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解曰。金银重物。
  【笺】重物。谓金宝等物。乃至五钱以上。即制罪也。
  以至一针一草。不得不与而取。
  【笺】戒疏。盖针草判盗。五钱判重。离处成盗业。未离处。犹盗法也。故一念盗心为因。所盗之物为缘。种种盗法成就盗事为业。若一针一草即制罪。天台不应五钱犯重罪。失沙弥戒。灭摈不通忏悔。四钱已下。犯中罪。许忏悔。若盗而未得。犯方便罪。
  五灯。古德呵城隍神过。神伺隙随之。将有不利。德因渴故。取田中萝卜食之。置二钱於根。神不知。遂现形。言犯盗呵之。德曰。汝不见疄中钱耶。神拜服而去。
  征。沙门犯可悔罪。如法忏悔。将止灭犯戒罪。抑并灭性罪耶。
  训。沙弥犯戒。若不忏悔。并得恶作罪。堕地狱中。比四天寿。人间为九百千年。若如法忏悔。破戒罪灭。而性罪恐犹未灭。如盗取非财。须加利偿。若不偿者。后生转重。如断他命。终须偿报。当为彼礼忏持咒。代彼拔苦。彼苦既拔。则怨雠可释矣。
  征。沙弥犯重罪。如法忏悔。可得受具否。
  训。沙弥十戒。前四若犯。为破根本。灭摈不通忏悔。不得受具。第九戒若犯。名破斋。并余五戒若犯。向二师前发露。随师教令。以殷重心。如法忏悔。可得受具。
  征。佛本大慈。沙弥犯重不通忏悔。不得受具。岂不塞人改过。自新之路乎。
  训。若结坛礼佛勤恳苦到。求见好相。得菩萨戒。不得受比丘戒。诸律皆无开法。惟观虚空藏菩萨经。比丘犯根本戒。若能如法结坛。礼三十五佛。及虚空藏菩萨。菩萨以牟尼宝印。印其背上。有除罪二字。罪即得灭。仍得重受具戒。沙弥准此而行。当亦得灭罪受具。但恐因缘艰阻。未能如法。结坛牟尼印不来。除罪字不现。后悔难追。不若慎之於无念也。
  若常住物。
  【笺】常住物者。即三宝物也。不可混乱用。如香花灯等。佛物也。经卷。及庄严幢幡等。法物也。律中不得移为他用。犯者重罪。
  若信施物。
  【笺】信施物者。谓其信心。发愿而施也。若不原施者之心。移为别用。即成盗业。慈云忏主云。昔雷峰塔化主。将常住砖钱买瓦。五百年西湖作鱼。何况私窃。
  若僧众物。
  【笺】宝训。懒庵曰。律中云。僧物有四种。一者。常住常住。二者。十方常住。三者。现前常住。四者。十方现前常住。且常住之物。不可丝毫有犯。其罪非轻。先圣后圣。非不丁宁。往往闻者。未必能信。信者。未必能行。山僧或出或处。未尝不以此切切介意。犹恐有所未至。因述偈以自警云。十方僧物重如山。万劫千生岂易还。金口共谭曾未信。他年争免铁城关。
  ◎人身难得好思量。头角生时岁月长。堪笑贪他一粒米。等闲失却半年粮。
  若官物。民物。一切物。
  【笺】官物者。官家物也。民物者。民间物也。一切物者。总上文而言也。
  或夺取。或窃取。或诈取。
  【笺】夺取。恃力强暴而取也。窃取。伺人不见偷取也。以上夺窃诈取皆判盗法。若物入手。即成盗业。
  乃至偷税冒渡等。皆为偷盗。
  【笺】赋税。国家大典。不可侥幸苟免。宜随例充纳。若官府优免则得渡者。有官渡。私渡。或须钱买。不与而渡者。曰冒渡。或无钱乞施渡。则得。
  经载。一沙弥盗常住果七枚。
  【笺】杂藏经。目连至恒河边。一鬼白目连言。我常住有七枚热凡。入我口腹。五脏焦烂。出还复入。何因缘故。受如此罪。目连曰。汝前世作沙弥时。行果蓏到师所。偏心多与七枚。故受此罪。此是花报。果在地狱。
  ◎有一比丘。与外道同行。止果树下。外道语比丘言。上树取果。比丘不听。又语何不上树取果。又不听。外道乃上树取果掷地与之。比丘曰。我戒法中。不得不授而食。外道下树取果授比丘。外道言。於一果上有如此法。况出世法乎。遂生信佛法。
  一沙弥盗众僧饼数番。
  【笺】杂藏经。复有一鬼。白目连言。我一生来。有二热铁轮。在两腋下。举身焦烂。何罪所至。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与众作饼。盗取二番。挟两腋下。以是因缘。故获斯罪。此是花报。果在地狱。
  一沙弥。盗石蜜少分。
  【笺】石蜜。一名糖精。广志。甘蔗其饧。按唐书。番胡国出石蜜。中国贵之。
  汉武内传。西王母谓帝曰。太上之药。有中华紫蜜。云山朱蜜。天竺国石蜜。
  本草经。崔蜜食之不饥。明目。延年。
  仙经。蜜为口芝。然律中过午不食。开石蜜者。以其煎汤无形。为药石故。
  杂藏经。复有一鬼问目连言。我一生来。常吞热铁丸。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作沙弥子。取清净水。作石蜜浆。石蜜坚大。汝起盗心。打取少许。大众未饮。汝盗一口。以是因缘。故获斯罪。此是花报。果在地狱。
  俱堕地狱。故经云(即本经也)。宁就断手。不取非财。噫。可不戒欤。
  【笺】非财者。非义之财也。世律取非义之财。受非常之祸。藏经食无与之物。感无间之殃。宁就断手。不取者。畏地狱之痛。甚於断手。说之寒心。故激切劝戒之也。
  论。如来远历三祇。坚修万行。备极艰苦。直至菩提。今诸释子不织而衣。不耕而食。莫言我德能致。岂缘己行所招。凡身所披一缕一丝。口所尝一粒一滴。皆本如来布施。持戒。禅定。精进。积累而得。悉因如来国城妻子。头目髓脑。博换而来。苟漫不思惟。则华丽甘甜。尽堪肆志。傥聊相酬夺。等吞铜服棘。莫能少安。纵糜骨焚身。酬恩靡称。任刳心刲腹。抱愧难宣。惟当昼不使停。夜毋容息。躯无不竭之力。中无外驰之心。极意勤劬。少图报塞。何更不与而得。妄猎非财。挟诈而求。恣罗彼物。施原供众。回作己私。募说他因。那为此用。如斯舛错。难可指陈。将何恃而不恐乎。观粟粒偶尝。感多生之呞食。
  【笺】度论。以习气故。后得人身。产出牛蹄。饲食。佛愍度出家。得罗汉果。
  无量寿经。憍梵波提。过去世作比丘。於他粟田边。摘一茎栗观其生熟。数粒堕地。五百世作牛偿之。
  荷香暂齅。见诮让於池神。
  【笺】杂阿含经。有比丘患眼。至钵昙摩华池侧。迎香风而坐。池神谓比丘为盗香贼。比丘言。不坏不夺。云何名贼。神曰。不求而取。何言非贼。时有士夫。取彼藕根重负而去。比丘曰。何故不遮。而谓我是贼耶。神曰。袈裟黑衣。墨污不现。彼凶恶人。何足与语。蝇脚污素。墨点珂贝虽小悉现。唯明者有小过。如毛发许。他人见之大如泰山。故当从彼常求其净。比丘闻已。专精静坐。断诸烦恼。得罗汉果。
  幅纸未酬。俄成疋绢。
  【笺】湖海记闻。有一禅师将迁化。伽蓝神告曰。师负欠常住绢一疋。索还了去。师曰。我自不用绢。云何负欠。神曰。某时用纸一幅。今计息。应偿绢一疋。师曰。今盗用常住者不少。都不闻取偿。何独见索。神言。彼轮回六道中人。自来酬偿。不烦往索。大师已出三界。今若不取。无从追觅。师以衣钵付寺主而终。
  僧堂小误。顿荷火枷。
  【笺】宝鉴。云盖山守颙。因以斋僧钱造僧堂。没后。新住持智公夜坐。忽闻火焦之气。见颙项带火枷。具说前事。苦切乞卖僧堂。设斋供众。方可脱苦。智如言设斋。其夜见颙来谢。
  长七果以偏师。铁丸焦腹(沙弥盗七果。上详注)。馈白衣以僧物。肉树悲号。
  【笺】贤愚经。福增比丘。常为年少比丘之所激切。目连观见。以神通令其恐怖。因使随行。见一肉树。多有诸虫围唼其身。无有空处。叫唤啼哭。如地狱声。弟子问师。是何树。目连言。是濑利咤营事比丘。以自在故。费用僧物。华果饮食。送与白衣。以是因缘。受此华报。后堕地狱。唼树诸虫。即尔时得物之人。
  言念及斯。能无破胆。世所钦企。莫不姜传宝寿。
  【笺】宝寿沼。为五祖戒司库。祖偶疾。须生姜。行者就库取。宝咤之。祖知之。令将钱回买。始与。后洞山虚席。郡守书托五祖举所知。祖曰。卖生姜汉去得。遂出世洞山。
  灯誉杨岐。
  【笺】杨岐方会。为库头。常置二盏灯。若营己事。则灭常住灯。用嚫施买油。别燃灯照之。
  汉书。有官灭灯看家书。
  当毋徒口咏遗风。宜誓令行齐芳轨。斯其最胜矣。或往误知悔。六步思酬。
  【笺】五百问经。一比丘。用佛法僧物。而此比丘极聪明。说法。能使人得四道果。惟罪深重。便欲偿之。即诣沙佉国乞。大得钱物。还欲偿之。道路山中为七步蛇所螫。比丘知七步当死。六步里便遣弟子还本国言。汝偿已还。我住此待汝。弟子偿物讫还报之。即起七步便死。堕阿鼻地狱。初入温暖。未至大热。谓是温室。便举大声。经呗咒愿。狱中闻经呗者。数千人得度。狱卒大嗔。便举铁棒打之。即命终生三十三天。以此验之。佛法僧物。不可不偿。虽复受罪。故得出矣。
  抑其次焉者哉。不则。爪土之升。上难期地尘之沉深可卜。
  【笺】涅盘经。为善清升。譬同爪土。为恶沉滞。喻等地尘。
  阿含经。世尊以爪甲擎土。告诸弟子。我甲上土多。大地土多。诸比丘言。世尊甲土甚少。大地土甚多。乃至算数不可为比。佛告诸比丘。若诸众生。至算数不可为比。佛告诸比丘。若诸众生得人道者。如甲上土。堕非人者。如大地土。
  重轻相准。福弗胜愆。子母交传。酬曷能尽。铁床铜柱。嗟楚毒之绵绵。马腹牛胎。痛酸辛以冉冉。
  【笺】庄椿录。盗常住一文钱。一日一夜长三分一厘。第二日夜。利上又长利。来世作牛马偿之。牛日还八文。马日还七文。
  与其计无所出。空思挽。拽於重渊。孰若时犹可为。早具绸缪於未雨。

  三曰不淫

  【笺】华严。性不邪淫。菩萨於自妻知足。不求他妻。於他妻妾。他所护女。亲族媒定。及为法所护。尚不生於贪染之心。何况从事於非道。
  ◎被诸女色。染醉其心。犹如婴儿。无见自性。亦如素衣。易受染色。为欲所溺。不能得出。如粪中虫。乐着粪处。如秽弊猪。不净严身。
  楞严。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邪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秖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
  梵网。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淫。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四十二章经。出家沙门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正法经偈。如火益乾薪。增长火炽燃。如是爱乐者。爱火转增长。薪火虽炽燃。人皆能舍离。爱火烧世间。缠绵不可舍。
  禅秘要经。长老目连得道。本妇将从。盛服庄严。欲坏目连。目连尔时为说偈言。汝身骨连立。皮肉相缠裹。不净内充满。无一是好物。韛囊盛屎尿。九孔常流出。如鬼无所宜。何足以自贵。汝身如行厕。薄皮以自覆。智者所弃远。如人舍厕去。若人知汝身。如我所恶厌。一切皆远离。如人避屎坑。汝身自庄严。华香与璎珞。凡夫所贪爱。智者所不惑。汝身不净聚。集诸秽恶物。如庄严厕舍。愚人以为好。汝胁肋着脊。如椽依梁栋。五脏在腹内。不净如屎箧。汝身如粪舍。愚人所贪宝。饰以珠璎珞。外好如画瓶。若人欲染空。始终不可着。汝欲去烧我。如蛾自投火。一切诸欲毒。我今已烧尽。五欲以远离。魔网已坏裂。我心如虚空。一切无所着。正使天欲来。不能染我心。
  大乘妙林经。如大猛火。如四毒蛇。不可亲近。
  ◎释迦为太子时。五欲厌离。而求出家。而说偈言。世间不净众惑邪。无过妇人之体性。衣服璎珞庄严故。愚痴是边生欲贪。有人能作如是观。如幻如梦非真实。速舍无明莫放逸。必得解脱功德身。
  八岁沙弥开解国王经。阿育王初奉佛时。人民疾疫。请僧咒愿。圣众遣妙颜沙弥。年始八岁。已得神通。飞入王宫。夫人彩女见之。无不爱敬。夫人举手欲抱妙颜。颜却之。夫人曰。卿年幼。犹如吾子。近之何妨。颜曰。事从微起。犹一粟之火。能烧万里之野。一滴之水。能陷坚固之石。以少致多。以小成大。是以智者远嫌避疑。以防未然。时沙弥声彻王殿。王闻之。来见曰。卿尚幼。如我子。抱之何嫌。颜曰。古圣制仪。豫其未萌。亦戒终始。女子七岁不戏父几。男八岁不踞母床。果下无扪首。瓜田无摸足。远嫌避疑。杜渐销萌也。今虽等於母子。当为将来不能者施。时王与夫人及宫中五百人臣。同得道迹。
  ◎天神献玉女。於佛欲坏佛身。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我不用。天神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
  仪则经。若彼故行淫。如蛇如毒药。损坏於自身。得大地狱苦。
  律。人有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曰。若断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心邪不正。纵断何益。佛说偈曰。欲生於流意。意亦思想生。生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佛言。欲爱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大智度论。如毛绳缚人。断肤绝骨。
  高僧传。释嵬。戒行严洁。忽一女子寄宿。自称天女。嵬一心无扰。曰。吾心若死灰。无以革囊见试。女乃凌云而逝。愿曰。海水可生须弥可倾。彼上人者。秉心坚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