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戒律宗
- 弘戒法仪
弘戒法仪
续藏经 弘戒法仪
明 法藏辑
弘戒法仪序
世尊以金襕袈裟。付大迦叶。而禅法律并传。名之曰祖印者。盖以实相无相涅盘妙心。为三宗之的旨也。佛灭度后。律家不悟心宗。遂裂比丘一法为五部。是以禅宗传法传心。而不传小律。盖谓小乘不知禅律同宗。而互为诋讼故耳。故佛藏经以实相为宗。以禅人不知法律之心者。谓之增上慢人。以法师之不识禅心之律者。谓之不净说法。以律师之不悟禅宗心印者。谓之破戒比丘。以皆不知实相无相为一宗。而欲分茅裂土。各为封树。而无法王气象故也。自无相好佛已来。三宗品立。门户各开。如罗睺罗之堕钵。苦无发心。重为缀之者。可悲也。法藏初受戒於云栖。既具圆於灵谷。再禀云栖塔前。而教授於云门。往复至再。纵三家之法为一律。盖以禅人忽律而重心。戒师执相而遗体。自戒坛一闭。仪法尽亡。相顾讥诃。难於和会。不揣浅见。求拾古规。得昔律师之具足戒式於南坛。略加参演。仿菩萨戒式於戒疏发隐。勉自补全。皆欲以禅教律三宗。会归实相无相涅盘妙心之一旨。勿使堕於增慢不净破戒之流弊。此诚缀钵之痛心。和法之愚见。览此者。幸勿以禅不搀律。戒不谈禅之论为诋可也。於是集三归五戒八戒剃度十戒。并比丘白四羯磨。及菩萨戒等。为诸品说戒之式。汇沙弥律仪要略。比丘戒本。梵网经。为三种诵戒之本。并随机羯磨。为比丘之则。着梵网一线上下卷。为禅律一心之宗。兼之佛藏经四卷。共刻一函。合命之曰弘戒法仪。俾受戒之人。急究禅以求戒体。而参禅之人。务持律以固禅宗。禅律一心。而教无别出之遗法矣。此救末世之急先务也。其间缺失讹谬。愿同心者。明以救我。
天启癸亥孟冬朔旦三峰菩萨戒弟子法藏书于北禅寺禁蛙堂中
弘戒法仪目录
授在家二众三归依法仪第一(补述以三归为入法之首故) 审在家出家求授五戒八戒并求剃度十戒等遮难法仪第二(补述以必先审忏前愆故) 授出家在家五戒八戒法仪第三(出戒坛古本补赞附补授八戒法) 沙弥得度法仪第四(出百丈清规补赞) 将登坛授具足戒预问难法仪第五(出戒坛古本补赞引启请结辞) 或将出家或将授具戒俱应先授四依法仪第六(出戒坛古本补前后文。此法应在未受具前说。又律中因外道。止堪二依。退失出家之利。佛许在白四羯磨。后说亦得) 将欲登坛授具先整授沙弥十戒初禀堂头和尚法仪第七(出戒坛古本补赞) 次差阿阇黎授沙弥十戒法仪第八(出戒坛古本补赞) 将授具足戒先差教授师授持衣教钵法仪第九(出戒坛古本补赞。及印心文) 将登坛授具足戒先策发沙弥法仪第十(出戒坛古本补赞) 登坛授大比丘具足戒白四羯磨法仪第十一(出戒坛古本补请仪祝圣文) 比丘白四羯磨受具足戒已次当差阿阇黎与说随相法仪第十二(出戒坛古本补赞。及引请文开导文结文。按比丘律授戒。以白四羯磨为主。随相乃结戒后所出。故不应在坛上说戒相。又和尚至尊前羯磨问难。尚出阿阇黎之口。岂说戒相而非阿阇黎事耶。幸毋失此体。当尊律制。及昔律师说戒本文为是) 说菩萨戒诸法仪开后(藏中诸家固自有本。今以未尽阐扬梵网经中意义。求戒者一受便了。不知菩萨戒为何物。兹复按经立义。重重开导。使其一受戒。便知菩萨戒中大意。深益后学。幸勿以杜撰。擅擅藉口) 差阿阇黎审比丘授菩萨大戒法仪第十三(按云栖具戒便蒙补述) 将授菩萨大戒先差阿阇黎开导三自归令参心地法仪第十四(补述) 将授菩萨大戒差阿阇黎问七遮法仪第十五(按梵网经补述) 将授菩萨大戒先差阿阇黎开导忏悔法仪第十六(按梵网经补述) 将授菩萨大戒先差阿阇黎开导苦行法仪第十七(按梵网经补述) 将授菩萨大戒先差阿阇黎开导发大誓愿法仪第十八(按梵网经补述) 正授菩萨大戒法仪第十九(按梵网璎珞等经补述) 教授锡杖法仪第二十(按五家宗旨锡杖经补述) 诵沙弥戒本第二十一(按云栖沙弥律仪要略补仪赞) 诵比丘戒本第二十二(按云栖较正梵网经善本) 诵菩萨戒本第二十三(按云栖较正梵网经善本。及说戒序补仪赞。并补中间问清净法) 授戒辨第二十四(因诸家争论及授戒法。失古体故述) 进戒示语第二十五(因授戒时示众。有补后人。故备於此) 衣钵总持第二十六(因今人认三衣为戒衣。禅者不用衣钵故示) 登坛授戒引请法仪第二十七(法仪全在引请提唱。始得整饬。故备於此) 衣图第二十八 坛仪第二十九 比丘羯磨法第三十(比丘日用者不可不知) 菩萨羯磨法第三十一(当依大乘诸律。不得用比丘法混滥) 梵网经一线上下卷第三十二(因阐禅律同宗故注) 佛藏经第三十三(因今人不知实相为禅为教为律。而分为三家。以起斗诤坚固。故当流通。以警三种匪人)
弘戒法仪上卷
授在家二众三归依法仪第一
引请举香赞
自心本净。性法生光。头头无碍是心王。三宝出含藏。一炷心香。归戒露堂堂。
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善男子等。闻磬声。各礼三拜。称自己名字(某)。翘勤合掌。
引请作白
夫莲花出陆。须凭法水之滋。净念超凡。应藉宗师之指。若不依僧。何能知法。苟非归佛。无以出尘。公等现(居士善女)身。具如来体。将欲破妄归真。须先住俗从道。既已发圆成意。秉殷重心。久慕明师。端求大法。我为(居士善女)等。谨请(某)禅师。登宝王座。应水月机。开演自性之归依。教授利生之戒善。请师之语。汝合自陈。恐汝未能。代为唱举。汝当至诚随我启请。
引请作梵
大德一心念。我弟子(某)。今请大德。为我作三归本师。我依大德故。得入最初地。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和尚鸣尺云。
汝既殷勤伸请。我为汝作三归自性师。所有言教。汝当谛听。
善男子善女人等。汝既发心。归依三宝。我当为汝谨请十方诸佛。三世法宝。诸菩萨众。历祖师僧。光降道场。证明诚恳。
起立 请圣 引请举 香花请。
南无一心奉请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一切诸佛。一切尊法。一切贤圣僧。惟愿不违本誓。哀愍有情。临降道场。证明诚恳。
南无一心奉请乐邦教主。堪忍本师。龙华会上至尊。过现未来善逝(惟愿同前)。
南无一心奉请大行普贤。文殊师利。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同前) 就坐。
一心奉请护法天龙。伽蓝圣众。护持斋戒一切善神等众。惟愿临降道场。精严拥护。
鸣尺白云。
三宝光临。万神侍卫。朗当台之法镜。鉴出海之心珠。宜乎万虑雪清。一波不动。俾镜涵珠彩。珠现镜光。互融凡圣於一源。交灿主宾於双照。心光独露。鉴觉全彰。我今为汝指出自性三宝。一心十善。令汝了然开悟。不假修为。开火宅之青莲。净红尘之白业。磨不磷。涅不缁。修不无。染不得。居净名之列。为近事之尊。所谓佛者何。即今一念自心。如珠如镜。灵灵不昧。了了常知。知而无知。不寄诸缘。不生二念者是也。所谓法者何。即今了得此无知不昧之心。即是本心诸佛。更不生疑生怖起惑起念者是也。所谓僧者何。即此知而不染。湛而不摇。常清常净。随时应物。如水中月者是也。此自心之三宝也。诸佛得此心。故云正觉。诸法诠此心。故云妙法。众僧了此心。故称净众。是知现前所请诸佛法僧。乃先证自心之三宝也。即今归依一念灵明现证自心之三宝也。汝能传持此教。接引后人。以明此心。此未来同证自心之三宝也。故知自心具三世。摄十方。所谓心佛众生。三本无异。一证永证。皆为空名。有非实有者也。所谓一心十善者。一心不生。则意无贪嗔痴。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身无杀盗淫。故四十二章经云。心为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是知即此一念无心之三宝。则万善具足。十度齐彰。依此而修。是为真修。依此而证。是为实证。更复兼之孝弟忠信。仁爱慈和。释放生命。方便救苦。无非推此一心行於世间。谓之心佛出世者也。以此心独脱无染。即是罪性本空。以此心念念清净。即是现生净土。以之忏悔。何罪不灭。以之念佛。何愿不成。皆不出乎自性之一心也。上来为汝开陈自心三宝。令汝直下明心见性。理相既明。事须成就。更当统汝归依现坐道场十方三宝。师师传心。佛佛授手。世世生生令不退转。汝能归依。随声应答。
善(男子女人) 归依佛 归依法 归依僧(三称)。
归依佛 两足尊 归依法 离欲尊 归依僧 众中尊(三称)。
归依佛竟 归依法竟 归依僧竟(三称)。
上来归依三宝已竟。从今已往。称佛为师。称法为师。称僧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更为汝等作法忏悔。涤其旧染。不复再作。一净永净。我为唱导。汝当随和。
忏悔偈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上来忏悔已竟。更须发大誓愿。广度众生。齐成佛道。先当求生净土。亲觐弥陀。一生补处。还来此土。化导众生。同为莲上化生。勿使轮回环转。更为示汝一心净土法门六字弥陀圣号。时时系念。勿染尘劳。举。
阿弥陀佛身金色(云云)。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上来归依三宝。誓生九莲。现为无量寿王。来作微尘剎主。永无退转。必定圆成。汝当依教奉行。
审在家出家求授五戒八戒并求剃度十戒等遮难法仪第二
引请举赞
真香才触。妄罪全消。殷勤刳露象初调。玄诲入甄陶。心体参寥。妙戒本昭昭。
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诸善男子等。闻磬声。各礼三拜。胡跪合掌。
引请作白
标指尖须当见月。拈皂角合悟救糍。汝等既当禀戒。於堂头先合洗除於心地。兹者阇黎迎降法席。崇舒忏法。依人理当精审。请师之语。汝合自陈。恐汝未能。皆随我道。
引请鸣磬作梵
大德一心念。我(弟子某甲)今请大德。为我作审戒忏悔阿阇黎。我依大德故。得受审戒忏悔法。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阇黎鸣尺云
未受戒者出否(引答云)。已出(阇黎云)。
善男子。汝既殷勤伸请。我为汝等。作审戒阿阇黎。所有言教。志心谛听。
阇黎抚尺云
欲出明月珠。焉可尚凭泥染污。将盛狮子乳。固当净涤琉璃瓶。或欲归戒为近事。或当剃染为沙弥。悉应舍妄归真。露罪忏悔。若不尽忏悔。纵受得戒。犹是罪福杂糅。净秽沓陈。无上菩萨岂能纯一。必须如洗故衣去其垢迹。本体洁白。方可受色。良以人居六道。幸预胜伦。逼近佛阶。易於修进。但恐重罪所遮。为作佛之障难。若无遮障。戒可得受。汝等各各刳心沥胆。对我一一开陈。从昔以来。意根忆持。所作所为。七遮十恶。极重等事。向我倾心吐尽。不得丝毫隐藏。我今逐一问汝。汝宜逐一实答。各各起立。暂住一边。逐位胡跪佛前。深思细察。有则言有。无则言无。不得轻心惑乱。善男子。汝名某甲(答云某甲)。问汝不曾出佛身血否。(答云)无。问汝不曾弒父弒母否。(答云)无。问弒和尚阿阇黎否。(答云)无。问破羯磨转法轮僧弒圣人否。(答云)无。问曾断人命否。(答云)无。问曾杀曾食禽畜等生命否。(答云)无。问曾盗常住物佛物法物否。(答云)无。问曾盗和尚阇黎法师及上中下座一切众僧物否。(答云)无。问曾盗取冒取匿取檀信物否。(答云)无。问曾犯比丘尼作不净行否。(答云)无。问曾於六亲姑姨姊妹行淫欲否。(答云)无。问曾犯若男若女若畜生若鬼神行淫欲否。(答云)无。问曾谤师长父母及犯诤违逆等否。(答云)无。问两舌斗乱人否。(答云)无。问恶口骂人咒人否(答云)无。问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见言不见不见言见否。(答云)无。问装点巧言证入人罪否。(答云)无。问曾破酒戒否。(答云)无。问欠人债不肯还偿否(答云)无今对十方三宝护法天龙诸善神前。有即言有。无即言无。弗得覆藏。高峰妙禅师云。如洗臭糟瓶相似。千番百番洗泡。得乾乾净净。无一点气息。无上醍醐。方堪盛受。汝说罪已竟否。(答云)已竟。且起第二位过来(逐一问毕)。乃云汝等说罪俱竟否。(一齐答)俱竟。
上来说露已竟。从今每於中夜。志诚向十方诸佛。殷勤顶礼。(某)忏法若干。并礼大悲观音圣号。求其加护。罪得消灭。我今为汝作法忏悔。众等各宜悲欣交集。渴仰翘勤。同声应和。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上来审戒忏悔作法已竟。将剃度。及受十戒八戒者。各宜静虑。具足衣钵等法。以俟至期说戒。若欲受三归近事五戒八戒法者。同候堂头。志诚听戒。汝等各宜依教奉行。(答)依教奉行(三称)。
出家在家授五戒法仪第三
第一请师
引请举赞
三请纳体。五戒培根。洗清遮难指心源。初地信为门。一瓣香焚。恳到礼三尊。
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诸善男子等。闻磬声。各礼三拜。胡跪合掌。
引请白云。
夫原受三归。为翻往昔之邪境。即授五戒。先登初级之重楼。不得明师。难传圣法。今为汝请(某)堂上(某)宗师。为汝等作五戒阿阇黎。而况此师诲人无倦。接物有方。汝当端秉一心。随我殷勤伸请请师之语。汝合自陈。恐汝未能。皆随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