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戒律宗
-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既得戒已。生孝顺心。恭敬心。见上座和尚阿阇黎。大德。同学。同见。同行者。应起承迎礼拜问讯。而菩萨反生憍心。慢心。痴心。嗔心。不起承迎礼拜。犯轻垢罪。
四分。沙弥不应以生年为次第。若生年等者。应以出家为次第。注四姓舍家入道。同为释子。不得复论种姓。比丘体是僧宝。专尊戒腊。岂应更计生年。故虽百岁沙弥。亦当敬初受戒比丘。如法华父少而子老。义同。
指月。云门问曹山。如何是沙门。山曰。吃常住苗稼者是。曰便恁么去时如何。山曰。你还畜得么。曰畜得。山曰。你作么生畜。曰着衣吃饭有甚么难。山曰。何不道披毛戴角。门便拜。
敬大沙门偈 若见沙门(此句。重在见字。当作敬字观)。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笺】华严净行品。因智首菩萨。所问一百十问。文殊答一百四十一偈之一也。其日用所行何事。即随事以发行愿也。华严大义要於事上见理。理事双通。方得入事事无碍。毕竟止息。唯大涅盘。调柔寂静者。法华静然安不动。其心常淡薄是也。毕竟第一者。威仪寂静。为世出世间之导师。故曰第一。
不得唤大沙门字。
【笺】古人不敢称大沙门名字。以所住山头尊称之。如南岳百丈等是也。今之后生。开口撤呼尊宿名字。损福良多。不可不知。
不得盗听大沙门说戒。
【笺】佛制黑白月。诵戒羯磨。或作如法僧事。一切不得盗听。盗听者。与五逆同科。永不许受比丘戒。
征。众生堕恶道。一闻佛法。便得拔苦。云何听戒。不言生福。而曰盗者。何也。
训。未受戒者。如蒙童未定之天。宜深畜之。故不使与作如法僧事。如法者。有不如法者。向如法僧前宣罪悔过。还得清净。若未受戒。听之。如以利刀。斩其信根。即断将来佛命。故曰与五逆同科。盖不止判盗而已。
不得转行说大沙门过。
【笺】沙门有过。自有沙门举。沙弥不应说。
成范。设有说者。当善遮护。永嘉云。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固不可以小智窥其大用也。
师法颂。常慕於师德。不应窥小过。
善恭敬经。师实有过。尚不得说。况当无也。若有比丘。於其师边。不恭敬者。我说别有一小地狱。名为椎扑。当堕是中。堕彼处已。一身四头。身体俱然。皆繇往昔骂辱於师。舌根过故。恒食屎尿。舍身已。常生边地。具足恶法。毁谤沙门者。请看是经。
不得坐见大沙门过不起。
【笺】寻常见尊长过。必先起作礼。谦下问讯。况见大沙门到。肆坐不起也。大沙门者。佛祖后裔。轻慢沙门。即轻慢佛祖也。
除读经时。病时。剃发时。饭时。作众事时。
【笺】读经时。如对佛语。坐时。如宝塔相似。故不须起。病时。应以调摄为事。不以起立为礼。剃发时。受持偈咒。兼之利刀在手。故不须起。饭时。三匙五观。正命受食。若起立。不成斋法。故不须起。作众事时。若起立。妨常住事。故不须起。
行护云。五夏以上。即阇黎位。
【笺】五夏。即五年也。阿遮利耶。略云阇黎。唐言轨范。
菩提资粮论。阿遮利夜。随言正行。
南山钞。能纠正弟子故。
四分律。五种阿阇黎。一。出家阿阇黎。即剃度之师也。谓出家必依师剃度。所以得出家是也。二。受戒阿阇黎。谓既得出家。必依师求受戒法。於受戒时。得作羯磨是也。三。教授阿阇黎。谓既得戒法。必得师教授威仪。从教授得威仪是也。四。授经阿阇黎。谓出家必须依师受习经文。解说义理。从所授经。得读修妬路。若说义。乃至一四句偈等是也。五依止阿阇黎。谓比丘度夏。当依师住。或依止作宿。乃依止住一宿者是也。
十夏以上。即和尚位。
【笺】十。满数。言得戒已经寒暑十易。而此戒无损。如美玉无瑕。正堪接物利生。即和尚之位。和尚。或云和阇。
羯磨疏。翻译多杂。番胡二传。天语不得声实。故讹传。梵本正名乌波遮迦。传至于阗。翻为和尚。传至此土。什师翻为力生。后汉言。知有罪。知无罪。
律摄。满足十夏。方住师位。复须成就五法。一。知有犯。二知无犯。三。知轻。四。知重。五。於别解脱经。广能开解。於诸学处。创结随开。若遇随缘。善知通塞。常诵戒本。能决他疑。益见多闻。自他俱利。威仪行法。无有亏犯。具足是德。名亲教师。繇其亲能教出离法。故虽近圆。於诸学处。不识轻重。设六十夏。仍须仗托明德。依止而住。
虽比丘事。沙弥当预知之。
【笺】比丘事。云何沙弥当预知也。谓将来不久登坛为比丘。故当预知比丘事。所以滋培初志。使其精进不退。舍小见大也。
征。前云不得听大沙门说戒。听则判。五逆同科。此云当预知之。二说若有所阻也。
训。诵戒羯磨。发露罪相。故下座不得听上座羯磨。当预知者。正所以策进向上入大乘戒法。毋住迹沙弥。得少为足也。
事师第二
【笺】舍利弗问经。文殊师利白佛言。云何说父母之恩。不可不报。师僧之恩。不可称量。二者恩大。其孰为最。佛言。夫出家者。舍其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门中。受微妙法。师之力也。生长法身。开发知见。出功德财。养智慧命。功莫大焉。追其所生乃次耳。
根本杂事。若人依托修行。於佛法中剃除须发。而被法服。以净信心。出家修行。彼人於师乃至尽寿。四事供养。未能报恩。
华严。凡夫无智。执着於我并执我见。憍慢贡高。不愧无智。妄自尊大。见善不从。罔受教诲。於贤不亲。去道甚远。夫求戒法。当折我心。思惟圣道。屈节卑体。敬事师长。所谓尊师重道。见贤思齐也。
弘明集。师之为功。在於发悟。譬犹荆璞而莹拂之耳。若质非美玉。莹拂何益。
五灯。香林远。依云门十八年为侍者。门凡接师则呼曰。远侍者。师应诺。门曰。是甚么。如此者十八年。一日方悟。门曰。我今更不呼汝矣。师一日辞门。门曰。光含万象。一句作么生道。师拟议。门令更住十年。
梁忏。佛言。天下善知识者。莫过师长。既能自度。亦复度人。
◎师长令我速离恶趣。
太平御览道部。师者。发蒙之基。学者有师。亦如树之有根也。大智既成。复能成就小智。犹树根生子。子复能生根。展转相生。种类不绝。
文中子。天地生我。而不能鞠我。父母鞠我。而不能成我。成我者。夫子也。道不啻天地父母。通於夫子。受罔极之恩。
华山注。师以开导。友以切磋。世出世间法器。全赖师友。所当敬重。倘存憍慢。一生福慧消灭。故戒之。如常啼卖心肝。而学般若。世尊因地为半偈舍全身。然千灯。为法忘身也。
当早起。
【笺】凡事早起。事事次第。不至卒暴。谚曰。一日之计在於寅。
欲入户。当先三弹指。
【笺】欲入户。便师所需也。三弹指。听师进止也。僧伽律。晨起须右脚入师户。
若有过。和尚阿阇黎教诫之。不得还逆语。
【笺】失於中道谓之过。师长教诫还逆语。过而又过。不可教也。凡闻师教诫。静默听受。记取不忘。若有问难。当调柔进语。若不调柔。发言粗恶。同於逆论。
事师法颂。若师所教诲。欢喜当听受。自已或不能。则善言启白。繇依止师故。所作皆成就。
珠林。受说无违。则理超情俯。如说听乖宗。则鲜难通会。是以一象既亏。六爻斯坠。一言有失。则累劫受殃。故知传法不易。受听极难。良由去圣日久。微言渐昧。而一说一受。固亦难行。恐名利关心。垢情难净也。
视和尚阿阇黎。当如视佛。
【笺】诸佛已过去。未来尚未来。现在说法者。惟和尚阇黎。代佛宣化。故曰当如视佛。
正锋录。今之轩轩声誉於当世者。不知有阇黎师法。而返捶诟几死者。又何怪乎。后生小子习以成风。而不丧心病狂者哉。嗟嗟。今日之阇黎可以捶诟。而他日又可以为人说戒作师范乎。梁忏。谤师毁师。憎师嫉师。法中大魔。地狱种子。
若使出不净器。不得唾。不得怒恚。
【笺】秽气人皆畏避。然事师孝行。义无畏避之理。既除粪器。唾及怒恚。犹不除也。故除粪器。不待师见。默慰师意。若於师前作怒畏状。义同逆论。
曲礼。凡为长者除粪之礼。必加帚於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向而扱之。
事师法颂。勿令阿阇黎少分生烦恼。无智相违背。定受阿鼻狱。
若礼拜师。坐禅。不应作礼。师经行。不应作礼。师食。师说经。师梳齿。师澡浴。师眠息等。俱不应作礼。
【笺】载七十二威仪。敬礼师法。候在晨晡。以表一日始终之诚。出晨晡。非礼也。若问佛法。及远归不拘。亦须候师无事。然后作礼。师若有事。俱不应作礼。
师闭户。不应户外作礼。欲入户作礼。应弹指三遍。师不应。应去。
【笺】指月。赵州闻沙弥谒参。向侍者曰。教伊去。者乃教去。沙弥便珍重。师曰。沙弥得入门。侍者在门外。
持师饮食。皆当两手捧。食毕敛器。当徐徐。
【笺】两手捧。恭敬之致也。若奉师饮食当过眉。恐粗气触食也。始於奉食。终於敛器。无粗行之状。故曰徐徐。
侍师不得对面立。不得高处立。不得太远立。当令小语得闻。不费尊力。
【笺】善见论。立处高远。意不相接。语不投机。
事师法颂。若足踏师影。获罪如破塔 论不宣太远。颂不宜太近。至若不近不远。左右逢源。应时及节。不费师言。事事周到。心心法门。而事师之道备矣。
若请问佛法因缘。当整衣礼拜。合掌胡跪。师有语。澄心谛听。思惟深入。
【笺】善恭敬经。若有所疑。先应谘白。若见师许。然后请决 弟子谘决於师。未有坐而问者。如须菩提。舍利弗等。启问世尊。必从座而起。颜回。曾子。请问夫子。必避席而问。虽门庭各别。其理一致。下二句。乃见听受诚切之至。
若问家常事。不须拜跪。但端立师侧。据实申白。
【笺】谚。家无常礼。有至礼存焉。非无礼也。谓礼有时。
师若身心倦。教去。应去。不得心情不喜。见於颜色。
【笺】读书以变化气质为先。学道以承顺师意为始。孔子曰。色难。工夫与法华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合看。不可异同也。
凡有犯戒等事。不得覆藏。速诣师前。哀乞忏悔。师许。则尽情发露。精诚悔改。还得清净。
【笺】忏悔。即悔过。华梵兼举也。
水忏。包藏瑕玼。佛不许可。说悔宣罪。净名所尚。故有罪当尽情发露。如云开月现。日照霜消。若有一丝覆藏。即为欺师。亦为自欺。不得清净。
大慧录。古人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率德循行。思免无咎。所患。莫甚於不知其恶。所美。莫善於好闻其过。然岂古人之才智不足。识见不明。而若是耶。诚欲使后世自广而狭於人者为戒也。
毛诗正义。墓道之门幽闲。由希睹人行之迹。故有此棘。此棘既生。必得斧。乃可以开析而去之。以兴陈我之心。不明。由希睹良师之教。故有此恶。此恶既成。必得徒饰其辞而已。诚发乎中。心形乎容貌。其爱之也深。其更之也速。如追免惟恐不逮。故有进业。无退功。
师语未了。不得语。
【笺】与人语。必待彼语毕。方进。若师语未了。而夹杂进语。若拂师意。故言有终始。语有次第。不可不知。
不得戏坐师座。
【笺】师座。千古圣贤所尊之位。若涉於戏。则得罪弥重。若分座说法。僧差诵戒。坐者无犯。
灯录。黄檗一日捧钵至南泉位上坐。泉入堂见便问。长老甚年行道。檗曰。威音王已前。泉曰。犹是王老师儿孙。下去。檗便向第二位坐。泉休去。沩山云。欺敌者亡。仰山云。不然。须知黄檗有陷虎之机。沩山云。子见处得与么。雪窦云。可惜王老师。只见锥头利。吾当时若作南泉。待伊道威音王已前。即便向第二位坐。令黄檗一生起不得。虽然如此。也须救取南泉。妙喜曰。何待问他甚年行道。才入堂见他在主位。便捧钵向第二位坐。直饶黄檗有陷虎之机。拟向甚处施设 黄檗欲占先机。翻成退后。南泉但能向上。不能向下。以至主宾失次。遗笑作者。虽然。且道那里是主宾失次处。颂。最尊一位许谁知。才拟生心受者痴。莫向威音叙戒腊。请看古佛载来时。
及卧师床。着师衣帽等。
【笺】师与不犯。师不与辄着者犯。
为师驰达书信。不得私自拆看。亦不得与人看。
【笺】书。所以表信也。故驰书於千里之外。恍如面谭。夫道人书中无不可与人看者。然亦有为人方便处。若途中拆看。与人看。而有浮沉等事。小则损师名节。大有意外之祸。有累法门。故当慎密。
到彼有问。应答则实对。不应答则善辞却之。彼留不得便住。当一心思师望归。
【笺】凡为专使。应答不应答。要在临时转变。若不应答答之。则与书相违。徒劳往返。灯录。青原思。令希迁持书与南岳让曰。汝达书了。速回。吾有个鈯斧子。与你住山。迁至彼。未呈书便问。不慕诸圣。不重己灵时如何。岳曰。子问大高生。何不向下问。迁曰。宁可永劫受沉沦。不从诸圣求解脱。严便休。迁便回。青问。子返何速。书信达否。迁曰。书亦不通。信亦不达。去日蒙和尚许个鈯斧子。秪今便请。青垂一足。迁便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