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如来行迹颂

  化缘既云毕  涅盘时已至  末后壬申岁  二月十五日  即趣拘尸城  娑罗双树间  叮咛诲众云  我今常入灭  诸有所疑者  应当来问耳  承勑竟谘问  一一随决答  一切天人众  争陈最后供  余皆默不许  唯受纯陀供
  涅盘经云。世尊於二月十五日晨朝。放光照大千界。乃至十方六趣众生。遇光灭罪。又有五十四众。一时云集。同声唱言。苦哉苦哉。如何一旦慧日灭没。尔时一切天王人王争设供养。皆不许之。唯受长者纯陀之供。经律异相云。佛临入灭。有长者。名曰纯陀。泣告世尊。我等从今无主无救。贫穷孤困。欲从如来求将来食。惟愿哀受我等微供。然后涅盘。佛言。我今为汝断除贫穷。以无上法雨。雨汝身田。令生法芽。令汝具足檀波罗蜜。是时人天皆来奉供。佛悉不受。大众唱言。奇哉纯陀。成就大福。我等供具则为唐捐。世尊欲满众望。一一毛孔化无量佛。一一诸佛各有无量诸比丘僧。悉皆受供。释迦如来自受纯陀所奉之供。
  佛虑末代众  於法起断见  夭伤其慧命  亦亡失法身  更设三种权  以扶一圆实  一切有佛性  一切法常任  屠儿广额者  立地顿成佛  五逆阿阇王  罪灭而妙证  是知涅盘法  罪福本平等  若欲疾成佛  应须学此法
  涅盘经义者。已如前示。此不烦录。言广额屠儿者。闻一切物皆有佛性之言。放却屠刀。立地成佛。又阿阇世王。闻调达语杀父瓶沙。心即劳热。满身生疮。天下诸医无能治者。有一大医。名曰耆婆。即白王言。欲治此病。莫如投佛。王即依言。俱诣佛所。闻罪性空。发菩提心。身疮便愈云云。如来出世五时说法次第如是。
  夫诸佛如来随顺群机。说种种法。然不出四门。谓一者有门。二者空门。三者亦有亦空门。四者非有非空门。为化有者说空门。乃至为化着亦有亦空者。说非有非空门也。是以佛无定说。法亦无定。但逐机宜说示耳。呜呼。今者去圣既远。时当斗诤牢固。众生执心胶固。竟争人我。不本如来方便大义。於一源法。分派互诤。以至相残。痛哉痛哉。今不肖也。依祖说出一譬。统论诸教。以息众诤。譬如大海潜流四洲天下。无所不至。故於平地或高原上。乃至山顶。凿之得水。或遇石缝。迸出为泉。众泉合成一川。众川合成一河。众河流入大海。同为一味。是谓还源反本。彼诸水等各有其名。曰某泉。曰某川。曰某河。然其源则祇一海也。如是众水。一归於海。岂有大小深浅之别名乎。法门亦尔。如来始成正觉。初说华严。而有小机。如聋无益。於是兴悲。为引此类。且设方便。示说阿含。次说方等。次说般若。次说法华涅盘。如是等法。其名虽异。义则是一。何者。最后灵山开权显实。令一切法融为一味。平等无差。故经云。诸法实相。世间相常。是知千差万别。无非妙法。是则据华严。则一切无非华严。据法华。则一切无非法华。据般若方等。悉亦咸然。噫。或人未了如斯之义。假华严者曰。是为根本。余皆枝末。玩法华者云。此则为王。余是臣民。执余经论者皆云。如是是己非他。自惑惑人。惑之甚矣。若准大乘宗旨。则应离局执。融通无碍。若存此执。焉为大乘行人乎。且如古往诸大宗师。如斯之义非不知也。在弘法边。强构是非。抑扬彼此。此乃大权菩萨化他之方便也。况如来大圣。一大藏中。处处皆云此经第一。但为流通故尔。又有尚禅者曰。禅是教外别传。以为胜法。非毁经教。此等不知教中专示心要。故有是惑焉。盖早不看经之过也。何所怪哉。且夫我佛如来广说诸教非他。但是为显真理故也。如经云。毗卢妙体遍一切处。一切诸法无非佛法。是以非离文字别有真理。若离文求理。如杂器求金。若言理绝文字。是名三藏学者。若观文理不二。方曰大乘行人。故我天台智者大师。於法华玄义中释经之一字。皆用六尘为经。如一黑墨色。诠无量教无量行无量理。若知字非字非字非非字。无二边倒名净。净则无业名我。我则无苦名乐。无苦则无生死名常。何以故。字是俗谛。非字是真谛。非字非非字是一实谛。一谛即三谛。三谛即一谛。如此解字。手不执卷。常读是经。口无言音。遍诵众典。佛不出世。恒开梵音。心不思惟。普照法界。当知黑字是诸法本。青黄赤白亦如是也。此则以色为经。声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又观心诵经法云。何者是经。为经卷是。为标轴是。诵者为当心念是。口念是。为龈腭和合而出。为有我身。为无我身。谁是念者。推寻毕竟无有我能念者。虽无所念之经。而有经卷纸墨文字。虽无能念之人。而有我身。虽非内外。不离内外。虽非经卷。不离经卷。虽非心口。不出心口。从始至终。必无差谬。是名不思议微妙三观。三世诸佛。莫不皆从此观而生。苟能了达文文句句皆三德秘藏。读诵熏心。则心性所具圆融三谛中熏而发。岂得离文而悟理哉(已上祖说)。以此观之。则心之与教。应无有二。教外别传那个心乎。若以世尊拈华示之。为别传者。此亦不出於教。至如达摩谓可师曰将心来与尔安。又以血脉观心等论示之。此非教耶。况第六祖能禅师闻金刚经而悟道。大振宗风。那云教外别传乎。且依教而证理者。具载传记。其书山积。於中或有看一偈而复性者。或读诵而妙悟者。或书写而发慧者。或寻行数字而通透者。或但顶戴而达真者。如是获益者。罔知其数。若非心纯是教。教纯是心。恶能如是哉。夫耆婆执毒。皆成妙药。摩男所执。无非珍宝。有目之人虽为粗行狂言。皆不违理。是以先德虽有非教之言。祇是遣着之方。非究竟义。不得如我生盲。妄信先哲方便之辞。反毁本师真实之教。冀诸有此惑者。改之可也。如或不改者。吾末如之何。
  佛说是经已  一期能事毕  法付妙吉祥  背东右胁卧  安详入涅盘  如薪尽火灭  住世七十九  设会三百余  应身虽示灭  真身本常住  如月堕清昼  孤光留古躔  尔时大地震  诸天雨香华  一切四部众  失心皆躄地
  涅盘经云。诸善男子自修其心。慎莫放逸。我今背痛。如常患者。汝等文殊为众说法。今以大法付嘱於汝。乃至迦叶阿难。说法既毕。背东面西。右胁而卧。入般涅盘。于时大地震动。川流尽涸。草木摧折。幽冥大明。天雨香华。散大众上。於其众中。或有随佛入灭者。或有失心者。或有闷绝躄地者。於是依轮王法。即以佛身用安棺椁。周书异记曰。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二月十五日。暴风忽起。拨屋折木。山川覆震。天阴云黑。西方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过。至夜不灭。王问大史扈多曰。是何征耶。对曰。西方有大圣人。灭衰相现耳。
  摩耶下天来  唯见金棺泣  佛自棺中起  说偈以慰之
  佛灭之时。摩耶夫人五衰相现。阿那律升天告之。下见佛棺及衣钵杖。执之悲泣。佛从棺起。告言勿哭。说偈慰之。
  拘尸城中人  移棺欲入城  力士十六人  [掜-儿+丌]而无少动  棺自举升空  出入城四门  绕城七匝下  大众交悲喜
  拘尸城人佥议。力士十六人请举佛棺入城供养。尽其神力。[掜-儿+丌]无少动。阿尼楼豆告言。纵倾城人亦莫能举。世尊平等福利人天。棺乃自举。升虚空中。高七多罗树。从拘尸城西门而入。东门而出。复南门入。从北门出。绕城七匝。还下本处。经于七日。渡熙连河。天冠寺中。大众即扶佛身出棺。置於床上。香水灌洗。内以兜罗绵裹。外以妙氎如法缠之。仍旧入棺。满注香油。置栴檀楼上。将欲茶毗。火悉殄灭。大众疑云。如来何缘未毕乃尔乎帝释云。待迦叶故。
  迦叶在他国  晚知急急来  欲见恳三请  乍现双趺示
  是时迦叶在波波国。见尼乾执天华。知佛入灭。急诣天冠寺。欲见佛身。三请不许。乃为拨棺。现其双足。须臾即隐。
  将欲阇维时  三加火辄灭  如来三昧火  从胸出自焚  所有设利罗  其数不可计  天龙及人王  争分各起塔
  於是力士持炬阇维火即殄灭。如是再三。终不能烧。迦叶告言。大圣宝棺。三界之火所不能烧。何况汝力而能烧耶。於是如来胸中三昧之火。随声而发。迸出棺外。渐渐茶毗。经于七日。言设利罗者。亦云舍利。此云身骨。茶毗既了。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具有五色。其数无量。帝释得右边一牙及舍利。天上起塔。八大国王均分得之。各还本国。立塔供养。尚余灰炭。亦谓灰塔炭塔。以永供养。
  后有阿育王  分布成金塔  数八万四千  遍安一天下
  八大国王。共分舍利。阿阇世王得八万四千。以金函盛。作百岁灯。藏恒河中。阿育王经云。世尊入城乞食。见二童子弄土为戏。见佛欢喜。以土名麨。奉佛发愿。使我将来盖於天地广设供养。以是因缘。至佛灭后一百年后。作转轮王。名曰阿育。统阎浮提。因於嫉妬。杀八万四千宫人。后於城外。造立地狱。治诸罪人。於是消散。比丘化王。王即信悟。问比丘言。杀八万四千宫人。罪可得赎不。道人言。各为人起一塔。下着舍利。当得脱罪耳。王即寻觅舍利。见灯尚明。舍利既出。灯亦尽灭。王怪而问。莲华比丘答云。阿阇世王裁量灯油。至取舍利乃灭。又问道人何处起塔。道人即以神力。左手掩日光。作八万四千道。散照阎浮提。所照之处。皆可起塔。王即依言。作八万四千金银琉璃颇黎箧。盛佛舍利。又作八万四千宝瓶。复盛此箧。又备无量百千供养之具。勑诸鬼神。於阎浮提城邑聚落。满一亿家者。起塔一座。今此东土洛阳彭城扶风蜀郡临淄。及高丽地定安金刚山。皆有塔焉。并有神异。又阿育王敬重三宝。以阎浮提地并属三宝。是以阎浮提地如芥子许。无非三宝地分也。
  尊者大饮光  受佛僧伽棃  今入鸡足山  以待弥勒尊
  饮光梵云迦叶也。传灯录云。佛告迦叶。吾有正法眼藏。分付於汝。汝可流布。无令断绝。仍授金缕僧伽棃衣。入鸡足山。其山乃合藏身。候弥勒佛下生传付也。弥勒正云梅怛丽。此云慈氏。以世世修慈故。
  侍者庆喜尊  受佛法宝藏  与一千罗汉  结集流於世
  庆喜梵云阿难也。佛既入灭。欲色诸天共诣大迦叶所。作礼白言。佛日既没。法灯欲灭。当以大慈建立佛法。福利众生。时大迦叶受诸天请。欲集法藏。抡选无学千人。就七叶岩。而阿难结未尽故。不听预会。又迦叶以六罪责之。一听女人出家。使佛正法减五百岁。二佛示脊痛。须水不给。三佛告以修其神足。默然不应。四践佛僧伽棃。五示诸女人佛阴藏相。六前结未尽。尔时阿难闻是语已。入金刚定。破一切烦恼。三明六通。具八解脱。乃於是夜。由门钥孔入。迦叶手摩其顶曰。我故为汝令速得道。汝无恨耳。阿难升座。众有三疑。一疑佛还起坐。二疑他方佛至。三疑阿难成佛。尔时阿难唱言。如是我闻。三疑顿息。於是从初至末。四十余年所说法藏。皆悉结集。无孑遗者。
  继有三七圣  及余诸应真  造论释其义  转次广宣扬
  饮光庆喜。结藏流世。既入灭已。商那和修等二十一圣。相继弘通。利乐群品。诸圣事实。文烦不录。略标其名及传灯年数耳。一迦叶传灯四十五年。二阿难传灯三十七年。三商那和修传灯六十二年。四优波鞠多传灯六十五年。五提多迦传灯四十九年。六弥遮迦传灯五十五年。七佛驮难提传灯五十五年。八佛驮蜜多传灯四十八年。九胁尊者传灯四十五年。作大毗婆娑论。摧破邪计。扶树正宗。更振玄风。十富那夜奢传灯六十年。十一马鸣大士传灯五十六年。造起信论。重兴正法。十二迦毗摩罗传灯五十八年。十三龙树大士传灯五十七年。初为梵志。后信佛教。得鼻根净。入大海中。齅华严经。出来流布。又说大智度论。以释般若经。十四迦那提婆传灯五十一年。十五罗睺罗多传灯四十八年。十六僧伽难提传灯三十九年。十七僧伽耶舍传灯六十一年。十八鸠摩罗驮传灯三十四年。十九阇夜多传灯五十二年。二十婆须盘头传灯四十三年。二十一摩那罗传灯四十八年。二十二鹤勒那传灯四十四年。二十三师子尊者传灯五十年。已上诸圣。皆受佛勑。相继为祖。弘法利生。逮乎勒那。谓师子预谶曰。吾灭五十年后。当有难起。婴在汝身。至时罽宾国王果灭佛法。至尊者前曰。师得蕴空不。答已得蕴空。曰离生死不。曰已离生死。曰既离生死。可施我头。曰身非我有。何吝於头。王即挥剑断尊者首。白乳涌高数尺。王臂亦堕。七日而终。此乃佛灭后一千二百八年也。此后继有四圣。一名婆舍斯多。二名不如蜜多。三名般若多罗。四名菩提达摩。如是四圣虽非佛之所记。而相承传明。续佛慧命。福利无穷。俱是非常人也。何以知然。昔达摩始至此方。梁武帝问志公法师云。是何人耶。对曰。斯乃观音大士传佛心印故。自西而来。又有处云。般若多罗尊者。大势至菩萨幻有也(云云)。余之二圣例可知尔。噫达摩九年面壁。神光一谒而传心。自此承而续焰者。不可胜数。若非极圣之示迹。焉能至於此也。如欲委详历代诸圣本末。及正脉傍传诸师宗派者。请寻传灯录。
  释氏会要云。至如来灭后四百年时。健驮罗国迦尼色迦王。机务余暇。每习佛经。日请一僧。入宫说法。诸师部执不同。王用深疑。问胁尊者曰。何故尔耶。应曰。如来去世。岁月逾邈。师资异论。各据闻见。王闻斯语。甚自感伤。乃谓尊者曰。愿师具释三藏。以决群疑。尊者曰然。王即宣令广集圣贤。白诸僧曰。具三明。备六通。内穷三藏。外达五明者住。不在此位者退。自余各还住者五百。於是诸圣先造邬波弟钥论。释素怛览藏。次造毗奈耶毗婆娑论。释毗奈耶藏。后造阿毗达摩毗婆娑论。释阿毗达摩藏。凡三百万颂。九百六十万言。备释三藏。莫不穷其枝叶。究其浅深。大义重明。微言再显。广演流布。后进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