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止观贯义

一约横破(二)
一详破单见(二)
一破四句三假(四)
一破有见三假(二)
一正观破(二)
一观性相空(三)
一观破因成(二)
一总相观空与中论同(三)
一观法(二)
一观性空(三)
  一正观(当)二推检(四)
  一推自生(若心)  二推他生(若言)  三推合生(若根)  四推离生(若根)

  三证成(中)

  二观相空(若推)

  二出名(若四)  三结同(性)

二别相观空与大品同(二)
  一正观(若根)  二结同(如)
二观破相续(二)
  一不悟过相(若)二总别观破(二)
一用观(二)
一性空观(二)
  一正观(此)二推检(四)
  一前念不灭后念生(若)  二前念灭后念生(若)  三前念亦灭亦不灭后念生(若)  四前念非灭非不灭后念生(若)
  二相空观(如)

  二出名(相)
三观破相待(二)
一不悟过相(二)
  一标示(若)二出相(二)
  一正依义释明(此)  二重借语示相(上)
二总别观破(二)
一用观(二)
一性空观(二)
  一正观(今)二推检(四)
  一待无生而生心(若)  二待有生而生心(若)  三待亦生亦无生而生心(若)  四待非生非无生而生心(若)
  二相空观(如)

  二出名(求)

  二观生法空(复)

二结益相(三)
  一上根有破得悟(是)  二中根执轻伏有(若)  三下根又着无见(以)
  二破无见三假○  三破双亦三假○  四破双非三假○

  二破句外绝言○

  二略破复具○

  二约竖破○

  三结示○

  二料简○

  二料简得失○  三明破见位○

  三结成○

○二破无见三假(二)
  一叙起见由(失)二观破计无(二)
  一标(又)二释(二)
  一总破(总)二别破(三)
一出空见过(三)
  一牒上观相(别)二正起空相(二)
  一正明(或)二简异(二)
  一标征(释)二正简(二)
  一外道观空(外)  二佛子观空(佛)

  三出所观假(云)

二正破见计(二)
一总相观(二)
一性空观(三)
  一正观(当)二推检(四)
  一意根自生(若意)  二法尘他生(若意)  三根尘合生(若根)  四根尘离生(又)

  三总结(当)

  二相空观(性)

  二别相观(乃)

三结成益相(三)
  一上根无破得悟(是)  二中根执轻伏无(若)  三下根仍着双亦(勤)

○二破双亦三假(三)
一叙见起过(二)
  一牒上观相(次)二出双亦过(三)
  一正出(或)  二引明(如)三指示(二)
一见心苦集(二)
  一阴苦(云)  二使苦(又我)

  二见心三假(又此)

  二正用观破(今)三结成益相(三)
  一上根执破得悟(即)  二中根执轻伏见(若)  三下根仍计双非(亦)
○四破双非三假(三)
一示起过相(二)
一见心诸过(二)
  一双无计实(次)二计实过患(三)
  一正责(是)  二出过(若)  三结示(略)
  二见心三假(又)

  二正用观破(若破)三总别结示(三)
一总示破计之意(二)
  一点四谛法(复)  二皆用是破(夫)

二别结今观之益(三)
  一上根见亡慧发(若)  二中根成方便道(若不)  三下根度入无言(此)

  三总结说过之意(所)
○二破句外绝言(二)
  一明悟者定慧明静(次)  二出不悟不出见网(复)

○二略破复具(二)
  一出惑相(复)  二明观破(破)

○二约竖破(三)
  一总叙上观益相(若人)二总出上破不绝(二)
  一横破不绝(或)  二竖破不绝(又)

三正用观法竖破(二)
  一叙前是横破(上)二今直下是竖破(四)
一破生句(三)
  一定计(汝执)  二举勘(汝是)  三结责(用)

二破不生句(三)
  一定执心(若)  二正举勘(汝)三释异解(二)
一释通世解不生(三)
  一举执(世)二释通(二)
  一正解(今)  二结明(三)

  三结责(利)

二释通论师解不生(三)
  一或人难(有)  二论师救(中)三今解明(二)
一判释论救(二)
  一判(此)二释(二)
一明此解扶中(二)
  一正明(何)  二出意(按)

  二责伤文失义(若)
二略解不生(三)
  一标示(今)二正出(二)
  一十意(一)  二结摄(若作)

  三结责(汝作)

三破双亦双非二句(二)
  一总示(竖)二别明(二)
一破双亦(二)
  一勘过(若谓)  二结破(若非)

二破双非(二)
  一勘过(若谓)  二结破(既非)

  四破句外绝言○

○四破句外绝言(二)
一破四句言外(二)
一正破(二)
一横破四句言外(三)
  一标示(若)  二正勘(是)  三结责(不)

二竖破四句言外(三)
  一标示(更)  二正勘(十)  三结责(若不)
  二结示(前)

二破邪绝干正(二)
一正破(三)
  一出妄齐正(今)二勘责不齐(三)
  一指妄总责(何)二随勘不齐(二)
  一约义勘(诸)  二举事勘(复)

  三责结可怪(盲)

  三结过明破(走)

二简辨(三)
  一出计(复)  二辨明(一往)  三简判(又)

○三结示(三)
  一结见过无量(一)  二结观治功用(当)  三结破徧得名(能)

○二料简(二)
  一简初观破有意(问)  二简二观破空意(问)

○二料简得失(二)
  一牒问(二)二正简(三)
  一开章(答)  二立譬(一)三释明(二)
  一判(前)二释(二)
一前二章(二)
  一释(所)  二结(此)

  二后二章(三)
○三明破见位(二)
一正明(二)
  一正四位(三)  二判同异(断)

二料简(二)
  一简修时发境(问)  二简通明诸位(问)
○三结成(二)
  一结观名(体)  二结观门(见)

○二破思假入空(二)
  一标示(第)二释明(三)
一明思假相(三)
一略释名相(三)
  一出名(思)  二品数(历)三释明(二)
  一正三毒(皆)  二思惟惑(称)
二息诤贪爱(二)
  一论诤(数)  二解息(但佛)

  三结示观要(入)

二明体假入空观(三)
  一出析体门(二)二明破假观(二)
一释明观法(三)
一观破欲界九品(二)
一正观假空(二)
二无生门通止观(二)
一正观贪(二)
  一标示(今)二释明(二)
一初品三假(二)
一出假相(二)
  一贪欲染相(如)  二取成三假(若)

二用观破(三)
一因成(二)
一正破(二)
一性空(二)
  一正观(观)  二推检(若)

  二相空(四)

二观成(二)
  一利根直悟(利)  二钝根转观(设)
  二相续(若钝)  三相待(修)
  二八品例明(初)
  二余三例(破)

  二止观成无生门(九)

  二料简品帙(问)

二观破色界九品(三)
  一明所依智(次)二正观假空(四)
一初禅观相(三)
  一出修发体相  二明惑品假法(其)三观从假入空(二)
一观贪九品(二)
一初品(二)
一观因成(二)
一无生门通止观(三)
  一出不观过(若)  二止观正观(今)  三断断成相(善)

  二止观显无生门(一分)

  二例续待(相)

  二余八破

  二例观痴慢(破)
  二二禅观相(若)三三禅观相(二)
  一舍俱天(三)  二外道天(若)  三那含天(若)

  四四禅观相(三)

  三结正无生(色)

  三观破无色界九品○

  二判用二智(若)

  三结破法徧(是)

  三明破思假位○
○三观破无色九品(四)
  一空无边观相(次)  二识无边观相(先)  三无所有观相(先)四非非想观相(三)
  一辨出定名(先)二判漏无漏(二)
  一相对以辨(大)  二今观无漏(教)

  三正观破假(此)
○三破思假位(三)
  一标列(三)二释明(四)
一三藏破思位(三)
  一标示(三)二释明(二)
  一明观位(断)  二结观成(三)

  三结成(此)

二通家破思位(三)
  一出经(二)二释明(二)
  一总释(所)  二别明(乾十位)

  三结成(此)

三别名名通共位(二)
一核旧(二)
一核旧师不解通义(二)
  一牒说(三)  二今核(今)

二核人师不解经义(二)
  一牒说(人)  二今核(此)
二正明(二)
  一借别一教名通位(言)  二借别十地名通位(若)
四别名名通菩萨位(三)
  一正示(四)二辨齐(三)
  一出旧(旧)二正释(二)
  一辨旧(但)  二明今(今)

  三结示(此)

二简明(三)
  一问起二答释(三)
  一约三处焦炷发明(答)  二约十地如佛发明(又大)  三约别立忍名发明(又大论)

  三结示(如)

  三料简○

○三料简(二)
一简四教破假(二)
一破假名同(四)
  一三藏(问)  二通(问)  三别(若)  四圆(若)

二用智则异(三)
  一标示(复)  二正明(三)  三比望(若)
二简历品超果(二)
  一问二答(二)
  一标示二释明(三)
  一四教超不超义(若)二随出超果四种(二)
  一标(超)  二释(本)

三发明圆超之义(二)
  一正明(间)  二结示(随)

○四门料简(二)
  一标示(三)二释明(四)
一三藏四门(三)
一四门别入(二)
一明破明入道(四)
一有门(三)
  一破假意(阿)  二入道门(鹿)  三引文结(大)

二空门(三)
  一破假意(若)  二入道门(故)  三引文结(大)

  三双亦门(若)  四双非门(非)

  二结四俱沟港(如)

二融会四门(三)
  一同见真谛(四)二解息论诤(三)
  一跋摩致讥(跋)  二以理总责(然)  三从容解息(若生)

三示明徧学(二)
  一出二乘一道不融(何)二明菩萨四门徧学(三)
  一标示(三)二引释(二)
  一引明(故)  二释出(龙)

  三结示(虽)

  三结示非用(涅)

二通教四门(三)
一四门别入(四)
  一有门(次)  二空门(若)  三双亦门(若)  四双非门(既)

二四门通入(二)
  一明体门无着(若亡)二明无诤观门(三)
  一总示(又)  二简明(问)  三结示(通)
  三结示非用(中)

  三别教四门○  四圆教四门○
○三别教四门(二)
  一明别意(次)二出门观(三)
一四门别观(四)
  一有门(言)  二空门(空)  三双亦门(亦)  四双非门(非)

  二四门通入(如)  三结示非用(涅)
○四圆教四门(二)
  一出圆意(圆)二明门观(三)
一四门别入(四)
  一有门(云)  二空门(空)  三双亦门(云)  四双非门(云)

  二四门通入(云)三结示今用(二)
一结上无生门(二)
  一正结(如)  二重简(若)

二结今圆四门(二)
  一正结(涅)  二显前(上)
○二从空入假破法徧(二)
  一列章(第)二解释(四)
一入假意(二)
  一标根(入)二出意(三)
  一简小(夫)  二正明(菩)  三结示(若)
二入假因缘(三)
一正明(三)
  一标(入)二释(五)
  一大悲  二本誓  三利根  四善巧  五精进

  三结(是)

二引同(三)
  一标(如)  二释(彼)  三结(此)

三简明(三)
一分别有入不入(三)
  二标示(从)  二释明(当)  三结示(今)

  二正明具缘能入(具)  三结示声闻不入(声)
  三入假观(二)四入假位(二)
  一列(三)二释(三)
一知病(三)
  一总标(知病)二别释(二)
一知见病(二)
  一列(知见根)二释(三)
一知病相(四)
  一知见根本(云)  二知起见因缘(云)  三知起见久近(云)  四知见惑重数(云)

二明观法(三)
  一牒上见病(病)二出假观法(二)
  一出假易观(又)  二菩萨能入(二)

  三两种观悟(或寂)

  三结观法成(於)
二知思病(三)
  一知病相(次)二明观法(二)
  一出假观法(二)  二两种观悟(通)

  三结观成(分)
  三结示(上)

  二识药○  三授药○
○二识药(三)
  一标列(二)  二引经(大)三释明(三)
一世间法药(三)
  一引论标意(释)  二二经证成(大)三惠用法施(三)
一分别法药(三)
  一标示(若)二释明(三)
  一五常似五戒(仁)  二五行似五戒(又)  三五经似五戒(又)

  三结示(如)

  二菩萨修悟(出)  三示非究竟(然)
二出世法药(二)
一分别法药(二)
  一大经诸法法药(次)  二诸经增数法药(又)

  二菩萨修悟(是)

三出世上上法药(三)
一约止观明法药(二)
  一随机十法(又)  二随机无量(当)

二以譬喻识法药(二)
一依本作方(四)
一喻为病立法(二)
  一举喻  二合明

二喻识业所宜(二)
  一举喻  二合明

三喻开广法药(二)
  一举喻  二合明

四喻法药徧知(二)
  一举喻  二合明
二随机作法(二)
  一举喻(复)  二合明(佛)
  三出菩萨修止观(菩)

○三授药(二)
  一领前(三)二正明(二)
  一授世间药(若)二授出世药(二)
  一标示(又)二释明(二)
一授药治病(四)
一下根缘生药(二)
  一授药治病(下)  二作论申门(虽)

二中根即空药(二)
  一授药治病(次)  二作论申门(就)

三上根即假药(二)
  一授药治病(次)  二作论申门(此)

四上上根即中药(二)
  一授药治病(次)  二作论申门(亦)
  二服行获益(若)
○四入假位(二)
  一标章(四)二释明(三)
一历教判位(三)
  一示意(人)二判位(二)
一正三根出假(二)
一正明(四)
一藏三根出假(二)
  一简二乘入空(夫)  二明菩萨出假(若)

二通三根出假(三)
  一简七地断结(通)  二正三根出假(但)  三详不能出假(若七)

  三别三根出假  四圆三根出假(圆)

  五结判(上)

二例三根入空(二)
  一标示(既)  二释明(情)
  三简明(问)

二明利益(二)
  一总示(二)二判明(三)
  一藏益(三)  二通益(若)  三别圆益(三)
三结破法徧(三)
一正结两观(二)
一结前从假入空(二)
一就文论破徧(三)
  一别圆益相(别)  二料简变易(若)  三结真利益(故)

  二约意论破徧(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