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张立斋考异

  立斋按:赵书非赠别之言,乃叙离之作,王校据本传改是。
○乃少年之激切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激作昂。
○尺牍之偏才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斯皆尺牍之文也。」
  立斋按:此句与「少年之激切也」为对文,御览非。
○详总书体,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总作诸。
○言以散郁陶。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言作所。
○托风采。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托作咏。
  立斋按:托字为长,托者寄意而非涵咏也。
○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条作涤。注云:「条畅作涤荡。」又柔御览作游,故作固。
  立斋按:涤畅任气,所以尽情,优游怿怀,所以适意,从御览为长。
○战国以前。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战上有自字,以作己。
○其义美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其义美矣哉。」
○而郡将奏笺。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奏作奉,笺下有也字。
  立斋按:御览也字衍。
○识表其情也。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及御览并作表识。
○黄香奏笺于江夏。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奏作奉。
○子桓弗论。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弗作不。
○陆机自理。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理作叙。
○笺之为善者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为字。
  立斋按:笺之善者也,与文之美也,表之英也,见章表篇。辞之善也,见诏策篇等句法同,从御览是。
○清美以惠其才。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美作靡。
  立斋按:美字是,诗齐风:「美自清矣。」清美本此。
○则有方术占式。
  梅本凌本黄本式并作试。
  立斋按:从式是。
○则有关剌解牒。
  梅本凌本黄本牒并作谍。
  立斋按:从牒是,参注订。
○故谓谱者普也。
  梅本凌本并无「故谓」二字。
  立斋按:以下分说诸类。故谓可删。
○九章积征。
  梅本凌本黄本征并作微。
  立斋按:从微是。
○精观书云。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精疑作登。」
  立斋按:左僖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从登是。
○五音以正音以正。
  梅本删下「音以正」三字,注云:「三字衍。」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三字删是,以从梅本。壬校云黄本删者是未见梅本也。
○八刑克平。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刑作辟。
○管仲下命。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命作令。
○符者厚也。
  梅本凌本黄本厚并作孚。注云:「孚元作厚,谢改。」御览作孚。
  立斋按:孚说文信也。诗大雅:「成王之孚。」注:「成王之信于天下也。」从谢改是。
○易以书翰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易作代。
○其遗风欤。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欤作也。
○负贩记缗。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贩作版。
  立斋按:曲礼:「虽负贩者,必有尊也。」从贩是,王失校。
○则券之楷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楷作谐。
  立斋按:楷谐皆通。
○关闭由审。
  梅本由作当,凌本黄本并同。注云:「当亦作由。」
  立斋按:当字是。
○孙亶四圣相也。
  梅本四作回。注云:「元作四,朱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朱改是,韩非子作公孙亶回,此省公字。
○短简编牒。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此四字,铃本云:「御览短简四字在议字上。」
○如叶在枝。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枝下有也字。
○议政未定故短牒咨谋。
  梅本凌本御览议字上有「短简为牒」四字,又政并作事,咨作谘。
○谓之为签。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为字。
○签者签密者也。
  梅本凌本黄本下签字并作纤。
  立斋按:从纤是,禹贡:「厥篚玄纤缟。」郑注:「纤、细也。」纤细犹纤密也,又作孅。
○礼貌本原。
  梅本礼作体,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礼字非,行状属体也,从体是。
○丧言亦不及交。
  梅本凌本黄本交并作文。注云:「元作交。」
  立斋按:表言不文,见情采篇,交字误。
○囊漏储中。
  梅本凌本黄本漏并作满。注云:「满汪本作漏。」
  立斋按:漏字是,贾谊新书及宋书范泰传,皆作漏,见黄氏札记。
○观此四条。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四疑作数。」范注云:「四条疑作六条。」杨校王校皆作众。
  立斋按:诸校皆非,篇中列举总二十四条,疑四字不误,或上脱廿字或念有二字,王校谓四本众字坏文,录者偶脱,但无脱半字之理,王说非,故应作念四,或念有二字。
      神思第二十六
○驯致以绎辞。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绎作怿,注云:「怿一作绎。」
  立斋按:绎陈也,书君陈:「庶言同则绎。」传:「众言同则陈而布之。」礼射仪:「绎者各绎己之志也。」疏:「绎、陈也。」怿,说文悦也,书康诰:「则予一人以怿。」从绎是。
○王充气竭而思虑。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据群书通要改思为沈。
  立斋按:王校是。
○阮禹据案而制书。
  梅本案下注云:「疑作鞍。」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马上具草,宜作鞍是。
○是以临篇缀虑。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虑作翰。
○理郁者苦贫。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苦作始。
  立斋按:苦字与下文伤字对文,从苦是。
○然则博闻为馈贫之粮。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闻作见,注云:「见一作闻。」御览作见。
○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于义意二字旁注有,「上为意,下为义。」
  立斋按:梅拟改巧义、新义为新意也,盖义无巧而意可新也,宜从改是,王失校。
○虽云未费。
  梅本作「未贵」,旁注有未费二字,凌本黄本并作未费。铃木云:「张本作贵。」
  立斋按:「从费是。」
○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伊挚轮扁出庄子大宗师,杨校谓本于史通叙事篇者非。
○心以理应。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汪本应作胜。」
  立斋按:胜字重韵,从应是。
      体性第二十七
○并性情所烁。
  梅本烁作铄,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烁与铄通,周礼冬官考工记:「烁金以为刃。」释文:「义当作铄。」史记张仪传:「众口铄金。」说文销也。
○馥采典文。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疑典作曲。
  立斋按:典文经典之文也;说文五帝之书也。书舜典:「经也典。」王校非。
○经理玄宗者也。
  杨本凌本并同。黄本玄作元,杨校云:「按玄字是云云。」
  立斋按:清版书玄皆作元,避圣祖讳也,杨校凡遇黄本作元者皆云云似不知清讳之误。
○繁缛者博喻酿采。
  梅本凌本黄并同。王校云:「酿元作醲,今改。」
  立斋按:酿犹其精也,下应炜烨一词,诸本皆同,王氏以意擅改非。
○仲宣躁锐。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杨校改锐为竞。
  立斋按:左传哀十一年:「子羽锐敏。」注:「锐精也。」又方言:「铫、锐亦犹躁锐也。」王校杨校均非。
○故童子雕琢。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孙氏本琢作瑑。」王校云:「作瑑不可据。」
  立斋按:琢瑑互通,前汉书董仲舒传:「良玉不瑑。」王校失检不可从。
○文体繁诡。
  梅本凌本黄本体并作辞。王校云:「体性对言:所以敷篇体之旨,作辞者误。」
  立斋按:因才性异区,故文辞繁诡,从辞不误,下句辞字应作体,肤根乃体而非辞也,王氏所谓敷篇体之旨,在此不在彼也。
○辞为肤根。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肤根当作肤叶。」王校云:「当作肌肤,今据改。」
  立斋按:辞为肤根,所以言体,志实骨髓,所以论性,表里分述,无烦意改,范注王校皆非。
○习亦凝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黄本凝下注云:「一作疑。」纪评云:「疑字是。」王校云:「庄子达生篇,乃疑于神,正作疑字,后人或作凝,或作拟,皆不知妄改。」
  立斋按:疑凝古通,已见前说,「习亦疑真」者,据朱紫而言,疑紫成习以作朱也,纪评是。至如王氏所引庄子乃疑于神者,盖不知此疑乃同凝也。王校未解庄、失检误从,实非。
      风骨第二十八
○则文风清焉。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清一作生。」
  立斋按:骏爽则清,从清为长。
○索课乏风。
  梅本凌本黄本作「索莫乏气。」注云:「莫元作课,杨改;气元作风,杨改。」
  立斋按:索莫者,萧索寂寞也,莫通寞,风字连用犯重,作气是。
○乃其骨髓峻也。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峻作畯。
  立斋按:峻、说文高也,畯、说文农夫也,峻可通骏,不可通畯,黄本误。
○则云时有济气。
  梅本凌本黄本济并作齐。
  立斋按:从齐是。
○则云时有逸气。
  梅本凌本并同。王校云:「时字黄注本删。」
  立斋按:时字当有,沿上文句法,杨校胶柱原文,黄本元脱而王校曰删,皆非。又按:古人之作,凡征引前世典籍,固不若是之拘也,上自史记汉书,下至李善之注文选,其例固不胜枚举也。
○夫翚翟备色翾翥百步。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翾作翔,上有而字。
  立斋按:小飞曰翾,回飞曰翔,义皆可通,但下文已有高翔句,则从翾为长。
○鹰隼乏采。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乏作无。
○唯藻耀而高翔。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唯作若,耀作曜。
  立斋按:曜耀互通,耀为俗体,说见前。
  立斋按:从齐是。
○则云时有逸气。
  梅本凌本并同。王校云:「时字黄注本删。」
  立斋按:时字当有,沿上文句法,杨校胶柱原文,黄本元脱而王校曰删,皆非。又按:古人之作,凡征引前世典籍,固不若是之拘也,上自史记汉书,下至李善之注文选,其例固不胜枚举也。
○夫翚翟备色翾翥百步。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翾作翔,上有而字。
  立斋按:小飞曰翾,回飞曰翔,义皆可通,但下文已有高翔句,则从翾为长。
○鹰隼乏采。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乏作无。
○唯藻耀而高翔。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唯作若,耀作曜。
  立斋按:曜耀互通,耀为俗体,说见前。
  立斋按:礼记聘义、郑注:「特达谓以朝聘也。」正义:「行聘之时唯珪璋。」作聘是。
      通变第二十九
○绠短者御渴。
  梅本凌本黄本御并作衔。
  立斋按:御为衔之讹体,口含心感皆谓之衔。诗豳风,「勿士行枚。」笺云:「初无行陈衔枚之事。」又管子法篇:「法立而民乐之,令出而民衔之」从衔是,王失校。
○臭味晞阳而毕品矣。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晞作睎。铃木云:「睎当作晞。」
  立斋按:铃说是。
○志合文财。
  梅本财作则。注云:「元作财,许无念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许改是,易有「天则」见干卦,书有「王则」见无逸。则法也,文则,文之法也。
○则文于唐时。
  梅本则字旁注:「元无则字也。」凌本黄本并有则字。
○魏之荐制。
  梅本凌本荐并作篇。梅本篇字旁注一策字。注云:「元作荐,许无念改。」黄本荐作策。
  立斋按:从篇为长,明诗篇江左篇制,杨校是。
○夏歌雕墙。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玉海百六引雕作雕,与书五子之歌合。」
  立斋按:雕雕古通,广韵雕又作雕,杨校非。
○确而论之。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确作榷。
  立斋按:从黄本是。
○风味气衰也。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味作末,黄本注云:「一作末。」
  立斋按:从末是,史记韩安国传:「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范注非。
○故练青濯锦。
  梅本锦作绛,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广舆记,锦江一名汶江、织锦濯此则丽,似可从锦,但上文青生于蓝、绛生于倩,此总上文而言,则从绛不误矣,王失校。
○因无端涯。
  梅本因作固。注云:「元作因,按颂文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从固是。
○杨雄校猎。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校当作羽,猎当作赋。」
  立斋按:从梅本改是。
○日出东沼月生西陂。
  梅本凌本并同。杨校云:「当依上林赋作入乎西陂。」
  立斋按:日出月生,日初出于东,月始见于西也,故言东沼西陂,杨校非。
○象扶桑于蒙汜。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于应作与,见西京赋,王失校。
○毛若长离之振翼。
  梅本凌本黄本毛并作光。注云:「光元作毛,曹改。」
  立斋按:从光是,与上采偶。
○变则其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其下注云:「疑作可。」杨校云:「其应作甚。王校从吴校作堪。」
  立斋按:从可从堪皆通,从甚则非。
○乘机无法。
  梅本法作跲,凌本黄本并作怯。注云:「一作跲。」王校云:张本作。
  立斋按:法字误,跲踬也,、行不进也,怯、多畏也,义皆可通也,从怯为长。
      定势第三十
○涧曲文回。
  梅本凌本黄本文并作湍。注云:「湍元作文,王性凝按本赞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