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戒律宗
 -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家无男子不可入门。
  【笺】意林。邹子曰。寡门不入宿。临甑不取坐。避嫌也。故君子见其家无男子。不入其户。世外高人。尤宜珍重。
  鼻奈耶律。舍卫国。一婆罗门子。奉父母教。供养迦留陀夷。后於异时出行。嘱妇供养。是时便有五百郡贼。中有一贼面首端正。妇遥见之。便共私通。迦留陀夷数往其家。妇恐泄漏此事。共贼杀之。
  若欲坐。先当瞻视坐席。有刀兵不宜坐。有宝物不宜坐。有妇人衣被庄严等。不宜坐。
  【笺】上言无男子。不可入门。此言虽有男子。亦当审其坐处。谓视履考祥也。刀兵。凶器也。梵网不畜杀具。以慈心故。今见杀具而不忍坐者。行慈心也。下二种。一。恐起贪着之想。二避嫌疑故。
  欲说经。当知所应说时。不应说时。
  【笺】此与至人家。第二则同义如来五时说法。重在时字。孔子学而时习之。亦重在时字。若非时说者。虽圣经贤传。如金屑之贵。落眼成翳。故制。
  不得说与我食。令尔得福。
  【笺】维摩经。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
  五灯。丹霞问僧甚处来。僧云。山下来。霞云。吃饭了也未。僧云。吃饭了。霞云。将饭与汝吃的人。还具眼么。僧无语。长庆问保福。将饭与人吃。报恩有分。为甚么不具眼。福云。施者受者。二俱瞎汉。长庆云。尽其机来。还成瞎否。福云。道我瞎得么。
  附 凡乞食。不得哀求苦索。
  【笺】乞食。佛祖行道之法式也。自古相传。至尊至贵。若乃哀求。则与丐者何殊。所以化导不行者。为有此辈耳。
  不得广谈因果。望彼多施。
  【笺】行护。不得邪命教化。击发俗人。令其惠施佛制乞食肃恭仪表。日限七家。次第行道。离檐三尺。空诸怀抱。随分纳些。毋论多少。端默容静。说即颠倒。而况广谈。起诸贪恼。如彼江湖。说书取讨。辱我法门。得罪非小。乞士黾勉。毋视轻渺。
  多得勿生贪着。少得勿生忧恼。
  【笺】一粥一饭。文钱粒米。虽现世福田。实由昔缘种植。故多得勿贪。少得勿恼。随缘乞食即为正命去此二途即是邪命。
  不得专向熟情施主家。及熟情庵院处索食。
  【笺】饥逢香饭固佳哉。珍重应知内自裁。纵使相邀疎礼节。丈夫断不食嗟来。
  入聚落第二十二
  【笺】最妙胜定经。千年之后。三百年中。浩浩乱哉。逃奴走婢。亡家失国。多不存活。入吾法中。犹如群贼。劫夺良善。当尔之时。十二部经。沉没於地。不复读诵。经典。设有头陀者。多不如法。常游聚落。不在山林。
  十二头陀经。比丘为无上道。舍身命财。修三坚法。不生顾恋。若至病苦。须入之时。当念吾今为法出家。若勤行法者。即是救护。行者本以居家多恼。出家行道。而师徒同学。还生结着。复多娆乱。是故远离阓闹。最近三里。若得身远离已。亦当令心远离。五欲五盖。
  行护。事伴俱不如法。不应往。事伴俱如法乃应往。
  根本毗奈耶。有一长者。请佛及僧。来家设供。比丘皆去。惟佛独留在寺。令人取食。不赴其请故说此五种因缘。一。为宴坐而居。二。为请天说法。三。为观察病。四。为看卧具。五。为制其学处。
  无切缘不得入。
  【笺】切缘者。省亲。觐师。及为法门极大事等。此外皆非切缘。况聚落声色杂糅。苟非道力坚固。能不为之艳惑。正当是时。略无主宰。便为渐染。烦恼障缘。利於刀刃。故制。
  不得驰行。不得摇臂行。
  【笺】驰行。放马驰骤也。摇臂掉臂。放纵之态也。
  法苑。五盖覆心。禅门已闭。六尘在念。乱想常驰。类狂象之无钩。似戏猿之在树。未见快行有好步也。故举足。当不缓不急。不轻不重。安详徐步。如云入深林。逐幽鸟而不惊。舟行顺水。皆游鱼而无碍。有志之士。幸深思之。
  不得数数傍视人物行。
  【笺】道人行处。直往直来。略无留连。惟端谨摄心正道而行。若左顾古眄。使旁人惊讶。故制。
  灯录。黄龙南。坐必跏趺。行必直视。至今令我怀想。威仪俨在。
  不得共沙弥小儿谈笑行。
  【笺】沙弥小儿。不可亵狎。若於途次再行再笑。大失威仪。故制。
  不得与女人前后互随行不得与尼僧前后互随行。
  【笺】女尼出行。易动市嚣口业。若僧影并杂。不免讥疑。当前后趋避。
  不得与醉人狂人前后互随行 不得故视女人。不得眼肉傍看女人。
  【笺】尽十方世界是只清净光明眼。秪为色尘一点遮却。妄分好丑。殊不知五色浮云生於太虚空中。而太虚未尝分青黄等见。人之有身亦如太虚空中之一点。识得一点。不为一点遮却。若这一点看不破。请看禅病经对治。经云。多贪众生不净观。若再看不破。只好在不净堆里过日。才见女人。便起贪心视之。及眼角偷看。皆是俗人习气。故不必论。若释子说到威仪自重。於心地戒。尚不相应。况故视乎。笔食杭城土桥莲居院。绍觉法师。台宗之着声者。一生绝见女人。凡女众求见闻法。坚拒却之。执事方便或使女众在座后听。觉闻女声。便罢讲。
  或逢尊宿亲识。俱立下傍。先意问讯 或逢戏幻奇怪等。俱不宜看 惟端身正道而行。
  【笺】上篇故往观听详制。兹偶。值戏幻。违避不及。当知戏幻非实。如行云流水。过而不留。若一停足。即犯。若再停。再犯。
  凡遇水坑水缺。不得跳越有路当绕行。无路众皆跳越则得。
  【笺】无着跳水。见上卷第七论。
  非病缘。及急事。不得乘马。乃至戏心鞭策驰骤。
  【笺】乘马驰骤。是豪华公子。及勇士武弁者所为。法门无是如事。故制。
  凡遇官府。不论大小。俱宜回避。
  【笺】官长往来。品位高者。固不可攀仰品位卑者。亦不可亵狎。亵狎。则为祸。不若避之为福。或回避不及。相见必当尽礼。
  附 遇斗诤者。亦远避之不得往看。
  【笺】斗诤者。无非挥拳攘臂往往带累旁观。故不可往看。脱有衲子。工夫正得力时。於斗诤回避不。及处忽悟临济宾主句。不妨庆快平生。虽然。好肉不必椀疮。
  五灯。宝寿第二世。在先宝寿为供养主。寿问。父母未生前。还我本来面目。师立至夜深。下语不契。翌日辞去。寿曰。汝何往。师曰。昨日蒙和尚设问。某甲不契。往南方参知识去。寿曰。南方禁夏不禁冬。我此间禁冬不禁夏。汝且作街坊过夏。若是佛法。阛阓之中。浩浩红尘。常说正法。师不敢违。一日街头见两人交争。挥一拳曰。你得恁么无面目。师当下大悟。走见宝寿。未及语。寿便曰。汝会也。不用说。师便礼拜 宝寿见挥拳。顿悟。悟个什么。试拈出看。乃挥拳一下云。切莫错会。
  不得回寺夸张所见城中华美之事。
  【笺】有辈不以道自重终日聚落闲散。有日在城隍庙前听说因果。有日在十字街头看弄傀儡。也道博古通今。一朝老病相催。将何抵敌生死。
  市物第二十三
  【笺】起世经阎浮提人。所有市物。或以钱宝。或以谷帛或以众宝。瞿陀尼人。所有市易。或以牛羊。或摩尼宝。弗婆提越人。所有市易。或有财帛。或以五谷。或摩尼宝。郁单越人。无复市易。所欲自然。
  ◎欲界诸天。如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皆有市易。游观悦神其实不同世人。如前所述。
  像法决疑经。未来世中。一切俗人。轻贱三宝。正以比丘。比丘尼。不如法故。身披法服。经理俗缘。或复市肆。贩卖自活。或复涉路。商贾求利。或作画师。经生像匠。工巧之业。或占相男女。舍屋田园。种种吉凶。或饮酒醉。歌舞作乐。围碁陆博。或贪财求利。延时岁月。废忘经业。或咒术治病。假托经书。修禅占事。以邪活命。或行医针灸命和汤药。诊脉处方男女交杂。因私致染。败善增恶。招俗讥谤。良由於此。
  易。神农氏。日中作市。使天下之民聚天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日中为市。
  礼。地官司市。以次序。分地而经市。以陈肆办物而平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以商贾阜资而行市。
  老子。美言可以市。五灯。幽州宝积。行市肆。见一人买猪肉。语屠家曰。精的割一觔来。屠家放下刀。叉手曰。长史。那个不是精的。师於此有省。
  ◎楼子和尚。不知何许人。一日偶经街市。於酒楼下整袜带次。忽听楼上唱云。你若无心我便休。忽大悟。人号楼子和尚。
  ◎白云子祥禅师上堂。诸人会么。但向街头市尾。屠儿魁刽。地狱镢汤处会取。若恁么会得。堪与人天为师。若向衲僧门下。天地悬殊。更有一般。秪向长连床上作好人去。汝道此两般人。那个有长处。无事珍重。
  无争贵贱。
  【笺】谚。好汉勿列行市。
  ◎物希者贵。故物之贵贱。市上自有定价若抑扬其价。必争之。往往因小失大。故释子不自列市。但凭市价而营辨之。
  无坐女肆。
  【笺】家无男子。女人贸易之所。不可久坐。若久坐。纵使玉洁无瑕。不能使市嚣之口哓哓。故曰。防人之口。甚於防川。
  若为人所犯。宜方便避之。勿从求直。
  【笺】晦山注。言受人触犯。应修忍辱。不必诤辨。以伸己是 为人所犯者。谓彼以非礼得罪於我。我以度量容之。以忍辱听之。彼再犯不已。我方便避之。谓但受屈。而必不伸屈。
  已许甲物。虽复更贱。无舍彼取。此此令主有恨。
  【笺】诲山注。以天干甲乙等字。编为次第。言甲物者。乃第一家物也。既许其价。纵有贱者。不宜移改。
  慎无保任致愆负。
  【笺】晦山注。见有与人借物者。不得从中作保言任者。乃自任代还也。愆者。违背所期。负者。孤负沈没。凡易保任。必多愆负。故须预戒始得。寒山诗。世上一种人。出性常多事。终日傍街衢。不离诸酒肆。为他作保见。替他说道理。一朝有乖张。过咎全归你。
  五灯。京兆米。和尚僧问。自古上贤还达真正理也无。师曰。达。曰。秪如真正理作么生达。师曰。当如霍光卖假银城与单于。契书是甚么人做。曰。某甲直得杜口无言。师曰。平地教人作保。
  凡所施行不得自用二十四
  【笺】不自用者。谓此身既归命於师。已不为己有。凡事皆听师指挥。不敢专主。故寻常举动。皆当白师。以尽孝行。如日用下十二则。略言之耳。然其间有可白。不可白。其在临事斟酌。
  南山钞。佛法增益广大实由师资相摄。互相敦遇。财法两济。日益月深。行久德固。皆赖矣。比真教陵迟。慧风掩扇。俗怀侮慢。道出非法。并由师无率诱之心。资阙奉行之志。二彼相舍。妄流鄙境。欲令道光。焉可得乎。
  家范。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家长。
  出入行来。当先白师。
  【笺】出入白师。有二义。一。安慰师意。知所出入。二请决师命。可行不可行。不至差悞。若逞性自行。万一有悞。而后白师。则悔之不及。以是义故。当先白师。
  作新法衣。当先白师。着新法。衣当先白师。
  【笺】释名。衣。依也。所以庇寒暑也。
  墨子。古之未有衣圣人作之。冬则绢帛轻且暖。夏则絺绤清且凉。所以适身体。和肌肤也。若言法衣。则关系法门。非徒然作。佛在世时。惟三衣相传其修相广狭长短。及颜色。深浅皆有次第甄别。故当白师。
  剃头当先白师。
  【笺】最初剃发。详载上篇。此言寻常剃发。亦当白师。以取师便。
  剃发偈 剃除须发。当愿众生远离烦恼究竟寂灭。
  唵悉殿都曼陀啰。跋陀耶莎诃
  【笺】成范。为师剃头。先备水巾发盘。如法调磨剃刀。敷座。先授等发托。次礼师一拜将剃刀於手腕上拭之。当缄口平息。先当头顶。不得遗发。当如法收发。不得以爪甲弹发。剃发竟。逆取师发盘。授师新水。复调磨剃刀。拭乾。如法收藏。侯师坐次。当着衣。为师作礼。
  佛制剃除鬓发。所以别僧俗之相也。然僧俗既别。而所行不同流俗。故当愿与一切剃须发者。同愿同行。远离烦恼。至究竟寂灭也。言不啻剃除一须一发之烦恼。当愿。无始以来。六根六尘。如山如岳之烦恼。直向智慧力下。尽情断除。故曰寂灭。
  征。净行品入法界品。皆华严之文。净行用剃须发。断烦恼。谓须发。乃烦恼之根本也。入法界品。长者居士。皆不除须发。不以须发为累。烦恼起灭。不在须发除与不除也。
  训。净行品。说菩萨德相。说处不同。入法界品。广说菩萨行。不独剃发一事。回向法界众生。即四威仪中。动静之间。无事不愿众生得成正觉。是故每一进止。皆云当愿。众生等。入法界品长者居士。皆是正觉。明染净。同源。圣凡不异。是故淫怒痴。全体是戒定慧。矧须发耶。故说处不同耳。但看经中当愿众生。即知其意。非当愿菩萨也。
  五灯。丹霞天然禅师。入长安应举。宿於逆旅。梦白光满室。占者曰。解空之祥也。适禅者曰。仁者何往。曰。选官去。禅曰。选官何如选佛。今江西马大师出世。是选佛之场。可往。遂造江西见祖。师以手拓幞头额。祖顾视。良久。曰。南岳石头是汝师也。遽抵石头还。以前意投之。头曰。着槽厂去。师礼谢。入行者房。随次执爨役。凡三年。忽一日石头告众曰。来日刬佛殿前草。至来日。大众童行各备锹镢刬草。师独以盆盛水沐头。於石头前跪。头见笑之。便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