率牛。临渚不饮。惊问之。此人何由至此。骞乃问。此何处所。曰。君可往蜀问严君平。乃如其言。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斗牛。
  ○因话录云。汉书载张骞穷河源。言其奉使之远。实无天河之说。唯张茂先博物志说赍粮乘槎到天河。见饮牛丈夫。遣问严君平。客星犯斗牛。即此人也。后人相传得支机石。持以问君平。都是凭虚河之说。今城都严真观有一石。呼为支机石。皆云当时君平留之。宝历中。于下第还家。於京师途中。逢官差递。失舁张骞槎。先在东都禁中。今准诏系有司取进。不知是何物也。先辈诗往往有张骞槎者。相袭讹谬矣。纵出杂书。亦不足据也。


  子计切。说文云。雨止云罢曰霁。


  余救切。兽名。似猿。

烟水茫茫  洛京慧林寺。故光禄卿李憕居第。禄山陷东都。憕以居守死之。子源少时以贵游于豪侈。善歌闻於时。及憕死。悲愤自誓。不住.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
  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交语竟日。人莫能测。一日。相约蜀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泝[山*夬]。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吾以绝世事。岂可复道京师哉。泽默然。久之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
  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罂而汲者。泽望而泣曰。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一笑为信。后十二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外当与公相见。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三日。往视之。儿见源果笑。具以语王氏。氏以家财葬泽山下。源遂不果行。返寺中。问其徒。则既有命矣。
  后十二年。自洛适吴赴其约。至所约。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临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呼问。泽公徤否。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唯勤修不坠。乃复相见。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徧。却回烟棹上瞿塘。遂去。不云所之。后二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笃孝。拜谏议大夫。不就。死寺中。年八十矣。
  ○烟水茫茫。盖颂家自有深意。且以文势推之。但创其远情尔。不必涉事。尤为简当。然吾教论受生。经论备载。三缘啐啄。一不可差。安有此身未灭而先托质已三年矣。设以菩萨人随意生身。一多自在者。如此泽又何必见锦裆而泣耶。详此。乃好事者为之。而理不可考。

遗我
  余贵切。

呈似君
  请道末后句。此五当作注字写。见它本。

难瞒
  瞒。当作谩。欺也。下仿此。

金槌
  槌。当从金。作锤。说文云。铁为黑金。故曰金锤。槌。蚕曲拄。非义。

指南
  古今注云。黄帝与蚩尤战於涿鹿。蚩尤作大雾迷於四方。帝在车以指指南而示士。卒擒蚩尤而斩之。遂号指南车。

三尺
  吾佛摄应归真。了无一相可得。从真起应。乃有千尺.丈六.三尺之身。以至猿猴.鹿.马随类化身。三尺多引俱尸长者。未见出於何经。


  直陵切。示也。戒也。

革辙
  上古核切。改也。下直列切。途辙也。

傅大士
  大士。婺州义乌人。齐建武四年五月八日。生于双林乡傅宣慈家。名翕。天监十一年。纳刘氏女。名妙光。生普成.普光二子。尝致书于梁武帝。自号当来解脱善慧大士。后会西域僧嵩头陀。曰。我与汝。毗婆尸佛所发愿。今兜率宫衣钵见在。何时当还。因命照水观影。见圆光宝盖。即弥勒菩萨也。

德云
  华严。善财童子渐次南行。向胜乐国。登妙峰山。於其山上。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观察求觅。渴仰欲见德云比丘。经于七日。见彼比丘在别山上徐步而行。见已。往诣。顶礼其足。清凉疏主云。忘所住位。方为得旨。

涂毒鼓
  泥洹经云。佛告迦叶。譬如良医合和诸药。以涂其鼓。若有众斗战被疮。闻彼鼓声。一切悉愈。唯除命尽。及应死者。此摩诃衍法鼓音声。亦复如是。一切众生闻其音声。淫怒痴箭不乐。菩提未发意者。犯四堕法及无间罪。一切除愈。唯除一阐提辈。

乐闻
  鱼教切。欲也。

毗耶离
  此云广严。维摩诘所居之城。

弋者慕
  杨子.问明。或问君子在治。曰。若凤在乱。曰。若凤或人不谕。曰。未之思矣。曰。治则见。乱则隐。[鸿-工]飞冥冥。弋人何慕焉。说者或引此缘。则弋者何慕。言不可慕也。颂意弋者慕。固反此义。

透法身
  见云门录上偈颂福朗上座缘。

潦倒
  上云皓切。下卢考切。老之状也。

啾秋
  即由切。古颂云。扬汤不止沸。祖师来去薪。啾啾依旧闹。各各谓修真。

秘魔岩
  宋传云。名常遇。姓阴。范阳人。出家於燕北安国寺。来居五台山之秘魔岩。即文殊降龙之所。因以为名焉。常持一木叉。每见僧来礼拜。即叉却僧颈。云。那个魔魅教你去出家。那个魔魅教你行脚。道得也叉下死。道不得也叉下死。速道。学者少有酬对。唯晋州藿山景通。即大禅佛也。才到便跳入怀中坐。师於藿山背抚三下。山便走出云。三千里外詀我来。

保福谩人
  漳州保福从展禅师四谩人。一.问僧。殿里是甚么佛。僧云。和上定当看。师云。释迦佛。僧云。莫谩人好。师云。却是你谩我。二.问僧。作甚么业。吃得与么大。僧云。和上也不小。师便作蹲势。僧云。和上莫谩人好。师云。却是你谩我。三.问僧。汝名甚么。僧云。咸泽。师云。忽遇枯涸者如何。僧云。谁是枯涸者。师云。我是。僧云。和上莫谩人好。师云。却是你谩我。四.问浴主。汤锅阔多少。主云。请师量。师便作量势。主云。和上莫谩人好。师云。却是你谩我。

缘生
  缘生。即十二因缘。亦名十二缘生。解脱论云。一.无明者。不知四谛。二.行者。身.口.意业。三.识。入胎一念心名识。四.名色。共相续心起心数法及迦罗逻色。五.六入者。六内入。六.触者。六触身。七.受者。六受身。八.爱者。六爱身。九.取者。四取。十.有者。是业能起欲色.无色有。十一.生者。於有阴起。十二.老死者。阴熟曰老。阴坏散名死也。又於一剎那中成十二因缘。如眼见色。痴人起爱。於此时净乐者心痴。此谓无明。思着是无明缘行。心着此行缘识。知相应心数法及彼所造色缘故。诸根清净。是名色缘六入。无明.触是六入缘触。喜触缘受欲。受缘爱以着取净乐。是爱缘取。以着思是取缘有。彼法起是有缘生。往已是老。念散坏是死。

布鼓
  汉王尊为东平相。谓王之太傅曰。毋持布鼓向雷门。说者曰。雷门。越之会稽城门也。有大鼓。越击之。声闻洛阳。布鼓。以布为鼓。无声也。毋。音无。

铁劵
  僧问雪窦。如何是缘生义。师云。金刚铸铁劵。僧云。学人不会。师云。闹市里牌。僧云。恁么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师云。[利-禾+不]下。劵。去愿切。

名实无当  肇法师云。夫以名求物。物无当名之实。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非物也。名无得物之功。非名也。是以名不当实。实不当名。名实无当。万物安在矣。
  清凉国师云。若实则名。见面即应知名。若名即实。召火即应烧口。

春米
  当作舂。书容功。

崔嵬
  上徂回切。下吾回切。大高也。

空生岩中
  见后录须菩提岩中。

图[书-曰+皿]
  当作图画。

五老师子
  庐山记云。栖贤寺。寺之东北有五老峰。历历可数。中有师子峰。状若刻削。云物隐映。尤所肖似。庐山之胜。此最为优者。

居士
  凡具四德。乃称居士。一.不求仕宦。二.寡欲蕴德。三.居财大富。四.守道自悟。又菩萨行经云。有居财之士.居家之士.居法之士.居朝居山之士。通名居士也。


  乌灰切。倚也。

太湖
  吴地志云。太湖在吴县西南四十里。周回三万六千顷。一名具区泽。

七百甲子
  赵州从谂俗寿一百二十岁。尝有人问。师年多少。师云。一穿数珠数不足。镇府塔记云。师得七百甲子欤。七百甲子乃泛举一百二十之大数。实一百一十六岁余八月。凡四万二十日也。

连城璧
  史记。赵国有卞氏璧。秦欲以十五城易之。赵遣閵相如进璧。秦昭王得璧而不割地。相如诈云璧有瑕。取而指之。因倚柱不还。曰。请割地。斋戒五日方受璧。王若急臣。臣则头璧俱碎。王惧碎璧。而不敢加害。璧竟归赵。

悲风流水
  古二曲名。陈纂琴书云仲尼作。

呜咽
  呜。心有所恶。若吐也。咽。声塞也。

希声
  见云门录上。

定乾坤句
  云门大师行脚时。有官人问。还有定乾坤句么。门云。苏噜苏噜悉哩萨诃。

兰舟
  选.注。兰舟.桂桡。取香洁之异。

八咏
  唐沈约八咏。登楼望秋月.会圃临春风.秋至愍衰草.寒来悲落桐.夕行闻夜鹤.晨征听晓鸿.解佩去朝市.披褐守山东。

碧云
  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儒释先辈往往谓汤慧休诗也。雪窦多用此意。如送僧云碧云流本是诗家。又和顽书记云汤慧休辞岂易闻。暮风吹断碧溪云是也。桉文选。乃江淹拟慧休别怨诗。实江淹作也。

选佛
  丹霞然始读书。方应举长安。遇禅客。问云。奚为。然曰。选官。客曰。选官何如选佛。然因扣选佛之由。欣然感悟。后得法於石头也。

难兄难弟  东汉陈元方子长文。即陈群也。与季方子孝光。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决。咨於太丘。太丘即陈寔。元方.季方父也。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又晋王珉。字秀杰。少有才艺。名出於兄王询之右。语曰。法护非不嘉。僧弥难为兄。法护。询小字。僧弥。泯小字也。

芳菲
  音妨妃。芳香草也。菲。草盛貌。

玄沙  玄沙。名师备。福州闽县谢氏子。幼以渔钓为业。唐咸通初。俄有出尘之志。从芙蓉山灵训受业。三十落发。得戒於道玄律师。布衲甚屡。食午接气。而终日宴坐。晚谒雪峰。峰喜其善抖擞诸业。居以头陀称之。既得法於雪峰。竟不它适。
  晚居玄沙。四方学者而辐凑焉。嗣其道者颇盛。如罗汉琛.安国球。皆师席之白眉也。然门弟子得其法而抱道嘉遁者。不可得而详。僧传禅录岂能悉数。
  予尝过抗之外沙。瞻礼还乡和上真身。其石刻云。师讳道勤。闽越李氏子。从师落发。二十受具。得正法眼藏於玄沙备。建隆初。入吴越。抵钱塘之普安。虽不开堂演唱。而参玄入室者。常盈五百。兴国丙子夏六月。师忽谓侍僧曰。吾还乡矣。僧莫之晓。因索笔书偈云。还乡寂寂杳无踪。不挂孤帆水陆通。踊得故关田地稳。更无南北与西东。后三日。正坐而尽。寿六十。腊四十五。全身俨然。今留院之北隅。虽庭宇颓圮。而瞻礼者踵武不绝。以师有还乡偈盛传於时。故不以名显。遂号还乡和上云。

袈裟
  梵云袈裟。此言不正色。律云。一切上色衣不得畜。当作袈裟。业疏曰。字本作迦沙。梁葛洪撰宁苑。下添衣。言道服也。

刻夜灯
  竟陵王子良尝夜集诸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刻一寸。以此为率。共以为无难。遂击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见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