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四库别集
- 湛然居士文集
湛然居士文集
丙戌夏六月,故劝农使王公为功德主,作大斋,又蒙行省相公洎以下僚佐专使赍疏,劝请开堂出世,因住持大万寿禅寺。师素刚毅寡合,未朞,退居渔阳之盘山报国寺。建州元帅葛公、权府朱公、弹压樊公闻师之名,飞疏敦请。辞不获已,杖锡北行,诣建州棃花道院以塞其命。未几,示微疾,移居闾山之崇福寺养病。
一日,忽召门人普净辈谓之曰:「生死去来犹空花水月,何足为讶!」遂净发更衣,端坐而嘱后事。乃作颂曰:「临行一句,当面不讳。皓月清风,不居正位。」颂毕,右胁而寂。师将顺世,有本寺传戒大师临谓之曰:「善为道路。」师笑而不答,令众且去勿諠。众皆出,闻师咄一声,众惊视之,师已寂矣。三日神光不变。荼毘 【荼毘 原作「茶毘」,「荼毘」为梵语火化之音译,据改。】 之日,颇有祥异。数州士民焚香拜礼者络绎于路。师俗寿四十六,僧腊一十六。其徒迎其灵骨藏于万寿祖茔之侧。
噫!师之处万寿也,每闻诵经之声,形不怿之色,由是人皆讥之。临行之际,命其徒讽尊胜咒者,何哉?殊不知大善知识,临机应物,一抑一扬,一夺一纵,若珠之走盘,千变万化,讵可以一途而测耶!至于巨川海和尚平日亦行此令,执相者讽之,而谓毁梵行;掠虚者赞之,而谓无碍禅,皆失之矣。后之学者当以此为诫。己丑清明,其徒属予为记,遂以所闻之语信笔记之。湛然居士云。
○万寿寺创建厨室上梁文
【[案:年代无考。]】
万寿寺创建厨室,浪着上梁文六首,幸付工人辈歌之,用光法席。
抛梁东,香积移来不犯功。却笑维摩无手段,但将盂饭到尘中。
抛梁南,底个因缘最好参。试问助缘多少众,前三三与后三三。
抛梁西,巧匠骑驴倒上梯。四面无门何用锁,十方没壁不须泥。
抛梁北,柱石宛有擎天力。欲模此样向诸方,■〈忄敝〉杀僧繇描不得。
抛梁上,手不伤材真大匠。虚堂穷劫镇丛林,借与儿孙为榜样。
抛梁下,聊倩般输成大厦。朝朝香饭供诸佛,承事悉无空过者。
○茶榜
【[案:年代无考。]】
今辰斋退,特为新堂头奥公长老设茶一锺, 【锺 原作「中」,据渐西本改。】 聊表住持开堂陈谢之仪,仍请知事大众同垂光降者。
窃以个中滋味,谁是知音,向上封题,罕逢藻鉴。伏惟新堂头长老名超绝品,价重诸方。黄金碾畔微尘,输他三昧手;碧玉瓯中轰白浪,别是一家春。睡鬼潜奔,便使至人无梦;汤声微发,解教醉眼先醒。谂老三杯,莫作道理会;卢公七椀,且是仁义中。虽然栊桶新陈,不得颟顸甘苦;便请大家下口,且图一众开怀。幸甚。
○约善长和诗战书
【[案:据篇首称「旃蒙协洽之岁」,应作于公元一二三五年。]】
余奉善长诗百韵,仍乞光和。渠谦抑退让,以降启见戏。余亦戏作战书以督之,聊发一笑耳。
维旃蒙协洽之岁,三月甲午朔,湛然谨致书于诗将善长先生幕府:愚闻李杜齐名,已有登坛之序;元白并驾,尝兴定霸之书。在昔云然,于今亦可。既久陈于师旅,宜一决于雌雄。无约而和者,必谋有备,则所以亡患。在德不在险,虽粗闻于古语;受降如受敌,则为戒于兵家。伏惟善长先生冀北无双,斗南第一,能投壶而讲礼,善横槊而赋诗,词锋折万里之冲,笔阵扫千人之敌。将略多多而益办,雄材一一而难陈。遇险韵而愈奇,见大敌而倍勇。君唱之而来挑战,我和之以为应兵。方及交绥,辍 【辍 原作「辄」,据渐西本改。】 陈降启,前锋少却,尚未损于一毫;勇气未衰,遂引退于三舍。张羸师而诱我,遗厚利以饵余。旷日持久,以老我师,重币甘言,以骄我志。深藏九地,必发九天。故示之不能,将攻我之所短。倘弗遵于仁术,胜亦非功;苟不推于至诚,盟之何益。此奚疑耳,理亦灼然。兵不战而屈人,可为上策;心未服而纳款,岂无诈谋。若非先见之明,徒贻后悔之诮。是以载严文壁,爰整诗兵。比尔干,立尔矛,一乃心,齐乃力。文章灿烂,依稀整整之旗;声律精严,彷佛堂堂之阵。乃一鼓而成列,决再战而立功。顾天下之英雄,惟使君与操;叹文章之微婉,非夫子而谁?竚待兵麾,愿闻金诺。谨奉战书以闻,指不多及。
○寄万松老人书
【[案:年代无考。]】
嗣法弟子从源,顿首再拜师父丈室:承手教,谕及弟子有「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之语,近乎破二作三,屈佛道以徇儒情者。此亦弟子之行权也。教不云乎:无为小乘人而说大乘法,弟子亦谓举世皆黄能,任公之饵不足投也。故以是语饵东教之庸儒,为信道之渐焉。虽然,非屈佛道也,是道不足以治心,仅能治天下,则固为道之余滓矣。戴经云:「欲治其国,先正其心;未有心正而天下不治者也。」是知治天下之道为治心之所兼耳。普门示现三十二应,法华治世资生,皆顺正法,岂非佛事门中不舍一法者欤?孔子称夷齐之贤,求仁而得仁,死而不怨,后世行者难之,又安知视死生如逆旅,坐脱立亡,乃衲僧之余事耳!且五善十戒,人天之浅教,父益慈,子益孝,不杀之仁,不妄之信,不化自行于八荒 【八荒 原作「人荒」,据渐西本改。】 之外,岂止有耻且格哉!是知五常之道,已为佛教之浅者,兼而有之,弟子且让之。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庸儒已切齿,谓弟子叛道忘本矣,又安足以语大道哉!又知稚川子尚以参禅卜之,立见其効。师尝有颂,试招本分钳锤一下,便知真假,正谓此耳!呵呵!春深,万冀为道珍重,区区不备。
○万松老人万寿语录序
【[案:序文末署「乙未」,应作于公元一二三五年。]】
余忝侍万松老师,谬承子印,因遍阅诸派宗旨,各有所长,利出害随,法当尔耳。云门之宗,悟者得之于紧俏,迷者失之于识情;临济之宗,明者得之于峻拔,昧者失之于莽卤;曹洞之宗,智者得之于绵密,愚者失之于廉纤。独万松老人得大自在三昧。决择玄微,全曹洞之血脉;判断语缘,具云门之善巧;拈提公案,备临济之机锋。沩仰、 【沩仰 原作「为仰」,渐西本同,丛书集成本作「沩仰」,据改。】 法眼之炉,兼而有之,使学人不堕于识情、莽卤、廉纤之病,真间世之宗师也。
略举中秋日为建州和长老圆寂上堂云:有人问: 【问 原作「间」,据渐西本改。】 「既是建州迁化,为甚万寿设斋?」师云:「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又问:「不是尽七、百日,又非周年、大祥,鬬勘 【鬬勘 原作「闬勘」,据渐西本改。】 今日设斋?」师云:「月色四时好,人心此夜偏。」众中道:「长老座上诵中秋月诗,佛法安在?」师云:「万里此时同皎洁,一年今夜最分明。将此胜因,用严和公觉灵中秋玩月,彻晓登楼,直饶上生兜率,西往净方,未必有燕京蒸梨馏枣爆栗烧桃。」众中道:「长老只解说食,不见有纤毫佛法。」师云:「谢子证明即且致,为甚中秋闭目 【闭目 原作「闭日」,据渐西本改。】 坐,却道月无光。有余胜利回向诸家檀信,然软蒸荳角,新煮鸡头,蒲萄驻颜,西瓜止渴,无边功德,难尽赞扬。假饶今夜天阴,暗里一般滋味,忽若天晴月朗,管定不索点灯。」老师语缘,似此之类尤多,不可遍举。且道五派中是那一宗门风?具眼者试辨看。噫!千载之下,自有知音。
乙未夏四月,湛然居士漆水移剌楚材晋卿序于和林城。
○祭侄女淑卿文 【祭侄女淑卿文 题下渐西本小字夹注云:「今案:灵照,庞居士女。」】
【[案:文署「乙未」,应作于公元一二三五年。]】
维乙未之春三月二十六日,叔湛然居士谨以蔬食清茗,致祭于犹子舜婉淑卿之灵:
维灵冑出辽室,支分大宗,我考贤王夙植于令德,吾兄按察载振于清风。汝幼奉母训,长知父从,禅理颇究,儒学悉通,禀郑娘之标格,有灵照之心胸。不食荤于笄年,欲为尼于高嵩。德播人口,名达帝聪,遣使求于故乡,有诏入于深宫。守志持节,慎心饰躬,垂及知命,尚为婴童。古所未有,来者孰同。章奏久掌,名位日隆。上谓之女学士,人呼之官相公。屡有谏诤,多所弥缝。德殊辞辇之班,功胜当熊之冯。忽家亡而国破,叹势尽而途穷。果全身而不辱,示微疾而善终。正悟之名,得之于空老;徒悟之号,乞之于髯翁。信幻有之非有,知真空之不空。来兮无迹,去兮无踪。来无迹兮,出燕山之白云;去无纵兮,耸和林之青松。明日灰飞烟灭后,天涯何处不相逢。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和林城建行宫上梁文
【[据年谱,作于公元一二三六年。]】
抛梁东,万里山川一望中。灵沼灵台未为比,宸宫不日已成功。
抛梁南,一带南山挹翠岚。创筑和林建宫室,酇侯功业冠曹参。
抛梁西,碧海寒涛雪拍堤。臣庶称觞来上寿,嵩呼拜舞一声齐。
抛梁北,圣主守成能润色。明堂壮丽镇龙沙,万世巍巍威万国。
抛梁上,栋宇施功遵大壮。鸣鞘声散翠华来,五云深处瞻天仗。
抛梁下,柱石相资成大厦。君臣钟鼓乐清时,喜见山阳归战马。
○为武川摩诃院创建佛牙塔疏
【[案:年代无考。]】
佛日增辉国政和,灵牙有诏赐摩诃。因风吹火何劳力,垂手同修窣堵波。
●湛然居士文集卷十四
法语示犹子淑卿
和润之韵
赠景贤
寄东林
寄万寿润公禅师
寄甘泉慧公和尚
遗龙冈鹿尾二绝
和景贤赠鹿尾二绝
中秋召景贤饮
请定公住大觉疏
补大藏经板疏
武川摩诃院创建瑞像殿疏
请奥公住崇寿院
寄圣安澄老乞药
信之和余酬贾非熊三字韵见寄因再赓元韵以复之
云汉远寄新诗四十韵因和而谢之
德新先生惠然见寄佳制二十韵和而谢之
子铸生朝润之以诗为寿予因继其韵以遗之
扈从旋师道过东胜秦帅席上继杜受之韵
屏山居士鸣道集序
用梁斗南韵
赠侄正卿
寄张鸣道
送省掾郭仲仁行
送燕京高庆民行
和赵庭玉子贽韵
赠东平主事王玉
周敬之修夫子庙
寄万寿堂头乞湖山
寄东林同参
寄简堂头
寄孔雀便面奉万松老师
答倪公故人
送王璘行
继介丘穆景华韵
继平陶张才美韵
德柔尝许作鞍玉辔且数年矣作诗以督之
卜邻一绝寄郑景贤
寄岳君索玉博山
云中重修宣圣庙
寄光祖
送德润南行
再和万寿润禅师书字韵五首
赠景贤玉涧鸣泉琴
丙申元日为景贤寿
景贤作诗颇有思归意因和元韵以勉之
景贤召予饮以事不果翌日予访景贤值出予开樽尽醉而归留诗戏之
和景贤召饮韵
丙申上元夜梦中有得
送门人刘德真征蜀
送门人刘复亨征蜀
赵州柏树颂
黄龙三关颂
和太原元大举韵
喜和林新居落成
题新居壁
太原修夫子庙疏
和林建佛寺疏
○法语示犹子淑卿
【[案:年代无考。]】
汝自谓幼年尝礼空禅师求名,因书颂云:「父母未生前,凝然一相圆。释迦犹不会,迦叶岂能传。」此语极妙,且道汝作么生会。古昔以来,有志师僧,辞亲出家,寻师访道,千辛万苦,三二十年,祗为此一段空劫,以前大事,尚有未透脱者。汝幼居闺阁,久在掖庭,未尝用功叩参大善知识。但博寻宗师语录,徒增狂慧,深背真道,卖弄滑头,于道何益?所以古人道:「参须实参,悟须实悟。」又云:「满肚学来无用处,阎王不要葛藤看。」 【看 原作「者」,据渐西本改。】 真良言也。只如空老所书颂,亦论父母未生前面目。又道「释迦犹不会,迦叶岂能传」,此是何意趣?若云释迦不会,能仁四十九年,横说竖说,贝藏琅函遍满人间,末后拈花以传教外之旨,且道此法从何而得?若云迦叶无传,西天二十八祖,东土历代诸师,相传之道自何而来?若谓释迦不会,迦叶无传,这空禅师亦是佛祖儿孙,写此颂图个甚么?个中关捩,尽在此两句, 【两句 原作「雨句」,据渐西本改。】 不可不细参详。余今为汝透漏些子消息。
「父母未生前」,老夫云:「水泄不通。」 【水泄不通 其下渐西本小字夹注云:「□云,此禅家参■〈言昏〉头也。」】 「凝然一相圆」,老夫云:「针札不入。」「释迦犹不会」,老夫云:「非思量处。」「迦叶岂能传」,老夫云:「识情难测。」「父母未生前」,老夫云:「三更神世界。」「凝然一相圆」,老夫云:「半夜鬼乾坤。」「释迦犹不会」,老夫云:「只许老胡知。」「迦叶岂能传」,老夫云:「直饶将来他亦不要。」「父母未生前」,老夫云:「头圆象天。」「凝然一相圆」,老夫云:「足方象地。」「释迦犹不会」,老夫云:「寒山抚掌。」「迦叶岂能传」,老夫云:「拾得呵呵。」老夫为汝横批竖判,一用颠拈,十字打开,两手分付了也。一句子荐得,可与佛祖为师;一句子荐得,可与人、天为师;一句子荐得,自救不了。闲中试定省看,其或未明,若到燕然,问取万松老子。
○和润之韵 【诗题 原脱漏,据目录补。】
【[据年谱,作于公元一二三三——一二三六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