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然居士文集

  癸巳, 【天兴二年。五年。】 四十四岁。(公元一二三三年。)
  春正月,金主奔归德,金元帅崔立以南京降。夏六月,金主奔蔡。 【太宗纪。】 蒙古制,凡敌人拒命,矢石一发,则杀无赦。汴京垂陷,首将速不台遣人来报,且言此城相抗日久,多杀伤士卒,意欲尽屠之。公驰入奏曰:「将士暴露凡数十年,所争者地土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上疑而未决。复奏曰:「凡弓矢甲仗金玉等匠及官民富贵之家皆聚此城中,杀之则一无所得,是徒劳也。」上始然之。诏除完颜氏一族外,余皆原免。时避兵在汴者户一百四十七万,仍奏选工匠儒释道医卜之流散居河北,官为给赡。其后攻取淮汉诸城,因为定例。 【神道碑。】 时河南初破,俘获甚众,军还逃者十七八。有旨居停逃民及资给者灭其家,乡社亦连坐。由是逃者莫敢舍,多殍死道路。公从容进曰:「河南既平,民皆赤子,走复何之,奈何因一俘囚连死数十百人乎?」帝悟,命除其禁。 【本传。】 金宣宗之南迁也,公兄辨才、善才皆扈驾,比公西游,公母杨太夫人与妻梁夫人亦南行,初居东平。 【文集六思亲二首云:「老母琴书老自娱,吾山侧近结蘧庐。」吾山即鱼山,在东平。文集十送侄了真行诗云:「吾兄继世禄,袭封食东平。」乃公家汤沐邑。公兄子钧北归亦居东平乃其一证。】 后寓嵩山。 【文集五感事四首:「山寺幽居思少室,梅花归梦绕扬州。萱堂温清十年阙,负米供亲媿仲由。」又文集六思亲之二:「故园屈指八千里,老母行年六十余。何日挂冠辞富贵,少林佳处卜新居。」曰少室曰少林皆嵩高事。又文集十送侄了真行诗「前岁阳翟破,道服潜偷生。」又文集十三祭侄女淑卿文:「欲为尼于嵩高。」而公妻梁氏亦殁于河南之方城。是汴京围城之际公家皆在嵩南,故太宗为公理索二兄而不及其它眷属。】 公拜中书令后,太夫人尚在。 【文集二过天宁寺用彦老韵:「十年不得舞衣斑,行尽天涯万里山。广阁伴食空皓首,苍生未济漫胡颜。」可以为证。】 逮金亡,则公妻先逝,太夫人亦已弃养。 【文集四邦瑞乞访亲因用其韵:「干戈扰扰战交侵,一纸安书值万金。兄子生还愁未解,萱堂仙去恨尤深。涕零倚木西风怨,肠断闻铃夜雨淋。养老送终真有憾,号天如割望云心。」是作此诗时太夫人已卒。考李邦瑞乞访亲事见于元史邦瑞传云:「邦瑞使宋还,因奏干戈之际宗族离散,乞归寻访。帝谕速不■〈碍,角代石〉、察罕、匣剌达海等以隶诸部者悉归之。案邦瑞使宋在太宗辛卯,其归当在壬辰。而速不■〈碍,角代石〉统兵原在壬癸甲三年,察罕统兵则在乙未以后,是邦瑞乞访亲亦当为甲乙二年中事。公太夫人之卒当在壬辰、癸巳间矣。金亡后,公兄子钧、镛及兄女了真、淑卿皆北归,而了真、淑卿公又赎之于俘虏中,故有「兄子生还愁未解」句。】
  系年诗:燕京大觉禅寺奥公乞经藏记既成以诗戏之 【案记见文集八,末署癸巳中秋。文集九。】  扈从冬狩 【序云:「癸巳,扈从冬狩,独予诵书于穹庐中,因自讥云。」文集十。】
  文:司天判官张居中六壬祛惑钤序 【癸巳中秋日。】 苗彦实琴谱序 【癸巳中秋后二日。】  燕京大觉禅寺创建经藏记 【癸巳中秋日。以上文集八。】
  甲午, 【天兴三年。六年。】 四十五岁。(公元一二三四年)
  春正月,蔡州陷,金主自焚死,金亡。 【太宗纪。】 是岁诏括户口,以大臣忽覩虎领之。国初方事进取,所降下者因以与之,自一社一民,各有所主,不相统属。至是始隶州县。朝臣共欲以丁为户,公独以为不可。皆曰:「我朝及西域诸国莫不以丁为户,岂可舍大朝之法而从亡国政耶?」公曰:「自古有中原者未尝以丁为户,若果行之,可输一年之赋,随即逃散矣。」卒从公议。时诸王大臣及诸将校所得驱口,往往寄留诸郡,几居天下之半。公因奏括户口,皆籍为编民。 【神道碑。】
  系年诗:和琴士苗兰韵 【案元史礼乐志太宗十六年,太常用许政所举大乐令苗兰诣东平指授工人造琴十张。文集四。】  用秀玉韵 【序云:甲午之秋,秀玉殿学远以新诗寄东坡杖,因用原韵谢之。】  用樗轩散人韵谢秀玉先生见惠东坡杖 谢西方器之赠阮杖 【序云:了然居士素蓄东坡铁杖、洎地字号阮,真绝世之宝也。天兵既克汴梁,先生携二君来燕,欲藏之,恐不能终宝。欲赠湛然,南北相去不知其几千里,虑中道浮沈,是以献诸秀玉殿学、田公奉御,欲转致于予也。甲午之秋,陈田入觐,果馈之于我,乱道数语,用酬厚意。】  鼓琴 扈从羽猎狼山宥猎 对雪鼓琴 和董彦才东坡铁杖诗二十韵 【以上文集十。】  用张道亨韵 题庞居士阴德图 和冯扬善韵 【案遗山集七有送冯扬善提领关中三教诗。】  和秀玉韵 示从智 答聂庭玉继柏岩大禅师韵 和张善长韵 爱栖岩弹琴声法二绝 【文集八苗彦宝琴谱序:「古唐栖岩老人,苗公秀实其名,彦实其字,善于琴事,为当今第一。壬辰之冬,王师围汴梁,予奏之朝廷,索栖岩于南京,得之,达范阳而弃世。其子兰挈遗谱而来,凡四十余曲。」】  冬夜弹琴颇有所得乱道拙语三十韵以遗犹子兰 【序云:「苗兰琴事深得栖岩之遗意。甲午之冬,予扈从羽猎,以足疾得告,凡六十日,对弹操弄五十余曲,栖岩妙旨于是尽得之。】 夜坐弹离骚 弹秋宵步月秋夜步月二曲 弹秋水 弹秋思用乐天韵二绝示景贤 弹广陵散终日而成因赋诗五十韵 吾山吟 从万松老师乞玉博山 寄万寿润公禅师用旧韵寄圣安澄公禅师 寄甘泉禅师谢惠书 送房孙重奴行 从龙溪乞西岩香并方 借琴戏景贤 再用前韵二首 寄景贤 再用知字韵戏景贤 复用前韵戏呈龙岗居士兼善长诗友二首 慕乐天 弹广陵散 【以上文集十一。】  琴道喻五十韵以勉忘忧进道 弹琴逾时作解嘲以呈万松老师 【以上文集十二。】  子铸生朝润之以诗为寿予因继其韵以遗之 【甲午重午前三日。文集十四。】
  文:楞严外解序 【甲午清明后五日。】  释氏新闻序 【甲午上元后一日。以上文集十三。】
  乙未, 【蒙古太宗七年。】 四十六岁。(公元一二三五年)
  朝议以回鹘人征南、汉人、征西以为得计。公极言其不可,曰:「汉地、西域相去数万里,比至敌境,人马疲乏,不堪为用,况水土异宜,必生疾疫。不若各就本土征进,似为两便。」争论十余日,其议遂寝。 【神道碑。】
  系年诗:乙未元日 付从究 旦日遗从祖 【序云乙未旦日。】  旦日示从同仍简忘忧 【序云乙未旦日。】  元日劝忘忧进道 【序云乙未元日。】  转灯 【序云乙未元日。】  录寄新诗呈冲霄 【有「录寄新诗三十首」句。案自卷十一之首至此诗前凡三十首,知即公所录示冲霄者也。以上文集十一。】  赠高善长一百韵 【文集十三约善长和诗战书序云:「予奉善长诗百韵,仍乞光和。渠谦抑退让以降启见戏,予亦戏作战书以督之,聊发一笑耳。」书首云「维旃蒙协洽之岁三月甲午朔」。】  为子铸作诗三十韵。 【序云:「乙未为子铸寿,作是诗以遗之。」铸方年十有五也。以上文集十二。】  云汉远寄新诗四十韵因和而谢之 【诗末题乙未闰月上旬。案遗山集十有马云汉方镜背有飞鱼诗,其前有燕都送马郎中北上诗。又名臣事略十二引王文康公言行录:「公行时,故人马云汉以宣圣画像为赠。」】  德新先生惠然见寄佳制二十韵和而谢之 【诗末题乙未闰月上休日。案中州集七,王革字德新,一名著,以荫补官,碌碌筦库,垂三十年。正大中以六赴廷试,赐出身调宜君簿,年七十八,终于云中。又归潜志五,王革字德新,宏州人。北渡后居云内,后迁云中。以上文集十四。】
  文:屏山居士金刚经别解序 【乙未元日序于大碛黄石山。】  书金刚经别解后 【乙未清明日。】  约善长和诗战书 【乙未三月甲午朔。】  万松老人万寿语录序 【乙未夏四月序于和林城。】  祭侄女淑卿文 【乙未三月二十六日。案淑卿名舜婉,公仲兄善才之女。祭文云:「吾兄按察载振于清风。」考善才两为节度使,则按察谓善才也。又云:「德播人口,名达帝聪。遣使求于故乡,有诏入于深宫。守志持节,慎心饬躬,垂及知命,尚为婴童,古所未有,来者孰同。章奏久掌,名位日隆。上谓之女学士,人呼之宫相公。屡有谏诤,多所弥缝,德殊辞辇之班,功胜当熊之冯。忽家亡而国破,叹势尽而途穷。果全身而不辱,示微疾而善终」云云,是淑卿曾入金掖庭,金亡之后,归于公所,踰年而卒。乃元遗山作善才墓志但云女二人,嫁士族,而不及淑卿,何耶?以上文集十三。】
  丙申, 【八年。】 四十七岁。(公元一二三六年)
  春,万安宫成, 【太宗纪。】 上会诸王贵臣,亲执觞以赐公曰:「朕之所以推诚任卿者,先帝之命也。非卿则天下亦无今日。朕之所以得高枕而卧者,卿之力也。」盖太祖晚年屡属于上曰:「此人天赐我家,汝他日国政当悉委之。」 【神道碑。】 有于元者奏行交钞。公曰:「金章宗时初行交钞,与钱通行,有司以出钞为利,收钞为讳,谓之老钞,至以万贯唯易一饼,民力困竭,国用匮乏,当为鉴戒。今印造交钞,宜不过万锭。从之。 【本传。】 秋七月,忽覩虎以户口来,上议割裂诸州郡分赐诸王贵族,以为汤沐邑。公曰:「尾大不掉,易以生隙,不如多与金帛,足以为恩。」上曰:「业已许之。」复曰:「若树置官吏,必自朝命,除恒赋外不令擅自征敛,差可久也。」从之。是岁始定天下赋税,每二户出丝一斤,以供官用,五户出丝一斤,以与所赐之家。上田每亩税三升半,中田三升,下田二升,水田五升,商税三十分之一,盐每银一两,四十斤已上皆为永额。朝臣皆谓太轻。公曰:「将来必有以利进者,则已为重矣。」侍臣脱欢奏选室女,勅中书省发诏行之。公持之不下。上怒召问其故。公曰:「向所刷室女二十八人尚在燕京,足备后宫使令,而脱欢传旨又欲徧行选刷。臣恐重扰百姓,欲覆奏陛下耳。」上良久曰:「可。」遂罢之。又欲于汉地拘刷牝马。公言汉地所有茧丝五榖耳,非产马之地,若今日行之,后必为例,是徒扰天下也。乃从其请。 【神道碑。】
  系年诗:丙申元日为景贤寿 丙申上元夜梦中偶得 送门人刘德真征蜀 送门人刘复亨征蜀 喜和林新居落成 题新居壁 和林建佛寺疏 【文集十四。】
  文:和林城建行宫上梁文 【文集十三。】
  文集中诗文讫于丙申,其诗作于和林者,皆癸巳、甲午、乙未、丙申四年中作,兹汇录之:和李世荣见寄 和李世荣韵 再用其韵 又索六经 和移剌继先韵三首 和薛伯通韵鹿尾 和裴子法韵 和许昌张彦升见寄 【案河汾诸老诗集二有石泉张先生,字彦升诗。】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七首 【案中州集七,张本字敏之,观津人。贞佑二年进士,工于大篆及八分。四十岁后学诗,诗殊有古意。正大九年,以翰林学士从曹王出质。客居燕京长春宫将十年,后游济南病卒。第七首有「今日龙庭忽见君」句,似敏之亦曾至和林。】  和张敏之鸣凤曲韵 和孟驾之韵 【案元史孟攀麟传,字驾之,云内人。】  和陈秀玉绵梨诗韵 【案此诗作于秀玉入觐时。秀玉于甲午、乙未二年均至和林,见文集十谢西方器之赠阮杖诗序及元史太宗纪。】  和冀先生韵 【以上文集一。】  和景贤还书韵二首 外道李浩求归再用韵示景贤 【案遗山集三十九,癸巳岁寄中书耶律公书:「窃见南中士大夫归河朔者,在所有之,临淄人李浩其一人也。」】  外道李浩和景资霏字韵予再和呈景贤 【以上文集二。】  和解天秀韵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万松老人真赞 赠万松老人琴谱 寄曲阳戒坛会首大师 寄景贤十首 和景贤韵三首和李世荣韵 【以上文集三。】  和王正之韵三首 【案中州集五王监使特起字正之,此别一人。】  祝忘忧居士寿 【案集中赠忘忧诗甚多,且屡为代作。疏文又称刘润之为忘忧门下馆客,乃当时一贵人,而与公厚善者。此诗有「玉佩丁东照兰省」句。则忘忧曾入中书省,此时中书两丞相,镇海与公不咸,而粘合重山与公善,疑即粘合也。】  蜡梅二首 谢禅师□公寄闾山紫玉 和郑寿之韵 寄沙井刘子春 和人韵二首 和武川严亚之见寄五首 邦瑞乞访亲因用其韵 和李邦瑞韵 【以上文集四。】  用盐政姚德宽韵 用昭禅师韵二首 和薛正之见寄 【案孟攀麟撰公文集序有省僚薛正之。】  和冲霄韵五首 【案孟攀麟撰公文集序有门下士高冲霄。】  和冲霄十月桃花韵二首 用薛正之韵 【以上文集五。】  和景贤见寄 用刘润之乞冠韵 和杨彦广韵 【以上文集六。】  和张敏之诗七十韵三首 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十首 寄云中东堂和尚 谢万寿润公和尚惠书 寄龙溪老人乞西岩香 谢圣安澄公馈药 和王正夫韵 继孟云卿韵 次云卿见赠 和王正夫忆琴 继宋德懋韵三首 和平阳张彦升见寄 跋白乐天慵屏图 和请住东堂疏韵 寄倪公首座 【案遗山集三十五寿圣禅寺功德记万寿长老僧、洪倪暨余皆河东人。】  戏陈秀玉 【以上文集九。案卷九以上皆作于癸巳前。】  和邦瑞韵送行 继希安古诗韵 和非熊韵 又 用李君实韵 继崔子文韵 继武善夫韵 寄冰室散人 寄平杨润和尚 红梅二首 寄西庵上人用旧韵四首 和渔阳赵光祖二诗 【案归潜志十四有渔阳赵着光祖赠诗。】  自赞 和韩浩然韵二首 张汉臣因入觐索诗 【案遗山集二十八,归德府总管范阳张公先德碑,范阳张公汉臣名子良。又元史张子良传,字汉臣,涿州范阳人,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领宿州。】  和谢昭先韵 德恒将行以诗见赠因用元韵以见意云 送文叔南行 和冯扬善九日韵 示石州刘企贤 和刘子中韵 【序云蓬山散人刘诩子中,颇通儒,幼依全真出家,今已还俗。案遗山集十九内翰王公墓表,公游泰山,从事上谷刘诩子中以严侯命从公。是子中尝为东平从事。】  李庭训和予诗见寄复用元韵以谢之 【案中州集八,李过庭字庭训,武亭人。又遗山集三十九寄中书耶律公书:「南中士大夫归河朔者,秦人张徽、杨焕然、李庭训。」】  寄暠公堂头同参 【案遗山集三十七有暠和尚颂序。】  寄移剌子春寄妹夫人 【诗云「三十年前旅永安,凤箫楼上倚阑干」。注:先叔故居之楼名。案遗山集二十七耶律文献公神道碑:「初兴平养公为子,后生子震,兴平捐馆,悉推家资予之。及震卒,妻子贫无以为资,复收养之。」此妹夫人盖震之女。】 送侄九龄行 【案公羣从惟钧年最长。此诗云「而方知命,正宜归」,则年与公相若,九龄殆钧字也。】  送侄了真行 【案诗云:「吾兄继世禄,袭封食东平。」盖公长兄辨才之女。】  和少林和尚英粹中山堂诗韵 【案双溪小集有木庵老衲性英跋。遗山集二寄英禅师诗「爱君山堂句,深靖如幽兰。」】  和武善夫韵 和冯扬善韵 【以上文集十。】  寄东林 戏刘润之 用刘润之韵 【以上文集十一。】  勉景贤 刘润之馆于忘忧门下作述怀诗有弟子二三同会食谁曾开口问先生之句予感而和之 刘润之作诗有厌琴之句因和之 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 示忘忧 和金城宝宫旭公禅师三绝 再和世荣二十韵寄薛玄之 兰仲文寄诗二十六韵勉和以谢之 【案归潜志十四有金城兰光庭仲文赠诗,又遗山集十有兰仲文郎中见过诗。】  又 又 用曹桢韵 【序云桢金城人,字干臣。案遗山集十有送曹干臣诗。】  怨浩然 从国才索闲闲煎茶赋 再赓仲祥韵寄之 【序云:「金城薛玄之用李世荥旧韵寄诗于予,索拙语已和寄,忽思冰岩,再赓仲祥元韵以寄之。】  寄金城士大夫 诚之索偈 【案诚之刘复亨字,见文集十四送刘征蜀诗。】  遗侄淑卿香方偈 【以上文集十二。】  润之馆于忘忧门下生徒乘驷渠徒步抵和林城有诗云破帽麻鞋布腿■〈衤朋〉强扶衰病且徒行区区不道图他甚一夜山妻骂到明予怜而和之 赠景贤 寄东林寄万寿润公禅师 寄甘泉慧公和尚 龙岗以鹿尾数十枚遗予因录近和人诗数篇以报仍作诗二绝为引 和景贤赠鹿尾二绝 中秋召景贤饮 请定公住大觉疏 补大藏经板疏武川摩诃院剏建瑞像殿疏 请奥公住崇寿院 寄圣安澄老乞药 信之和予酬贾非熊三字韵见寄因再赓元韵以复之四首 【案河汾诸老诗集一麻信之革有上云内帅贾君诗,是信之曾为贾氏客,此信之当即麻革也。】  用梁斗南韵 【案遗山集三十九寄中书耶律公书:「耆旧如冯内翰叔献、梁都运斗南。」】  赠侄正卿 【诗云:「辽室东丹九叶芳,曾陪剑佩侍明昌。」案公侄钧与公年相若,得及侍明昌则正卿与文集十之侄九龄殆一人也。】  寄张鸣道 送省掾郭仲仁行 送燕京高庆民行 【案元史太宗纪:「十年秋八月,陈时可、高庆民等言诸路旱蝗,诏免今年田租,仍停旧未输纳者,俟丰岁议之。」】  和赵廷玉子贽韵 【案遗山集十八礼部尚书赵公神道碑,公讳思文字廷玉,子贽,尚书省令史。】  赠东平主事王玉汝 【案元史王玉汝传,字君璋,郓人。严实入据郓,署玉汝为掾史,稍迁至行台令史。】  周敬之修夫子庙 寄万寿堂头乞湖山 寄东林同参 寄简堂头 寄孔雀便面奉万松老师 答倪公故人 送王璘行 继介邱穆景华韵 继平陶张才美韵 德柔尝许作鞍玉辔且数年矣作诗以督之 【案德柔,刘敏字。见遗山集二十八大丞相刘氏先茔神道碑。元史刘敏传失载。】  卜邻一绝寄郑景贤 寄岳君索玉博山 云中重修宣圣庙疏寄光祖 送德润南行 再和万寿润禅师书字韵五首 赠景贤玉涧鸣泉琴 景贤作诗颇有思归意因和元韵以勉之 景贤召予饮以事不果翌日予访景贤值出予开樽尽醉而归留诗戏之 和贤景召饮韵 赵州柏树颂 黄龙三关颂 和太原元大举韵 太原修夫子庙疏 【以上文集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