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四库别集
- 湛然居士文集
湛然居士文集
论既述,所谓予友者,复以书见示,其大略曰:「讲主上人者,以糠孽叛教颓风,乃检阅藏教,寻绎儒经,积有年矣。穷诸佛之深意,达三乘之至真,列十篇之目,成一家之言,语辨而词温,文野而理亲,闻之者是非莫逃,诵之者邪正斯分,雷震狮吼,邪摧魔奔,良谓偃德草之仕风,释疑冰之阳春。噫!或佛道之未丧也,谅必由子斯文乎!是以信奉佛教者,展转录传,不可胜记。京城禅伯尊宿,欲流之无穷,不惮万里,往复数书,托子为序。今之士大夫才笔胜子者,固亦多矣,岂不能序此一书乎?以子素淘汰禅道,涉猎佛书,颇知旨归故也,子何让焉?此老不避嫌疑,自其谤讟而为此书,彼且不避,子何代彼而避谤乎!吾观子所著辨邪论止为儒者述,儒之信糠者,止三子而已矣。市井工商之徒信糠者十居四五,自非此书,彼曹何从而化之乎?子所得者少,所失者不为不多矣。」书既至,予不能答,谨以书意序诸论首。丙戌重午日,题于肃州鄯善城。
○释氏新闻序
【[案:序文末署「甲午」,应作于公元一二三四年。]】
昔仰峤丛林为燕然之最,主事僧辈历久不更,执权附势,摇动住持人。泰和 【泰和 原作「来和」,据渐西本改。】 中,本寺奏请万松老人住持,上许之。万松忻然奉诏。人或劝之曰:「师新出世,彼易师之年少,彼不得施其欲,必起风波,无遗后悔乎?」师笑而不答。既住院,师一遵旧法,无所变更,惟拱默 【默 原作「然」,据渐西本改。】 而已。夏罢,主事辈依例辞职,师因其辞也,悉罢之。师预于众中询访耆德,为众推仰者数人,至是咸代其职。积藏颓风,一朝顿革,远近翕然,称吾师素有将相之材矣。 【材矣 渐西本其下小字夹注云:「□云:其因仍也,守如处女;其展布也,出如脱兔。此中有杀涽手段。」】
迩后章庙秋猎于山,主事辈 【辈 原作「辇」,据渐西本改。】 白师曰:「故事,车驾巡幸本寺,必进珍玩;不然,则有司必有诘问。」师责之曰:「十方檀信布施,为出家儿,余与若不具正眼,空食施物,理应偿报,汝不闻木耳之缘乎?富有四海,贵为一人,岂需我曹之珍货也哉!且君子爱人也以德,岂可以此瑕颣贻君主乎!」因手录偈一章,诣行宫进之。大蒙称赏,有「成汤狩野恢天网,吕尚渔矶浸月钩」之句,诚仁人之言也。翌日,章庙入山行香,屡垂顾问,仍御书诗一章遗之,师亦泊如也。车驾还宫,遣使赐钱二百万,使者传敕,命师跪听。师曰:「出家儿安有此例?」使者怒曰:「若然,则予当回车。」师曰:「传旨则安敢不听,不传则亦由使者意。」竟焚香立听诏旨。章庙知之,责其使曰:「朕施财祈福耳,安用野人闲礼耶?」上下悚然,服吾师不屈王公之前矣。此二事天下所共知者也。自余师之隐德默行未播于人间者,何胜道哉!师之切于扶圣教,急于化人心也,万分之一见之于此书乎!
师应物传道之暇,手不释卷,凡三阅藏教,无书不读。每有多闻,能利害于佛乘,关涉于教化者,悉录之,目 【目 原作「日」,据渐西本改。】 之曰释氏新闻。将使见书而知归,闻言而向道,真谓治邪疾之药石,济迷途之津梁也,岂小补哉!石门洪觉范着林间录,辨而且文,间有偏党之语。后之成人之美者,未尝不叹息于斯焉。我万松老师之意,扶教利人也深,是以推举他宗,谈不容口,此与觉范之用心相去万万者也。读是书者,当知是心矣。呜呼伟哉!予请刊是书行于世,因为之序。甲午上元后一日,湛然居士漆水移剌楚材题。
○屏山居士金刚经别解序
【[据序文末署「乙未」,应作于一二三五年。]】
佛法之西来也,二千余祀,宝藏琅函,几盈万轴,可谓广大悉备矣。独金刚一经,或明眼禅客,若脱白沙弥,上至学士大夫,下及野夫田妇,里巷儿女子曹,无不诵者。以频见如闲,姑置而不问者有之;以至理叵测,望涯而退者有之。噫!信其小而不信其大,信其近而不信其远,信其所闻而不信其所未闻,信其所见而不信其所未见,自是而非他,执一而废百者,比比然,又何讶焉!伟哉!屏山居士取儒、道两家之书,会运、奘二师之论,牵引杂说,错综诸经,着为别解一编,莫不融理事之门,合性相之义,析六如之生灭,剖四相之键关,谓真空不空,透无得之得,序圆顿而有据,识宗说之相须。辨因缘自然,喻以明珠,诸佛众生,譬之圆镜,若出圣人之口,冥契吾佛之心,可谓天下之奇才矣!嘻!此书之行于世也,何止化书生之学佛者偏见,衲僧无因外道,皆可发药矣!
昔予与屏山同为省掾,时同僚讥此书,以为饵馂馅之具, 【具 原作「其」,据渐西本改。】 予尚未染指于佛书,亦少惑焉。今熟绎之,自非精于三圣人之学者,敢措一辞于此书乎!吁!小人之言,诚可畏哉!乙未元日,湛然居士漆水移剌楚材晋卿题于大碛黄石山。
○书金刚经别解后
【[案:文末署「乙未」,应作于公元一二三五年。]】
孔子有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知学道未至于纯粹精微之域,虽圣人亦少惑焉。昔乐天答制策,稍涉佛教之讥;中年鄙海山而修兜率;垂老为赞佛发愿文,乃云起因张本,其事见于本集。子瞻上万言,颇称释氏之弊,晚节专翰墨为佛事,临终作神呪浪出之偈,且曰着力即差,其事见于年谱。退之屈论于大巅,而稍信佛书,韩文公别传在焉。永叔服膺于圆通,而自称居士,欧阳公别传在焉。是知君子始惑而终悟,初过而后悛,又何害也!
屏山先生幼年作排佛说,殆不忍闻。未几翻然而改,火其书作二解以涤前非。所谓改过不吝者,余于屏山有所取焉。后之人立志未定,惑于初年者,当以此数君子为法。乙未清明日,湛然居士题于别解之后。
○贾非熊修夫子庙疏
【[案:年代无考。]】
天产宣尼降季周,血食千祀德难酬。重新庠序独无力,试向沧溟下钓钩。
○孝义永安寺请予为功德主因作疏
【[案:年代无考。]】
尘缘不尽,淹凤池而有年;习气难忘,慕禅林而未暇。适遇昭公老子,请作永安主人,乞闻一声,何须再让。葛藤旧案,宛如马耳之风;松菊新堂,便是终焉 【焉 原作「马」,据渐西本改。】 之计。谨疏。
○请旭公禅师住应州宝宫寺疏
【[案:年代无考。]】
孙枝出入万松中,便好移来植宝宫。覆荫人天正今日,不妨鼓动劫前风。
○请文公庵主住王山开堂出世疏
【[案:年代无考。]】
儿大做翁,当仁不让。便请承当,何须再勘。
○请严庵主住 【住 此诗及后二诗诗题渐西本均作「持」。】 东堂出世疏
【[案:年代无考。]】
西堂弃东堂,山东过山西,禅师开狗口,居士展驴蹄。
○请希庵主住晋祠奉圣寺开堂疏
【[案:年代无考。]】
晋祠山水冠人间,好请希公向此闲。饭了蒙头三觉睡,逢人休说赵州关。
○请学庵主住翠微山宝林寺开堂出世疏
【[案:年代无考。]】
金城元有翠微山,宝剎禅林积岁闲。笑请学公来领略,一瓶游戏白云间。
○请石州海秀首座住文水寿宁寺 【寿宁寺 原作「寿永寺」,渐西本同。案诗中言「寿宁」,故「寿永」应为「寿宁」之误,据改。】 疏 【霖公实沾秀法属也。】
【[案:年代无考。]】
闻道霖师退寿宁,秀公难弟亦难兄。新诗远寄石州去,贬起眉毛便好行。
○太原山开化寺灰烬之余再新故宇请余 【余 原缺,据渐西本补。】 为功德主因作疏
【[案:年代无考。]】
窃以尘缘有数,否则泰,泰则亨;圣道无穷,变则通,通则久。惟开化之故剎,实 【实 原作「宝」,据渐西本改。】 太原之名蓝,兵火以来,劫灰而已。住持人固有定老,功德主乃请湛然。良慰殷勤,强为领略。禅心佛语,谁知教外别传;梵剎莲宫,更看无中唱出。谨疏。
○重修宣圣庙疏
【[案:年代无考。]】
精蓝道观已重新,独有庠宫尚垝垣。试问中州士君子,谁人不出仲尼门。
○燕京大万寿寺化水陆疏
【[案:年代无考。]】
窃以生死蒙恩,便见法门不二;怨亲普济,始知檀度无私。仰惟佛陀兴悲,乃是阿难张本。欲启无遮之大会, 【大会 原作「太会」,据渐西本改。】 必资有众之良缘。但肯同心,便希垂手。谨疏。
○请奥公禅师开堂疏五首
【[案:年代无考。]】
窃以深达大本,何妨摘叶寻枝;截断众流,便是随波逐浪。欲整云门窠窟,必求佛觉儿孙。伏惟奥公和尚道合圆通,法传圆照。逢人便出,方为禅子家风;恋土难移,未是衲僧气息。谨疏。
窃以转身就父,从来禅子宗风;借路还家,好个初僧消息。伏惟奥公和尚受戒崇寿,得法圣安,本阐徽猷,权栖大觉。因席就请,何须特地人情;准帖奉行,折合这翻公案。谨疏。
窃以释迦悭,迦叶富,无物与人;奥公俏,圣安憨,慢藏诲盗。既收■〈釒出〉斧子,不藉破皮鞋。须要妆龙似龙,何碍将错就错。拖将十字街里,便好投衙;推来百尺竿头,更教进步。谨疏。
窃以法海弥深,曹水五流分派;化风犹扇,云门一叶重华。奥公庵主透圆照之重关,提圆通之正令,善作降龙相,能谈文字禅。闹里刺头,最好逢人便出;稳处下脚,何碍遇缘即宗。谨疏。
窃以当年嚼饭喂婴儿,圣安左错;今日把棒唤狗子,居士风颠。你打开漆桶,彻底承当;我擘破面皮,须要相见。横楖栗木,独行正令,莫压弱倚强,与旃檀佛共演梵音,好搀行夺市。谨疏。
○请湘公上人住持新院仍名兴教寺者因作疏
【[案:年代无考。]】
宝剎成空,随劫灰而已灭;精庐如圣,逐化日而重新。为国报恩,可名兴教。赤轴黄卷,且图摘叶寻枝;宝藏琅函,何碍寻行数墨。谨疏。
○德兴府■〈山叚〉峪云岩寺请东林老人住持疏
【[案:年代无考。]】
昔日山中养圣胎,峪中松桧手亲栽。院荒松老无龙象,便请东林更一来。 【公幼年尝在此寺,有手植松在焉。】
○请柏岩俨公疏
【[案:年代无考。]】
良弼施宅创天宁,却请天宁旧衲僧。为报柏岩休逊让,闲中续出祖师灯。
○邳州重修宣圣庙疏
【[案:年代无考。]】
宣尼万古帝王师,可叹荆榛没古祠。重整庠宫阐文教,颙观日月再明时。
○安庆织万佛疏
【[案:年代无考。]】
余自忝预政事以来,懒为疏文,恐物议挟势故也。安庆者工巧妙天下,自创新意,织万佛为施,嘉其意,因破戒作此疏云。
十方三世万如来,不犯梭头宝座开,单手元知不成拍,三台须要大家催。
○请聪公和尚住山阴县复宿山疏 【世传文殊显化,再宿于此山,故得名。】
【[案:年代无考。]】
昔日文殊曾复宿,当年聪老可重来。 【公旧常住此山。】 此山便是真佛窟,何必区区礼五台。
○题万寿寺碑阴
【[案:年代无考。]】
昔达磨西来,禅宗大播,门庭峻峭,机变骤驰,非世智辩聪所能晓也。其与夺之间,固有宾主;抑扬之际,不无权实。其未具透关眼者,岂免随语注解之病哉!香山俊公和尚受法于大明,渠谓洞山之后,偏正五位,失其本意,亦行权之语欤?同参荣公闻之,果吞钩饵。俊公门人辈从而勒 【勒 原作「勤」,据渐西本改。】 诸石,远发后世之一笑。噫!受师之道而反谤之,是自谤也;何止自谤也,曹山技子青州诸师之道,皆不足法矣。顾香山亦近世之豪迈者也,忍为此事耶!
昔云门拈世尊初生因缘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琅琊觉云:云门可谓将此身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临济临终谓三圣云: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至今道法大行。是知宗门之语,一抬一搦,岂可以世间语言定其准的也哉!若香山果无毁大明意,后之子孙宜改覆车之辙;不然,则自有胜默老人之韵语,予手书于故碑之阴,以为来者诫。
其辞曰:燕俊与朔荣,齐足出大明。俊趋住巨剎,党奋枭獍狞。探抱洞山足,逆坋大明晴。闻见吊浇季,搦腕皆含情。荣甘溺虀瓮,掉尾求膻腥。曲助碑其言,欺贼晚来诚。我览取诸譬,譬彼秦筑城。秦非不谋固,无德秦亦倾。上德无可德,下德方记铭。端然居上德,非碑道亦行。况圣不自会, 【古德云:其足圣人法,圣人不会。】 其肯自矜盈。修母致子有,反是而未 【未 原作「来」,据渐西本改。】 聆。目花只自见,耳声 【声 原作「磬」,据渐西本改。】 约谁听。虽欲信天下,未必同为声。不见三叶祖,削迹舍身名。儿孙愈岳立,史传愈金 【金 原作「余」,据渐西本改。】 铿。不见北宗下,功勋石上争。期昌竟何昌,千古招论评。俄柔、庆、基败, 【大明老师尝记曰:彼有党僣必不得好。嗣果败于庆、柔、基三人也。】 玷累斯文贞。赘然寘虚堂,徒表党宗明。
○和公大禅师塔记
【[案:记文末署「己丑」,应作于公元一二二九年。]】
师本平水人,俗姓段氏。幼习儒业,甫冠,应经义举。因阅春秋左氏传,悟兴衰之不常,慨然投笔,退居山林。年二十,弃俗出家,礼平阳大慈云寺僧宗言为师,受戒披剃,颇习经论。后闻教外别传之旨,乃倾心焉,遍谒诸方,因缘不契。师知万松老人之声价照映南北,直抵燕然而见之。居数载,师资道契,始获密许,人颇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