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文评
- 艺苑卮言
艺苑卮言
沈休文云:“子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取高前式。”然则少陵以前,人固有“诗史”之称矣。
实境诗於实境读之,哀乐便自百倍。东阳既废,夷然而已,送甥至江口,诵曹颜远“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泣数行下。余每览刘司空“岂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未尝不掩卷酸鼻也。呜呼!越石已矣,千载而下,犹有生气。彼石勒段,今竟何在。
王处仲每酒间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其人不足言,其志乃大可悯矣。余自庚申以後,每读刘司空二语,未尝不欷罢酒。至少陵“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後事”,辄黯然低回久之。
王处仲赏咏“老骥伏枥”之语,至以如意击唾壶为节,唾壶尽缺。即玄德悲髀肉生意也。桓玄子恒言“不能流芳百世,亦当贻臭万年”,至今为书生骂端,然直是大英雄语。庾道季云:“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泉下人。”人虽不相蒙,意实有会。
偶阅士龙与兄书,前後所评□ 者云:“《二祖颂》甚为高伟,《述思赋》深情至言,实为清妙,恐故未得为兄赋之最。《文赋》甚有辞,绮语颇多,文多体,便欲不清。(老杜诗云:”陆机二十作《文赋》。“当已过二十也。)《祖德颂》甚复尽美。《漏赋》可谓精工。”又云:“张公父子亦语云:‘兄文过子安。’云谓兄作《二京》,必传无疑。”又云:“张公赋诔自过五言诗耳。《玄泰诔》自不及《士祚诔》,兄《丞相箴》小多,不如《女史箴》耳。”又云:“《登楼》名高,恐未可越。《祖德颂》无乃谏语耳,然靡靡清工,用辞纬泽,亦未易恐兄未熟视之耳。”又云:“蔡氏所长,唯铭颂耳。铭之善者,亦复数篇,其馀平平。兄诗赋自兴绝域,不当稍与比较。”按张为司空,蔡则中郎也。又云:“尝闻汤仲叹《九歌》。昔读《楚辞》,意不大爱之。顷日视之,实自清绝滔滔,故自是识者。古今来为如此文,此为宗矣。真元盛称《九辨》,意甚不爱。”其兄弟间议论如此,大自可采。
孙兴公云:“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又云:“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拣金,往往见宝。”又 先尝谓士衡曰:“人患才少,子患才多。”然则陆之文病在多而芜也。余不以为然。陆病不在多而在模拟,寡自然之致。
晋史不载夏侯孝若《东方朔赞》而载其《训弟文》,真无识者也。
晋《拂舞歌》《白鸠》《独漉》得孟德父子遗韵,《白舞歌》已开齐梁妙境,有子桓《燕歌》之风。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不得已而托之名也。“千秋万岁後,荣名安所之。”名亦无归矣,又不得则归之酒,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且饮一杯酒。”“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亦不得已而归之酒,曰:“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至於被服纨素,其趣愈卑,而其情益可悯矣。
倚马事,乃桓温征慕容时,唤袁虎倚马前作露布,文不辍笔。今人罕知其事,至有自谦为“倚牛者”,可笑也。
陆士衡之“来日苦短,去日苦长”,傅休奕之“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张季鹰之“荣与壮俱去,贱与老相寻”,曹颜远之“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语若卑浅,而亦实境所就,故不忍多读。
渡江以还,作者无几,非惟戎马为阻,当由清谈间之耳。景纯《游仙》,晔晔佳丽,第少玄旨。《江赋》亦工,似在木玄虚下。玄虚《海赋》,人谓未有首尾,尾诚不可了,首则如是矣,或作九河乃可用此首,今却不免孤负大海。
“翕波则洪连□ ,吹涝则百川倒流。”此玄虚之雄也。“举翰则宇宙生风,抗鳞则四渎起涛。”此兴公之雄也。“湍转则日月似惊,浪动则星河如覆。”此思光之雄也。三《海赋》措语无大悬绝,读之令人转忆扬马耳。
融之此赋,本传载之甚明。又有“增”“盐”二韵,出於应手,以为佳话。而用云“恨不见全文”,何也?用无史学,如“张浚”、“张俊”,三尺小儿能晓,以为秘闻,何况其它。
渊明托旨冲澹,其造语有极工者,乃大入思来,琢之使无痕迹耳。後人苦一切深沉,取其形似,谓为自然,谬以千里。
“问君何为尔?心远地自偏。”“此还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清悠淡水,有自然之味。然坐此不得入汉魏果中,是未妆严佛阶级语。
谢灵运天质奇丽,运思精凿,虽格体创亦,是潘陆之馀法也,其雅缛乃过之。“清晖能娱人,游子澹忘归。”宁在“池塘春草”下耶?“挂席拾海月”,事俚而语雅。“天鸡弄和风”,景近而趣遥。
延之创撰整严,而斧凿时露,其才大不胜学,岂惟惠休之评,视灵运殆更霄壤。如《应诏曲水燕》,而起语云:“道隐未形,治彰既乱。帝迹悬衡,皇流共贯。惟王创物,永锡洪算。”与题有毫发干涉耶?至於《东宫释尊》之篇起句“国尚师位,家崇儒门”,老生板对,唐律赋之不若矣。
古诗四言之有冒头,盖不始延年也,二陆诸君为之俑也。如《皇太子宴宣猷堂应令》,而士衡起句曰:“三正迭绍,洪圣启运。自昔哲王,先天而顺。”凡十六韵而始及太子。《大将军宴会》,而士衡起句曰:“皇皇帝,诞骏命。四祖正家,天禄安定。”凡八韵而始入晋乱,齐王ぁ始平之。又士衡《赠斥丘令》而曰:“於皇圣世,时文惟晋。受命自天,奄有黎献。”《答贾常侍》而曰:“伊昔有皇,肇济黎蒸。先天创物,景命是膺。”潘安仁为贾答而曰:“肇自初创,二仪烟カ。爰有生民,伏羲始君。”晋武《华林园宴集》而应吉甫起句云:“悠悠太上,民之厥初。皇极肇建,彝伦攸敷。”若尔则不必多费此等语,但成一冒头,百凡宴会酬赠,可举以贯之矣。若韦孟之《讽谏》,思王之《责躬应诏》,靖节之《赠族》,叔夜之《幽愤》,仲宣之《赠蔡睦文始》,越石之《赠卢谌》,宁有是耶其他仲宣之《思亲》云:“穆穆显妣,德音徽止。”闾丘冲之《三月宴》云:“暮春之月,春服既成。”裴季彦之《大蜡》曰:“日躔星纪,大吕司辰。”开口见咽,岂不快哉!而《选》都未之及,何也?
延年《五君》忽自秀於它作,如“沉醉似埋照,寓辞类托讽。鸾翮有时锻,龙性谁能驯”,以比己之肮脏也;“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以解己之任诞也;“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以感己之濡滞也。语意既隽永,亦易吟讽。“明月照积雪”,是佳境,非佳语。“池塘生春草”,是佳语,非佳境。此语不必过求,亦不必深赏。若权文公所论“池塘”“园柳”二语托讽深重,为广州之祸张本,王介甫取以为美谈,吾不敢信也。(按权云:“池塘者,泉水潴溉之池。今曰生春草,是王泽竭也。《豳》诗所配一虫鸣则一候,今曰变鸣禽者,候将变也。”)
玄晖不叭工发端,撰造精丽,风华映人,一时之杰。青莲目无往古,独三四称服,形之词咏。《登九华山》云:“恨不携谢惊人诗来。”特不如灵运者,匪直材力小弱,灵运语俳而气古,玄晖调俳而气今。
谢山人谓玄晖“澄江净如练”,“澄”“净”二字意重,欲改为“秋江净如练”。余不敢以为然,盖江澄乃净耳。
宋高祖每欲除异己,必令壮士丁午拉杀。午即乐府所谓丁都护者也。时人为之语曰:“莫跋扈,付丁午。”萧齐主道成亦然,其所任者桓康也。时人亦语曰:“莫张,付桓康。”二字既同而字亦对,又皆协韵,甚奇。晋史载谢安石语亦有韵,曰:“天子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屋後着人。”正可破此二主。
自昔倚马占檄,横槊赋诗,曹孟德李少卿桓灵宝杨处道之外,能复有几?自非本色故足贻姗。敖曹《行路难》,犹堪放浪;崇文酵儿,有愧祖武。至於权龙褒辈,供卢胡而已。独《南史》所载梁曹景宗目不知书,好以意作字。及当上燕,朝贤以曹兜鍪,不烦倡和。曹固请不已,许之。仅馀“竞”“病”二韵,即赋云:“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兑。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一座赏服。宋沈庆之目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上尝欢饮群臣,逼令作诗,庆之请颜师古执笔,口授之曰:“微生遇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冈。辞荣此圣世,何异张子房。”上悦,众坐称美。北齐斛律金不解书,有人教押名曰:“但五屋四面平正即得。”至作《敕勒歌》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为一时乐府之冠。宋野史载韩蕲王世忠目不知书,晚年忽若有悟,能作字及小词,皆有宗趣。一日,苏仲虎尚书方宴客香林园,韩乘小骡迳造,剧欢而散。次日,饷尚书一羊羔,仍手书《临江仙南乡子》二词遗之,潇洒超脱,词多不载。此四事颇相类。又蜀将王产识不过十字,後周将梁台识不过百字,而口授书令,辞旨俱可观。噫!岂释氏所谓宿习馀因耶?
梁氏帝王,武帝简文为胜,湘东次之。武帝之《莫愁》,简文之《乌栖》,大有可讽,馀篇未免割裂,且佻浮浅下,建业江陵之难,故不虚也。昭明鉴裁有馀,自运不足。
王籍“鸟鸣山更幽”,虽逊古质,亦是隽语,第合上句“蝉噪林逾静”读之,遂不成章耳。又有可笑者,“鸟鸣山更幽”,本是反不鸣山幽之意,王介甫何缘复取其本意而反之?且“一鸟不鸣山更幽”,有何趣味?宋人可笑,大概如此。
何水部柳吴兴篇法不足,时时造佳致。何气清而伤促,柳调短而伤凡。吴均起语颇多五言律法,馀章绵丽,不堪大雅。
吴兴:“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又:“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置之齐梁月露间,矫矫有气,上可以当康乐而不足,下可以凌子安而有馀。
范詹事《狱中》一篇,虽太自标榜,其持论亦有可观。
范沈篇章,虽有多寡,要其裁造,亦昆季耳。沈以四声定韵,多可议者。唐人用之,遂足千古。然以沈韵作唐律可耳,以己韵押古《选》,沈故自失之。
杨用谓七始即今切韵,宫、商、角、徵、羽之外,又有半商、半徵。盖牙齿舌喉唇之外,有深浅二音故也。沈约以平上去入为四声,自以为得天地秘传之妙,然辨音虽当,辨字多讹,盖偏方之舌,终难取裁耳。即无论沈约,今四《诗骚》赋之韵,有不出於五方田妇之所就乎?而可据以为准乎?古韵时自天渊,沈韵亦多矛盾,至於叶音,真同舌。要之为此格,不能舍此韵耳。天地中和之气,似不在此。
沈休文所载“八病”,如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以上尾、鹤膝为最忌。休文之拘滞,正与古体相反,唯近律差有关耳,然亦不免商君之酪。今按“平头”谓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平声,律诗如“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风”之与“将”,何损其美?“上尾”谓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如古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虽隔韵,何害?律固无是矣,使同韵如前诗“鸣”之与“城”,又何妨也。“蜂腰”谓第二字与第四字同上去入韵,如老杜“望尽似犹见”,江淹“远与君别者”之类,近体宜少避之,亦无妨。“鹤膝”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如老杜“水色含君动,朝光接太虚,年侵频怅望”之类,八句俱如是,则不宜,一字犯亦无妨。五“大韵”,谓重叠相犯,如“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炉”,又“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胡”与“炉”,“愁”与“游”犯。六“小韵”,十字中自有韵,如“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明”与“清”犯。七“傍纽”,十字中已有“田”字,不得着“宣”、“延”字。八“正纽”,十字中已有“壬”字,不得着“衽”、“任”。後四病尤无谓,不足道也。
《白狼木》,夷诗也。夷语有长短,何以五言?盖益部太守代为之也。诸佛经偈,梵语也。梵语有长短,何以五言?鸠摩罗什玄奘辈增损而就汉也。
诸仙诗在汉则汉,在晋则晋,在唐则唐,不应为格乃尔,皆其时人伪为之也。道经又有命张良注《度人经》敕表,其文辞绝类宋人之下俚者,至官秩亦然,可发一笑。
庚开府事实严重,而寡深致。所赋《枯树》《哀江南》,仅如郗方回奴,小有意耳,不知何以贵重若是。江总徐陵淫丽之辞,取给杯酒,责花鸟课。只後主君臣唱和,自是景阳宫井中物。
张正见诗律法已严於“四杰”,特作一二扌幻语为六朝耳。士衡康乐已於古调中出俳偶,总持孝穆不能於俳偶中出古思,所谓“今之诸侯,又五霸之罪人”也。
陶渊明《止酒》用二十“止”字,梁元帝《春日》用二十三“春”字,鲍泉和至用二十九“新”字,僧□□□用十七“化”字,一时游戏之语,不足多尚。
梁元帝诗有“落星依远戍,斜月半平林”,陈後主有“故乡一水隔,风烟两岸通”,又“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在沈宋集中,当为绝唱。隋炀帝:“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是中唐佳境。
古乐府如“护惜加穷,防闲托守宫”,“朔气传金柝,寒光透铁衣”,“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全是唐律。
北朝戎马纵横,未暇篇什。孝文始一倡之,屯而未畅。温子升寒山一片石足语及,为当涂藏拙,虽江左轻薄之谈,亦不大过。薛道衡足号才子,未是名家,唯杨处道奕奕有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