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花

  林林接口道:「这个真是冤枉庆如,这个意思昨日才发表,如何来得及通信,却实是曾到你们寓处请过的。」季留啧喷道:「足见你们的爱情深,就庇护到这样。」林林尚要回言,公一连忙说道:「我们即刻才到,在寓处看了客票,知系难得之举,所以赶来。」庆如道:「你们来得正好。」就把单子上添了公一的相好,公阳里盛月娥;季留的相好,迎春坊谢凤仙。补了两张客票。
  季留高兴起来,说道:「今日我是总归要林林陪的了。」林林含笑不言,庆如道:「不要慌,待我来定一个公平的判断。」于是写出道:「男宾第一位平公一君,第二位贝君实君,第三位何子青君,第四位孙求齐君,第五位杜小牧君,第六位平季留君;女宾第一位盛月娥眉史,第二位梅妃雪眉史,第三位小花四宝眉史,第四位谢凤仙眉史,第五位金小宝眉史,第六位林翠宾眉史。除男宾第一位,由女主陪坐,女宾第一位,由男主陪坐外,余均按次男女列坐。」当下大家无语,惟有季留道:「吾与小花四宝有缘,不如请四宝陪我罢。」子青也答应与他对调。庆如又将第三第六女宾的位置调过了。
  那时各眉史陆续到来,听于此事,莫不眉飞色舞。向来局到总在已入席之后,各局即坐于客人之后,此次尚未入席,林林招呼在椅上坐了,命青衣献上茶来。金小宝先笑道:「我们真个来做客了。」谢凤仙抢说道:「难得主人这般用情,我们须尽兴才好呢。」庆如不禁击节道:「凤兮凤兮,仙乎仙乎!」原来这两句是平季留送凤仙的联语,用八分书写在澄心堂纸上,十分古朴。凤仙珍重,悬诸座右的。当下排定了席次,一一入座,觥筹交错,履为纵横。吉日良辰,美人名士,真个十分欢畅。
  清饮了多时,庆如发议要挨对的献技,不准抢前落后。第一挨着盛月娥,大家说道:「月娥的琵琶,是春申独步,今夜务要弹个大套。」月娥欣然,取过擅槽和准弦索,背过脸去铮铮镓镓弹子一个「龙舟竞渡」,真觉金铁举鸣,万人簇拥。听到后来,铿然一声,满座悄寂,大家齐声赞好。庆如笑道:「让我来吹只铜箫奉陪罢!」顿时取了一只笛,吹了一回,亦颇好听。以下便是梅妃雪的梆子,林翠宝的东乡调,金小宝的昆曲,小花四宝的二簧。各男宾或歌或曲,或笑话,各有所长,惟有第四位谢风仙道:「我不会唱,我只会吃酒,倒不如我来猜拳,打个通关罢。」大家听了,都伸出手道:「赞成,赞成。」凤仙喜得花钗乱颤,站起身来,向着求齐道:「先是你来你来。」于是从求齐起,一一豁过,虽是有输有赢,都也饮了十许觥酒,有些醉意,便乱了令,要与季留再豁十拳。季留虽是狂傲,却在美人跟前是极小心的,不敢不遵,且也投他所好,便五魁八马的高声乱喊起来。林林吃吃笑道:「还有我哩,我想填首小词,只是没有题目。」庆如道:「就是即事罢。」林林道:「未免太泛。」庆如道:「今日之事与寻常不同,只要发挥本旨,何乏之有?」君实道:「你们不要吵,我来额外画一张画,就写今日的大概,名为良辰美景图,你就题画罢。」林林大喜,取过鲛消的纸,兔鬃的笔,糜眼的墨,当下作画的作画,按拍的按拍。顿时写就。画的甚是精妙,题的是阕「风光好」,出自美人之口,尤为香艳。那时凤仙已经酣然,斜倚在一个侍儿身上,醉眼朦胧的说道;「我醉欲眠。」庆如失声道:「芍药眠茵憨云醉态恍惚见之。」小牧悄悄的走来,折了一枝花插在凤仙鬓边,别人都不理会,惟有翠宝躲在一旁,抿着嘴笑。季留也醉了,只是寻人猜拳。子青君实勉强对垒,也吃了许多酒,不觉已是更深。人人东倒西歪,支持不住。金小宝年纪最大,便先向求齐丢个眼色,一同起身告辞。庆如不放道:「就是连底冻尚早呢。」求齐不觉脸上一红。林林嚷道:「瞎三话四,小宝姐尽管请便罢。」这才散了席面。林林叫做醒酒汤来,与凤仙、季留吃了,取出镜匣亲为凤仙整妆,就有他家中人来接了回去。季留也同公一等走了。
  庆如送客回来,向林林笑道;「今日之会,可称极盛,只怕数千年无此乐了。」林林道:「花月痕上,不是常有这种的事,不过不在上海罢了。」庆如又道:「最难得的是在座无一俗客,像公一的俊伟,小牧的风流,求齐的奇倔,子青的高华,君实的沉着,已是我辈中杰出之人。我最爱季留的清狂绝俗,真令人心折。」林林首肯道:「就是曲中诸姐妹,也都是上品。其中自以凤仙为最,又爽快,又风流的,系豪品。此外如金小宝可评为丽品,梅妃雪可评为清品,小花四宝可评为逸品,林翠宝可评为俊品,盛月娥可评为能品,你以为何如?」庆如也点头道:「我们一时的品评,却也未可作为定论,往后给他们看,让他们自己斟酌罢。只是元戚今日不来,少了一人未免美中不足,不知他为什么缘故?」林林道:「元戚自姗姗故后,没有遇着得意的人,逢着酒筵,只是乱叫。他怕的是相形见绌,怅触抒怀,自然不来了。」庆如叹道:「人生的艳福,真是不容易消受的。」
  说着走到林林面前,低低说道:「难得今日良宵,千金一刻,我们不如安歇了罢。」林林啐了一声,大家归寝,一宵无话。
  次日庆如来找元戚,却不在他的馆中。询问起来,方知有一个湖北同乡,犯了事关在警署,请元戚去作保去了,庆如只得出来。谁知就弄出一件大事来。原来那元戚的同乡,姓屈名受,是一个湖北初派出洋的学生,却是列国时大夫屈原的后裔,人是有些呆头呆脑的。初到上海,一切不谙。那一天,到四马路上一家小钱庄上去兑换鹰洋,店伙见是哑板,要折他一角洋钱,他又拿出一块,又是哑的。店伙见他可欺,跳出来一把拉住,就说他是个私铸铜洋的罪犯。上海的小钱庄,都是流氓开的,专一欺诈外来的客商,是其长技。那屈受急了,打起湖北的乡谈,叽哩咕噜,一字不懂。店伙的意思,只要吓得他把洋钱送了他,就好了结了,谁知屈受又呆又板,只觉自己受了屈,乱跳乱骂,一定不肯。早有巡街捕来,问起情由店伙见敲诈不遂,索性想办他出气,便咬定说是个私铸铜洋的人。那中国巡捕,大半同流氓通的,又见屈受是乡人,谁肯帮他,便一抓辫子,拉了就走。店伙跟了去,却拿了一包铜洋,说是在他身上搜出的。屈受只道理直气壮,自然无碍,谁知进了巡捕房,那华捕见了捕头,打了英国话,不知说些什么。那外国人最恨的是私铸,顿时把脸都涨红了,走下来对着屈受腿上就是一脚。
  上海的俗语,叫做吃外国火腿。那皮靴又尖又硬,好不疼痛。
  屈受连忙分说,外国人一毫不懂,只叫管押起来,着店伙回去。
  明日早堂到新衙门听审。那店伙欢欢喜喜去了。早有门差来牵屈受,到一个监门口,交与管监印捕。印捕拿手向内指指,叫他进去。屈受不肯,被他一掌打得满面流血,只得掩着脸勉强进去。原来是个乞丐牢监,里面横七竖八,躺着几个乞人,一股臭气熏天,正是难受,不防印捕走来,拿一付西式铁铐,把屈受的手铐住了。屈受只得倒在地下,不能展动,却被几个乞丐拿他当做玩意儿,把恶臭的痰,吐在他脸上。屈受只得滚来滚去的避,好像一只元宝。这一夜的苦真受足了。


第十八回 丧名誉陈元戚反颜 耗资财项庆如落魄


  到了明日清早,就有许多中西探捕,将他提了出来。同了许多犯人,把链子连做一块,径解到新衙门来。却没有除去手铐。路上看的人,都指点笑骂。屈受只得把头低了。等到中西官升座,审了几起案件,方是屈受上去。正要伸说冤苦,只见昨日捉他的华捕,对西官说了一阵话,西官便叫押起来重办。
  屈受还要说时,被旁边一个通事,大喝一声道:「不许开口!」
  就有原差上来,要仍行带去管押,幸亏一个华洋同知,见屈受不像下流人物,便喊他走上前,问他是什么。屈受含着眼泪,把自己本是湖北新派的留学生,路过上海,在小钱庄换洋受诈的事,一一伸诉出来,那通事接嘴道:「老爷不要听他的话,看他这个贼形,还是学生么,方才领事大老爷已经断定的了。」那官儿不听,又喊店伙上来,问了几句话,方同西官说了几句。
  西官连连点头,那华官便喊屈受又上去说道:「你说你是个上等体面人,我却有些不信。你须要找一个在上海的上等体面人来保你,方可作为你是留学生的证据,那铜洋就不是你的了。如果没有人来保,就要押在捕房三个月还是从轻办的哩。」屈受一想,回道:「学生初到此地,人地生疏,找不到什么体面人,只有一个叫做陈元戚的,听说在一家印刷局里做事,又是同乡,又是有些交情,不晓得可请他来做保人么?」华官喜道:「那元戚先生是此间一个大新学家,又本是一个留学生,他肯来保你,足见你也是留学生了。这是顶妥当的保人,有何不可?只是你不要扯谎,拿不认得的人,当做认得,那是要罪上加罪的。」屈受答应下来,就有一个巡捕带他出去,叫他写一封信,去请元戚。一面暂时仍押回捕房。屈受料道立刻可以出去,也觉欣然,不似来时的愁苦了。
  却说元戚,接到这信,吓了一跳,晓得是一个湖北留学生,虽非十分要好,却也相识,正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便赶到巡捕房来,要想保他,忽地转一念道:「他不知犯的是什么罪,如果案情重大,我保了他岂不是我同他是一党,把我在上海的名誉,都毁坏了。还是先去问明事由,再作计较的好。」便一口气跑到巡捕房来,刚进大门,走过一个铁栅窗口,恰好屈受在窗内瞧见,好像失乳的羔见了母羊一般,直着嗓子大喊:「元戚!元戚!」元戚回过头来,见这囚首垢面的形状,吃了一吓,拔脚就跑,一抬头已到了写字房,方才立定,兀自心头乱跳,捕头问他认得这姓屈的么,元戚连忙摇手道:「不认得,不认得。」
  又问:「你肯同他作保么?」又连连摇手道:「不保!不保!」
  即转身出来。走到半路想起究竟他犯的什么罪,没有问明,又想起究竟是个同乡,如何就说不保了?心下很过不去,要想折回再保,却已不及,只得怏怏回馆。
  看官听说,这件事就是元戚失败的关键。后来屈受整整的管押了三个月,方才释放。赶到东京那边的同伴,已等得不奈烦,屈受诉出情由,大家切齿道:「元戚枉是个同乡中表表的,原来如此势利!」当下愤愤不平,开了一个湖北留学生的同乡会,推屈受上去报告被难情形,便有一个提议要把元戚逐出湖北学生界。当下诸同乡因元戚太无公德,都赞成此议,印了许多传单,报告各处。那时庆如、季留、公一等也知道了,暗道:「原来元戚冬至夜不到,是为这个缘故。」心下鄙薄其人,从此来往得疏了。
  却说元戚得知此事,又是懊悔,又是恼恨,又是气苦,正是万难消受,忽地把脚一跺道:「他们既经不留我的体面,我也要对不起他们。日暮途远,只得要倒行逆施了。」晓得庆如们疏远他,他就不来聒噪。打听朝延主张立宪,重用法政学生,连贾新民也得了极阔的差使,心下很是羡慕,自忖上海存身不住,不如翻过脸来,到京里去运动运动,不怕不升官发财,那时你们几个穷酸,那在我的眼里。主意打定,收拾行李,一溜烟上京去了。庆如因不晓得这个事,尚未去送行。后来有人来告诉了,庆如向林林叹道:「元戚这个人是极聪明极多情的,只可惜宗旨有些不定。像我既定了这个主意,无论什么横逆,如何能夺得去。」林林道:「你难道不想上进了么?你出洋的时候,难道不想图个出身么?」庆如大笑道:「你如何沾了《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习气呢?出洋留学为的是求些文明学问,岂是为了做官才去么?自有那些卑鄙恶劣的人,拿留学头衔当做加捐,八成尽先补用花样一般,就把留学界污秽了。」林林道:「有了学问,原为图谋公益起见,做了官,岂不更易做些事业?难道一定要发财么?」庆如道:「这句却通,但必须国家真真立宪,大家热心公益,那时方才可以做官,方才有些事业做出来。若政府仍是腐败,社会仍是恶浊,就叫做一木不能支大厦,任你英雄好汉,做了官,也就一筹莫展了。」林林笑道:「你这句话,我要驳了,古人常说英雄造时世,时世虽不好,果是英雄,自然能把他翻过来。若个个不做官,如何能造时世呢?」庆如鼓掌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谓英雄造时世,这个造字,好不烦难,决不是做官就可以造的,必须做一翻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方算得是再造世界。若是做官,就有职守拘束,纵能小小补苴,仍是无裨大局。只怕风会所趋自己也把持不定,不免随波逐流,那时自命英雄者安在?这造时世两字更说不上了。比方此刻政府,虽是隆重留学生,但是于苞苴女宠,依旧是喜欢的,那就不啻悬此一格,以诏留学生,合格者进,不合格者退。于是留学生中要做官的,不得不钻门路,不得不进贿赂,不得不请安磕头,不得不胁肩谄笑,更不得不千方百计购求美色,以博显者之一乐。你想有气节的人肯么?然而如果大家不肯去做,那政府无可如何,或者降格以求,无如自有一班下流种子,枉是受过文明教育,一般也蝇营狗苟起来,那政府得了手,自然更高不可攀了。这种既经失节于前,就有学问,也决不能施展于后。倘使稍稍施展,只怕就削职而归,前功尽弃了。所以现在一班得意的留学生,都是从舐痔吮痈中得的功名,难怪我但愿作青楼的狎客,不愿为朱门的走狗也。」林林不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