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文评
- 文心雕龙张立斋考异
文心雕龙张立斋考异
○孔徒之所慕。
梅本凌本黄本慕作纂。注云:「纂元作慕,许改。」
立斋按:许改是。
○雅以渊源诰训。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诰作诂。
立斋按:黄本是。
○讽颂则续在宫商。
梅本凌本黄本续并作绩。
立斋按:从绩是。
○必须练择。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徐校云,练当作拣。」
立斋按:练字不误。前汉礼乐志:「练时日。」练者选也。王校非。
○三权重幽。
梅本幽作出。注云:「元作幽,钦愚公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从出是。
○曹摅诗称。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摅作据。
立斋按:曹摅、晋人,字颜远。作据非。
○鉏铦为瑕。
梅本鉏铦作龃龉。注云:「元作鉏铦,朱改。」
立斋按:朱改是。龉又从金。
○诗验通会。
梅本验作骚,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梅改是。
○黯默而篇闇。
梅本默作黕。注云:「元作默朱改。」凌本黄本并作黮。
立斋按:从黮是。参注订。又按黮与黕,皆音胆,义同,字可互通。
○虽文不必有而体例不无。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体例不无似当作而体非不有。」
立斋按:范意以非字偶上不字,而不知上句必有,而下句不有,有字犯重,而音节不劲。上言不有,下对不无,句法协律,范注殊非。
○于穆不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孙贻让扎迻云:「祀当作似。」
立斋按:祀似音近易混,遂讹为祀,宜从孙改。
○三豕渡河。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按河下当有者字。」
立斋按:者字若上删,则下可增,下增则上自可存矣。
○己用淮雨,固知爱哥之心,古今一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顾校补淮雨下、元长作序,亦用别雨二句。」
立斋按:宜从顾校增入二句为是,此据虑文弨文心雕龙辑注书后所引吴本而言。
○字靡异流。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黄氏扎记云:「异当作易。」
立斋按:从易是。据下难字为偶,于义亦通。
隐秀第四十
○是以文之英蕤。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引吟窗杂录英作精。
○义生文外。
梅本凌本黄本生并作主。纪评云:「生字是。」
立斋按:文内以意为主,阐发引申,则属之文外则义见,故从生也。纪评是。
○秘响傍通。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傍作旁。
立斋按:秘正字通:「俗从禾作秘讹。」又按、傍字见诗小雅:「王事傍傍。」集韵并通旁,亦近也、宜作旁。易干卦旁通情也、为舍人所本。王失校。
○譬爻象之变玄体。
梅本凌本黄本玄并作互。注云:「互元作玄,元改。」左氏杜注:「六爻皆有变体;又有互体,圣人随其义而论之。」
立斋按:玄互形近易讹,作互是。下文赞曰:「辞生互体,有似变爻。」足证。
○凉风动秋草。
梅本凌本叙风作叙飙。黄本叙作朔。铃木云:「王本同。」梅本闵本作叙飙。
立斋按:叙、朔、叙飙皆通。朔风见曹子建诗、叙风见礼记月令。
○非研虑之所果也。
梅本凌本黄本果并作求。注云:「求之作果,谢改。」杨校云:「疑本作课,王校从课。」
立斋按:杨校王校皆非,从谢改作求是。
○或有雕削取巧。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有字下增「晦塞为深,虽奥非隐」八字。铃木校云:「嘉靖本梅本冈本并无晦塞以下八字。」
立斋按:此八字为传钞误脱,上二句应「文隐以复意为工」而发,下二句系应「秀以卓绝为巧」而发,非浅笔伪增,宜补入。
○英华曜树。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曜耀不同,当改其一。」
立斋按:曜耀古通,玉篇耀字注云:「与曜同。」于曜字注云:「亦作耀。」杨校失检非。
指瑕第四十一
○其固匪难。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诸本匪作非、按作非与金楼子立言下篇合。」
立斋按:非匪义同。说文一曰非也。音亦同、集韵、非音斐。史记平准书:「作腹非。」注云:「非读曰诽。」是二字音义皆通也,杨校非。
○虑动难圆。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圆金楼子立言下作固,固疑周讹。」
立斋按:圆即周;诸本作圆不误,王校非。
○群才之峻也。
梅本峻作俊,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王校引金楼子又作。
立斋按:俊古通。
○圣体浮轻。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浮轻作轻浮。
○永蛰颇疑于昆虫。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注云:「疑金楼子作拟,按拟字是,上云似,此云拟。」
立斋按:疑、拟古通。易文言:「阴疑于阳。」疑、拟也。集韵云:「疑同拟。」礼射义:「而以大夫为贵宾为疑也。」疏:「疑、拟也。」是在下比拟于上也。杨校非。
○岂其当乎。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岂作不、当作蚩。
立斋按:蚩当皆通,此别本异文,两存为是。
○若夫君子拟人必于其伦。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注云:「按曲礼下,儗人必于其伦。」郑注:「儗犹比也。」此当作儗,始与曲礼合。
立斋按:疑、拟、儗古皆通。易系词上、儗之而后言。杨注非。
○虽宁降无滥。
梅本降作僭。注云:「元作降,孙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孙改是。
○然高原之诗不类甚矣。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原作厚。
立斋按:左襄十六年传:「齐高厚之诗不类。」黄本是。
○终无抚叩酬即之语。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注云:「即谢云、当作酢。」铃木云:「冈本作即酬。」
立斋按:抚叩即酬,相协而言,冈本为长。
○比语求蚩。
杨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冈本蚩作媸。」
立斋按:蚩、媸互通。陆机文赋:「姘蚩好恶。」蚩即媸也。
○若排人美辞。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排王本作掠。」
立斋按:排、推也,掠、取也。左昭十四年传:「掠美为昏。」从掠是。
○车两而马疋疋两称目。
梅本凌本黄本并掠。梅本注云:「下疋元脱、杨补。」
立斋按:杨补是。
○亦配义也。
梅本凌本黄本、也并作矣。
○夫辩言而数筌归。
梅本筌作首。注云:「首元作筌。」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上文有或量首数蹄,此从首是。
○可以无于千载也。
梅本作惭,凌本作愧,黄本同。
立斋按:惭一字,惭愧一义也。
养气第四十二
○战代枝诈。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冈本枝作技。」
立斋按:技、枝形近而讹,从技是。即庄子天下篇所谓各得一察之旨。
○同乎牛山之木。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胡本木作伐。」
立斋按:上言波,下言木,实字相偶,从木是。牛山之木,见孟子告子上。
○恒惕之盛疾。
梅本凌本黄本恒并作怛。注云:「一作成。」
立斋按:怛惕见孟子。恒字形近而讹,梅本是。又按成、盛古通。左宣二年:「宣子盛服将朝。」注:「盛、音成、本或作成。」
○至如仲任。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髓作鲠。
立斋按:黄本桍字衍。
○敬通怀笔以专业。
梅本敬作叔,凌本黄本并同。梅本注云:「叔元作敬,孙无挠改。」
立斋按:敬通、冯衍字,叔通曹褒字。因褒传有沈吟专思之语,从孙改是。
○夫学业在勤,故有锥骨自厉志于文也则申写郁滞。
梅本勤字下有「功庸弗怠」四字,厉字下有「和熊以苦之人则申」八字。范注引卢文弨文心雕龙辑注书后,养气篇故有「锥骨自厉,和熊以苦之人。」案下六字吴本无,当本脱四字,不学者妄增成之,而妄其年代之不合也。
立斋按:功庸四字似原脱。两朝文体及四六,率双起双收,无功庸句;则不免夔足之讥。下面和熊句以原缺,后人妄加,曲引失时。纪评云:「志当作至。」逦评似有未安,因志字、是由上学业中单提文章一项,均言志也。王校删功庸二句,而存锥骨句非是。
○虽非胎息之万术。
梅本万作迈;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从迈为长。
附会第四十三
○才量学文。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量作童。杨注:「按童学极是,量其形误也。」王校据体性养志二篇中有童子句,与杨说同。
立斋按:量字不误、字沿上句裁衣、与下句裁厥中而来、童量形近而讹、杨王二氏皆非。
○事义为骨髓。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髓作鲠。
立斋按:文心屡用骨鲠,义含梗介。此用骨髓者,骨外指事,髓内指义,精义内含,均可曰髓,与他文所指有殊。杨校取例失旨,非是,从髓是。
○然后品藻玄黄。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玄作元,御览作玄。杨校云:「原道篇铨赋篇,皆以玄黄连文,此固不应作元也。
立斋按:黄本玄字皆作元,避清讳也。杨云不应作元殊非。说见前。
○斯缀思之常数也。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常作恒,御览同。
立斋按:恒字汉文避讳改为常,后人遂沿用恒常互通。说见前。
○锐精细乃。
梅本乃作巧,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梅本从巧是。
○夫文变无方。
梅本凌本黄本无并作多。注云:「汪作无。」御览引亦作无。
立斋按:无方与多方旨同,从多从无皆通,无烦改从,杨校王校皆非。
○率故多尤。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率作变。
立斋按:从变为长,变字承上文无方来。
○需为事赋。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需作而,赋作贱。
立斋按:句本左哀十二年:「需事之贼也。」御览误。
○或片接以寸附。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片作尺。
立斋按:从尺是;上言首尾;此言尺寸正合。
○夫能悬识凑理。
梅本凌本黄本御览并同。王校从两京本凑作腠。
立斋按:说文无腠字。仪礼乡饮酒:「礼进腠。」注:「肤理也。」又凑说文水上人所会也。又聚也。此言凑理,据下文节文二字,是聚会众理之意;宜从凑是。别如凑、腠、揍、辏、皆为后起通假,释文作进奏。注云:「又作腠同。」王校改误,不可从。
○文节自会。
梅本凌本黄本文节并作节文。注云:「一作文节。」御览作节文。
立斋按:从节文为长。
○豆之合黄。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石之合玉。」
立斋按:豆之合黄,未详,石之全玉,似后人改作。黄侃据吕氏春秋「白之所以为坚,黄之所以为初也,黄白杂则坚且牣」,豆疑当作白。似可从。
○是以驷壮异力,而六辔如琴。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驷作四。
立斋按:从四是,诗小雅、四牡騑騑、四牡癸骙。
○驭文之法。
梅本驭上有「并驾齐驱而一軗统辐」九字,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旧本俱无。」御览亦无,今据删。
立斋按:下二句宜存,盖四句统演驭文之驭字义,王校删非。
○若夫绝笔断章,譬乘舟之振楫,克终底绩,寄在写以远送。
梅本楫下有「会词切理,如引辔以挥鞭。」「克终底绩」下作「
寄深寓远,」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嘉靖本四句本协,梅本因所据原本底绩以上均缺,故为校补,当有所本,如补作必有注明。
总术第四十四
○今之常言。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注云:「今元作令商改。」
○若笔不言文,不得云经典非笔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不,黄侃云:不字为为字之误」今按不字乃果字草书形近之误,此承频说而为言也,故改为果字,序志赞「文果载心,」句法同。
立斋按:此二句反转为言以见义,以若字为重,无关于为之与果也,不可因黄氏之疑,便擅改从。且果字何据称草书形近之误乎?今按此二句原无误字,且意无隔阂,词句亦协,黄氏疑之者误,而王氏改从者亦非也。
○分经以典奥为不利。
梅本凌本黄本利并作刊。分字下黄注云:「疑有脱误。」王校引黄侃云:「分当作六。」案黄说是,今改。
立斋按:分之为言者;经分为六,或辨经之文,以典奥为不刊也,黄侃言当作六,及王校从改皆非。
○九变之实匪躬。
梅本实作贯。注云:元作实。杨云:「汉书引逸书,九变复贯,如言之选。匪躬作匪穷。注云:「匪穷元作躬,孙改。」
立斋按:汉武帝诏书有诗云:「九辨复贯,知言之选。」应邵曰:「逸诗也。」师古注:「贯事也。」梅本作逸书误,从贯从穷是。
○落落之玉,或乱乎石;碌碌之石,时似乎玉。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按老子卅九章,不欲碌碌若玉,落落如石。」此文禄禄落落,疑当互易。
立斋按:落落又作珞珞,句出老子不误,王校云互易者非。
○无者亦繁。
梅本凌本黄本无并作芜。梅注云:「元作无,朱改。」
立斋按:朱改是。
○诡者亦典。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诡典文不成义今改。
立斋按:典疑作异。后汉书班固传:「殊形跪,制。」注:「诡、异也。」与上文浅露句可协,王校非。
○不必尽窕槬之中。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槬下有桍字。
立斋按:黄本桍字衍。
○动用挥之扇。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扇当作羽,说详注订。
○岂能控引清源。
梅本清下注云:「当作情。」凌本黄本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