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谜语
- 评注灯虎辩类
评注灯虎辩类
两宿双双同携手,重结红丝渡鹊桥 (《诗经》) 【振振鹭】
按:题面“两宿”紧扣底句。“振振”拆开之两个“辰”字;同携手,又扣两个“手”部(扌);渡鹊桥,会意“鹭”字拆开为“鸟路”也,重结红丝,再形容“振振”二字之硃圈。重闌一抹紅 (四書) 【推惡惡之心】
按:底句自行剔清后,仅余“亞亞”二字,盖“亞”象阑干,两亞相连,有若阑干重叠。一抹红,即形容上一亞字之硃圈。
斜阳光线入庭中 【间】 (勾去声)
按:题面“阳”字当会意日,“庭中”会意门内,“光线斜入”等字又形容勾去声之硃圈。
千里姻缘,赤绳系足 【重】 (勾平声)
《幽怪录》:唐·韦固旅次宋城,遇老人向月下检书,因问囊中赤绳。云:“系夫妇之足。虽仇家异域,一系终不可易。 按:题面“千里”即联合为“重”字,“赤绳”会意硃圈,“系足”又形容勾于左旁之下半。
飞 白
飞白系书法之一种,始于汉蔡邕,宋文与可亦善为之。笔画枯搞,用双钩法使字画中空,而间架又喜自然,近来制谜家更能运用此法,掠取字之有横竖画者,凝眸敛视,转见其中托白处(即现出别字)。此种法门,系制谜家别具一种体裁,射者当从谜文之字画,特具眼光,一翻觑视,自然触目会心。不然,海阔天空,问从何处寻求头绪耶?
(《书经》) 【厥土惟白坟】
题面仅一“震”卦,觑视卦之连断画间,自有“土”字托白坟起。
(《易经》) 【为工、为白】
题面画一“离”卦,亦须于连断间凝眸敛视,其托白处即现出一“工”字。
(《西厢》) 【四围山色中】
按:此则象形会意,里面兼到,虽古有以此字射“山色有无中”及“山在虚无缥缈间”,以此比较,倜乎远矣。且底句多“四围”二字扣住题面,使不抛荒,是能胜前人十倍。盖谓“ ”围于外,而山色在其中也。与底句不相侵犯,可以为难矣。
勘 误
书报为出版物,手民于锌椠时间或错误,校对者一时检点不周,而印刷竟己就绪,嗣后查悉,下次遂有勘误表出现。不意制谜家心思百出,乃竟有此等会意。运法务从题面上字部,或用类似,或稍参差,其措词先作正误语气,然后以底句扣之,确得正误之证,而字里行间,便觉不差累黍。
奏字误作春字 (谚语) 【有天无日头】
犹云“春”字系“奏”字之误,欲校勘正当,必于“春”字下半,要有“天”字,须无“日”字。
杯字误作棋字 (四书) 【不在其位】
犹云“棋”字系“杯”字之误,欲校勘正当,“不”字应在“其”字之位。
故意犯底
制谜于底面相犯者,犹之有干例禁,见者无不指为瑕疵。盖律有明条,行为必谨;而语无泛设,措置适宜。是故制者当择底挂面,不得不审慎周详,何竟有故意违犯而破格为之者?其法须先审读底句,然后悬挂题面,击动侵犯处,由底句一一叫明。灵活显豁,有如画龙点睛,破壁飞去。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四书) 【二之中,四之下也】
由底句二个“之”字顿读,便指出题面,二“之”字居中,四“之”字居下。其余字全等无关系。惟其无关系也,则注意处当然在彼不在此。可谓别具只眼,独运匠心。运法如斯,直为谜学界开一新纪元。
回避底字
谜有语气神情极见超妙,但底面相犯不能遂成佳偶,因此而见抛弃,殊属可惜。善安置者,犹能设法而使之不致割爱。法于题面挂语多句者,应写作某某几句或某某几节等字样,如是则侵犯底字自隐藏不露。学者明此法门,当不至为法所窘矣。
“王曰叟”(三句) (七言诗) 【知汝远来应有意】
《孟子》:“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此数句中“远、来、有”三字犯底,当然不能成谜,欲回避之,仅写“王曰叟(三句)”即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二节) (《西厢》) 【大师一一问行藏】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检查其书,“一”字侵犯底句,若仅写“某某二节”,即能回避。
切 音
我国义字应用之繁,更有四声八音之别。四声者何?平上去入是也。明辨之法,由于切音,《广韵》一书,形声之说详矣。然余读经史子集,有切音上声乃竟圈读去声,辗转思维,不无疑惑。近来创办注音字母,其切音也,直用五准八,于第一、二音定为阴、阳平声,第三、四、五音各归上声、去声、入声也, 按之圈读,辄能一致。学者洞悉此法以制谜,乃不至为无据矣。
东 (古人姓名) 【董平】
由底句“董”字切音,“东”即董字之平声。
下上其音 (西厢) 【一声去也】
按:题面一语,犹云下四声之上声,圈读又转作去声。例如孝弟之弟、品行之行、干与之与、唱和之和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切八音确系上声,切五音转为去声。以之体贴圈读,更无歧异,当以五音为正也。
通 韵
通韵一法,本无深曲意义,只须按定底句等字属于某韵,然后措词挂面。以之击射,自然动中窍要。例如底句字眼系“一东”,应于“一东”韵内等字使之相通;系“六沃”,当于“六沃”韵内等字求其适叶。但挂面成语,其动词务要有“推、广、汇、通”等字为枢纽,方合体裁。否则如纵马荒郊,不辨西东南北矣。
《广韵》、《风俗通》 (《聊斋》目) 【红玉】
按:题面“风”字与“红”同“一东”韵,“俗”字与“玉”同“六沃”韵。推而广之,“风”固可通于“红”,“俗”亦可通于“玉”。盖同一韵母内等字,均可互相通用也。
《广韵》、《白虎通》 (药名) 【百部】
按:“陌”韵范围内,有“白”与“百”等字,“虞韵”范围内有“虎”与“部”等字。推广其韵,当各相通也。
审辨形似
鱼目混珠,碔砆乱玉,故以天下之物,往往有形属类似,因疏忽而致失真,如是辨之不得不审也。谜有由题面射第一项底句仅得形似,及至第二项撇开而表里始不濛混。此种法门,名为审辨形似。指鹿为马之谬古有责言,学者能辨明此法,则胸有把握,临坛自不至茫无所措矣。
同焉 (古人姓名) 【司馬相如,司馬錯】
题面字样,其形象有如“司馬”,若不审辨,毕竟不免错误。言外之意,自可融会。
玉容 (古文) 【客主之形,既不相如 】
犹云“玉容”二字形象“客主”,既经审辨,实不相如。
增损离合
月有盈亏,系乎对太阳之向背;风能旋转,不外凭空气以流通。增损离合之谜,盖推乎天然之理,假人力而造具法门。其运法,或由题面挑剔以叫明谜底,或从底句出纳以照应谜面,随机宜神变化,量度经营,有如裁缝集锦之妙。可知先民榘矱 ,实具良工苦心。
门 (《诗经》)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后汉·曹孟德题“活”字于门,示嫌太阔。按:底句由“阔”字叫去一“活”,与题面扣合自然透剔玲珑。
潚 【秉心塞淵】
按:将底句“秉”字,裁去短撇、横画、钩、撇、捺等,余仅剩中心,以之塞入淵字,便巧合题面。
拆鸳鸯坐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 (《左传》) 【食舍肉】
按:题面数语见《西厢记》。底句用“食”字辗转折作“良人”,“肉”字上下分作“内人”,便扣合题面上句;“舍”字解铃,当作处舍,恰好居于中间。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便刻画得到。
罒 (四书) 【非其罪也,欲罷不能】
题面仅一“罒”,意谓欲假定作“罷”,尚不有“能”字,若纳入一“非”,便成“罪”字。
白 【举一而废百也】
按:题面“白”上加“一”为百,今仅一“白”,而不成“百”者,由于“百”字“举”去其“一”也。
遗 【改之为贵】
按:题面“遗”字,若下半“之”( 辶部) 改去,上半便仅剩“贵”字。
八音 【其下十章】
按:题面“八”字,系“其”字之下半;“音”字设增入个“十”,当然成“章”。
韦 【言及之而不言】
按:题面“韦”字,假如左旁有“言”( 讠)及之,便成“讳”字,讳,盖不言之会意。
迷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先将底句“隐”字会意作“谜”,至全句顺读时自然与题面吻合。盖谓题面之 “迷”字,必“言”( 讠)及之,而后成“谜”也。
寺 【己欲立而立人】
按:底句“己欲立”应会意作“侍”。换言之,“寺”欲转作“侍”,当于左旁立一“人”( 亻 )。
盲 【不目逃】
按:题面“盲”字,谓不有“目”字,仅剩“亡”字;亡,系逃之通义。
佯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按:底句“何、可”各顿读。谓“何”字废去一“可”,便叫明剩一企人(亻)。再由下句接读,当然恰如题面。
訩 【言无实不祥】
按:底句“无”字顿读,题面即存“凶”字;凶,盖“不详”之会意。
花前续句 【苟合矣】
法:由底句“苟”字推敲。以上部“艹”,系“花”字之前;下部“句”字,即联续于“花”字之前半(艹),即合成“苟”字。
才堪委任 【材木不可胜用也】
按:底句“不”字顿读,“材”字仅余右旁之“才”( 扌)。可胜用,便恰合题面“堪委任”。
一介不以与人 【是非之心】
按:题面“介”字,设不于一“人”,以底句扣之,自天然合适。
穿心結穴,生氣在右,左邊是個犬形,八字入酉,恰好己卯分金,
木星兩兩對拱,微嫌無土,有土便成大地 【性,猶杞柳也】
增损离合,会意象形,一一运思,各臻神妙。良工雕镂,费尽无限苦心。
日 (古文) 【抱明月而长终】
由底句“明”字顿读,谓抱定“明”字,而“明”中之“月”长终,自然扣合题面。
今 (蒙经) 【口而诵,心而惟】
按:题面“今”字,左旁加“口” 成“吟”;吟,即诵之会意。下半加“心”成“念”;念,又系“惟”之会意。
鉛 (幼學) 【破釜沉舟】
按:题面“鉛”字,左右拆开,即系“釜”与“船”等字之各损一部分。
卜正 【上伐下谓之征】
按:题面“卜”字,系“上”之剔伐一划;正,即“征”字之通义。
鲜 (《千字文》) 【鳞潜羽翔】
按:题面“鲜”字,左旁之“鱼”会意为鳞;假使鳞潜,仅余一“羊”,再右旁增入“羽”字。里面关联,自然醒豁。
皆 (《西厢》) 【不比,一无成,百无成】
按:底句“比”字顿读,题面叫剩一“白”字。意谓“白”字不成“百”者,盖无“一”以成之也。
门户 【断简残篇 】
按:底句“简、篇”二字,各残断上下部,便恰如题位。
門 【等閒飛出廣寒宮】
月为广寒宫,“月”入“門”内,等作“閑”字。既云飞出,依然剩一“門”字。
蜀日 【燭滅香消】
按:题面“蜀”会意“燭”无“火”,日,即“香”字之销去上一半。
弱 【绣鞋儿冰透】
按:题面“弱”字部分中之双“弓”会意绣鞋,两“冫”会意水点,恰好两“冫”在双“弓”之内。深得透字之神。
问 (五言诗) 【扣门无犬吠】
按:底句“扣”字(注:除也),谓扣除门字,所余一“口”,即“吠”字右旁无“犬”( 犭)也。
茗 【花落知多少】
按:底句拆“花落”一组,扣合题面“茗”字上部之草头(艹);“知多少”为一组,扣合“茗”字中、下二部。犹云得“知、多”等字之少数也。
从军 【挥手自兹去】
按:底句“挥”字顿读,谓去“手”( 扌)为“军”,而以“自兹”紧扣题面“从”字,神理更觉圆到。
长安一片月 【帝乡明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