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戒律宗
-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灯录。长卢孚。游方至一旅邸。有娼女所逼。不惑。女告母。母曰。此真佛子也。故丛林有平生孚铁脚。道价暄宇宙句。
◎达磨达。聪辩颕慧。憾师不授祖位。愤然而去。临津见女子濯浣。默念此胫如是白晢耶。祖忽现前曰。是心可入祖牒耶。达悚然密自切责。
宗镜。三不淫者。男女身会。名事淫。法门解者。若心染法是淫。若关禁七支。如猿着锁。擎一油钵。过诸大众。割舍乐触。乐求於未来洁净五欲。如市易法。如铜钱博金钱。此乃增长欲事。非不欲也。若断欲界粗弊之欲。染着色无色界禅定之乐。如冰鱼蛰虫。堕长寿天。是为一难。贪着禅味。名大缚。是染欲法。非不欲也。若憎生死。爱涅盘。弃之直去。涉路不回。诸有色声。不能染屈。如八风不动须弥。若闻菩萨胜妙功德。甄迦罗琴声。迦叶起舞。不能自持。毗岚风至。破如腐草。是染欲。非不染欲也。若菩萨恶生死如粪秽。恶涅盘如怨鸟。舍於二边。志存中道。起顺道法爱。生名顶堕。是菩萨旃陀罗。既无方便。此慧被缚。不能胜怨。己所修治。为无慧利。是染欲法。非不欲也。圆人观一心三谛。即空。何所染。即假何所净。即中何所边。即空即假何所中。即空故。无我人。十六知见。依正等爱。即假故。无空。无相。无愿等爱。即中故。无佛。菩提。转法轮。度众生等爱。三谛清净。名毕竟净。唯佛一人具净戒。余人皆名污戒者。圆人又有染爱法门。如和须蜜多女。人见人女。天见天女。见者。即得见佛三昧。执手者。得到佛三昧。呜者。得极爱三昧抱者。得冥如三昧。亦如魔界行不污。菩萨变为无量身。共无量天女从事。皆令发菩提心。又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斯乃非欲之欲。以欲止欲。如以楔出楔。将声止声。
解曰。在家五戒。
【笺】天台金光明疏。五戒者。天地之大忌。上对五星。下配五岳。中成五藏。犯之者。陵天触地。自伐其身也。
惟制邪淫。
【笺】在家二众。食色为性。未能全断。故惟制邪淫。如关睢之诗。乐而不淫。所以正人伦之纲纪也。礼记。诸侯不下渔色。君子远色。以为民纪。今士大夫妻妾琴瑟之外。而又渔色。皆为邪淫。
毛诗正义。人有皮。鼠亦有皮。鼠。耻也。人无礼仪。何异於鼠乎。汉武内传。淫为破家之斧。
太乙经。彼世人不修无上至道。但能薄欲。不行邪道。不杀不淫。孝悌慈和。惜福减食。薄於味染。命终之后。生於持鬘四天。
感应注。杨诚斋善谑。常谓好色者曰。阎罗未曾相唤。子乃自求押到。何也。
出家十戒。全断淫欲。但干犯世间一切男女。悉名破戒。
【笺】华严为在家者说。故曰自妻知足。楞严为出家者说。故曰全断。出世法中无正淫。亦无邪淫。谓淫非梵行。鄙恶不堪。为轮回生死之根本。故痛戒之。言今受此戒时。尽其形寿永不再犯。如以智慧之剑。一斩一切断也。一切者。丑行非止一端。乃至畜生鬼神等。皆名犯戒。若人男人女。若天龙鬼神。变化为人。若畜生。或淫彼。或为彼所淫。和合者。犯重罪。失沙弥戒。灭摈不通忏悔若欲淫未和合。即止犯中罪。许忏悔。若起淫心痛自呵责。或持咒。作不净等观。或昼夜礼佛。令形困神疲。则邪念自息。以欲心与女人身相触。与女人屏处坐。与女人屏处语。及媒嫁和合欲事。并犯中罪。
楞严经载(六交报文也)宝莲香比丘尼。私行淫欲。自言淫欲。非杀。非偷。无有罪报。遂感身出猛火。生陷地狱。
【笺】宝莲香邪解。淫非偷杀。殊不知私淫非偷乎。淫事办。而慧命斩。非杀乎。猛火。即欲火也。生陷。即生身陷地狱也。因淫欲故。火烧其身。因邪见故。生陷地狱。
世人因欲。杀身亡家。
【笺】此言踰礼越禁。荒淫无度者。生不免杀身亡家之祸。死难逃拘神陷狱之苦。
果报地狱经。复有一鬼。白目连言。我常以物蒙笼其头。畏人来杀。心生怖惧。何罪所致。目连答曰。以前世时。淫犯外色常畏人见。或畏夫主捉。缚打杀。心常恐怖。故获斯罪。此是华报。果在地狱。
旧杂譬喻经。有一国王。五谷熟成人民安宁。无有疾病。昼夜伎乐。人无忧恼。王问群臣。我闻天下有祸。何类。答曰。臣亦不见。王使臣邻国买之。时天人化作一人。於市卖之。状如猪。持铁锁系卖之。臣问此名何等。答曰。祸母。臣曰。卖不。答曰卖。曰几钱。曰千万。曰此何等。曰。食针一升。臣既买之。使合国觅针。扰乱百姓。臣白王曰。虽得祸母。扰乱百姓。男女失业。杀之可否。王曰。善。将杀之。刺不入。斫不伤。割不死。积薪烧之。身赤如火。便走出。过里烧里。过市烧市。入城烧城。入国烧国。由厌乐。买祸所致苦也。此喻女色欲火所烧。男女贪毒。至死不知苦也。
出俗为僧。岂得更犯。生死根本欲为第一。
【笺】经云。生死为因。贪欲为本。故云第一。有云。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故淫即不孝。孝即不淫也。夫出世为僧。当不为生死流转。岂可复为生死不净之行。但沙弥执身不淫。惟除粗迹。而其意地欲根。最难除拔。极易渐染。若此中微尘许不尽。便是生死祸胎。当知淫泆。非刀剑。能斩智慧命。爱欲是毒火。自焚功德林。直饶道得不怕念起。秖怕觉迟。究竟念起。用觉已迟八刻。不若寻常以病死二字对治。庶几可耳。娑罗清语。人常想病时。则尘心渐减。人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风流得意之事。一过辄生悲凉。清真寂寞之境。愈久转有趣味。此虽俗语。其意可思。
故经云。淫泆而生。不如贞洁而死。噫。可不戒欤。
【笺】淫泆。污秽行也。贞洁。清净行也。以其污秽而生。其如清净而死。譬如世间贞夫节妇。玉洁冰清。即现世肉身菩萨。千载之下。虽死犹生。彼淫泆男女。名节俱损。德行全亏。无言他报地狱之苦。即现世四肢枯竭。而五脏先坏。以致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即生陷地狱之苦也。若夫律身严洁之士。其住世也。四大坚固。不畏寒暑所逼。兼无病苦烦恼。及其迁化。则脱洒自如。推门落臼。阇维舍利。入塔。光明。乃见持戒之验也。
贤愚经。一比丘少欲知足。一长者终身供养。日日送饭。又一长者。将一子来求出家。比丘观是子。能持净戒。度为沙弥。其前长者举家赴会亲。唯留一女守舍。忘却送食。比丘念日已过午。尚未送食。乃遣沙弥取食。唯见少女应门。作诸媚态。沙弥自念。此女将无毁我净行。乃坚摄威仪。女即五体投地。曰。此舍珍宝充满。卿可为主。我愿充婢给使。沙弥心念。宁舍身命。不毁净戒。遂以刀刎死。其女欲心寻息。悲恼闷绝。其父适还。女方苏醒。具述所以。时国王闻之赞叹。地积众香。阇维供养。
论。夫画瓶贮秽。本无可欣。
【笺】比丘分卫经。佛言。若睹女人。当内观身。念皆恶露。无可爱者。外如画瓶。中满不净。
而老象溺泥。鲜能自拔。
【笺】大庄严经。此处难越。不能自出。犹如老象溺彼深泥。
向刀舐蜜。无辞截舌之伤。
【笺】四十二章经。佛言。财色之於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餐之美。然有截舌之患。
把炬当风。罔虑焚身之惨。
【笺】杂宝藏经。淫欲之事。乐少苦多。犹如逆风而爇炽炬。愚见不放。必见烧害之苦。
至於身已在道。宁容魔网高张(见前禅秘要经)使福果由此而消。善法因滋而尽。类世空劫火。无有遗余。
【笺】大庄严经。灭诸善法。无有遗余。犹如劫火。焚烧一切。
等斧创多罗。永歼萌蘖。
【笺】文殊仪规经。女色坏人。如截多罗树头。芽永不生。智种亦然。女刀截故。善牙不发。
岂不痛哉。是以乾草畏火。远避宜急。
【笺】四十二章经。人为道故。当舍情欲。如彼乾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故必当远之。
浮囊渡海。尘许堪珍。
【笺】永明录。觉禅师直保护浮囊。方渡业海。如大涅盘经。海中罗剎等喻。故知微细须持。方全戒体。若乞微尘许。终坏浮囊。岂能全半。
道琳以没齿为期。誓母亲面。
【笺】唐高僧传。道琳。以女人生染之本。一生不亲面。不为说。法。不从受食。不令入房。
妙颜。方童稚之日。却止抱持(详见上文)。外杜讥嫌。内严防简。持身之要。莫善於兹。然心之难制。势同奔马。故有不见可欲歘然而起。不可鞚驭者。要在道心猛利。妄念自然不生几见乔松所覆茂蕃余草。若白刃见逼。莫回山向之心。
【笺】阿难变现经。阿难。与两比丘到阿育国。化作阿育王。往告山向比丘曰。我今欲与议事。从我者生。不从者死。山曰。夫王欲议何事。王曰我有责女欲配汝。山曰我奉佛戒岂贪王女。耻辱佛道宁就死也。王使人将山向赴市斩之。山乃礼佛就死。阿难复还本形。谓山向曰。汝道成矣。我故试耳。
天女相挑。难夺僧嵬之志。
【笺】高僧传。晋慧嵬。戒行澄洁。有天女来意欲局就。嵬曰。我心若死灰。何劳以革囊见试。女乃凌云而上叹曰海水可竭。须弥可倾。彼上人者。其志坚贞。
皦然莹彻。此洁秋霜。应思难陀时方剃发。而忉利天宫殿随成。才欲罢道。而泥犁狱沸镬已具。
【笺】杂宝藏经。佛为难陀剃发。难陀便欲还家。佛问汝念妇耶。答言。实尔。佛将难陀至忉利天。见一宫殿。无有天子。问诸天女。女曰。难陀以出家功德。当为天子。复将至地狱。见一沸镬。无有罪人。问诸狱卒。卒曰。难陀罢道。炊此以待。难陀恐怖。佛为说法。一七日中。成阿罗汉。
以此自惕。毛竖骨寒。当令尘情。应时顿尽。
四曰不妄语
【笺】华严。性不妄语。菩萨常作实语真语时语。乃至梦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语。无心欲作。何况故犯。
楞严。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若不断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直心道场。於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是称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
维摩经注。所言诚谛。不妄语也。妄语者。虚诳不实也。忍昧。犹知之天。称凡作圣。使初学彷徨失守。迷乱不前。正谓欺凡罔圣。回惑人心。上干诸佛。下误众生。
梵网。菩萨常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智论偈。实语第一戒。实语升天悌实语小如大。妄语入地狱。
正报颂。妄语诳人巧。地狱受罪拙焰锯解其形。热铁耕其舌。灌之以洋铜。磨之以刚铁。悲痛碎骨髓。呻吟常呜咽。
习报颂。妄语入三涂。三涂罪已决。余业生人道。被谤常忧结。还为他所诳。恨心如火热。智者勿尤人。验果因须灭。
业报差别经偈。粗言触烦恼。好发他阴私。刚强难调伏。生焰口饿鬼。
宗镜。四不妄语者。法门有未得谓得。凡夫痴人於下苦中。横生乐想。竖我慢幢。打自大鼓。执有与无诤。执无与有诤。起六十二见。破慧眼。不见於真实。备口四过。三十三天黄叶生死。谓是真金。非想自他。谬计涅盘。此非妄语。谁是妄语耶。二乘竞执瓦砾欢喜持出。生灭度想。生实未尽。宁得灭度。生安乐想。所作未办。宁得安隐。其实未得。一切解脱。未得谓得。岂非妄语耶。佛为别教人四门说实相。执於一有。隔碍三门。乃至执非有非无。不融有无。夫实相者。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云何以字。字於无字。云何以数。数於无数。岂非妄语耶。圆人如实无观。如实而说。如实观者。非内观。乃至非离内外。而亦不以无观。得是智慧。如实说者。一切实。乃至观实非不实等。如是皆名诸法实经云。诸佛皆实语。即是以佛道声。令一切闻。圆人亦有妄语。法门无车说车。诱戏童子。无乐说乐。止彼啼儿。若有众生。因虚妄说。得利益者。佛亦妄说。又言我是贪欲尸利等。我是天是人。实非天人将虚以出虚。令得不虚耳。
解曰。妄语有四。一者。妄言。谓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见言不见。不见言见。虚妄不实等。
【笺】言乃心声也。心正则言正。心邪则言邪。疏直出为言。由己意发而为言。宣述为语。由述见闻。而为语也。故如来之语。无非利益众生。故有真语。实语。正语。众生之语。无非损害众生。故有妄语。绮语。两舌。恶口之语。妄语有小大。治罪有轻重。
灯录。法昌遇云。灵山会上。还曾见。有无行业底佛么。还有妄语底祖师么。大似牛尿比旃檀。有甚交涉。
二者。绮语谓妆饰浮言靡语。
【笺】绮语者。华美无实。文过饰非之语也。维摩经。言必饶益。不绮语报。言虽实非时。而说。亦绮语也。百丈曰。说不应时。亦名绮语。论语。辞达而已矣。辞取达意。不以富丽为工乃见孔子亦戒绮语。
艳曲情词。导欲增悲荡人心志等。
【笺】古乐府之作。声韵正雅。无如汉魏。后之效体。渐人艳丽。至唐玄宗酷爱法曲。选妓三百人教於梨园。今讴曲者。称梨园本此。纂要。齐歌曰讴。吴歌曰歈。楚歌曰艳。淫歌曰哇。情词声韵。宛转以尽意之所思。词与曲。不无移商换征。随时小异。大约汉唐尚乐府。宋元尚歌曲。此皆骚人词客所为。非学者之可涉躐也。谓情艳词曲。乃宣迷入爱之结使。导欲增悲之渠魁也。笔餐。李伯时。善画马。秀铁面呵曰。汝士大夫以画名。矧又画马。期一人夸妙。妙入马腹中。亦足惧。伯遂罢笔。师劝画观音赎过。黄鲁直工艳辞。师亦诋呵之。黄笑曰。又当置吾马腹中耶。师曰。艳语动天下人淫心。不止马腹。正恐生泥犁耳。黄悚然悔谢。遂励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