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张立斋考异

○乎哉矣也。
  梅本黄本并同。凌本矣作已。铃木云:「闵本作已。」王校云:「也字下从徐本补者字。」
  立斋按:俪句之作,率如此,补者字非。
○辞忌告朋。
  梅本告作失。注云:「元作告谢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篇中有「辞失其朋,」则羁旅而无友,即赞语所本,从失是。
○环情草调。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草下注云:「孙云当作节。」王校云:「按草字读如诏策篇视草,神思篇草奏、练字篇草律之草,不烦改从。」
  立斋按:王校是。后汉书陈宠传:「萧何草律」即草字所本。
○离同合异。
  梅本作离合同异,凌本黄本并同。
      丽辞第三十五
○皋陶赞文。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文作云。
  立斋按:作云是。
○则八句相衔。
  梅本作「句句相衔,」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八指序卦之辞,如「受之以屯」,屯者盈也,上下共八句之谓也。句句者,与下文字字为偶,从句句为是。
○率然对耳。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本作「自然对耳,」未言所本,于率然二字只云,汪、余、张、冯诸本尔作耳,殊为失校。
  立斋按:耳语止辞,尔、助语辞,世多通用,然于古无征。古诗焦仲妻作诺诺复尔耳,盖有别也。后世之尔作耳者,以其音同义近而笔省也,惟耳古又音仍,如耳孙是。
○宋画吴冶。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注云:「冶元作治。」朱云:「宋画吴冶,语出淮南子。」
  立斋按:朱改是。宋画见庄子;吴冶见吴越春秋,又见淮南修务篇。
○割毫析厘。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割作剖。注云:「剖一作割。」
  立斋按:割剖一也,据西京赋,则作剖是。
○长卿上林。
  梅本凌本黄本林下并有赋字。注云:「元脱补。」杨校云:「通变篇上林云,事类篇相如上林云,并无赋字。」
  立斋按:杨校是。
○微人之学。
  梅本微作征,旁注一拟字,注云:「元作拟。」学下注云:「当作誉。」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事对皆有所征,从征是。
○并贵共心。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纪评云:「贵当作肩。」
  立斋按:纪评是。曰并肩,曰共心,指用事行文而言。范注以高祖光武皆帝王,宜作「并贵」非。
○又以事对。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纪评云:「应作言对事对。又言对事对二句,当在止类而求二句之下,于文乃顺。」
  立斋按:从纪评是。
○刘琨诗言。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注云:「言元在诗字上。」
  立斋按:梅本是。
○西狩涕孔丘。
  梅本凌本黄本涕并作泣。杨校云:「四库诸本并作涕。」
  立斋按:说文泣,无声出涕也。又涕,泣也,义同。王失校。
○若两事相配。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纪评云:「两事当作两言。」
  立斋按:纪评仍以文论,但下言优劣,则以事分,故事字不误。
○踸踔而行也。
  梅本踸作今,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东方朔七谏、陆机文赋,皆作踸踔。今字说文无,新附有踸字,当据改。」
  立斋按:庄子秋水篇:「吾以一足●踔而行。」正韵云:「●同踸,音渖绰。」杨校非。
○精未兼裁。
  梅本未作味,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从味是。
      比兴第三十六
○诗文弘奥。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弘作宏。铃木云:「宏当作弘。」
  立斋按:宏训深大之屋也。古人闳宏通用。弘、弓声也。易坤卦「含弘光大。」黄本作宏,避清讳也。
○岂不以风通而赋同。
  梅本通作异。凌本黄本并作通。注云:「一作异。」
  立斋按:彦和体标比兴而不及风赋者,以风通而赋同也。通作常解当不误。梅本改作异者,以异同对显隐也。
○与则环譬以寄讽。
  梅本凌本寄并作托。黄本寄作记。注云:「一作托。」
  立斋按:从寄是。
○比则畜惯以斥言。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畜当作蓄,音之误也。」
  立斋按:通志六书略:「蓄通作畜。畜有数音,昌六反音触,喜郁反音绪。」后人取绪音常作蓄,杨校非。
○盖写物以附意。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意疑当作理。」
  立斋按:意指理之所归。切事附意而后理得,故上文言附理,此言附意也,铃校非。
○卷席以方志固。
  梅本卷席作席卷,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上言澣衣,下言卷席,从卷席为是。
○襄楚信纔。
  梅本襄作衰,凌本同。黄本作楚襄。
  立斋按:衰楚对下炎汉,从衰是。
○诗刺道丧。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引谭云:「疑诗刺当作讽刺。」
  立斋按:诗字承上依诗句而言。疑当作讽刺者,误以兴义与销亡句相偶也。然此文宜四句一气读,均两用故字,上言诗刺,下言此体,所以说明炎汉虽盛,而辞人夸毗也。范注非。
○信旧章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信疑作倍,倍即背也。」王校云:「案旧章谓汉以来赋颂。信旧章矣,犹言由来久矣。」
  立斋按:范注疑作倍者,因上有炎汉虽盛,而辞人夸毗。又兴义销亡,此体杂●,是反乎旧章也,故疑从倍,义自可通。但王校云云,指旧章为汉以来赋颂之体误一。信旧章之信,解作诚然是旧章之是从,则与上诸句不协,误二。再引诠赋篇信字句与此句法相同,则自炎汉虽盛,至旧章矣,概不可通,误三。王校三误,所谓引喻失义者也,不可从。
○如慈父之爱子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注云:「本赋作畜字。」
  立斋按:文选洞萧赋本作畜字,畜始养也。此或旁注误入始养之义,有爱存焉。
○马融赋云。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赋作长笛二字。
  立斋按:上下皆具作者篇名,依例当改。
○范蔡说之。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作范蔡之说也。
  立斋按:黄本是。
○玺抽绪。
  梅本凌本黄本玺抽并作玺曳。注云:「元作玺抽,据本赋改。」
○莫不纤综比义。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纤疑作织。」
  立斋按:杨子方言:「纤、小也,缯帛之细者谓之纤。」纤综所以讽两汉之赋,近于靡丽之谓,王校非。
○季鹰杂诗云。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引顾校杂作春。
  立斋按:从春者,以其诗为咏春草也。然目为杂诗者,杂体中有写春之句也,从杂是。
○刻鹤类鹜。
  梅本凌本黄本鹤并作鹄。注云:「鹄元作鹤,谢改。」
  立斋按:谢改是。
      夸饰第三十七
○风格训世。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引顾校及黄丕烈引冯本,格并作俗。
  立斋按:风格承诗书雅言,风俗则失其指归,从俗非。
○孟轲所说。
  梅本所作云,说连下读,凌本同。黄本作孟轲所云,说连下读。
  立斋按:从梅本是。
○鹪鹩俱获。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注云:「按本赋作焦明。」
○验理则理无不验。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纪评云:「不验当作可验。」
  立斋按:纪评是。
○子云校猎。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校当作羽,」杨校云:「诸本并作校,以通变篇出入日月,天与地沓二句而标为校猎证之,此亦当依诸本作校,始能前后一律。」
  立斋按:校猎见司马长卿上林赋:「天子校猎。」又杨子云羽猎赋序:「故聊因校猎,赋以风之。」此校猎二字所本。且以羽猎两见,故此用校也。所以别下句张衡羽猎也,非如杨校所云,更与出入日月二句无关。而校猎区区一辞非羽即校,皆有所本,又何必前后一律乎。王右军兰亭序之字不同,欧阳永叔醉翁亭记,也字连篇,前后一律与否皆成妙品,又何拘乎。杨校非。
○栾彼洛神既非魑魅;惟此水怪,亦非魑魅。
  梅本凌本黄本栾并作娈。魑魅并作罔两。怪并作师。杨校引诸本并作怪。
  立斋按:梅本作罔两是。因魑魅犯重。怪作师非。说文「怪、异也。」妖怪之怪本作傀,傀音同怪,世俗沿用怪而傀疏。梅本师字旁并墨注怪字,当为杨氏之笔,作怪是。又栾作娈是。诗曹风「婉兮娈兮。」
○此欲夸其威而其事义睽刺也。
  梅本凌本黄本其上并有饰字。注云:「元脱,下有阙字。」
  立斋按:梅本补饰字是。
○腾踯而羞局步。
  梅本凌本黄本踯并作掷。杨校云:「诸本并作踯。按踯为蹢之后起字,掷又踯字俗体。」
  立斋按:踯古文作蹄,近作踯。说文无踯字,始见于荀子礼论篇。释文蹢又作踯。掷、踯古通,非俗体,杨氏说误。
      事类第三十八
○陈正典之训。
  梅本凌本黄本正并作政。黄本注云:「案冯本顾校政作正。」
  立斋按:政、正古通。诗小雅:「今兹之正。」王校非。
○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
  梅本旁注行字下有「以畜其德此」五字,凌本黄本俱无。
  立斋按:当从梅本补,王失校。
○及杨雄六官箴。
  梅本六作百。注云:「元作六。」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杨雄百官箴,为未竟之作,故只有廿五箴,胡广补之。作百者用其成数。曰六者,指六官之制而言也。范注谓百官箴起自胡广者非。
○相如上林撮引李斯之书。
  梅本林下旁注一赋字,书旁注一旨字。凌本黄本并同嘉靖本。
  立斋按:梅补是。王失校。
○华实布护。
  梅本护作濩,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布濩流衍之意,作护者误。周礼春官大司乐贾疏作大濩,护与濩音同而不相通,通者皆俗讹也。杨注非。
○夫姜桂同地。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同作因。
  立斋按:御览是。
○文章由学。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由作沿。
○能在天资。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资作才。
○才自内发。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才上有故字。
○有饱学而才馁者,有才富而学贫者。
  梅本无两者字,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者字衍。
○此内外之殊分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分作方,杨校宋本御览作分。
  立斋按:因才自内发,学以外成,故内外殊分也。
○属意立文。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立作于。
  立斋按:礼冠义:「而后礼义立。」立成也。属意成文,较于字为长。又文与言同。左传襄二十四年:「穆叔曰,其次立言。」立文犹立言也,从立是。
○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主佐二字,德作得。
  立斋按:德得古通。合德言主与佐合也。御览非,王失校。
○载藉浩汗。
  梅本汗作瀚,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司马相如上林赋:「采色浩汗。」字又作瀚,见淮南俶真篇。浩浩瀚瀚,是汗瀚古通也。杨注云,汗瀚音同得通,不言所据。
○必裂膏腴。
  梅本凌本黄本裂并作列。注云:「汪本作裂。」
  立斋按:史记项羽本纪:「分列天下。」卢绾传:「故得列地。」汉书作「咸得裂地。」列、裂古通。又说文段注,裂、残也。古作裂、通作列。杨校云,是二字谊并得通,前以音同得通,此以义得通,皆妄说也。
○鸡跖必数千而饱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数千似当作数十。」
  立斋按:血流可以漂杵,一食何妨千跖,皆在夸饰之列,况吕氏之作可征乎。范注非。
○捃理须核。
  梅本理作摭,旁注一理字,凌本同。黄本理字下注云:「一作摭。」
  立斋按:综学、取事、校练、捃理、四句一贯,故下言众美,指此四事也,从理是。
○众美辐凑。
  梅本凌本黄本凑并作辏。
  立斋按:凑辏古通,说见前。
○表里发辉。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辉作挥。
  立斋按:从挥是,说见前。
○刘邵赵都赋客云。
  梅本都下空一格,旁注一客字。凌本黄本并作赵都赋云。
○置于闲。
  梅本凌本黄本闲下并有散字。
  立斋按:嘉靖本脱散字。
○乃相如接人。
  梅本同,旁注推之二字。注云:「疑当作推之二字。」纪评云:「接人二字疑或增入之讹。」
  立斋按:梅本疑作推之者,据下文推三成万而言也。纪评疑作增入者,据上文唱和千万人而言也,俱通可以,姑两存之。
○曹仁之谬高唐。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文选为曹洪与文帝书,改仁为洪」。
  立斋按:范注是。
○引事为谬。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为字旁墨注一实字。
○文梓并采。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引顾校采作采。
  立斋按:从采是。
      练字第三十九
○周礼保章氏掌教六书。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无章字。
  立斋按:周礼、保氏:「掌谏五恶,而养国之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本无章字,此衍文也。
○汉初章律。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章作草。
  立斋按:萧何草律见汉志。黄本是。
○宣成二帝。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汉自孝宣至孝平,颇重小学,张敞杨雄诸作皆在此时。历孝宣、元、成、平诸帝,作辍不一。汉志所载,未必为全。而本文所指,概言其略,故曰宣成。杨校疑成为平之误,胶柱之见也,非是。
○鸣笔之徙。
  梅本凌本黄本鸣作鸿。注云:「鸿元作鸣,朱改。」
  立斋按:鸣鸠之善鸣者也,鸣笔言文之善者也。假笔墨以出之故曰鸣笔。韩退之曾本之为文,是征鸣字之用较鸿为长,朱改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