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注灯虎辩类

  按:题面“长安”扣合“帝乡”,“一片月”之“月”字要假作“明”,当入一“日”字。
  鐲 【敲斷玉釵紅燭冷】
  按:题面“鐲”字左右拆开。底句“敲斷玉釵”即指“金”字,“紅燭冷”又会意“蜀”字。
  百舌 【惟有源头活水来】
  按:底句“源、活”等字各略顿,题面“百”字系“源”字之头部,此外尚余水旁(氵);“舌”字假定作“活”字看,当然“源”字羡余之水旁(氵)引来合撮。
  仔细端详 【夜半无人私语时】
  题面一语见《西厢记》。“仔”字顿读,扣合“夜半无人”(夜半为子,运法必由“仔”字剔去左旁企人);“细端详”会意“私语时”亦极贴切。
  浪 (新名词) 【改良、进步、交涉】
  按:题面“浪”字先改去“良”字,从进入“步”字,由是交合,便成“涉”字。
  罗带儿松,裘儿又半解 【要求】
  按:底句“要”字系先从“腰”字会意无“月”,盖罗带儿本系腰际,“腰”既无“月”则罗带儿便松。
  國中或去十常侍,政失猶可半挽回 (古人姓名) 【田文】
  《三国志》:灵帝时,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等号为十常侍,朋比为奸,朝政日非。是以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按:题面“或”字顿读,“十”字又顿读;谓“國”中“或”字剔去,“十”字常侍其中,便现“田”字。又照到当时政乱,恰好用“政”字来得右旁之“攵”(文),但左旁“正”字如何销纳?无妨将事实代为设想,谓政虽失坠,犹可冀一半挽回。如是则“文”字自水清石见。
  立春雨水 【泰】
  按:题面“立春”,意谓先立一“春”字;雨,会意无日。是“春”字止剩上半部,再入一“水”字便成“泰”字。
  守到十分无,始肯离家嫁 【安】
  先企“守”字去“寸”(十分),止余“宀”;又将“嫁”字离去“家”字,更余“女”字联合,便成“安”字。
  春雨连绵妻独宿 【一】
  按:题面“春”字略顿,“雨连绵”会意无“日”,是“春”字止余上半部;“妻独宿”会意无“夫”,由是便余“一”字。意匠经营,有如剥蕉抽茧之妙。
  落花时节又逢君 【芙】
  按:谜底“芙”字拆作二部,上部会意落花,下部会意为君。而题面“时节、又逢”等字,妙能刻画位置,描写神情。
  明月一空,佳人何在 【哇】
  按:题面“明”字顿读,“月一”两字又顿读。意谓“明”字右旁之“月”、左旁“日”中之“一”均空。便剩“口”字。“佳”字亦顿读,人何在,更余“圭”字。由是两相撮合,谜底显然。
  瘦损不胜衣,会邀君王宠 【報】
  按:题面二语,暗用赵飞燕事。上句会意无月,不胜衣服,以“服”字当有“月”部;下句会得幸意。
  日傍东篱花,折腰羞五斗 【荀】
  题面二语系咏彭泽令诗。东篱花,会意“菊”字;羞五斗,由“菊”字会意勿“米”,“日”傍其中,便得“荀”字。其中以“折腰”形容一“勹”,尤见匠心。

  赋 体
  《风》诗之义,有比有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之谓也;兴者,借他物以起兴之意也。此外之义则为赋。赋者何?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谜有赋体,亦犹《风》诗之义也。运法无他谬巧,不外以正面为会意,其运笔遣词,处处描写谜底,语语极见传神。此法由来最古,亦推谜学正宗,学者幸毋厌旧喜新而轻忽视之。

  一对好夫妻,鱼水合欢不由己。无钱轻别离,见了钱,会佳期。似这等强撮合,
  纵生个孩儿,亦难出这口气。 (用物) 【吹糖人模范】
  以文言道俗情,瞄写尽致,体贴入微。
  此题纯系化机,天衣无缝,作者眼光觑定,拈一发而全身俱动,足见炉火纯青。
  题本一气呵成,文更有条不紊。 (物事) 【蚕缠茧】
  题面语句,是批评文字,寓意却描写物情。制此谜者,心思之妙,亦系一片化机,足见炉火纯青之侯。
  双瞬何盈盈,年华破瓜始;何幸傍佳人,自愧非才子 【攖】
  按:谜底“攖”字拆作四部分,由题面每句分咏。首句状形,次句引典 (以瓜字可分为二“八”字,故以十六为破瓜之年),第三句由字义会意,第四句从字体刻画。极见心思之妙。
  望去草青青,短堤外叱犊催耕,长畦 画界最分明,
  秧歌声里略彴 一前横。 【薑】
  由谜底逐层拆开,次第分咏。妙以“叱犊催耕”及“秧歌声里”等句,会意两个“田”字,尤见措词风雅。


  评注灯虎辩类 卷下 岭东凤城谢会心编次

  格式全卷

  绪 言
  制谜运法,无论正映、反扣、用典、白描,或以刻画取胜,或以谬巧见长,极变化多端,要不外以六书为经纬,训诂作枢机,而字里行间,莫非由神明理解,俾里面两方,各臻完密,乃其常例也。然有时采取底句,当措词挂面,犹未能循蹈轨辙,势不得不于常法外,别开途径以济思路之穷,此制谜标格所由昉也。

  曹 娥
  曹娥,东汉上虞人,性至孝。父溺死于江不得尸,娥年十四,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投江而死。度尚为作诔辞,立石。蔡邕夜摸碑文读之,题曰“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盖隐“絕妙好辭”也。法将底句每字分作左右二部,由是而遣词会意,使之黏合方称。
  曩见佩蘅君有以“白狄同州”射四书句“请野”。题面纯用成语,何等正大堂皇。 (附注)《地舆志》:“白狄,商周时北方部落名,今陕西延安府境,及山西旧汾州府境。”
  近见赵少如君以“游观环竹,绿浸碧纱”扣古文句“詩韻清絕”。题面贯串融洽,扣底亦紧切圆匀。以视古人倜乎远矣。

  苏 黄
  宋·苏轼与黄庭坚友善,怡情诗酒而外,隐语亦雅擅工巧。相传一则,想当时标格,不无命名,后经传闻失实,江湖家竟以两人之姓妄为附会,鄙俚不文,殊属可笑。例如:“剪烛”射科名“状元”。 按:作法先将“剪烛”二字会意“越夹越明”,由此谐声转为“一甲一名”。以之相扣,便觉谐洽。盖善制隐语,妙于融贯六书,意匠经营,别饶曲折。余谓有此佳构,不可无相当格式以树其标,窃拟名为“隔帘花影”似较浑雅,未悉能与当时作者同否?然迄今己有年矣,未闻嗣音,毋亦《广陵散》竟成绝响耶。

  卷 帘
  谜格中惟卷帘为最巧妙,亦最自然。唐人有诗云:“倒卷珠帘上玉钩”。制谜者当底句逆读时,别成文义,有溯洄而上之趋势,遂因之而命名焉。
  余阅《十五家谜契》,唐薇卿中丞有以“妇人无爵,从夫之爵”(《礼》:妇人受封号者称为命妇,有内命妇、外命妇之别。内命妇谓受宫内封号者,如妃嫔之类,外命妇谓公主、妃及因夫而得封号者,如郡君、县君、暨夫人、孺人之类。)射四书句“子男同一位”。按:底句一经逆读,遂转为“位一同男子”,绾合自然,神不外散。窃谓裁制隐语,善能运用典故,巧合底材,便如云英化水,光彩与同。
  又《同岑集》有以“交章攻霍光,请亟罢之”(汉·霍光,字子孟,以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政。拥昭立宣,出入禁闼二十余年,戚党满朝,权倾中外,群臣侧目,交章请亟罢之。)射四书句“孟子去齐”。又以“谏陆抗服药”(后汉,羊祜与陆抗对境,使命常通,抗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疾,祜与成药,抗即服之。人多谏抗,抗曰:“岂有酖人之羊叔子哉”。)射四书人名“子叔疑”。回转如意,蕴藉宜人。
  张味鲈先生,闽中博雅士也,谜学尤擅长,有《橐园春灯话》行世。以“五虎将”(后汉建安二十四年,玄德进位汉中王,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诸葛亮为军师总理军国重务,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将军。)射《左传》句“夫武之备”,以“备”转解刘备也。“愿下玉镜台”(晋温峤姑有女,嘱峤觅婿。峤曰:“佳婿难得,如峤何如?”少日报云:“已觅得佳婿处”,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礼,女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射《礼记》句“色思温”,以“温”转解温峤也。“吕不韦为秦皇假父”(秦阳翟大贾吕不韦,贾于赵时,庄襄王质于赵,以不韦计,得归嗣仕,复以不韦为相,封文信侯。初,不韦纳邯郸姬有娠,因献于庄襄王,后生子政,即始皇。)射《诗经》句“帝立子生商”,又以“商”解作商贾也。
  古虞徐枕亚先生,学称渊博,语尚滑稽,沪上小说家巨擘也。本其绪余,点缀谜语,运思巧妙,极见性灵。曩有《谈虎录》一卷问世,近复见其《浪墨》中,其自撰者尤多可取法。如“怀人于濠梁之上”射《诗经》句“子惠思我”;(本《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后经离索,常睠怀于濠梁之上。)又以“五霸假之也”射药汤名“真武汤”;(本《孟子》: 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又以“尊老子为玄元皇帝”射蒙经句“清太祖”。(本唐高宗奉老子为始祖,尊为玄元皇帝。)(注)玄,理之深也;元,气之始也。老子清净无为,会归众妙,故云。
  曩见佩蘅君以“刍灵”(《礼记注》:古之葬者,束草象人,以为从卫之刍灵。)射四书句“死葬之以礼”。题面确据典实,底句卷读,照应处尤字字有着落。
  犹忆十余年前,与吴君鹤笙会猜时,彼以“惟弈秋之为听”(《孟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射四书句“博学而笃志”,以“博”别解为赌博也。又以“荀子绪馀行于世”(汉·刘向称荀卿书大旨在明周孔之教,祟礼而劝学。)射《西厢》句“风流况”,以“况”踏实为荀况也。均措词雅饬,油然经籍之光。
  近人更有以唐诗题目,或宋人诗句挂面者,亦见圆成可爱。如:“寻隐者不遇”射《西厢》句“没来由”。(推广题意,则本《论语》: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又如:“蟹眼已过鱼眼生”射《幼学》句“扬汤止沸”。 (本苏轼《煮茗》诗。)按:蟹眼小,指初热沸水言;鱼眼大,指极热滚汤言,各状形象也。而题面“扬、止”等字,尤动宕得神。
  余尝于拙作中检得两则:一以“断简残编”(语见《西厢记》)射药名“破故纸、藁本”;一以“贾大夫御妻如皋,射雉获之”(《左传》:贾大夫貌丑,娶妻而美,三年不笑不言,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射《诗经》句“言笑晏晏”。或有窃议其顺逆读之无甚差异,以为不必卷帘者。岂知细按《左传》原文“其妻始笑而言”,分明心既安适,(指晏晏)由是始而形之于笑,继而腾之于言,理有秩序,粗心人未易领会。

  回 文
  前秦安南将军窦滔与宠姬赵阳台之任,而遣其妻苏蕙,蕙忧思綦切,制回文诗与之。诗之字句,排列成文,回环往复,无不可读,后人尝有模仿之者,独谜格向未之见。近闽中张蟹芦先生开创此格,可谓特破天荒。面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射四书句“孟之反不伐”。按:底句顺逆读之,即为“孟之反不伐,伐不反之孟”,成为两句,各系一事。上句之“反不伐”指攻城为下言,下句之“伐不反”指攻心为上言。因本事中有“南人不复反矣”一语,恰好为“不反”二字之根。余阅此作,不禁拍案叫绝,时而羡慕情欣,弗忘执鞭之想。后于国文教科书中,偶得一句,欣喜之极,如获拱璧,索性搜寻成语二句,用以挂面,反复思维,颇堪告慰。想许我者尚谓刻鹄类鹜,笑我者转谓狗尾续貂。如“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射“人信其言”。按:底句回环读之即为“人信其言,言其信人”,成为两句,又各为一义。上句“人信”则我无尔诈,可知下句“信人”则尔无我虞更可知。
  郑君雪耘近亦构就一则,题面以“互展邦族”(语见《聊斋》)射四书句“居吾语女”。顺逆读之,各具对方语气,以之关映,无不适叶。书籍中此类句法,得以回环无碍,舒卷自如者,几同吉光片羽,不数数觏。故虽工拙弗计,然亦以鲜见珍矣。

  系 铃
  我国文字,义颇复杂,复加四声,辨之不得不审。制谜于择底挂面时,将本字故意圈读,便之转成别解,是谓系铃。例如:“指囷相赠”(后汉·鲁肃家富于财,有米两囷,各三千斛,尝指一囷以赠周瑜。)射诗经句“予所蓄租”;“野人献日”(《列子》:宋有田父,冬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谓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当以献 吾君,必受重赏”。 )射四书句“暴见于王”,按:暴,本庄暴(四书人名),故意圈读入声,转通作“曝”,文义迥别,趋径自觉不同。余尝师其意,以“冬日可爱”(《左传》:赵衰,冬日之日也,喻其慈惠,犹冬得暖日之可爱也。)射《诗经》句“维暴之云”,依法楷模颇慰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