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四库别集
- 湛然居士文集
湛然居士文集
此外不知何时作者如左:和百拙禅师 从圣安澄老借书 题西庵所藏佛牙二首 和移剌继先韵二首 寄云中卧佛寺照老 寄平阳净名院润老 赠云川张道人 赞李俊英所藏观音像 【案至元辨伪录三,长春问湛然中书观音赞意,中书轻而不答。有识闻之,莫不绝倒。观音赞殆谓此诗,则此诗亦壬午以前在西域所作欤?】 题西庵归一室 【以上文集二。】 西庵上人住夏禁足以诗戏之 【文集四。】 用刘正叔韵 【文集五。】 和松月野衲海上人见寄二诗 用李德恒韵 松月老人寄诗因用元韵 和薛正之韵 【以上文集六。】 用李邦瑞韵 寄平阳净名润老 和郑景贤韵 和李茂才寄景贤韵 和李汉臣韵四首 和北京张天佐见寄 过天山和上人韵二绝 题张道人扇二首 题志公图 题黄山墨竹便面 请住东堂 请倪公 请岩公禅师诣天德作水陆大会 和贾抟霄韵二绝 和高丽使三首 梦中偶得 和武善夫韵二首 题寒江接舫图 题黄梅出山图 梦中赠圣安澄老 跋定僧岩 咏探春花用高冲霄韵 寄休林老人 再和西庵上人韵 和薛伯通韵四绝 和松菊堂主人照老见寄三诗 洞山五位颂 大阳十六题 天德海上人寄诗用元韵 寄白云上人用旧韵 和房长老二绝 【以上文集七。】
丁酉, 【九年。】 四十八岁。(公元一二三七年)
公奏曰:「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殆未易成也。」帝曰:「果尔可官其人。」公曰:「请校试之。」乃命宣德州宣课使刘中随郡考试,以经义、词赋、论分为三科。儒人被俘为奴者亦听就试,得士凡四千三十人,免为奴者四之一。 【本传。】 始诸王贵戚皆得自起驿马,而使臣猥多。马悉倒乏,则豪夺民马以乘之。城郭道路所至骚动。及其到馆,则要索百端,供馈稍缓,辄被棰挞,馆人不能堪。公奏给牌札,仍定饮食分例,其弊始革。公陈时务十策:一曰信赏罚,二曰正名分,三曰给俸禄,四曰封功臣,五曰考殿最,六曰定物力,七曰汰工匠,八曰务农桑,九曰定土贡,十曰置水运。上虽不能尽行,亦时择用焉。回鹘阿散迷阿失告公私用官银一千锭。上召问公。公曰:「陛下试详思之,曾有旨用银否?」上曰:「朕亦忆得尝令修盖宫殿用银一千锭。」公曰:「是也。」后数日,上坐万安殿,召阿散迷阿失诘之,遂服其诬。太原路课税使副以赃罪闻。上让公曰:「卿言孔子之教可行,儒者皆善人,何故亦有此辈?」公曰:「君父之教臣子,岂欲陷之于不义,而不义者亦时有之。三纲五常之教,有国有家者莫不由之,如天之有日月星辰也。岂可因一人之有过,使万世常行之道独见废于我朝乎?」上意乃解。 【神道碑。】 是岁十一月十一日,长兄辨才卒于真定,年六十有七。 【遗山集二十七奉国上将军武庙署令耶律公墓志铭。】
戊戌, 【十年。】 四十九岁。(公元一二三八年)
秋,天下大旱蝗。上问公以御之之术。公曰:「今年租赋乞权行倚阁。」上曰:「恐国用不足。」公曰:「仓库现在可支十年。」许之。初籍天下户,得一百四万,至是逃亡者十四五,而赋仍旧,天下病之。公奏除逃户三十五万,民赖以安。燕京刘忽笃马者,阴结权贵,以银五十万两扑买天下差发;涉猎发丁者,以银二十五万两扑买天下系官廊房地基水利猪鸡;刘庭玉者,以银五万两扑买燕京酒课;又有回鹘以银一百万两扑买天下盐课,至有扑买天下河泊桥梁渡口者。公曰:「此皆奸人欺下罔上,为害甚大。」咸奏罢之。尝曰:「兴一利不若除一害,生一事不若减一事,人必以班超之言盖平平耳,千古之下自有定论。」 【神道碑。】
己亥, 【十一年。】 五十岁。(公元一二三九年)
上素嗜酒,晚年尤甚,日与诸大臣酣饮。公数谏不听,乃持酒槽之金口曰:「此铁为酒所蚀,尚致如此,况人之五脏有不损耶?」上悦,赐以金帛,仍敕左右日进酒三锺而止。时四方无虞,上颇怠于政事,奸邪得以乘间而入。初公自庚寅年定课税所额,每岁银一万锭。及河南既下,户口滋息,增至二万二千锭。而回鹘译史安天合至自汴梁,倒身事公,以求进用。公虽加奖借,终不能满望,即奔诣镇海,百计行间, 【案双溪醉隐集六瓮山茔域诗序尊大夫居台省,竟为伴食所沮,曾不得行其道之万一。伴食亦谓镇海也。】 首引回鹘奥都剌合蛮扑买课税增至四万四千锭。公曰:「虽取四十四万亦可得,不过严设法禁,阴夺民利耳。民穷为盗,非国之福。」而近侍左右皆为所■〈口舀〉,上亦颇惑众议,欲令试行之。公反复争论,声色俱厉。上曰:「汝欲鬬搏耶?」公力不能夺,乃太息曰:「扑买之利既兴,必有蹑迹而篡其后者,民之穷困将自此始。于是政出多门矣。」公正色立朝,不为少屈,欲以身殉天下,每陈国家利病生民休戚,辞气恳切,孜孜不已。上曰:「汝又欲为百姓哭耶?」然待公加重。 【神道碑。】
庚子, 【十二年。】 五十一岁。(公元一二四○年)
国初盗贼充斥,商贾不能行,则下令凡有失盗去处,周岁不获正贼,令本路民户代偿其物,前后积累动以万计。又所在官吏取借回鹘债银,其年则倍之,次年则并息又倍之,谓之羊羔利。积而不已,往往破家散族,至以妻子为质,然终不能偿。公为请于上,悉以官银代还,凡七万六千锭。仍奏定今后不以岁月远近,子本相侔,更不生息,遂为定制。 【神道碑。案碑系于丙申,据元史太宗纪当在此年。】
系年诗:赠刘阳门 【跋云:「庚子之冬,阳门刘满将行索诗,以此赠之,赏其能治也。暴官猾吏岂不媿哉。」下署玉泉。此诗真迹今藏武进袁氏。】
辛丑, 【十三年。】 五十二岁。(公元一二四一年)
春二月,上疾笃脉绝。皇后不知所以,召公问之。公曰:「今朝廷用非其人,天下罪囚必多冤枉,故天变屡见,宜大赦天下。」因引宋景公荧惑退舍之事以为证。后亟欲行之。公曰:「非君命不可。」顷之,上少苏,后以为奏。上不能言,颔之而已。赦发,脉复生。冬十一月,上勿药已久,公以太一数推之,奏不宜畋猎。左右皆曰:「若不骑射,何以为乐!」猎五日而崩。 【神道碑。】
壬寅, 【皇后乃马真氏称制元年。】 五十三岁。(公元一二四二年)
癸卯, 【二年。】 五十四岁。(公元一二四三年)
后以储嗣问公。公曰:「此非外姓臣所得议,自有先帝遗诏在,遵之则社稷幸甚。」 【神道碑。】 夏五月,荧惑犯房。公奏曰:「当有惊扰,然讫无事。」居无何,朝廷用兵,事起仓卒,后遂令授甲选腹心,至欲西迁以避之。公曰:「朝廷天下根本,根本一摇,天下将乱。臣观天道必无患也。」后数日乃定。 【本传。案:时皇叔斡赤斤引兵趋和林。】 奥都剌合蛮方以货取朝政,执政者亦皆阿附,惟惮公沮其事,则以银五万两赂公。公不受,事有不便于民者,辄中止之。时后已称制,则以御宝空纸付奥都剌合蛮,令从意书填。公奏曰:「天下先帝之天下,典章号令自先帝出。必欲如此,臣不敢奉诏。」寻复有旨奥都剌合蛮奏准事理,令史若不书填则断其手。公曰:「军国之事,先帝悉委老臣,令史何与焉!事若合理,自是遵行;若不合理,死且不避,况断手乎!」因厉声曰:「老臣事太祖、太宗三十余年,固不负于国家,皇后亦不能以无罪杀臣。」后虽怨其忤己,亦以先朝勋旧,曲加敬惮焉。 【神道碑。】 是岁,夫人苏氏卒。
甲辰, 【三年。】 五十五岁。(公元一二四四年)
夏五月十有四日,公薨。 【案:太宗纪及本传皆云甲辰夏五月薨。神道碑上叙癸卯年事。下即云公以其年五月十四日薨,似以公卒年在癸卯,与元史不合。然遗山撰文献神道碑曰「癸卯秋八月,中令君使谓好问」云云,则癸卯八月公尚无恙。河汾诸老诗集一,麻革中书大丞相挽词下注甲辰五月十四日,并与公享年五十五岁合,则元史是而神道碑误也。】 蒙古诸人哭之如丧其亲戚,绝音乐者数日。天下士大夫莫不涕泣相吊。以中统二年十月二十日葬于玉泉东瓮山之阳,从遗命也。 【案双溪醉隐集六瓮山茔域诗序尊大人领省茔域在燕都,面北一舍,西至玉泉五里,实曰瓮山,寝园居在,昊天罔极。禅寺之右正寝,去隧东北百余步。】 以漆水国夫人苏氏祔。先娶梁氏,以兵乱隔绝,殁于河南之方城。生子铉,监开平仓卒。 【案铉卒年无考,当远在公卒后。双溪醉隐集三有壬子秋日客舍纪事因寄家兄诗。考壬子为宪宗二年,在公卒后八年,而开平府之名命于中统元年,则铉之卒当在中统元年之后,至元五年以前。公卒后以铸袭公位,领中书省,亦用蒙古重少子之俗,非其时铉已前卒也。】 苏氏,东坡先生四世孙威州刺史公弼之女,生子铸,为中书左丞相。 【案元史附公传。】 孙男十一人:曰希征,曰希勃,曰希亮, 【元史有传。】 曰希宽,曰希素,曰希周,曰希光,曰希逸, 【案元史云淮东宣慰使。】 曰希□,曰希□,曰希□。 【案元史以为皆铸子。程雪楼文集九秦国文靖公神道碑,女一,适荆湖北道宣慰副使耶律希图,中书左丞相铸之子也,是失名三人中其一名希图。】 女孙五人。 【神道碑。】
癸卯春,苏夫人卒,公使子铸奉其丧归燕京,殡于玉泉山东五里之瓮山。 【案双溪醉隐集六,有护先妣国夫人丧南行奉别尊大人领省诗云:「重重门户无人到,深闭桃花一院春。」则以春杪南行也。遗山集四十有中令耶律公祭先妣国夫人文云:「维大朝癸卯岁八月乙巳朔五日己酉,哀子某谨以家奠,敢昭告于先妣国夫人苏氏之灵」云云,此代文实双溪作而题中令耶律公,盖后来追记。因双溪嗣公领中书省,故题云中令也。又案公墓本在颐和园内,修园时徙于园门之西。】 并葬伯兄辨才、仲兄善才于义州弘政县先茔。命铸招元好问至燕京属撰文献神道碑并两兄墓志铭。
(王忠悫公遗书内编)
○三、耶律文正公年谱余记
王国维 撰
金史耶律文献传及遗山所撰文献神道碑、元史公传及宋周臣所撰神道碑,皆不着乡贯。唯公子铸双溪醉隐集注云:「予家辽上后家医无闾。」四库总目据之以补史阙。案文献及公二兄辨才、善才皆葬义州弘政县,医无闾山正在其东北。然公家自文献以后久居燕京,而公诗中多忆闾山之作,如和薛伯通韵云:「闾山旧隐天涯远,梦里思归梦亦难。」 【文集一。】 送王君玉云:「安东幸有闾山月,万顷松风万山雪。」 【文集二。】 和移剌子春见寄第五首云:「他年归去无相弃,同到闾山旧隐居。」寄景贤第三首云:「十载残躯游瀚海,积年归梦绕闾山。」 【以上文集三。】 和人韵第一首云:「年来痛忆闾山景,月照茅亭水一围。」 【文集四。】 和冲霄韵第四首云:「无恙闾峯三百寺,遨游吟啸老余生。」 【文集五。】 和武善夫韵第一首云:「何时致政闾山去,三径依然松菊寒。」 【文集七。】 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第五首云:「洛阳失金谷,闾山有别野。」 【文集九。】 谢西方器之赠阮杖云:「抱桐扶杖闾山巅,举觞笑咏秋风边。」继武善夫韵云:「北阙欲辞新凤阁,东州元有旧闾山。」鼓琴云:「湛然有幽居,祇在闾山阴。」送侄九龄行云:「闾山自有当年月,一舸西风赋式微。」 【以上文集十。】 信之和余酬贾非熊三字韵见寄因再赓元韵以复之第四首云:「旧隐医闾白霫南,故山佳处好停骖。」 【文集十四。】 语意皆明指辽东之医无闾。然其继孟云卿韵云:「归欤奚待鬓双皤,无恙闾山耸岌峨。万壑松风思仰峤,千岩烟雨忆平坡。」 【文集九。】 案仰峤、平坡皆燕京名剎, 【仰峤今仰山,平坡即翠微山香界寺。】 则闾山亦当谓西山,而谓之闾山者,当时或有所避忌,故为谩语也。公生长燕京,似无隐闾山之事,然则集中闾山皆作西山观可也。
文献食邑东平,金史与神道碑均不载。公送侄了真行诗云:「吾兄继世禄,袭封食东平。」 【文集十。】 是东平与公家亦有因缘。东平有鱼山亦谓之吾山,汉武瓠子歌所谓「功无已时兮吾山平」者也。公诗中亦多说吾山。和移剌继先韵云:「尚记吾山旧隐居,松风萧瑟松花落。」又云:「吾山佳处归休乎,鹿逸平林鱼纵壑。」 【文集一。】 继刘搏霄韵云:「不得吾山卧翠霞,西行行徧海之涯。」和武善夫韵云:「遥忆吾山归未得,故人书简怨东阳。」 【以上文集七。】 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第四首云:「当年别吾山,曾与黄华期。」 【文集九。】 又吾山吟云:「吾山吾山予将归。」 【文集十一。】 然公诗中用吾山与闾山同意,亦指西山。如和竹林一禅师韵云:「苍生未济归何益,一见吾山一度羞。」 【文集四。】 此诗编于还燕和吴德明之后,盖亦归燕京时所作,此读诗者不当以辞害志也。
契丹有大小字,与女直同。其文字借汉字偏旁,参互错综,以表契丹语,与西夏、女直文字体制相同。金史完颜希尹传谓希尹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直字。可知女直文字即仿契丹。金制,贵冑凡女直、契丹、汉字曾学其一,即许承袭。是契丹虽亡,其文字仍与女直、汉字并行。然中叶以后,通者渐少。耶律文献素善契丹大小字,因此辟为国史院书写。世宗诏以小字译唐史,成则别以女直字传之。文献在选中,独主其事。又张景仁谓文献藏匿辽史,此辽史必契丹国书国史也。是文献于契丹文字殆属专门。金源之末,此学遂绝。文正醉义歌序云:「辽朝寺公大师醉义歌,昔先人文献公尝译之。先人早逝,予恨不得一见。及大朝西征,遇西辽前郡王李世昌于西域,予学辽字于李公。期岁颇习,不揆狂斐,乃译是歌。」 【文集八。】 是中原契丹文字已少传习,故文正于西域习之。然则文正殆可谓通契丹文字最后之一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