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文评
- 文心雕龙张立斋考异
文心雕龙张立斋考异
立斋按:王改是。
○效验命篇者。
梅本凌本黄本验并作骚。注云:「骚元作验,王改。」
立斋按:王改是。
○断辞辨约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断一作斲。」
立斋按:斲字非,「断辞则备」见征圣篇。
○类乏酝藉。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宜从诸本作籍」,王失校。
立斋按:藉音借,易大过「荐藉于物。」曲礼:「执物有其藉者则扬。」仪礼聘礼注:「藉谓缫也,缫所以蕴藉玉。」又狼藉、音与籍同、籍字始见左传昭十五年传,司晋之典籍,后人多藉籍相混,此作蕴藉是,音借不音籍,杨校误。
○切在诠别。
梅本凌本黄本切并作功。注云:「一作切,从御览改。」
立斋按:从御览是。
○则准的乎雅颂。
梅本凌本黄本雅颂并作典雅。注云:「典雅一作雅颂,从御览改。」
立斋按:颂字与上文章表奏议不合,从御览是。
○则师范于核要。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师作轨。
立斋按:轨、左传隐五年:「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轨谋法度也,范轨同旨,通变及才略二篇,用师范皆指师前贤而言,此从轨为长,御览是,杨校非。
○此循体而成势。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循作修。
立斋按:凡言势者,皆自体而来,故言循言成。又本赞云:「形生势成。」按形在体也,今言循与上随字协,从循是。
○或好离言辨白。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白应作句。」
立斋按:上言烦文则博采之,下言离言则辨白之,白犹辨别之,王校非。
○文之体指实强弱。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黄氏札记云:「文之体指实强弱句有误,疑此句当作文之体指贵强,下衍弱字。」
立斋按:增贵衍弱,以就己说黄氏札记似非,当作「文之体指,虚实强弱,使其辞已尽而势有余也,」王校据徐引谢在杭云:「增一虚字为是」。
○故文反正为之。
梅本凌本黄本之并作乏。注云:「乏元作之。」
立斋按:乏字是。
○必颠倒文向。
梅本凌本黄本向并作句。注云:「句元作向,王改。」
立斋按:王改是。
○狂辔学步。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狂作枉,杨校云:「据谐讔篇,未免枉辔句,宜作枉是。」
立斋按:谐讔用枉辔,从上句无益时用而来,有微词也,此言学步狂辔,据下文力止寿陵可证也,狂字不误,杨校非。
○力止襄陵。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谢云襄当作寿。」范注引顾校作寿。
立斋按:作寿是。
情采第三十一
○木体实而华振。
梅本凌本黄本华并作花。
立斋按:后汉书李谐述身赋曰:「树先春而动色,草过岁而发花。」此花之始见也。又下与华字并用,而由魏晋以后,始有花字,后人承之,遂为古今字,但如繁华、浮华,盖不用花,亦自然有别。
○五情发而为辞章。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情疑作性。」
立斋按:形文承以五色,声文承以五音,情文承以五性,故知五情应作五性,当改情为性为是。
○知君子尝言未尝质也。
梅本凌本黄本上尝字并作常。
立斋按:上尝字应作常字是。
○艳采辩说。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据韩非子「艳乎辨说」、宜从改。
○研味孝老。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孝作李。纪评云:「李当作孝。」
立斋按:上文有孝经重典,下文引老庄、故言研味孝老,作李非。
○盻倩生于淑姿。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盻作盼。
立斋按:盻、恨视貌,音盻,从盼是。盼顾也,音攀去声。见诗卫风硕人,此舍人所本,王失校。
○心几务。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据征圣篇锐思于机句,当作机是。」
立斋按:书皋陶谟:「一日二日万几。」传:「当戒惧万事之微。」此几务二字所本,盖机者生发谓之机,见说文,杨校非。
○将欲明理。
梅本理作经,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明经是据上文,故情者文之经,又文能宗经而言也,从经是,王校非。
○设谟以位理。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谟下注云:「谢云当作模。」
立斋按:从模是,说文法也。徐云:「以木为规模也。」张衡归田赋:「陈三五之轨模。」上言位,下言置,故曰模曰地,从谟则失义。
○蕣英徒艳。
梅本凌本黄本蕣并作舜。
立斋按:蕣、舜古通,蕣、花之易落者。又与瞬同义。
镕裁第三十二
○二意两出。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二作一。
立斋按:作一是,二字误,义不可通。
○是以草创鸣笔。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鸣作鸿。纪评云:「当作鸣,该鸣笔之徒可证。」
立斋按:杨校王校并从鸿非,鸿笔常辞,鸣字下,先标三准句,义{而辞活,纪评是。
○献赞节文。
梅本赞作替。注云:「元作赞,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献替有兴废取舍之义,故曰节文,从替是。
○条贯始序。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始作统。
○次讨定句。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定作字。
立斋按:从字是。
○适分所好。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适作随,铃木云:「诸本作适。」
立斋按:彦和善用适字,征圣篇曰会适,明诗养气等篇曰适分,与此正同,从适是。
○辞殊而义显。
梅本凌本黄本义并作意。注云:「意汪本作义。」铃木云:「玉海嘉靖本王本冈本并作义。」
立斋按:从义为是。
○张俊以为艾繁而不可删。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俊下注云:「当作骏。」
立斋按:俊骏古通,史记屈原传:「诽骏疑杰。」假骏为俊,俊字并通畯峻,此当依晋书作骏是。
○乃情苦繁也。
梅本作芟。注云:「元作」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为支之误,支古文作,又为希之或体,形近而讹,当作苦朽支繁,非苦于芟也,故为支之误,而非必赞中之有芟繁,便从而易之也,杨王所校皆非。
声律第三十三
○声含宫商。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阁本冈本含并作合。」
立斋按:上言本于人声,故下言含,含本内发,合由外铄,从含是。
○声非学器者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学下注云:「当作效。」
立斋按:朱子曰「学之为言效也。」学效义同,无烦改从,杨校王校均非。
○文章神明。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黄侃云:「文章下脱二字。」范注云:「文章下疑脱关键二字。」
立斋按:梅本杨氏句读为、「文章神明,枢机吐纳,律吕唇吻而已」,意自可协,无烦以意增改。
○夫商征响高宫羽声下。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改商为征,改羽为宫。
立斋按:此黄侃论之甚详,宜作宫商响高,征羽声下。且古之所谓宫商,决非后世之谓平仄,分为四声则可,便称等于宫商则非矣,王校殊非。
○摘文乖张。
梅本凌本黄本摘并作摛。
立斋按:摛风见宗经篇,摛文见诠赋篇,从摛是。
○良由外听难为聪也。
梅本凌本黄本外并作内。注云:「内元作外,王改。」范注云:「黄叔琳曰、由字下王捐仲本有「外听易为口而」六字,按或是巧字。」
立斋按:从内是,范注补六字作巧可从,王校从力则非。
○响有动静。
梅本凌本黄本动静并作双迭,梅本注云:「双迭二字符脱。」杨云「有字下诸本皆遗翕散二字。」谢云:「据下文当作双迭二字。」王校引文镜秘府论及玉海并作双迭。
立斋按:动静当作双迭,梅本是。
○迭韵杂句而必暌。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据文镜秘府改杂为离。
立斋按:杂字对上句隔字而言,隔离杂混也,此二句启下文,异音相从,同声相应之意也。盖双声必母子相谐,迭韵必上下相承,而后无舛睽之病也。相谐相承,必杂混相合而后成声也,且隔字睽字,亦具离义,王校从离殊非。
○并辘轳交往。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引校文镜秘府论四声作鹿卢。
立斋按:鹿卢即辘轳,见西京赋,辘轳乃后起字。
○其际会。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纪评云:「当作迕。」杨校引文镜秘府亦作迕。
立斋按:迂迕皆协,迕字为长。
○往蹇来连。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文镜秘府论四声作「往蹇来替」此语用易蹇卦六四爻辞,替字非是。
立斋按:往来二字本于蹇卦,而蹇替二字,则本于离骚:「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蹇朝窣而夕替。」舍人本此,从替是,王校非。
○其为疾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引文镜秘府疾作疹。
○声画妍媸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下句气力穷于和韵。
梅本凌本黄本下吟咏二字无,有空格二,下作字,「以滋味流于字句」为读。梅本注云:「字符作下,商孟和改。」又云:「孙云,气力上当复有字句二字。」杨校云:「文镜秘府引正作声画姘媸,滋味流于字句,气力穷于和韵。」
立斋按:据诸说当作「声画姘媸,寄在吟咏、滋味流于下句,气力穷于和韵,」下句与和韵为对也。
○故余声易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文镜秘府玉海故并作则。」王失校。
○故遗响难契。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冈本遗作遣。」
立斋按:上句用易遣,此当作遗,冈本误。
○属笔易巧选和至难。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引诸本云:「选上有而字。」
立斋按:舍人凡用而字,皆转折相背,如本篇中用而字皆同此意,如「而每舛、」「而必睽、」「而寻右、」「而未备、」「而乖贰、」「而不壹」,别篇亦率如此,若此句易巧与至难,似增而字为是。
○虽纤意曲变。
梅本意作毫,凌本黄本并同。纪评云:「纤意当作纤毫。」
立斋按:据上文扬、难契、易巧、至难,此应作毫,纪评是。
○文赋亦称知楚不易。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文赋原作「取足不易,」据黄氏所校,知楚字为涉上文而讹,宜从改。
○势若转圆。
梅本圆作圜,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玉海作圆。」
立斋按:圜同圆,前汉梅福传:「高祖从谏转圜。」注:「与圆同。」此转圜所本。又韵会:「古方圆之圆皆作圜。」今皆作圆。
○疏识阔略。
梅本疏识作识疏,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汪本作疏识,宜从。疏识阔略,词性始能相偶云云。」王校亦云:「疏识与阔略与对文。从汪本云云。」
立斋按:疏识与识疏一也,阔略所以状疏识,无所谓相偶与对文耳。
○若长风之过籁。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黄注引王惟俭本有「流水之浮花,郑人之买椟」二句。杨校云:「二句皆以音喻,流水浮花,颇不相类,疑浅人所增。」
立斋按:杨校是。
○东郭之吹竽耳。
梅本凌本黄本东并作南。注云:「元作东、叶循父改。」
立斋按:东郭见韩子,南郭见庄子,东郭南郭皆可通。
○其可忘哉。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王本忘作忽。」
立斋按:忘忽同旨。
章句第三十四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者为章积章而成篇。
梅本凌本黄本为并作成。
立斋按:曰生曰为曰成,含义各殊,从嘉靖本是。
○句之清英。
梅本黄本并同。凌本清作青。
立斋按:释名「清青也。」义可通而字异,从清是。
○追胜前句之旨。
梅本胜作媵。注云:「元作胜谢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谢改是。媵,送也,附会篇有媵句憔悴之句,从媵为长。
○若辞失其明。
梅本明作朋。注云:「元作明。」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梅改是。下句羁旅而无友,及飘寓而不安,皆承朋字而来,从朋是。
○若夫笔句无常而字有条数。
梅本黄本并同。凌本条作常。铃木云:「闵本条亦作常。」
立斋按:常字犯重,从条是。
○而体之篇成于两汉。
梅本凌本而作两,下空二格,下两字作西。黄本而下注云:「疑有脱字,」杨失校。范注谓疑当作二体之篇,二体指上六言七言,盖六七言杂出诗骚,未有全篇用之者。
立斋按:篇中述二言曰肇,三言曰兴,四言曰广,五言曰见,六言七言曰杂出诗骚,至而□体之篇曰成,成总也全也,至两汉而诸体备,故曰成也,然脱字应作五,不应为二,不然应为诸或众字,于义可通,则梅本范注皆不可从,王校从梅范据改亦误。
○若乃改韵从调。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从疑作徙。」
立斋按:据下文两韵辄易,则铃木疑作徙可从。
○昔魏武论赋。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引顾云:「玉海赋作诗。」
立斋按:赋为六义之一,诗赋可通称也。
○而善于资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玉海资作贸。
立斋按:资,取也,亦通。
○则唇吻告劳。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唇作唇。
立斋按:章表篇嘉靖本作「唇吻不滞」,唇从口,此又从月。集韵,唇音唇义同。又音真,警也。唇唇互通,其义以音别也。杨校云,当作唇,是未深考也。
○字出于句外。
梅本凌本黄本并无于字。王校据谢云:「当作出于句外。」
立斋按:补于字殊赘,王校非。
○寻兮字承句。
梅本承作成,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承字固通,凡语句余声,用兮承句,而指归有未竟,气韵有未结,不得言成也,从承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