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详注

注「言文章在有方圆规矩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字。
注「汉书甘泉赋曰」下至「清浏流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六字。
注「故缠绵凄惨」:袁本、茶陵本「惨」作「怆」,是也。
注「说以感动为先」:袁本、茶陵本「动」作「物」,是也。
注「言文章体要在辞达而理举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二字。
注「凡为文之体」下至「则有此累」: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八字。
注「项岱曰」下至「又曰」: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二字。
注「应劭汉书注曰」下至「为一铢」: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六字。
注「宾戏曰」:袁本、茶陵本「宾」上有「答」字,是也。
注「苍颉篇曰铨称也」:袁本、茶陵本无此七字。案:上「声类」下「曰」为句,增多在其间,误中之误。
注「夫驾之法」下至「故云警策」: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六字。
注「左氏传绕朝赠士会以马策」: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一字。
注「而不改易其文」:袁本、茶陵本「易其文」作「也」。
注「说文曰谓文藻思如绮会」: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字。
注「言所拟不异闇合昔之曩篇」: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一字。
注「言他人言我虽爱之必须去之也」:袁本、茶陵本无「他人言我虽爱之须」八字。又茶陵本「言」上有「必捐」二字,袁本无。
注「毛诗传曰苕陵苕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八字。
注「一句既佳」:袁本、茶陵本「一」作「言斯」。
注「言思心」:袁本、茶陵本「思」下有「之」字。
注「或为禘禘犹去也」:陈云两「禘」字并当作「褫」,五臣本可据。案:所校最是。各本皆误。
注「尸子曰」下至「有珠」: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四字。
注「高氏注玉」下至「襄也」: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十字。
注「淮南子曰」下至「俗之谣歌」: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九字。
徒靡言而弗华:袁本、茶陵本「徒靡言」作「言徒靡」。案:二本不着校语,盖尤误倒也。
注「瘁音」下至「而不光华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七字。
注「礼记曰玉瑕不掩瑜郑玄曰」:袁本、茶陵本此十一字作「郑玄礼记注曰」六字。
注「下管象武」:袁本、茶陵本无「武」字,是也。案:明堂位文。
注「淮南子曰邹忌一徽琴而威王终夕悲许慎注曰」:袁本、茶陵本此十九字作「许慎淮南子注曰」七字。
注「悲雅俱有」下至「则不成」: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六字。
注「言声虽高而曲下」:袁本、茶陵本无此七字。
注「然灵运有七谏」:何校「有」改「以」,是也。各本皆误。
注「地有桑间先」:何校「先」改「者」,是也。各本皆误。
注「于此水上」:何校「上」改「出」,是也。各本皆误。
注「尚玄酒而俎腥鱼」:袁本、茶陵本无此七字。
注「甚甚之辞也」:茶陵本无下「甚」字,袁本有。案:各本皆非,当重「之」字耳。
故亦非华说之所能精:茶陵本无「故」字,「亦」下校语云五臣作「故」。袁本「故」下校语云善有「亦」。案:有即作之误,尤因此而两有,非也。
注「庄子曰桓公」下至「数术也」:袁本无此二百三十七字,有「轮扁已见上注」六字。茶陵本亦不复出,此增多甚非。
或受?于拙目:袁本「?」作「嗤」。校语云善作「蚩」。茶陵本作「?」,与此同。校语云五臣作「嗤」。案:袁本所见,是也。士衡自用「蚩」字,善以「蚩」字本不训「笑」,故取「?」字为注,如咏怀诗「噭噭今自蚩」之注也。说详在下。尤、茶陵所见非。
注「?笑也?与蚩同」:案上「?」上当有「说文云」三字。两「?」字,皆当作「??」。咏怀诗注曰:说文云:嗤,笑也。「嗤」与「蚩」同。考说文无「嗤」字,有「??」字。且云????,戏笑貌,从欠ㄓ声。盖两注本同,此脱「说文云」,彼误「??」为「嗤」,当互订正。
注「中原原中也」:袁本、茶陵本无此五字。
注「力采者得之」:袁本、茶陵本无此五字。
注「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袁本、茶陵本无此八字。
注「按橐」下至「说文曰」: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五字。
注「囊也」: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字。
嗟不盈于予掬:案:「嗟」当作「羌」。凡「羌」字,五臣多改作「嗟」字,此必各本以五臣乱善。
注「挈瓶」下至「提犹挈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八字。
注「孔安国曰昌当也」:袁本、茶陵本无此七字。
故踸踔于短垣:袁本、茶陵本「垣」作「韵」,不着校语。案:注中「短垣」语,二本亦无之,恐尤改未必是也。
注「谓脚长短也」:袁本、茶陵本无此五字。
注「国语曰有短垣君不踰」:袁本、茶陵本无此九字。
注「言才恒不足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纪纲纪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
注「毛诗传曰」下至「遏绝」: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三字。
注「又大宗师曰」下至「不知所由然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十一字。
注「威蕤盛貌馺沓多貌」:袁本、茶陵本无此八字。
注「郭象注庄子曰」下至「而成梁」: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十九字。
注「自求于文也」:袁本、茶陵本无此五字。
注「物事也」下至「非予力之所并」: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七字。
注「并力也」:袁本、茶陵本「也」下有「力周切」三字。
注「言文」下至「而今为津」: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七字。
注「轨曰」:袁本、茶陵本「轨」上有「李」字。
注「叶世也」: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字。
注「尔雅曰泯尽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礼记曰」下至「未衰」: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六字。
注「毛诗曰汉广」:袁本、茶陵本「诗」下有「序」字。

音乐上

乐记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注曰:方,犹文章也。又曰:声成文谓之音。
洞箫赋

汉书音义,如淳曰:洞者,通也。箫之无底者,故曰洞箫。释名:箫,肃也,言其声肃肃然清也。大者二十三管,长三尺四寸;小者十六管。一名籁。
洞箫赋
  王子渊汉书曰:王褒,字子渊,蜀人也。宣帝时为谏议大夫。帝太子体不安,苦忽忽不乐,诏使褒等皆之太子宫娱侍太子,朝夕诵书奇文,及自所造作。疾平复,乃归。太子嘉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使褒祀焉。于道病卒。
  原夫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广雅曰:原,本也。江图曰:慈母山,此山竹作箫笛,有妙声。丹阳记曰:江宁县慈母山临江生箫管竹。王褒赋云:于江南之丘墟,即此处也。其竹圆,异众处。自伶伦采竹蠏谷后,见此奇。故历代常给乐府,而呼鼓吹山。干,小竹也。王逸楚辞注曰:干,体也。洞条畅而罕节兮,标敷纷以扶疏。条畅,条直通畅也。罕,稀也,言竹节稀疏而相去。标,竹之末也。宋玉笛赋曰:奇筱异干,罕节简支,敷纷茂盛,扶疏四布。徒观其旁山侧兮,则岖嵚岿崎,倚巇迤?,诚可悲乎其不安也!岖嵚岿崎,皆山险峻之貌。迤?,邪平之貌,言竹生其旁,故欹侧不安。?,音靡。弥望傥莽,联延旷荡,又足乐乎其敞闲也。傥莽、旷荡,宽广之貌。傥,佗朗切。敞,大貌,言竹生敞闲之处,又足乐也。托身躯于后土兮,经万载而不迁。左氏传,晋大夫谓秦伯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后土,地也,言竹托生于地,经历万载不易其贞萃也。吸至精之滋熙兮,禀苍色之润坚。周易曰:精气为物。滋熙,润悦貌。孔安国尚书传曰:禀,受也。周易曰:震为苍莨竹。感阴阳之变化兮,附性命乎皇天。孙卿子曰:阴阳大化。周易曰:四时变化。翔风萧萧而径其末兮,回江流川而溉其山。风赋曰:翱翔乎激水之上。荆轲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言风萧萧径过其末。回江,谓江回曲也。说文曰:溉,犹灌也。言江之流注灌溉其山也。扬素波而挥连珠兮,声磕磕而澍渊。吕忱曰:波,水涌也。汉武帝秋风辞曰:横中流兮扬素波。杜预左氏传注曰:挥,湔也。湔,音赞。字指曰:磕,大声也。说文曰:注,灌也,澍与注古字通。朝露清泠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说文曰:液,津也,夷石切。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颠。说文曰:嬉,乐也。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玄猿悲啸,搜索乎其间。尔雅曰:蜩,蜋蜩。方言曰:楚谓蝉为蜩。家语,子夏曰:蝉饮露而不食。蜩,徒凋切。抱,音附。苍颉篇曰:朴,木皮也。上林赋曰:玄猿素雌。搜索,往来貌。搜,所求切。索,所白切。处幽隐而奥庰兮,密漠泊以??猭。广雅曰:奥,藏也。说文曰:屏,蔽也,庰与屏同。??岶,竹密貌。??猭,相连延貌。字书,??猭,兽逃走也。漠与??同,浦百切。泊与岶同,亡百切。??,敕陈切。猭,敕员切。惟详察其素体兮,宜清静而弗諠。方言曰:素,本也。言审视竹之本体,清而不讙哗也。幸得谥为洞箫兮,蒙圣主之渥恩。谥,号也,实二切。言得谥为箫而恒施用之,岂非蒙圣王之厚恩也。可谓惠而不费兮,因天性之自然。论语,子曰:因人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家语,孔子曰: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万物无可以称之者,故其自然之体。
  于是般匠施巧,夔妃准法。墨子曰:公输为云梯。郑玄曰:般,伎巧者。庄子曰:匠石之齐,见栎社树,匠伯不顾。司马彪曰:匠石,字伯。尚书,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妃,未详也,一云夔。列子曰:孔子就师襄学琴。带以象牙,掍其会合。带,犹饰也。方言曰:掍,同也,言以象牙饰其会合之际,言巧密也。掍,胡本切。锼镂离洒,绛唇错杂。尔雅曰:镂,锼也。离洒,锼镂之貌。绛唇,谓箫孔以朱饰之。洒,所宜切。邻菌缭纠,罗鳞捷猎。言箫之形也。邻菌缭纠,相着貌如罗鱼鳞布列也。捷猎,参差也胶致理比,挹抐??。胶致理比,言细密也。挹抐??,言中制也。比,扶至切。挹,于泣切。抐,女立切。?,于颊切。?,奴协切。于是乃使夫性昧之宕冥,生不睹天地之体势,闇于白黑之貌形。性昧、宕冥,谓天性闇昧过于幽冥也。说文曰:宕,过也。生,初生也。淮南子曰:夫盲者不能别昼夜,分白黑矣。愤伊郁而酷??,愍眸子之丧精。郑玄礼记注曰:愤,怒气充实也。伊郁,不通。酷,犹甚也。苍颉篇曰:??,忧貌,奴谷切。广雅曰:眼珠子谓之眸。赵岐孟子注曰:眸子,目瞳子也。寡所舒其思虑兮,专发愤乎音声。言冥生之人而绝所见,思虑无所,故得专意发愤在于音声。论语,子曰:发愤忘食。故吻吮值夫宫商兮,龢纷离其匹溢。言口吻所吮,皆遇宫商。纷离、匹溢,声四散也。字林曰:吻,口边也。说文曰:吮,嗽也,似兖切。形旖旎以顺吹兮,瞋??以纡郁。言箫声既发,形旖旎以随之。汉书音义,张揖曰:旖旎,犹阿那也。司马相如赋曰:又猗狔以招摇。说文曰:顄,颐也。释名曰:?,咽下垂也,言气之盛而??,类瞋也。楚辞曰:郁结纡轸。王逸曰:纡,曲也。?与顄刘并音含。?,音胡。气旁迕以飞射兮,驰散涣以辍律。旁迕,言气竞旁出,递相逆迕也。飞射,气出迅疾也。散涣,分布也。辍律,出迟貌。辍,张律切。趣从容其勿述兮,骛合沓以诡谲。勿述,无所逆误之貌。合沓,盛多貌。封禅书曰:奇物谲诡。诡谲,犹奇怪也。或浑沌而潺湲兮。猎若枚折。声或浑沌,不分潺湲,或复其声模无似枚之折也。杂字曰:潺浸,水流貌。猎,声也。诗曰:伐其条枚。毛苌诗传曰;枚,干也。广雅曰:猎,折也。或漫衍而骆驿兮,沛焉竞溢。漫衍,流溢貌。骆驿,相连延貌。沛,多貌。惏栗密率,掩以绝灭。惏栗,寒貌,恐惧也。风赋曰:憯凄惏栗。密率,安静也。掩,止息貌。?霵晔踕,跳然复出。?霵晔踕,众声疾貌。说文曰:跳,跃也。?,胡急切。霵或为?,同助急切。跳,徒雕切。
  若乃徐听其曲度兮,廉察其赋歌。廉,亦察也。啾咇?而将吟兮,行鍖銋以龢啰。啾,众声也。咇?,声出貌。行,犹且也,胡庚切。鍖銋,声不进貌。龢啰,声迭荡相杂貌。咇,音笔。?,音栉。鍖,汤锦切。銋,奴锦切。风鸿洞而不绝兮,优娆娆以婆娑。鸿洞,相连貌。娆娆,柔弱也。婆娑,分散貌。广雅曰:娆,奇也。翩绵连以牢落兮,漂乍弃而为他。说文曰:漂,浮也,芳妙切。他,谓奇声也,言声漂结而去,弃其旧调,而更为奇声。要复遮其蹊径兮,与讴谣乎相龢。讴谣已发,箫声于其蹊径要复而遮之,与之相和也。龢,古和字。故听其巨音,则周流汜滥,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韩诗曰:夫为人父者,必怀慈仁之爱,以畜养其子也。含,下闇切。其妙声,则清静厌?,顺叙卑迖,若孝子之事父也。妙声,声之微妙也。厌,安静貌。曹大家列女传注曰:?,深邃也,音翳。字林曰:迖,滑也。迖,佗戾切。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言声之慷慨如壮士。澎濞,波浪相激之声。说文曰:慷慨,壮士不得志于心也。优柔温润,又似君子。大戴礼曰:优之柔之。礼记曰:温润而泽故其武声,则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輘輷,大声也。埤苍曰:怫?,不安貌。輘,力萌切。輷,呼萌切。沸或为?,扶味切。?,音谓。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吕氏春秋曰:南方曰颽风。颽风长物,故曰施惠。容与,宽裕之貌。或杂沓以聚敛兮,或拔摋以奋弃。杂沓,众多貌。拔摋,分散也。何休公羊传注曰:侧手击曰摋。拔,扶割切。摋,苏割切。悲怆怳以恻惐兮,时恬淡以绥肆。楚辞曰:怆怳懭悢兮。恻惐,伤痛也。广雅曰:恬,静也。说文曰:淡,安也。绥,迟也。王肃尚书注曰:肆,缓也。被淋洒其靡靡兮,时横溃以阳遂。孔安国尚书传曰:被,及也。淋洒,不绝貌。靡靡,声之细好也。横溃,旁决貌。阳遂,清通貌。言其声或盛壮而细密,时复横溃而清通也。横,音于孟切。郑玄周礼注曰:阳,清也。又礼记注曰:遂,达也。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毛诗曰:中心悁悁。说文曰:忧,烦悁邑忧貌。字林曰:悁,含怒也,于玄切。又曰:醰、甜同,长味也,大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