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四库别集
- 寒松堂全集
寒松堂全集
奉召入都,亲若友送别殷殷,吾女拜吾膝.吾两妹侍吾侧,劝吾加餐。子步妹丈送吾至京师,凡
长途之饮食起居,旅邸之米盐薪水,皆躬为经理,不假人手,阅数月乃归。彼时余抱疴,吾妹及
吾女皆无恙也。乃己未岁,亡吾女。
庚申,亡吾三妹。今夏,又亡吾子步妹丈。闻讣之后.悲恸伤心,泪不能止。回忆至戚中,
当日慰余送余者,止存吾妹一人耳。勉抑哀衷,为文一首诗六章哭之,不自知其言之反也。随遣
吾儿归蔚,吊吾妹丈,兼慰吾妹,劝其节哀抱孙,以消晚年岁月。倘余他日乞骸而归,见吾妹鬓
发苍苍,矍铄而来,一叙十余年手足阔别之情事,且悲且喜,卽如见吾妹丈及吾三妹与吾女也。
呜呼,痛哉。何吾妹今又不存耶。
吾妹年十三赋于归,卽克尽妇道,营葬其祖若翁。拮据艰苦,乡里欺侮之事,孀姑备尝。
彼时门祚衰薄,孝养不缺。且事死如生,岁时苹蘩之荐,三十午如一日,吾妹之孝可以感格天心
也.吾妹丈读书于外,吾妹独理家务,佐膏火资。后因世出单丁,欲置侧室,至于动色相劝,吾
妹丈终不之从,而此意亦闺阃所仅见者矣。吾妹之德可以挽回定数也。吾妹忠厚存心,勤俭御下,
有人稍设雌黄者,必力斥责曰.「勿伤厚道。」若不听,则远去之,弗与言。而且华钿不事,粗粝
自甘,荆布之风,庶几见之。吾妹之懿行,可以享长膺厚福也。何年甫周甲,顿弃入间世耶。天
道果不可问耶。
意者吾妹丈于琴瑟之好晚年更笃。家庭出入,相敬如宾。或园亭花开果熟,必携手同观,
相视而笑,彷佛鹿门遗意,今不忍中道乖离,竟相从于地下耶。不然,何天夺之速耶。独是余两
鬓多霜,伤心叠见。.三年内四动悲哀,一月中两闻凶讣,老年何以堪此耶。至他日乞骸归里之时,
举目凄凄,余又不知如何感悼矣。谨陈薄奠,用表远忱。灵其有知,来享来格。尚飨。
祭方伯亮四同年文
呜呼,先生共逝耶。人之哭先生者,谓学贯天人,蔚然为世儒宗,是三晋一大人物也。
而鞅掌外吏,终不获仰承顾问。先生以天下才,剔历中外,所至奏廉平第一,而不获竞其施。先
生德重于朝,功施于野,善溢于乡,而不获享期颐寿,以为砥行修身者报,是皆足为先生哭。呜
呼,先生尘视富贵,达观死生,亦何一足介先生意。而所以哭先生者,以先生至性隐德,不欲人
知,卓然为邦国望,而今不可复见也。
先生家故贫,早失怙恃,依大父鞠育,甫领解额,色养不逮。先生含痛终身,布衣藿食,
历官数十年,不乘舆,不衣帛,不一御粱肉。人诘其故,则呜咽涕泗,悲不忍言,先生之孝何纯
也。先生起家学博,晋郎署,外历诸监司,伟绩彰彰,未尝悮朝廷一事。而饮冰茹蘗,未尝取百
姓一钱。甫擢楚右辖,闻彼处上官有陋例,卽引疾不履任,愿甘罢职,策蹇归里门,间关万里,一
仆随之,尤古人不逮。家居时累经荐举,被征召,复以老病不能应,意似理乱勿与闻者。然平居
指画山川险隘,政务要领,地方利若
弊,所当夫径缓急,忧勤隐恤,惟寐始忘。一遇事则慷慨劈画,义不引嫌,每娓娓敛千言,
为国家绸缪未雨之患,又未尝一日忘君父。先生之忠爱何挚也。先生以名进士位至方伯,亦尊矣、
荣矣。乃二十年闭户萧然,躬耕数顷。日与农夫牧竖饲牛羊,操畚插,争勤惰,于严寒溽暑之中,
赃老无几微倦色。先生之律己,何高而苦也。先生穷经读史,于亡冬普无不窥。下笔数千言,不
易稿,所著述等身。人叩之,冲如也。问所得,曰「无有」。而其与乡人交,箔循谦退。虽遇臧获,
不敢有傲容。人亦几不知为毕先生者。先生之接物何谦和而下也。此皆先生之隐德不欲人知,知
之亦未更仆数。方诸古名臣隐君子,谁为先生伯仲者。今天人下义安,圣天子敦崇老旧,爱惜人
才。使假先生以年,关西操守、范老甲兵,足以肩大任,决大疑,当与永宁于北溟先生齐驱并驾,
利济生民。卽不出,而读书田畔,上下古今,与太原传青主同为熙朝文献,亦人瑞也。何竞夺我
先生之速耶。
呜呼,痛哉。朝之士大夫何所式,乡缙绅谁复为典型?当事之访得失,礼于其庐者,奚所
谘而处焉。父老畴与嬉游,后生小子将焉考德而开业?四方之闻共道勃然而慕者,乌乎景从?迥念
同谱诸君子,落落晨星,又将安仿而安仰也?呜呼,棰至此』而涕霪霪下矣。哀哉,尚飨。
祭少参王近微同年文
吾丙戌一榜,登进士者四百人。斯时也,国运方开,人才蔚起,与一代从龙之彦,接踵
联辉,济济称盛。在内,则翰苑台省,以至卿贰、端揆不乏也。在外,则藩臬巡方,以至节銊不
乏也。
若先生者,具磊落英敏之才,负光明俊伟之气,虎头燕颔,甘格异人。以之任大事。决
大疑,建大议,经文纬武,出将入相,裕如也。谁敢以百里才目之,乃按序授官,予恩县一令。
时值此地方初定,伏莽甚多,父老子弟,不得安耕凿。上官且马城池仓库虑,先生笑曰:善牧马
者,去其害马者而己。今寇在门庭而不除,如民牧何。」遂亲率健捕,躬擐甲冑,直入贼穴,擒渠
散胁。如是者数,而积寇靖,四境安。然后善用抚摩,劝课农桑。三年报最,擢礼曹。凡定制求
才诸事,无不实心担当。往往名公巨卿及都人士见之曰,「此明堂一柱也」。寻分窟庆阳,其志甚
壮。秦西之人,素闻先生名,望之如景星庆云。独是性戆直,不肯媚上官。履任年余,坚以病辞。
两袖清风,飘然去矣、始也,一县令耳,有上马击贼,下马草
露布之畧,而不获大其用。究也,一监司耳,有一介不与一介不取之意,而不获竟其施。先
生平生抱负,将自是遂已耶。墨庄一卧,不复作功名事业想,集诗万首寄托终身矣。有知先生者,
累荐于朝,再蒙征用。先生终不能就,而不意病果膏盲矣。
呜呼,先生甫周花甲,何夺之速耶,哭先生者,咸谓先生才气骨格,天壤所不多得,朝
廷所不常有,是可悲也。而不知先生居乡德望,更有堪为矜式者。林下二十年,杜门不出,于地
方官长从不通一刺。先是典试山左,最号得人。后门下十萧公视学上谷,先生力却谒见,成其大
公。试毕问寒温一语,足矣。师友高风,俱可千秋不朽。至里中少年,横加欺侮,毁门庭之额,
辱骨肉之亲,似难忍矣,先生卒不与较。晚年涵养,智深勇沉,骎骎乎近于圣贤之自反者有如此。
语云,「虽妩老成人,尚有典型」,于今不可复见矣。第是年既哭吾毕公亮四,而先生又倏骑箕尾。
一时恒山以北、太行以西,顿失两大人物,
为年谱悲耶,为桑梓悲耶,为世道人心悲耶,不觉涕泗下,而悲风起矣。先生有灵,请鉴格
焉。尚飨。
墓表碑铭
刑科左给事中沁湄杨公墓表
余不敏,言不足重轻,乃不得已而出一言,以庶几不没其人于生之日,亦不得已而再出一
言,以庶几不没其人于死之年。非好多言也,将欲为朝廷养直言敢谏之气,为天下后世千百年留
直言敢谏之臣而已。
沁湄杨公,山西阳城人也。以前进士简户科给事中,特疏纠璜,援高乎令乔淳贪酷论绞。
淳以贿营反噬,诬公请托不遂,勘问数年,亦罗织获罪去。又数年,我大清定鼎,访求天下言臣,
特举公授礼科右,迁刑科左。丙戌,典山东试。丁亥,行计典,疏纠平阳通判署某县墨状,下抚
按察。覆谓公风闻不实,部议辙镌级,判得迁邻省郡同知。未几,抚按臣卽以大贪纠黜之,一时
廷臣皆惜公直。余叨吏垣长,时奉上谕察科臣进言罢斥者举用。公名列疏中,以非斥革者比,不
行。又因言官职掌末尽,具疏剖公前事寃,亦不行。乙未春,上念及旧臣,吏部方列公于十三人
之首以闻,得还原官。未入京,卒于里。
公性廉介,交际悉概绝,且戆直,与人不易合。然皆敬惮,称为古君子云。至晚年,百
折不回,蒙上特用之。公虽未拜官,而天下之人皆知亡言敢谏,有沁湄杨公其人者。历康熙十一
年,余应召再来京师,
公主子梓如请表其墓。余又不敢使直言敢谏之臣终落于荒烟衰草而莫之知,将为询其基高几
尺,田几畆,种松与柏几树,石碣之属几若行,请一一镌之于石,使天下后世千百年行道之人,
过其原而指之曰;「此大清直言敢谏礼刑二科给事中杨公沁湄之墓。」公讳时化,字季雨,别号沁
湄,万历己未进士,以行人授户科给事中。仕大清,授礼科右给事中,迁刑科左给事中。生于万
历乙酉闰九月初四日,卒于顺治甲午三月十四日,享年七十。
通议大夫福建督粮道参议前巡抚陕西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伯珩
张公墓表
余与阳城张公伯珩同举于乡,复同仕于朝,日以所学相砥砺。余先养母归,阅八年,公
卒于官。余在蔚闻讣,为位而哭,诔以言者再,盖为吾道惜也。既卜葬,其子茂生丐东谷先生志
且铭,走书属余表其墓。余知公颇久,不忍辞,乃西望拜手而言曰:「此墓也,是海内所称清介君
子,世祖嘉其实心任事,不愧风宪者也。」
公白起家县令,膳侍御,擢亚卿,特改巡抚,以迄滴补少参。所部吏民将士,有一不德
公者耶?卒之日,门朝至野,暨乡里故老,有一不悼伤涕泣者耶?公之人.品德业表诸海内久矣。
余胡表,表者躬行实践之儒,而狂狷之流亚也。公为人笃于孝,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可谓孝矣。
行孝先以忠,去其私,正其色,可谓忠矣。舆人畧短而取长,得人一善若己出,可谓恕矣。平生
不立崖岸,不苟同流俗。不矜
名饰节,以欺谩朋友。不为急言遽色,以凌烁属吏。事无巨细,求其心之所安而止。尝自言
人能于五伦中遭逆负屈,真心忍苦,不求人知,卽此是阴德。又语余曰:「愿学孔子万古不易家法。
寻取所为下学者何,在其正己而不求于人乎?」又曰:「颜手之屡空,武侯之淡泊,入道本领在此。」
公于躬行实践,诚为得力。若第谓才守过人而着书未闻也,岂知公之学者哉,公壬午列
贤书,绕十八龄。余从八十人中窃窥之,凝重如山岳,对同谱无一戏谑语。其居乡也.声色玩好,
了无所喜,邑俗故尚奢,公默寓维挽,惧随先世淳朴意。虽官至中丞,仅置一区构家祠,为蒸当
地耳。余见世之为大僚者,甫膺华膴,輙广结纳,竞豪华,诸凡宫室、舆马、仆从、优伶、田园、
器具、服饰、宴饮之类,无不侈然鸣得意,然而怨恶随之,弗恤也。公有一焉否?且人有廉未必才,
而有才或反以佐其不廉,卽廉矣才矣。又或一念一事之勉强,而非其心之所安也,视公之心为何
如耶?昔人有云:「所不取也,可使贪者矜,而非雕断以为廉,所不为也,可使弱者立,而非矫抗
以为勇。」惟公有焉。呜呼,儒术不明,一二讲学
之士,徒腾口说,观其取舍,大抵时所好耳。违俗而适己,独行而特立,如公者乃可至于圣
人主域而无难。忆昔与余论学,有「中行不可能,狂猖亦非易」之语。盖素心也,拟之以狂狷之
流亚,匪响敢公云。余不敏,谬辱公知,亦窃自附于知公,独以不获共学中行为憾。安在公之朝
闻而夕死,而余非罔生也,吾道其不幸矣。夫公讳瑃,字伯珩,泽州之阳城人。若家世行实,生
卒年月子女已详志中,不复表。
承德郎进奉政大夫吏部考功司郎中玉笋马公暨元配宜人吴氏墓表
是为吏部考功郎中玉笋马公暨元配吴宜人之墓。公,醇儒也,与余称道义交者垂二十年。每
以圣学相期许,其反躬实践,余往往愧弗逮。公与余同有母,公先蒙世祖章皇帝允侍养。余
继得请.阅十年,遭先太孺人丧,除服未匝月而公卒。壬子元日,余闻讣痛悼,伏地不能起,窃
念慈闱之养未终,君父之恩未报,吾道又何不幸也。时诸孤走使具状,乞余表墓道,以垂不朽。
余遽无以应,稍定,发哀函日:「先君未葬,恐伤祖母心,卜吉春二月,启先慈吴安人圹,皋合葬
礼。隧中志铭,孙征君先生许之矣。」及读征君先生书,又以墓表文属余,谓余不忍不一言也。余
不敏,卽有言亦何能不朽公哉,第畧举生平,表其闻见最真者,为后世观感云。
公讳光裕,字绳胎,号玉笋,别号止斋。先世由曲沃徒安邑,自始祖以下传七世,皆有
隐德。曾祖崇,博雅君子也,从学之士,五经成备。崇生斯才,以春秋登万厝乙酉贤书,宰尉氏
有声,是为公大父。斯才生之伟,积学弗显,学者称为高隐先生」,皇清覃恩赠承德郎,进奉政大
夫,元配张太宜人,生丈夫子二。长卽公,幼服庭训,卓然有远大之志。稍长益肆力于学,凡高
隐公所藏书,悉搜览无遗。与堂兄闇如、弟玉霁交相砥砺,一门俨如师友。为文以理学为宗,
不屑屑逢时技。年十七为诸生,寻食饿。遭高隐公之变土辰毁骨立,祭葬悉准古礼。.乙西,登乡
荐,与尉氏公科目次第皆相符,人咸谓马氏世有积德云。丁亥,举进士,戊子授工部都水司主事。
乙丑,上命管理卫河。公造役迎太宜人与吴安人乏任所。随躬历河干,率所属郡厅,力督疏浚。
奉「清慎勤三字为官箴,夙弊悉除去。于河有图有说.务殚心力,不敢怠职业。退食有暇晷,自
念平日私淑乡先达曹真予先生,未窥精妙,时容城孙征君为一代理
学宗,隐居苏门。公日造大贤之庐,究心濂洛关闽之学,笃志躬行,不敢不勉,道岸斯登矣。
阅雨朞,吴安人忽遘疾不起,公悲叹曰:吾门内失良友,奈何。」吴安人为邑望族吴五桂之孙女,
性端庄,识大体,治家勤俭,以孝敬事舅姑。与公相敬如宾,助公为孝子,为廉吏,为理学醇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