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禅苑蒙求瑶林
禅苑蒙求瑶林
(南泉法嗣 《传灯》十)
湖南长沙景岑禅师与仰山玩月次,山曰:“人人尽有者个,只是用不得。”
师云:“恰是请汝用。”
山云:“汝作么生用?”
师拦胸一蹋蹋倒。
山起来,云:“你直下似个大虫。”
自此诸方号为“岑大虫”。
百丈野狐
(《会元》三)百丈禅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
师问:“汝是何人?”
老人曰:“某非人也。於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曰:‘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
师云:“汝问。”
老人曰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
师云:“不昧因果。”
老人於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法送。”
师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盘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是。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
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蘗便问:“古人错祇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
师曰:“近前来向汝道。“
蘗近前打师一掌。
师拍手笑云:“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
(沩山举问仰山,仰云:“黄蘗常用此机。”
沩云:“汝道天生得?从人得?”
仰曰:“亦是禀受师承,亦是自性宗通。”
沩曰:“如是,如是。”)
时沩山在会下作典座,司马头陀举野狐话问:“典座作么生?”
座撼门扇三下。
司马曰:“大粗生。”
座曰:“佛法不是这个道理。”
汾阳师子
(《会元》十一)
汾州上堂谓众曰:“汾阳门下有西河师子,当门踞坐。但有来者,即便咬杀。有何方便入得汾阳门,见得汾阳人?若见汾阳人者,堪与祖佛为师;不见汾阳人,尽是立地死汉。”
江西马驹
(《会元》三)
马大师,讳道一,生汉州什仿,姓马氏。六祖谓南岳曰:“向后佛法从汝边去,生一马驹子,蹈杀天下人。”师道行江西,时人称之为“马祖”。
紫胡狞狗
(南泉法嗣 《会元》四)衢州子湖岩利踪禅师
一日上堂云:“子湖有一只狗,上取人头,中取人心,下取人足,拟议即丧身失命也。”
僧问:“如何是子湖一只狗?“
师曰:“嗥!嗥!”
三圣瞎驴
(临济法嗣 《会元》十一)临济
临迁化时,据坐云:“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
三圣出,云:“争敢灭却和尚正法眼藏。”
济云:“已后有人问你,向他道什么?”
三圣便喝。
济云:“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
言讫端然示寂。
懒安白牯
(百丈海法嗣 《传灯》九)
福州长庆大安禅师,号懒安,郡之陈氏子。受业於黄蘗山,习律乘。尝自念言:“我虽勤苦而未闻玄极之理。”乃孤锡游方。将往洪井路出上元,逢一老父,谓师曰:“师往南昌,当有所得。”
师即造百丈,礼而问曰:“学人欲来识佛,何者即是?”
曰:“未审始终如何保任?”
丈曰:“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苗稼。”
师自兹领旨更不驰求。同参佑禅师创居沩山,师躬耕助道。及佑归寂,众请接踵住持。
上堂:“汝诸人总来就安,求觅甚么?若欲作佛,汝自是佛。担佛傍家走,如渴鹿趂阳焰相似,何时得相应去!汝欲作佛,但无许多颠倒、攀缘、妄想、恶觉、垢净,众生之心便是初心正觉佛,更向何处别讨!所以安在沩山,卅年来吃沩山饭,屙沩山屎,不学沩山禅。祇看一头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把鼻孔拽转来;才犯人苗稼,即鞭挞调伏。既久,可怜生受人言诠,今变作个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终日露逈逈地趂不去。”
佛岙花奴
(马祖法嗣 《传灯》八)温州佛岙和尚
僧问:“如何是异类?”
师敲椀云:“花奴,花奴吃饭来。”
南山鳖鼻
(《传灯》十六)
见前象骨铁枷之处。
东海鲤鱼
(《云门录》)
见前乾峰一路之下。
国师塔样
(六祖法嗣 《会元》二)西京光宅寺惠忠国师
以化缘将毕,涅盘时至,乃辞代宗。代宗曰:“师灭后,弟子将何所托?”
师曰:“告檀越,造取一所无缝塔。”
曰:“就师请取塔样。”
良久,曰:“会么?”
曰:“不会。”
师云:“贫道去后,有侍者应真却知此事。”
师灭后,代宗诏应真入内,举问前话。
真良久,曰:“圣上会么?”
曰:“不会。”
述偈曰:“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无影树下合同船,瑠璃殿上无知识。”
资福袜模
(如宝法嗣 《禅林类聚》十五)
《和补》曰:
鸽湖禅师初开堂日,资福令人送袜模与师。师书“火”字封还。资福开封,见,皱眉,久不语。鹿苑和尚画一圆相,福云:“拘尸那国亲行此令。”
盐官索扇
(马祖法嗣 《会元》三)杭州盐官镇国海昌禅院齐安禅师
一日唤侍者:“与我将犀牛扇子来。”
者云:“扇子已破。”
师曰:“扇子既破,还我犀牛儿来。”
者无对。
仰峤呈珠
(《传灯》九)
东邑因仰山来参,问云:“汝何处人?”
山云:“广南人。”
邑云:“广南有镇海明珠,是否?”
山云:“是,明!”
邑云:“此珠作何形?”
山曰:“白月则现,黑月则隐。”
邑曰:“汝将得来否?”
山云:“将得来。”
邑云:“何不呈似老僧?”
山云:“昨到沩山亦就。惠寂索此珠,直得无言可对,无理可伸。”
邑云:“真师子儿,作大师子吼。”
长庆淘金
(雪峰法嗣 《会元》七)长庆
僧问:“众生淘金,谁是得者?”
师曰:“有伎俩者。”
曰:“学人还得也无?”
师曰:“大远在。”
伏牛下书
伊阙伏牛山自在禅师与大寂送书与忠国师。国师问曰:“马大师以何法示徒?”
对曰:“即心即佛。”
国师曰:“是甚么语话。”良久,又问:“此外更有甚么言教?”
师曰:“非心非佛。或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国师云:“马大师即恁么。”
“不审和尚此间如何?”
国师曰:“三点如流水,曲似刈禾鎌。”
师后隐于伏牛山,此二句心字也。
惠然透网
(《传灯》十二)镇州三圣院惠然禅师
问雪峰云:“透网金鳞,以何为食?”
峰云:“待你透出网来,即向你道。”
师云:“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话头也不识。”
希运捋须
(《会元》十一)见前黄蘗一掌之下。
传明散众
(船子法嗣 《传灯》十五)
夹山会禅师谥“传明大师”,散众之事,见船子得鳞处。
慈受弃徒
(《会元》十六)东京惠林怀深慈受禅师
祝发后四年访道方外,依净照於嘉禾资圣。照举良遂见麻谷因缘,问曰:“如何是良遂知处?”师即洞明。
出住资福屦满户外,蒋山佛鉴懃禅师行化至退,师引巡寮至千人街坊。鉴问:“既是千人街坊,为甚么祇有一人?”
师云:“多虚不如少实。”
鉴云:“恁么那。”
师赧然。
偶朝廷以资福为神霄宫(道士宫也),因弃往蒋山,留西庵。陈请益鉴曰:“资福知是般事便休。”师云:“某实未稳,望和尚不外。”鉴举“倩女离魂”话反覆穷之,大豁疑碍。呈偈曰:“祇是旧寺行履处。等闲举着便誵讹。夜半一阵狂风起。吹落桃花知几多。”鉴拊几曰:“这底岂不是活祖师意?
未几被旨住焦山。
三峰玉管
(《会元》十一)
临济行脚时到三峰平和尚处,平问:“甚处来?”
济曰:“黄蘗来。”
平曰:“黄蘗有何言句?”
济曰:“金牛昨夜遭涂炭,直至如今不见踪。”
平曰:“金风吹玉管,那个是知音?”
济曰:“直透万重关,不住青霄内。”
平曰:“子这一问,太高生。”
济曰:“龙生金凤子,冲破碧瑠璃。”
平曰:“且坐吃茶。”
大哥金锄
(青林虔嗣《会元》十三)
襄州石门献蕴禅师,京兆人也。
初问青林:“如何用心得齐於诸圣?”
林仰面良久,曰:“会么?”
师曰:“不会。”
林曰:“去!无子用心处。”
师礼拜,乃契悟。
更不佗游。遂作园头。
一日归,侍立次。林曰:“子今日作甚么来?”
师云:“种菜来。”
林曰:“徧界是佛身子,向甚处来种?”
师云:“金鉏不动土,灵苗在处生。”
林欣然。
来日入园,唤:“蕴阇梨。”
师应诺。
林曰:“剩栽无影树,留与后人看。”
师曰:“若是无影树,岂受栽耶?”
林曰:“不受栽且止,你曾见他枝叶么?”
师云:“不曾见。”
林曰:“既不曾见,争知不受栽?”
师云:“祇为不曾见,所以不受栽。”
林曰:“如是,如是。”
初住南岳兰若。未几迁夹山,道由潭州时楚王马氏出城延接。便问:“如何是祖师西来大意。”
师云:“好大哥,御驾六龙千古秀,玉街桃仗出金门。”
王大喜,延入天册府,供养数日。
方至夹山,僧问:“如何是西来意?”
师曰:“玉玺不离天子手,金箱岂许外人知。”
问:“不落机关,请师便道。”
师曰:“湛月还机无可比,君今曾问几人来。”
曰:“即今问和尚。”
师云:“好大哥,云绽不须落九尾,怒君残寿速归丝。”
师以蛮夷作乱遂离夹山,至襄州,创石门寺再振玄风。
僧问:“月生云际时如何?”
师曰:“三个孙儿抱华鼓。好大哥,莫来拦我球门路。”
师应机多云“好大哥”,时称“大哥和尚”。
德山行棒
(《传灯》十五)朗州德山宣鉴禅师
凡见僧入门,便棒。
○《和补》曰:
《传灯》第十五云:“师云:‘寻常遇僧到参,多以拄杖打。’临济闻之,遣侍者来参:‘德山若打汝,但接取拄杖,当胸一拄。’侍者到,方礼拜,乃打。侍者接得拄杖,与一拄。师归方丈。侍者回举似,临济云:‘从来疑遮个汉’。”
临济下喝
(《人天眼目》)临济
凡见僧入门便喝
○《和补》曰:
《人天眼目》云:“师谓僧曰:‘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师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么生会?’僧拟议。师便喝。”
赵州布衫
(《传灯》十)赵州
僧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师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普化直裰
(《传灯》十)普化
一日於街市中,就人乞直裰。人皆与之,师俱不要。临济令院主买棺一具。师归来,济云:“与汝做得个直裰了也。”师便自担去绕街市叫云:“临济与我做直裰了也,我往东门迁化去。”市人竞随看之。师云:“我今日未,来日往南门迁化去。”如是三日,人皆不信。至第四日无人随看,独出城外自入棺内,倩路行人钉之。即时传布,市人竞往,开棺乃见全身脱去,祇闻空中铃响隐隐而去。
佛日茶篮
(《会元》十三)杭州佛日本空禅师
行脚时到夹山。夹山一日普请次,维那命师送茶。
师云:“某为佛法来,不为送茶来。”
那云:“和尚令请上座。”
师云:“和尚即得。”
师乃将茶去作务处。见夹山,遂撼茶椀作声。山不顾,师云:“酽茶三五椀,意在镢头边。”
山云:“缾有倾茶势,篮中几个沤。”
师云:“缾有倾茶势,篮中无一沤。”便倾茶。
大众俱以目视之。师云:“大众鹤望,乞师一言。”
山云。:“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来。”
师云:“手执夜明符,几个知天晓。”
山召大众:“已有人也,归去来!”
乃住普请。
道者酒榼
(《林间录》下)
宗道者,不知何许人。往来舒蕲间,多留於投子。性嗜酒,无日不醉。村民爱敬之,每饱以醇醪。居一日,方入浴。闻有寻宗者,度其必送榼至,课而出,得酒径去。人皆大笑,而宗傲然不作。
尝散衣下山,有逆而问者:“如何是道者家风?”
对云:“袈裟裹草鞋。”
“意旨如何?”
曰:“赤脚下相城。”
陈退夫初赴省愇过宗,戏问曰:“瓘此行,欲作状元得否?”
宗熟视曰:“无时即得。”
莫测其言也。而退夫果以第三名,上第时彦作魁,方悟无时之语。
宗见雪窦而超放自如,言法华之流也。
香林一灯
(云门法嗣 《传灯》廿二)益州青城香林院澄远禅师
僧问:“如何是室内一盏灯?”
师云:“三人证龟成鳖。”
贤女三物
(《会元》一)
七贤圣女姊妹同游尸陀林。一姊指尸曰:“尸在这里,人在甚处?“诸姊谛观,悉皆悟道。感帝释雨花,赞叹曰:“诸姊有何所须,我能给施。”女曰:“我家四事七珍具足,唯要三般物。一无根树一株,二无阴阳地一片,三叫不应谷一所。”帝释曰:“一切所须,我悉有之,若此三物,我实无之。”遂同往白佛。佛言:“我诸弟子不解此义,。唯诸菩萨乃解此义。”
石头碌砖
(青原法嗣 《传灯》十四)南岳石头希迁禅师
於唐天宝荐之衡山南寺,寺之东有石,状如台,乃结庵其上。时号“石头”和尚。
僧问:“如何是禅师?”
云:“碌砖。”
问:“如何是道?”
师云:“木头。”
云门屎橛
(《云门录》)
僧问云门:“如何是佛?”
师云:“乾屎橛。”
二僧卷帘
(《传灯》廿四) 法眼
因僧斋前上参,师以手指帘。
时有二僧同去卷帘。
师云:“一得一失。”
三老玩月
(《会元》三)
马祖与百丈西堂南泉玩月次,祖曰:“正当与么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