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戒律宗
-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马祖令人送书到径山钦。书中作一○相。师发缄。於○相中。着一点封回。忠国师云。钦师犹被马师惑。径山杲云。马师仲冬严寒。钦师孟夏渐热。虽然寒热不同。彼此不失时节。忠国师因甚却道钦师犹被马师惑。还委悉么。无风荷叶动。决定有鱼行。
◎潭州大沩佛性泰禅师。圆悟住蒋山时。师为座元。有僧仲安来谒悟。因叩师领旨。及师住德山。遣安至蒋山通嗣法书於悟。时悟坐丈室。安捧书趋前。悟曰。千里驰达。不辱宗风。公案现成。如何通信。安曰。觌面相呈。更无回互。悟曰。此是德山底。那个是专使底。安曰。岂有第二人。悟曰。背后底聻。安便度书。悟曰。作家禅客。天然犹在。安曰。分付与蒋山。乃下通首座大众书於僧堂前。首座问曰。玄沙白纸。此自何来。安呈起书曰。见么。座遂引手接。安复执却曰。久默斯要。不务速说。今日拜呈。幸希一鉴。座便喝。安曰。作家首座。座又喝。安打一书。座拟议。安曰。未明三八九。不免自沉吟。又以书打一下曰。接。悟与佛眼。立於法堂。盼其作略。悟厉声曰。打我首座死也。佛眼曰。官马厮踏。有甚凭据。安曰。说甚官马厮蹋。正是龙象蹴蹋。悟曰。唤来。安复至法堂上。悟曰。我五百众中首座。你为甚么打他。安曰。和尚也吃一顿始得。悟顾佛眼吐舌。眼曰。未在。乃顾安问曰。只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意作么生。安低躬曰。所供并诣是实悟。笑曰。元来是家里人。遂至五祖自。自曰。书里说甚么。安曰。文彩已彰。自曰。毕竟说甚么。安曰。当阳挥宝剑。自曰。近前来。这里不识数字。安曰。莫诈败。自顾侍者曰。这是那里僧。安曰。多少人疑着。侍者曰。曾在和尚会下去。自曰。怪得恁么滑头。安曰。曾被和尚钝置来。自遂将书於炉上熏曰。南无三满哆没默喃。安近前弹指而已。安载至蒋山坐夏。悟使分座接纳。秋辞归。悟曰。子何所需。安曰。短歌须要十数丈。长句只消三两言。悟以颂嘉赏之。安后出世鼎州灵岩。
师对宾。或立常处。或於师侧。或於师后。必使耳目相接。候师所需。
【笺】寻常侍师当尽孝尽敬。宾客在座。犹宜谨慎。候师所需。勿失其时。如仙陀婆。始称伶俐。若师於尊客前高声呼唤。大费神气。有失事师之道。
师疾病。一一用心调治房室被褥药饵粥食等。
【笺】师者。法身之父母。亦犹世间稚子。不可一日无父母。而释子不可一日无师法也。故敬顺师法。如事父母。若师有疾。当用心调治。或师病中嗔骂。亦当恬忍。始终奉事。勿生厌倦也。
北山纪闻。月堂曰。黄龙居积翠。因病三月不出。真净宵夜恳祷。以至燃顶炼臂。仰祈阴相。黄闻之责曰。生死固吾分也。尔参禅不达理若是。真净从容对曰。丛林可无克文。不可无和尚。识者谓真净敬师重法。其诚至此。他日必成大器。
持衣授履。洗浣烘晒等。具於律中。兹不烦录。
【笺】律中事师名相既广。约言惟诚惟孝。事师时时以诚孝存心。则一切奉事自然不苟。师资之间。水乳相合。而道在其中。
凡侍师。不命之坐。不敢坐。
【笺】弟子侍立师前。逢源左右。固其分也。而师或愍其久立勤苦。乃命之坐。慈也。弟子敬顺师命。即坐。理也。不命之坐而坐。慢也。
不问不敢对。除自有事欲问。
【笺】师资问答不知语脉。则言无根。言无根。如乱麻无绪。古人悟后问答。如电影穿针。丝来线去。又如水面回纹。飞花点缀。故虽家常话。须知泥里有刺。
凡侍立。不得倚壁靠桌。宜端身齐足侧立。
【笺】曲礼。立必正方。立毋跛。跛。偏任也。凡立师前。鞠躬如也。勿现疲劳怠惰之容。及作屈指之声。论语。恭而无礼则劳。
欲礼拜。若师止之。宜顺师命勿拜。
【笺】逆师命强拜。虽拜无礼。反得罪。若顺师命不拜。胜於拜也。
凡师与客谈论。涉道话有益身心者。皆当记取。
【笺】欲知佛法深妙。当观日用寻常。凡师与客谈论。无非佛法机缘。故当记取。
灯录。云门偃。说法如云如雨。不许记录。见录之者。必骂逐曰。汝口不用。反记吾语。他时必裨贩吾去。今室中语。皆香林以纸为衣。随所闻书之。
师有所使令。宜及时作办。不得违慢。
【笺】师所命事。当乘时作为。惟恐更有闻命。若少懈。得违慢罪。论语。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
成范。凡闻师唤。当随应而至。若有所需。即依法授之。圣贤帝王。非教不知。故事师之道无犯无隐。若加恚怒。为罪滋大。
太微仙君功过格。见明师不参授典教为二过。不依师教旨为十过。反叛师为五十过。违师教令为三十过。尊长父母同此。
凡睡眠。不得先师。
【笺】后师而卧者。候师所需也。或有言论教诫。故不敢先卧。失事师之礼也。
凡人问师讳。当云上某下某。
【笺】讳。避忌也。隐也。生曰名。死曰讳。今俗问人讳。大谬矣。
东方朔七谏。愿承间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讳。不敢直呼师名。故加上下二字。若问师号。不须上下二字。当答某某大师。号者。如国之号令。天下称之。若加上下二字。世无是事。故录杨岐之称师号。表而出之。
灯录。杨畋提刑。山下过。杨岐会出接提刑。刑问。和尚法嗣何人。曰。慈明大师。曰。见个甚么道理。便嗣他。曰。共钵盂吃饭。曰。与么则不见也。师捺膝曰。甚么处是不见。杨大笑。师曰。须是提刑始得。
鹤林玉露。古人称字最不轻。孔门诸子。称夫子为仲尼。今世平交称字。稍尊贵者。便不敢称字。与古异也。
珠林。诸佛名号。称扬敬礼。而获福。其出於尊敬之口。则为福。出於轻薄之口。则为祸。
凡弟子当择明师。久久亲近。不得离师太早。
【笺】师资之缘分定。固不可强。上下决择。宜慎於始。当尊制三年。然后剃发。以尽煅炼。中间永无离师之道。况曰早离。近来出家者。不慎於始。即为剃发。不期月往矣。古人未尝不急急於得人。以继其志。必先辩其语句。观其作用。察其所以。以定师资之缘。略举一则。以见古人厚道。今人所不能及也。如临济遭黄檗三顿棒。自谓缘不在此。乃辞檗。檗曰。汝不须他往。但到高安参大愚去。及至大愚。有肋下还拳之机。愚曰。汝师黄檗。非干吾事。黄檗大愚。可为善为宾主互换者也。较之今日在还拳处。早已收下一员战将。谁肯道汝师黄檗哉。
◎鸟窠禅师。见秦望山长松盘屈。遂栖止其上。侍者会通一日辞去。师问曰。汝今何往。曰。会通为法出家。和尚不垂愍。今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此间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师於身上拈起布毛吹之。通遂领悟玄旨。
◎叶县省。严冬冷淡。衲子畏敬之。浮山远天衣初参时。值雪寒。省呵骂驰逐。至水泼不去。既领执。不合用常住物。愍众作油面羹。遂估衣钵偿所值。复逐之。即住院房。复追租。远无难色。乞诸市还。听法仍不倦。省谓众曰。远其衲僧也。迎归之。
◎浮山远曰。古人亲师择友。晓夕不敢自怠。至於执爨负舂。陆沉贱役。未尝惮劳。予在叶县。备曾试之。然一有顾利害较得失之心。则依违姑息。无所不至。且身既不正。又安能学道乎。
笔餐。元印简。山西宁远人。幼礼中观沼为师。十八元丘下宁远。四众逃难。简侍中观如故。观曰。吾迫桑榆。汝方盛年。宜自逃遁。简泣曰。死生有命。安可离师苟免乎。明日城降。元帅史天泽。问曰。汝何人。曰。沙门。曰。食肉否。曰。何肉。曰。人肉。曰。豹尚不相食。况人乎。史喜而释之 梵网。孝名为戒。经义戒即孝也。离戒非孝。余谓。戒即师也。离师非孝。然亦有不离师而人不名其孝。何也。谓其虽近师前。言不逊顺。行多违逆。离心离德故也。亦有言逊而行顺。而人亦不名其孝。何也。谓其内则诈伪不实。外则胁肩谄笑。惯饰小节。悦一时之耳目。乃不顾坏千古之大纲。以是不名孝也。如简公事师临难不肯苟免。至死不改其节。可谓孝之圣者矣。
笔餐。唐清江。礼昙一律师。受业经典。触目而通。识者曰。此缁门千里驹也。尝与师稍忤。舍而游方。遍历法筵。自责曰。天下行半。如我本师者鲜矣。乃还师所。僧集时。负荆唱言。某再投和尚。惟愿摄受。时一公诟骂。江雨泪忏谢曰。前念无知。后心有悟。望和尚大慈。施与欢喜。求哀再四。一公悯之。遂为师资如初。一公后谒忠国师。密传心要 凡师於弟子。未有不为得彻困。而用毒竦手脚。煅炼。然须是个人始得。若施之不当。翻成钝置。师资之间。均失大利。如江雨离师之缘。如食[木*感]榄。初时上口苦涩不禁。直至中途殊觉甘味。因怀感师恩。乃归负荆悔过。若非末后殷勤。几合不起慎哉。
如。师实不明。当别求良导。
【笺】出家第一要决择生死。以大悟为期。其次要明如来五时四教经义。又其次要明律仪。开遮持犯戒相。此三者。全仗明师开示。次第参学。若此三者。一一不知。则与世谛流布。返不如俗汉。恶在其为师法哉。故曰当别求良导。良导者。谓良师良友。相依以明前三要也。征。有欲以此则删去。何也。
训。删去之意。正恐弟子欲弃其师。乃以此藉口。若真为生死。别求依止。亦必明告其师。乃可他投。今之轻弃本师者。多以其师因缘淡薄。心怀轻藐。因而趋慕多闻。猎取声誉。较之真为生死。大相径庭。昔均提感念师恩。愿终身为沙弥给侍。此心何心。凡为弟子者。宜录此一则。悬诸座右。时省观焉。智度论。譬如婴儿。不应离母。又如行道。不离粮食。如大热时。不离凉瓜冷水。如大寒时。不欲离火。如深水。不应离船。病人。不离良医。
设离师。当忆师诲。不得纵情自用。随世俗流行不正事。
【笺】忆师诲者。不忘师平日所诲。恍如耳提面命。终身不违。若恣逞己意。便同流俗。
亦不得住市井闹处。
【笺】市井喧嚣杂沓。非大力量者。不能和光同尘入廛垂手。故头陀经。先择阿兰若处。为第一义故。灯录。宋武宁慧禅师。与圆通秀铁面。同参天衣。安居武宁荒村破院。单丁三十年。而圆通应诏。居法云。威光烜然。后以书致安。安不拆而弃之。侍者问。何故。安曰。吾始以秀有精彩。今知其痴也。出家儿。冢间树下。办那事。如救头然。无故於八达衢头。架大屋。养数百闲汉。此真开眼尿床。何复对哉 圆通秀者。当时之烜赫者也。尚遭武宁贬剥若此。遐想当时。真实为此事者。可以屈指。指外皆是闲汉。余尝睥睨诸方之烜赫者。大半虚张声势。究竟真实为此事者。几人。诵武宁之言。殊觉齿颊清香。毛骨疎爽。笔餐。寄魁书记偈云。僧仆城隍佛祖诃。先贤多是隐岩阿。山泉流出人间去。清水自然成浊波。
不得住神庙。
【笺】不住神庙者。谓神以酒肉为禋祀。住则僧仪偃蹇。人所轻忽。故出家者。佛在世时依佛而住。时当像法。则依佛像而住。是故持戒者不礼鬼神。且为鬼神钦敬。若住神庙。则为鬼神所呵。笔餐。瑞少昙。闽人。刚介自持。至顺间。毅然弃去。金陵访龙翔诉公。於是延第一座。适移忠虚席。公力荐之。师辞曰。公未思移忠乃宋奸臣秦桧香火。桧挟私势。徧管大慧於梅衡。我虽不肖。忝承其裔。何忍嗣其香火。时鸿儒宿德。无不称誉。从来道德与忠孝相继。未有离於忠孝而别有道德。昙祖之论。千古不磨。实为可法。
◎黄龙死心住翠岩时。翠岩有淫祠。乡人禬禳酒肉无虚日。师诫知事令毁之。知事辞以不敢掇祸。师曰。使能作祸。吾自当之。乃躬自拆毁。俄有巨蟒盘卧内。引首作吞噬之状。后蟒遁。安寝无他雪堂行拾遗录。齐安王嗣李主景远也。复云。师一夜梦神人峨冠告曰。弟子为师所折。不遑安处。欲至广南假庄夫六十人。师梦中诺之。未几。庄夫疫死者满其数。师后问学者。且道固有鬼神否。若道有。又不打杀死心。若道无。庄夫为什么却死。答者皆不契。适真净会中元首座至。师如前问。元云。甜瓜连蒂甜。苦瓜连蒂苦。师大喜。元乃辨才高弟也。
不得住民房。
【笺】民房多近市嚣。恐累道故 第一阿兰若颂。欲精进一乘。先当择其处。阛阓不远离。烦恼如刀锯。未到无学门。於学有所虑。林下及水边。自然绝滓滤。依结茅三间。蒲团敷一具。呆呆着眼看。触景皆道助。
不得住近尼寺处。
【笺】四分。近尼寺。谓妨处。难处。故学者。不得近。征。布袋和尚。在十字街头。等个人来。便曰。乞我一文钱。阛阓不为害也。栖贤住民房。同俗不为害也。蚬子卧纸钱灰中。神庙不为害也。月明之度柳翠近尼寺。不为害也。训。布袋。弥勒化身。入廛垂手者也。栖贤。住民房。权宜也。蚬子。神前酒台盘一句。烁破今古。果位上人也。月明。虽是玉通弟子。柳翠为玉通后身。已隔世二十余年。而月明发白齿落。可想见矣。当时玉通之缘。元非本意。故能於月明言下猛省。弃却胭脂。愿为执爨。而月明用毒辣手。以滚油毁其美容。终於苦参。至今柳庵尚存。以上机权作用。非今人所能履践者也。若一履践。如无盐之效颦。转见丑态。沙弥初地。岂可效欤。
不得与师各住。而行世法中一切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