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戒法仪

  善男子。此是实语时。至诚时。我今逐一问汝。汝当逐一实答。若不实答。增故妄语罪。虽得受戒。定不得戒。我今问汝。出佛身血者。与佛为雠。佛心顿坏。不得受戒。汝曾出佛身血否。答云(有无)。
  问。善男子。弑父是逆心大罪。汝无此罪否。答云(有无)。
  问。善男子。弑母是逆心大罪。汝无此罪否。答云(有无)。
  问。善男子。弑和尚是逆心大罪。汝无此罪否。答云(有无)。
  问。善男子。弑阿阇黎是逆心大罪。汝无此罪否。答云(有无)。
  问。善男子。破羯磨转法轮僧。是逆心大罪。汝无此罪否。答云(有无)。
  问。善男子。弑圣人是逆心大罪。汝无此罪否。答云(有无)。
  善男子。佛为心之法身。不可触犯。出佛身血。是破自己法身也。父母为生身之本。弑之。是弑自己本心也。和尚阿阇黎是出家受法力生。教授羯磨之师。若弑之。是断出家自性之佛种也。羯磨僧者。一切作法行道之师。若破之。是破佛正法也。转法轮僧者。有多种。若参禅僧教参禅僧。此转祖师禅直示人悟心成佛之法轮者也。若止观坐禅僧教止观坐禅僧。此转如来禅圆修单复三观悟心成佛之轮者也。一切经律论诸大法师。是转音声轮。令人从音闻悟理成佛者也。圣人者。从小乘四果。及大乘外凡内凡圣位菩萨之人是也。若弑之破之。是弑自心。破自己佛心也。已上七遮。余者未必易犯。惟破转法轮僧一事。人多易犯。盖以人师不一。门户各开。参禅者抑止观。而扬参禅。止观者抑参禅。而扬止观。经律论师或互相上下。而且抑参禅止观之人。参禅止观之人。或亦互相上下。而抑讲经律论之主。君子之过各於其党。易於沿习。不知触犯。据经明判。俱不得戒。若无知而适犯者。事或可开。汝无如诸遮难否。答云(有无) (三问)。
  善男子。我今至载开演。汝已从实吐答。无七遮者。是真净法器。我今按词申覆和尚。即与受菩萨戒。若七遮有犯。我亦按词申覆和尚。乞汝作忏悔法。若得开心悟道。破诸遮障。异日另当为汝受戒入众 (乃云)。
  善男子。且起第二位过来。
  (一一从前实语时问起。第三第四。至末位皆然。问毕。引请云。众等一齐胡跪合掌。结云)。
  上来逐一问难。俱已完成。既无七遮。佛戒可受。我当诣和尚前。据词呈覆。向后登坛之时。一一如法实答。不得差池。恭肃身心。以候戒法。汝当依教奉行(三说三答)(下座)。

  将授菩萨大戒先差阿阇黎开导忏悔法第十六

  (和尚差出简。迎请如前。但改开导忏悔法字。引请举赞)。
  心尘雾起。妄罪云兴。清风吹荡见天青。何处有烦蒸。空本原晴。慧日朗虚明。
  罪性空菩萨摩诃萨
  诸大德等。闻磬声。各礼三拜。一齐胡跪合掌。
  引请作白
  夫寒氷万里。非春日以何融。业雾多生。仗性风而顿扫。欲开菩萨心。先除心地障。若非上座之法喜。曷令初进之妄消。我今为请(某)禅师。为汝作开导忏法阿阇黎。而况此师究极心源。转成识智。能一言而直指。俾万法以顿空。请师之语。汝合自陈。恐汝未能。代为唱举。汝当至诚。随我启请。
  引请作梵
  大德一心念。我弟子(某甲)愿除无始无明根。愿大德为我作洗除无明罪本阿阇黎。我依大德故。罪消得入菩萨位。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阇黎抚尺白云。
  善男子等。汝既殷勤伸请。我当为汝作开导罪性阿阇黎。所有言教。汝当谛听。
  夫菩提之道。当观夫无起之心。罪业之根。合见尔始生之念。由始念本乎心觉。业尘只在动机。机动则惑苦为因。性转则明尘现相。才生指拟。智相纷然。相续计名。分别多矣。逐憎逐爱。取舍千端。动口动身。善恶万状。以之结业。轮转无穷。由业昧心。升沉何了。贪嗔痴慢疑。堕欲色无色之难断。身边邪见戒。执有见无见而难圆。苟不见无明不觉之咎在觉明。何能向本觉无觉而坐断根本。本来无罪性。犹是对有罪而说无。本来无无明。犹是对无明而说觉。对无明而说本觉。本觉已是妄根。了本觉而言坐断。坐断早是祸机。一点未消。万源从发。不如向净裸裸赤洒洒处。头定眼直。回来於光陀陀圆烁烁处。拈香散华。信得则我说非言。了却则尔行不住。行不住处。发四弘心之誓愿。说非言处。阐一大事之因缘。故三粲祖於可师边忏罪。便知罪不可得。二比丘於净名处受法。顿了罪性本空。此犹见体而已。至若见光见华。用空用体。则大用现前。不存轨则。到此则不啻五住十使之乌有。而一心三观亦两忘。罪之与福。真之与妄。皆为剩语。又何曰忏之与法哉。已上略伸管见。用豁大心。将来於释迦座前。和尚语下。忏悔之时。当披自性一心。用洗多生妄罪。至心领受。一念不生。直至坛前。证菩萨位。上来心理既明。事忏须竭。若现身曾犯十重罪者。汝当先从今。始依梵网经。若到礼三世千佛。务使见光见华。见诸相好。罪便得灭。若犯轻垢罪者。对首忏悔。其罪即亡。向后参究大乘深明谛理。与心相应。代佛行化。汝当依教奉行(三说三应下座)。

  将授菩萨大戒和尚先差阿阇黎开导苦行十忍法第十七

  (和尚命简。如前。中改开导苦行法字。引请举赞)。
  初心无我。十忍利他。身财内外施波罗。人法两消磨。行苦堪荷。济度泽滂沱。
  登忍地菩萨摩诃萨
  引请白云。
  诸大德等。闻磬声。各礼三拜。一齐胡跪合掌。白云。
  忘四相而能舍。忍一心而不生。匪明大法以何堪。须承付授而开悟。将求大戒。先合忘身。我今为请(某)禅师。为汝等作开导十忍阿阇黎。而况此师证心空法。入世忘人。真为教授之师。不住空空之见。请师之语。汝合自陈。恐汝未能。皆随我道。
  引请鸣磬唱云。
  大德一心念。我弟子(某甲)将求心地无我法。愿大德为我作开导十忍阿阇黎。我依大德故。得成究竟舍。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阇黎鸣尺云。
  善男子等。汝既殷勤伸请。我当为汝作开导十忍阿阇黎。所有言教。汝当谛听。
  夫心地者。心非有地。地本无心。漠尔威音那边。了然娘未生事。髑髅乾顶门眼瞎。枯木实鼻孔龙吟。一莲华世界毛孔里分身。恒河沙众生。佛光中共体。以无心之身肯舍。以即我之人受施。屋里贩扬州。水中割咸味。风吹光而不断。雷打空以何伤。但於了处翻腾。一任有中济利。故梵网经云。若佛子应以好心先学大乘威仪经律。广开解义味。见后新学菩萨。有从百里千里来求大乘经律。应如法为说一切苦行。若烧身烧臂烧指。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此言大乘真师。见后学远远至心来求戒法。当观其根性。劝发大乘无我真正心地。以此大法非器莫传。小心难受。须真师子儿。方堪如母翻踯。故先令烧身臂指供养诸佛。令得人空之法。然舍身供佛。犹属敬田人所肯。为惟悲田难发故。又云。乃至虎狼师子一切饿鬼。悉应舍身肉手足而供养之。此言上以舍身供佛者。或功德心。胜敬仰心。诚人所易。为若於虎狼饿鬼猛恶之类而能舍身供养。是真实慈悲之心。能忘我者。为真师者。如是如法教授。而求戒之人。果具敬田。忘身为法。复具悲田。舍己利他。深知禅那正法菩提道心。惟此向上一着故。无踌躇顾惜之态。若此宁非大乘根器。夙具灵种者耶。此先设大冶。以炼精金。俾鍮汞无从溷滥。而后为说大戒也。若先说大戒。而后说苦行。则成倒说矣。十忍者。释迦因中舍身饲虎。割肉喂鹰。剜肉然灯。敲髓济病。破脊而全。逐鹿碎形。而饭饥民。以致舍国城妻子一切施度中事也。善男子。欲成忍力。先悟心宗。身与空相应。於偏菩萨中。便能刀割香涂。何苦何乐。此虽未究竟事。然初心入道。便当具此大丈夫作略也。今固忍力未成。而此道心当发。若不如上。则失菩萨广利之心。成世人自私之过。受戒无益。我今开导。汝当量力奉行。渐渐扩充。务如经说。汝当道依教奉行。(答)依教奉行(三说三应下座)。

  将授菩萨大戒和尚先差阿阇黎开导发大誓愿法第十八

  (和尚差请简如前。内只改开导发愿字。引请举赞)。
  愿无虚设。行实相因。先寻师友大乘人。禅教两相亲。不碍唯心。广度誓弘深。
  大愿王菩萨摩诃萨
  诸大德等。闻磬声。各礼三拜。一齐胡跪合掌。
  引请作白
  将修六度。先求正法之师。欲证一乘。用发四弘之誓。心芽内茁。法雨外滋。匪从缘而莫成。当秉教而斯广。我今为请(某)禅师。为汝作开导发愿阿阇黎。而况此师宿乘大愿。现示开迷。梵音和雅。而乐闻法。旨深渊而不倦。请师之语。汝合自陈。恐汝未能。当随我道。
  引请鸣磬唱云。
  大德一心念我弟子。(某甲)求示菩萨大愿学。愿大德为我作开导菩萨大愿阿阇黎。我依大德故。得发真实菩提愿。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阇黎抚尺白云。
  善男子等。汝既殷勤伸请。我当为汝依经开导发愿法。所有言教。汝当谛听。
  夫声闻证空亡我故。无接物之仁。菩萨入假兴慈。乃发利生之用。是当开小向大。先示植因趣果。苟因心不真。本愿未实。譬如狂花无本。后果何从。断树无根。乔枝难活。今既求菩萨乘。趣如来果。先须依经发愿。培植本因。向后奉戒修行。圆成佛道菩萨戒。梵网经云。若佛子常应发一切愿。孝顺父母师僧。愿得好师同学善知识。常教我大乘经律。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使我开解。如法修行。坚持佛戒。宁舍身命。念念不去。心由是而知。自己本来心地。不可触犯。如父如母。故当孝顺父母师僧也。然我所亲之师友。若非真正有学有悟大乘之师。恐生岐路。故首愿愿得。好师好友。教我大乘四十心之心地。令我参寻开悟。如法行持。永不敢触犯自心。宁可舍此身命。而此愿念念不敢去心也。既发是愿。复发誓言。宁以身投猛火刀山。终不毁佛经律。与女人作不净行。此以淫为生死根本。若不誓愿断淫。则永沉生死。何由向菩萨乘中。广行六度耶。此举淫以该杀盗妄之愿也。复作是誓。宁以热铁缠身灌口卧大猛火受三百矛刺。身投热铁镬。终不以破戒。身口受信心檀越衣服饮食床座医药房舍屋宅园林田地。此则以檀那信施。为我持戒。精颛而设。故非破戒。身口之所堪任也。复作愿言。宁以铁锤碎身。终不以破戒之身受人礼拜。此言非真持戒。不可受人恭敬也。复作愿言。宁以热铁刀矛挑目劖耳。刃刀割鼻断舌。利斧斩破其身。终不以破戒之眼视色耳听声鼻嗅香舌尝味身受触也。此言六根不以破戒。受信施之六尘供养也。已上发愿发誓已。得真师好友正法正心。而不敢於四弃十重。纤毫破犯。一切供养恭敬。六根六尘。一由圣戒。则自利既成。众生可度矣。故下复作是愿。愿一切众生。悉得成佛。此大乘菩萨利他之愿也。夫利他者。先当自利受戒者。实为度生。苟非发愿之坚牢。曷由操行之不变。皆以先愿为因。后从愿行成果。善男子等。将求大戒。合发愿心。后来入菩萨坛。授菩萨戒。释迦座前。和尚语下。令汝发愿。当运此心。故云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此四弘誓也。十方如来由此成佛。一切菩萨以此利生。汝当学佛菩萨发广大心。立广大愿。汝当道依教奉行。(答)依教奉行(三说三应下座)。

  正授菩萨大戒轨仪第十九

  (凡授菩萨大戒。先於正受戒之前。和尚差阿阇黎。逐一开导。菩萨当知之事。令其坚固开扩菩提大道心已。然后隔宿引请。引领戒子。至方丈前。通侍者。启请和尚。戒子礼毕。引出。明晨行者於释迦佛左右隅。各设一高座。上首供养文殊菩萨。为羯磨师。弥勒菩萨为教授师。十方诸佛为尊证师。诸大菩萨为同学侣。下首则律师。当踞此席。以代教授之位。更於下首之下傍。设一平座。则安二阇黎位。以俟诵十重之文。其教授师侧。侍立二引请。以赞律主。诸座〔上〕皆香花罗列。殿中扣大钟。踈踈集众。摆列幡花行炉灯笼。毕具於前。二引请击磬。监寺执香。率诸戒子。至方丈三拜。监寺运香。请师。出殿中。钟止。接擂大鼓。迎至殿中。律师大展。释迦文佛三拜。至羯磨师前。展三拜。至本座前。问讯登座。监寺先备瓣香佛前。跪三上已。下数步。回身三拜。复具瓣香。羯磨师前。跪三上已。复回身三拜。再具瓣香於律师前。跪三上。回身亦三拜。至诵戒师前。问讯上香问讯毕。中央再展三拜。傍立。鼓毕。律师鸣尺云)。
  众集否。(引请答云)众已集。(师云)和合否。(答云)和合。(师云)众集和合。何所作为。(答云)为好心求戒者。说菩萨大戒。(师云)善哉可尔。(复问云)未授菩萨大戒者出否(答云)已出。
  引请举赞
  一尘才热。藏海圆收。河沙诸佛现毛头。触着便归休。香霭初浮。心地戒光流。
  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引请作白
  诸大德等。闻磬声。各礼三拜。胡跪合掌。
  白云。
  夫登菩萨位。须凭戒品。以高跻开菩萨心。是仗佛口而生降。佛子既发无上志。入毗尼坛。我今为汝虔请。(上某下某)(某)处宗师为得戒教授菩萨阿阇黎。请师之语。汝合自陈。恐汝未能。当随我道。
  引请作梵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求受一切菩萨。学一切菩萨心地戒。愿大德为我作得戒教授。阿阇黎我依大德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