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文评
- 文心雕龙张立斋考异
文心雕龙张立斋考异
立斋按:从感是。
○景而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效,景作影。
立斋按:从效是,景影古通。
○弥取于功矣。
梅本功作工。注云:「元作功谢改。」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功。王校引未本御览功作切,活字本御览作巧。
立斋按:从工为长。
○选言录行。
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梅本录上有以字,御览同。
○暧乎若可观。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暧作瞬。
立斋按:御览非。
○道其哀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道作述,御览作送。
立斋按:从道为长。
○凄焉如可伤。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如作其。
○碑者埤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埤作裨。
立斋按:埤裨古通。
○上古帝皇。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皇作王。
○始号封禅。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唐写本始作纪。
立斋按:从纪是。
○树石埤岳。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埤作裨。
○亦石碑之意也。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石作古,唐写本无石字。
立斋按:从唐写本是。
○事正丽牲。
梅本正作止。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
立斋按:从止是。
○自后汉以来。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以并作已。
○句无择言。
梅本凌本唐写本并同。黄本句作辞,御览同。
○周乎众碑。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乎作胡,御览同。
立斋按:从胡是,周勰胡广也。
○莫非清允。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非作不。
○其缀采也。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采作辞。
○自然而至。
梅本凌本黄本同。唐写本及御览至下并有矣字。
○有慕伯喈字。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慕作摹。
立斋按:慕摹皆通,摹字为长。
○志在碑诔。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作「志在于碑」。
立斋按:此节专论碑,唐写本是。
○添王却廋。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却作郗。
立斋按:却郁互通,无烦改从。
○辞多枝杂。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杂作离。
○最为辨裁。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裁下有矣字。
○昭纪鸿懿。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昭作照。
○此碑之制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制并作致。
立斋按:作制是。
○事光于诔。
梅本光下注云:「当作先。」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光作先。
立斋按:作先是。
○是以勒石赞勋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石作器,御览同。
○树碑述己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已作亡。
立斋按:从唐写本作亡是。
○写实追虚。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实作远。
○铭德慕行。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慕作纂。
○文采允集。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文采作光采。
○颓影岂忒。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忒作戢。
立斋按:从忒为长。
哀吊第十三
○赋宪之谥。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梅本注云:「孙云:『当作议德。』」
立斋按:赋宪二字,出汲周书,见纪评。
○盖下泪之悼。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下作不,唐写本下泪作下流,御览作下泪。
立斋按:短者曰哀,盖指卑者而言,故从下流。
○必施夭昏。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梅本注云:「元作天。」
立斋按:天为形近而讹,从夭是。左传昭十九年子产曰:「寡君之二三臣于瘥夭昏。」舍人本此。
○事均夭横。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横并作枉。
立斋按:不得其死为夭,不顺其理为横,枉义与横近,皆通。
○暨汉武封禅。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无暨字。
○霍侯暴亡。
梅本作霍子侯。注云:「元作光病,曹改。」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侯并作嬗。
立斋按:嬗名,子侯字也。
○帝伤而作诗。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帝作哀。
○亦哀辞之类矣。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矣作也。
○及后汉汝阳王亡。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柔上并有降字。
立斋按:唐写本可从,惟及字单用,篇中此例亦伙,不尽如杨校所云,及王校所改,如诠赋篇:「及灵均唱骚。」颂赞篇:「及三问橘颂。」又「及晋魏辨颂,」「及迁史固书,」「及景纯注雅,」盖不一而足也。
○始变前戒。
梅本戒作代。注云:「元作戒谢改。」凌本同。黄本戒作式,黄本据梅本而梅本本作式而板刻有误也。唐写本正作式。
立斋按:作式是。
○然履突鬼门。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王校云:「唐写本及御览履作复。」
立斋按:今按唐写本履不作复,王校识误,又御览范注引孙校无此条。草书之复作汶,今唐写本上具厂形,实履字也。
○怪而不辞。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辞作式,唐写本辞字空格。范注引孙云:唐写本作式。御览同。
立斋按:王校不及御览,而孙云唐写本作式者非也,从式是。
○颇似歌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歌作哥,御览谣作呤。
○亦彷佛乎汉式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彷佛作髣,武作作式,御览同。
立斋按:唐写本式字误,从武是。
○至于苏慎张升。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慎并作顺。
立斋按:从顺是。后汉苏顺着哀辞十六篇佚。
○虽发其情华。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情作精,唐写本及御览无情字。
立斋按:情华精华皆可通,下与心实为对,唐本字脱。
○而未极心实。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极下有其字,御览心作其。
立斋按:两句似应作:「虽发其精华,而未极其心实。」从唐写本增其字是。
○实踵其美。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踵作钟。王校云:左传昭二十八年:「无钟美于是....」今据改。
立斋按:上文言潘岳继作,故下言实踵其美,踵字从继字而来也,王校非,从踵是。
○观其虑善辞变。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善并作赡。
立斋按:从赡为长,赡玉篇周也。
○莫之或继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无也字。
○幼未成德。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德作性。
○故誉止于察惠。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于作乎,王失校。
○故悼加乎肤色。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悼下有惜字,肤作容。
立斋按:誉止悼加,相对成辞,御览惜字衍。
○观文而属心则体奢。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奢作夸。
○奢体为辞。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奢作夸。
○言神至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神下有之字。
○以至到为言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以上有亦字。
○所以不吊。
梅本凌本唐写本并同。御览及黄本,吊下有矣字。
○国灾民亡。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民作人。
○晋筑虎台。
梅本虎作虒,凌本黄本唐写本及御览并同。
立斋按:左传昭二十八年:「亦贺虒社也。」从虒字是。
○使苏秦翻贺为弛。
梅本作史赵苏奏。注云:「元脱孙补。」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
立斋按:史赵见左传昭八年传。
○虐民构敌。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作害民构怨。
○或骄贵而殒身。
梅本凌本黄并同。唐写本及御览而作以。
○或狷忿以乘道。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以作而,御览忿作介。
○或美才而兼累。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美才作行美。
立斋按:行美对有志,王校从行美是。
○体同而事核。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同作周。
立斋按:从周为长。
○及平章覆切。
梅本平作卒,凌本同,黄本作平。注云:「一作卒。」唐写本及御览并作卒。
立斋按:下言断而能悲,断字即从卒章句而来,从卒是。
○扬雄吊屈。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吊作序。
○意深文略。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文略作反骚。
立斋按:从唐写本作反骚是。
○并敏于致语。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语作诘。
立斋按:王校唐写本诘误作诘。
○胡阮之吊夷斋。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胡上衍故字。
○褒而无闻。
梅本闻作文,凌本黄本并作闻。唐写本闻作间。御览闻作文。闻字非。
○仲宣所制。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制并作制。
○王子伤其隘。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王校引明钞御览隘作溢。
○各志也。
梅本各下有其字,各其二字小字夹行,凌本黄本并作各志也,唐写本作各其志也,御览同。
立斋按:从唐写本是。
○序巧而文繁。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序作辞。
○而华辞未造。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铃本云:「未为末字之讹。」
立斋按:铃说是。
○割褒贬。
梅本十作析,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剖,御览作析割。
○辞定所表。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辞之所哀」。
立斋按:从唐写本是。
○迷方告控。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告作失。
立斋按:从唐写本是。
杂文第十四
○辞盈乎气。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辞作辨。
立斋按:从辞是。
○气实使之。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之作文。
立斋按:从文是。
○故曰新殊致。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新下有而字,王失校。
○腴辞云构。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作构。
立斋按:从构是,集韵构音钩,牵也。与从木者别为一字。杨校云,「构乃构之别体」非是。
○本丽风骇。
梅本本作夸,凌本黄本唐写本及御览并同。
立斋按:从夸是。
○杨雄覃思文阔。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覃作淡。
立斋按:覃、深广也。书孔安国序:「研精覃思。」唐写本误,参注订。汉书扬雄传:「校书天禄阁上。」纪评云:「作文阁。」又见李详补注,当从。
○及此三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凡三此文。」御览无「凡三者」三字。
立斋按:唐写本三此误倒。
○为连珠其辞虽小而明润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重连珠二字。
立斋按:唐写本连珠二字重为衍文,王失校。
○文章之枝派。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派作流。
○暇豫之末造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并豫作预。
立斋按:预豫同,经典通作豫,王失校。
○自对问以后。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以后」作「已下。」
○效而广之。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效作。
立斋按:效字是,见前说。
○杂以诣谑。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谑作调。
立斋按:唐写本误。
○吐典言之裁。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裁作式。
○张衡应问。
梅本凌本唐写本并同。黄本问作间。
立斋按:从问是。
○景纯客傲。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景纯作郭璞。
立斋按:景纯、郭璞字也。
○庾凯客咨。
梅本凯作敳。注云:「字子嵩,元作凯,钦改。」唐写本凯作敳,咨作谘。
立斋按:从敳从谘是。
○意荣而文粹。
梅本粹作悴,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正作悴。
立斋按:从悴是。
○无所取裁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裁作才。
○原兹文之设。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以作而。
○时屯寄于情泰。
梅本于作乎,唐写本同,凌本黄本并作于,与嘉靖本同。
○此立本之大要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本作体。
立斋按:从体是,立体分见宗经书记等篇。
○自七发以下。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以作已,王失校。
○植义纯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植作指,御览作植。
立斋按:从植是。
○壮语畋猎。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畋作田。
立斋按:田、畋古通,易曰:「田无禽。」疏:「田者猎也。」诗:「叔于田。」传:「田、取禽也。」畋、说文平田也。书多方:「畋田。」又广韵:「取禽兽也。」书王子之歌:「畋于有洛之表。」
○甘意摇骨体。
梅本体下注云:「杨云当作髓。」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体作髓,御览同。
立斋按:作髓是。
○艳词洞魂。
梅本凌本黄本洞并作动。唐写本作洞,御览同。
立斋按:王于唐本失校。动,洞皆通,从洞为长。
○而终之以居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并无而字。
○先骋郑卫之声。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作骋声,无先卫二字。
立斋按:此节汉书司马相如传赞之语为句,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王校是。
○曲终而奏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雅下衍乐字。
○唯七厉叙贤。
梅本唐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厉作例,王校云:「唐写本无唯字。」
立斋按:厉字本论语:「听其言也厉。」例字非,唐写本元有唯字,王校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