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刻醒世恒言

黄熊就同如虎,又是三个:陈飞、杨信、钟奇,共是五人,一同来相见了,果然那袁有义倒是个慷慨仗义的人。韩如虎先向前告道:“小子是山东青州府安丘县人,行了一年,走了万里,如今身边盘费用尽,又是客边,举目无亲,如今若不得总爷处收留充作军士,只好死了,再有何人肯提挈生路的。如今闻这黄兄弟,说与长官结义,小子特来恳求长官,对胡头目引进一声,但是小子日后建立功名,若得到封侯之位,情愿将侯印让与长官,以报今日一诺之惠。正是教人救急,如今小子事在穷途,只求慨诺。”说了一遍。那同来的一齐笑将起来,道:“如今投充一名军士,尚苦不得收留,你这人就说个封侯,又肯就把侯印让人酬谢,这便是哄他了,也不知还是哄着自己哩。”不知这猛将军一味耿直,不曾委曲,不觉把心事一直说了出来,被众人说破了,自己转想,这一句话真个也说得忒孟浪了。倒是袁有义真是好汉识好汉。他就识这猛将军是个异人。一口应承道:“我便与你方便了,还不叫你做散兵,还与你一个总旗名号。总旗名下,就管了五十名兵土,我也不要你一分银子,你自去建功,自然升授,你只到那封侯之日,我已是欢喜了不得,岂有将侯印送我之理,我也不是那望报之人!譬如大丈夫,一言知我,便许以死。如今好汉子在落难之时,我就有千金时,也肯赠你,难道一句荐拨的说话,都不肯为着朋友么?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你且莫说那报恩的话,一说那句话就小家相了,不是汉子的口气。”如虎大喜,称谢不尽。袁有义倒拉了如虎,并邀着黄熊三四个,一齐到个大酒铺内,吃了半日酒。袁有义出门递了一锭银子,约有二两多重,还了酒钱,众人作别去了。次日。这袁有义单单引了韩如虎去见过胡头目,认作结义兄弟,再三与胡头日说了方便,真个胡头目就不要他银子,倒替他补了总旗名号。自此韩如虎就在陆总帅帐下,做了一个总旗。
一日,陆总帅出到演武场,大操人马,刻日会同两广总督、军门,出兵会剿苗贼。陆虬出令:“有能十八般武艺件件皆通,射一回箭枝枝皆中的,便点与先锋之职。”不论有职无职、新充旧练的,一齐上场操演。只有韩如虎施逞一十八般武艺,无不精熟,果是个能征惯战的;射了一回步箭,果然连中九枝。陆总帅大喜,就佥了他先锋之职,赏了二十四两银子、八个银牌、两朵红花、一把宝刀。带了五千人马,直哨到苗蛮山洞口边。这些苗兵却倒也狠哩, 十里之外,他就布下地雷、飞枪、暗铳,挡着他的,就身亡骨丧。韩先锋远远哨了一回,心生一计道:“他埋伏着地雷、暗铳等物,我兵如何敢近他?若不近前,也那得成功哩?”看见沿山四面,各处有瀑布飞泉,就令军士五千,一齐解了鞍马、盔甲,各使锄扒,掘了四个大沟;一边着人砍了数百枝大竹,俱劈空了,却接着那瀑布之下。引那几处飞流的水,一时贯将下来,直贯到地雷之内,尽被水冲坏了。有那冲不去的,山水一浸,已是湿了,不想点得药线着。韩先锋已是破了他的暗计。
不料这苗贼正不向前交锋,故意埋着地雷以防追袭,他倒向后山杀到广东地面,一面就破了琼州、香山、麻哈、光州几个州府,数十大县,势甚猖獗。这韩如虎道:“一不做,二不休,这五千兵干得甚事?”索性向陆总兵叩头禀道:“那苗兵山前埋伏暗铳等项,甚是利害,小将已都破了。如今愿向元帅请三万大兵,小将统领,抄转广东后路,直捣他巢穴,然后杀出来,与总爷会兵,杀散这些游兵,就好成功了。”陆虬大喜,随即点与三万大兵,诈称十万;加如虎参将职衔,嘱付他:“小心在意,早报捷音。我大兵在下江会齐。”如虎谢了,领兵出征,直从广东揭阳岭后,杀入苗贼巢穴之内,把他妻小尽数杀完,放火烧了他的安身之所,然后杀将出来。恰好陆总兵会同两广军门大兵也到,如虎禀道:“破竹之势,不可失也。趁此得胜之兵,一鼓可下,小将情愿向前!”数月间,就把失去的城池,尽数恢复了;又把这些苗兵杀个寸草不留,这已是成功于猫了,却是如虎第一大功。陆总帅会合抚院,上了纪功劳的本章。圣旨倒下,说陆虬选将得人,赏赐黄金千两,封为伯爵;如虎连复名城,厥功甚懋,即封为定广侯。
这韩如虎不肯受封,随即附本上奏道:“臣本山东布衣,遭遇到此,臣心已足。但臣当日若无袁有义,焉有今日?情愿将侯印让封袁有义,以报前日一诺荐贤的厚德。回到山东,以终余年,臣之愿也!”候了半月,圣旨嘉其信义,不肯忘本,准了他表章。加暍白金万两,名锦千匹。如虎捧了圣旨,带了侯印,一径来到袁有义家中,如虎两人交拜了四拜。如虎就将圣旨、金印,送与袁有义,道:“也不忘了当日让你侯印的这句话。”袁有义那里肯受?如虎笑道:“只是我今日富贵已极,让这侯印何难?当初穷途之际,却倒亏你引荐的功劳,念念不忘哩,大丈夫一言,岂有翻悔,古人说‘知己倍于感恩’,又道不得个‘感恩倍丁知己’么?我当日落难时,谁肯把一言扶持我哩。知恩报恩,理之当然,何必谦让。况今已请准了圣旨,不必谦辞了。”于是袁有义只得受了。如虎又将加赐的白金、名锦,去寻见那黄熊,尽数送了与他。一日想起那李氏,不知在白兔庄上也不在,自己功成名就,就思退步。来见陆总帅,辞回山东,陆虬款留不住,就与定广侯袁有义,一同治酒饯行。袁有义又整兵直送到广西界上,方才洒泪而别。
如虎只领着参将的官街,带了随行百名兵士,一路只问山东消息,有的说山东平静,有的说山东荒乱,如虎思忖道:“我在此为官,不致紧要,连累妻子受苦。”连连的却叫了一只小船,取路向山东进发。一路无词,到家快了,又起旱路。走了数日,来到一个去处,仔细看时,正是那老僧指迷的山上,如虎行到此地,猛然想起当日老僧言语,三句都应了,只有结没这一句还不曾应。首句说“得名于虎”,就说我取名如虎的意思了;第二句说“进身于猿”,我想猿者袁也,遇了袁有义,才得进身,杀了苗贼,建了功勋;猫者苗也,岂不是“成功于苗”么?再想没句,一时尚不能解悟。一头想,一头行路,还未到庙门首,只见前面旗旛严整,戈戟辉煌,鼓乐喧天。后面有虎先锋。猿使者一班仪址,两路阴兵齐来叩头迎接,道“主公爷爷来了。”都说要迎请入庙。如虎抬头看时,只见山门上有六个字了,上面写着“白兔山神之庙。”忽然省道:“当初我来时,只有‘山神之庙’四字,前面空着两字,我道是何缘故,今日重来,就添了‘白兔’二字。况且那老僧说‘归神于兔’,明明道我是白兔山神了。”举步入庙,分付两行鬼卒,依旧管取职事,不得有违。再看后面石壁上,字都没了,倒有那老僧形像,乃是石刻在上的。如虎向他拜了一拜,立起身来,发放广东随来的人役道:“我已在此为神。只因平生刚直,报恩酬知,临财不苟,故得成神。你们回去,多拜上袁爷、陆爷,好建功劳,尽忠报国,不必记念我了。”说毕,就升了神座之上。众人向前再要问时,就不动了。随队众人大惊,罗拜了一回,只得去了。
却说那李氏自从别了如虎,即回到白兔庄上,整整等了十年,再不见些音信,终日悬望,求神问卜,都是没用。这日早晨,独自坐在庄上,忽然睡去,只见外面仪从鼓乐,俨如王者。直抬进门,看时正是如虎,李氏正待问时,只见如虎开口说道:“娘子,娘子,有累你等了十年!我十年内,已在广东封侯拜将,遂了功名,如今已往前面白兔山为神了。你原是我前生妻子,明日可到白兔山神庙来看我一看。”说毕就转身,一班阴兵依旧簇拥去了。李氏惊将醒来,一身冷汗。正是午时,想了一会道:“据他英雄汉子,那般行事,或者亦可为神。只是怎生就为神在白兔山上?如何不回家见我一见?他分明梦中说,叫我明日去看他一看。今日尚早,上山不远,不如就去看看。若果然是真,我便拼一死报他罢了,不然谁知我在此真心等他这十年的辛苦。”急怠烧了一盆香汤沐浴了,换了一身新衣,走向白兔山上来。行了十来里路,果然见个白兔山神之庙,李氏不管生死,一直走入庙去。只见正殿上神厨内,坐的正是,猛将军的面貌如生。李氏认真了,连忙拜了四拜,烧了一炷香,祷告道:“妾身李氏,自从临漳县客店分别,在庄守候十年,不见将军回来。不想归神于此,早间又承将军不忘旧约,特来托梦,如今妾身愿从于地下罢。”祝告已毕,就向身边取了一把短刀,勒死在香案之下,就做了夫人。这猛将军又各处显灵,土人就将李氏塑在猛将军右首。
却说那些广东随来的军士,回广报与袁有义,说韩参将归神一事,袁有义赞叹道:“他生平不失信义,又气性刚直,故此为神。我怎为一句引进的言语,就久占他血汗功劳的一个侯位?虽是他知恩报恩。我受之岂不太过!”即上本说:“韩如虎身已为神,仍愿将定广侯印退还,乞降恩诏,就敕封他为定广侯、山东白兔山神。”圣旨准了。行文到青州府安丘县,知县闻知,即到白兔山看了,有地方众人一向认得这韩如虎的,都道是他真身,不消另塑,只改换牌额,修理祠庙罢;又禀李氏贞烈从死的事体。知县焚了香,祭献己毕,就把圣旨焚在香炉之内。重修大殿,内外金碧一新,山门用朱红扁额,上写金字道:“敕封灵应定广侯猛将军白兔山神之庙”十六个大字。广东袁有义、黄熊也感激他报恩太厚,捐资为他立庙在广,四时享祭。故两处血食不断,土人求晴祷雨,许愿作福,香烟不绝。有诗为证:
平生正直又无私,信义为神定有之。
感人一诺封侯报,结客何须吝片词。

总批:说得意气慷慨,侠烈如生。交朋友的也要有此一腔热血方是。那得悠悠行路,直恁休戚不关?可叹,可叹!
又批:吝惜片言而不为人汲引者,世固有之,特为道破。

第四回 穷教读一念赠多金
片念慈仁赠白金,白金赠处广行仁。
回生起死如神手,失路逢君胜嫡亲。
楚王易把千金报,漂母难施—饭恩。
寄语有钱须仗义,随缘方便积良心。
唐朝有个裴度,有相士相他,说是该饿死的。只因到香山庙里烧香,见那阑干之上,有犀带二条、金带一条,是个妇人为夫受罪,借来纳罪救夫的,遗失在彼。裴度拾得,就还了那妇人。后来岂但不受饿死,倒做了二十年名宰相,系天下的安危,与郭子仪齐名。又有宋郊、宋祈弟兄两个,其兄宋郊也是命不该好的。一日遇着大雨,有蝼蚁数万为水所浸,宋郊编了一条竹桥儿,将这些蝼蚁渡到干处,尽数救了性命。后来放榜,却是兄弟宋祈中了第一名状元,宋郊中在第十名。皇帝说“弟不可以先兄”,又改将宋郊中了状元。一个胡僧相他说,曾救了数万生灵,故比该中状元及第。皆是行善之报,看官听说那还人宝带的故事,又不是裴度赠他的,拾人之物还了与人,尚然饿死的相倒做了二十年唐朝宰相,况且有那白白赠人金银的,后来可不得好报么!宋郊渡蚁,所救的不过是些蝼蚁儿,尚然一榜就都中状元,难道有那救人性命的,后来反无有好报么?如今听小子说一个施不望报的大丈夫,济困扶危的真君子,你们听着。诗曰:
还人宝带身为相,但救蝼蚁得中元。
若使赠金能救命,状元宰相报何难。
前朝有个张希孔,宇素卿,绍兴府山阴县人。平日为人,极是忠厚为心,存仁济物,就是一句话,也不肯妄说,一件事也不曾妄做。若是有利于人的,他便自己吃亏,也肯为人效力,生平如此。娶妻陈氏,更又贤达,相夫做家。只是这张希孔读书半世,时运不通,走到数科,只落得榜上无名,他也不怨着天,只是恨着命,自去读书。当不过年成荒歉,家中生计越不济了。有个同学朋友林必义,字友仁,补廪二十年,岁贡了去,选了个孝丰广文的缺。就对张希孔道:“我有个小儿,要延师教诲,论来至契莫如兄了。况且学贯夭人,胸罗子史,再有谁似兄的。便是广文清苦,苜蓿齑盐,若稍得俸金,也可相助。”就送了个三十金的馆约。请张希孔同去上任。也不过一江之隔,路不甚远,素卿便与妻子商议。妻子劝丈夫:“应了这馆甚好,我凭着这纺绩女工,只一身尽可养赡,不必记念得。”于是素卿大喜,一面收拾些书籍,置了几件新旧衣服,林友仁那里又送了十两银子来,素卿就都与了妻子作安家钱。同林友仁上任教读去了。不觉春尽秋来,也有半年光景,素卿要回家一看。林必义就送出二十两馆金、二两程仪、两匹素绸.差个家人,送素卿回家。看了妻子在家安好,因此放心,遂将银子,素绸都与妻子,说:“你可将此盘费罢,我今番过江,直到明岁秋试过了方回,你不必在家相念。”妻子应允。住了数日,仍旧同着差来家人,搭船回到孝丰衙中,仍坐书堂教书不题。
却说湖州府德清县,一个张子才,原是旧家子弟,一向读书,靠着祖遗些田产度日。时当暮岁,官府催征粮米上仓,伺候解运上京,急如风火。那出兑的旗军,日日上县中催逼。这张子才田产虽有二百余亩,倒有一半荒了的。因屡遭水旱所荒,租户都逃走了,地广人稀,连那膏腴之产也没人去种,因此这张子才只收得一半田租。只是家用尚不足支绐,府县那里管你荒田就肯免你征粮么?子才有二百亩田,每亩要米一斗零,二百亩就该二十余石,还有各项常例。其时,旗军讲起兑米九石八斗,是他的正数;额外加赠,每石加三,截头使费也每石加三,又将加四五等子。一算将起来,子才名下,共得五十多两银子,方能完得。终日带在仓里追比,毫无措处,将这田产典戤与人,谁人肯要?尚有荒白的,就送去与人,人谁肯像子才,又这等赔累么?但只是这旗军开行有期,却要赶帮同行的,难道因你这些不完,他肯在此等你不成?因此就不要县差,自己喝令纲司水手,捉列船上去,日间靠在将军柱,夜间放在闷头里,那顾你有体面的粮长?打是打,骂是骂,饭也没得与他吃。子才要死不得,要活不得,凌辱了一连两三日。却是张子才身边,分文也拿不出,只得做这一个身子不口口口口口无奈这个口口F口口口口口口口县里终日临仓,一日一日,越比得紧了。子才受刑不过,又无措处,自家苦恨道:“也是我年命不好,别人家子孙道是祖宗不曾遗得产业,未免饥寒抱怨;似我祖宗遗下了许多产业,如今反受他罪苦。是我平日不会经营,连累妻儿受苦,如今妻子老了,卖他也没人要;儿子又小,谁能替力?罢,罢,左右没有银子,终须一死,何苦在此熬受刑罚,不如寻个自尽也罢了!”这日背了众人,独自一个,哭哀哀的,身上披着枷锁,走到一个菱湖地方,欲待跳下,心中不舍,立在水口,放声大哭。正在栖惶生死之际,只见上流头咿咿哑哑,一只小船儿摇将下来,正是张子才救星到了。船中坐着一个人,你道是谁?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