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四库别集
- 寒松堂全集
寒松堂全集
者,有既迁既降,而带罚而又罚者。臣子为法而受过,朝廷因过以示罚,固属当然。其在不肖斗
軰,上司夺属官之赢余,属官吮百姓之膏血,骄奢淫侠,何须俸禄?若夫守法爱鼎,一介自持,反
田升斗莫给,一旦改行易操,譬如妇女迫而失身,遂成弃物。责其守正,必不可得,克军剥民,
势所必至。人无廉耻,卽国无人才。我皇上为诸臣之天地父母,生成养育之下,必有大不忍焉者。
臣查见行事例,内外文武各官,有功则纪录以示劝,岂有过寄独不可记过以示惩?
臣请我皇上酌情定法,畧加变通,嗣后应罚俸三月、六月、九月、一年者,各准记过一
次,或分别「微小轻重」四字记之。功遍相抵,仍从旧例,俟钱粮充裕,重行加俸。既变罚俸之
例;乃有食俸之期。至于外官有柴薪,应将京官柴薪照例议复。京官有月米,亦应将外官月米酌
量议给!总以昭皇上曲体臣工之德意,而并不废劝惩之大法。卽未必人人清介,其或贪人败检.自
取罪戾者,则有皇上之斧銊在焉。以比而昭垂史册,当与九经相媲美,不独文武百官犬马图报而
已也,一如果臣言不谬。。伏乞睿鉴采择。字稍逾额,并乞慈宥施行。为此具本,谨题请旨.
奉旨「该部确议具奏。
教化首戒淫巧民心务尚淳朴等事疏
内升正凶口阳顶带食俸仍留管贵州道监察御吏臣魏象枢谨题,为教化首戒淫巧,民心务
尚淳朴,恭请严禁,以昭美政事。.
臣惟我国家肇辟鸿图,忠质为本。自臣及民,朴重端态,俭德可风。臣昔事我世祖章皇
帝时,亲见其盛。今我皇上宏开文教,光大前谟,以文明而行忠质,敦崇节俭,辨别等威。凡官
民人等,宫室车马,衣服器具,各有禁制,定为章程。迩来民间用度之奢靡,器物之淫巧,种种
沿习,未返淳朴。其耗民财而坏人心者,莫如戏园、戏馆为最甚。每开一园,其肴馔则山珍海错,
其侑鳝则恒舞酣歌,其聚会则冶游闲荡之徒与钻营骗诈之辈。,
夫京师者,四方之观也。士农工商,以至兵民人役.各有本业。自朝至暮,万苦干辛,求其
供衣食,养妻子,而犹恐不赡,安有余暇为剧钦之时,安有余钱为浪费之资乎。入其中者,必是
不务本业主人,食其物者,必是不费艰苦之钱;或朝得而夕费,或暗得而明费。约畧计之,日费
百金,月费三千金,岁费三万六千金,从何得来。连年河决灾伤,民穷财尽。卽在大小臣工,尚
宜体皇上霄旰求治之心,为百姓家给人是之计。一举箸问,念及僻乡下里,深山穷谷,身无完
袴,日不再食者,不知凡几,而若辈乃暴殄至此。我皇上躬行节俭,为天下先,天庖玉食,岁压
无多。民间妄费,反无所限,亦何以为四方之观耶。
况饭店酒馆,处处便民,则戏园为糜费之地,所当严禁者也。至于卖戏诸馆,每处千百
成羣,日聚暮散!赌盗为非,莫可究诘。臣巡视北城时,拿获贼犯计四等,供出同伙盗贼,俱系戏
馆伙计。一经发觉,在逃未获,则戏馆为窝盗之薮,并当严禁者也。且京城之内,优伶多至二
三百班不止,以致民间后生,演习声容,废弃耕读。臣曾见招帖有富家子弟班,人心之壤渐不可
长。推之直省,莫不皆然。虽优
剧有劝善戒恶之说,然必忠孝节义,资人观感。凡坊间所刻淫词艳曲,引诱人心,并良家子
弟,废业演戏,所当通行直省,一概严禁者也。臣迂腐之言,如果与民生风化有裨,伏乞睿鉴采
择。字稍逾额,并乞慈宥施行。为此具本,谨题请旨。
奉旨:「该部确议具奏。」
再陈记过巅末并陈给俸缘由等事疏
内升正四品项带食俸仍留管贵州道监察御史臣魏象枢谨题,为再陈记过巅末,并陈给俸
缘由,以广皇恩,以定部议事。
臣于九月十五日,具有制禄为养廉之具等事一疏,奉旨:「该部确议具奏,钦此。」臣愚
窃谓,部臣仰体皇上崇尚宽大,爱惜人才盛心,必斟酌情理,确有定议,使内外文武各官,得免
夺俸之苦,稍得养廉之资,既鼓其居官任事之心,无碍于荐举升迁之路,良法也,美意电。诸臣
莫不翘首而望鸿恩,洗耳而听部议矣。或者谓外官记过,则有纪录可抵;京官记过,则无纪录可
抵,内外难以画一,必伺之无庸再
议耳。臣因敢为我皇上再陈之.
若部议从严也,则有大清律在。查名例内,文武官犯公罪一款:凡内外大小军民衙门官
吏,犯公罪该笞者,官收赎,吏每季类决,不必附过;杖罪以上,明立文案,每年一考,纪录罪
名,九年一次,通考所犯次数轻重,以凭黜陟。又文武官犯私罪一款,较重于公罪,俱开载甚明,
此吏律之当行者也。
若部议从宽也,则有故明会典在。查正统九年,勅礼部三法司,春阳肇序,万物咸新,
在京文武官员,除赃罪外,自正统九年十二月二十日以前,所犯过名纪录,悉舆湔除,俾奉公守
法,自后岁以为常,此会典之可考者也。
今部臣覆疏,正在御前,未知作何详覆。臣谨将大清律款及会典旧款,开具电览,仰候
特恩。
至于京官俸银,臣忆我世祖章皇帝时,原系每年四季支领,各照本官去任、到任之日扣领。
今忽
改为上下半年,二月、八月初旬支领。如领俸之后到任者,将半年之俸不给;或领俸之后去
任者,将半年
之俸亦不扣,以情理论之,俱不可解。为国家养廉耶。.则在任而夺俸,无枵腹办事之人;为
国家节用耶。
则离任而食俸,有漏巵耗财之弊。若将司农会计之法,祗听造物适然之数,何以载入会典,
垂于万世
乎。虽八旗领俸,均系两次,但汉宫有内外迁转、丁忧起复、给假补用等项,颇与八旗官员
不同。如谓
扣算包封之烦劳,在世祖章皇帝时既可行之,今何不可行乎。况京官望俸,如大旱望雨,品
大者,无俸
尚可;.品小者,无俸最难。臣同官张冲翼曾经题请,部议不行。今奉上谕:「各部酌改条例,
并当改正,
或均以四季支领,或各从旧例支领,所关于国体者不小矣。』我皇上宽仁厚德,悯念诸臣养廉
为重,伏乞
勅下该部,议覆施行。为此具本,谨题请旨。
奉旨:「该部议奏。」
请颁礼制之书等事疏
内升正四品项带食俸仍留管贵州道监察御史臣魏象枢谨题,为请颁礼制之书,以昭国法,
以端教化事。
臣惟教化为朝廷之先务,礼制为教化之大端。必昭代之礼制,汇有成书,斯朝廷之教化,
行于天下。我皇上稽古右文,制礼作乐,纪网法度,次第修明。独有礼制之书,尚未颁布,未免
为国家三十年来之缺事。.
夫礼者,所以辨上下,定民志也。卿士大夫,颇重名义,军民人等,惟守科条。如房屋、
舆马、衣服、器具、婚娶、死丧、祭葬、宴饮之类,各有礼制,各有禁约。凡部臣之题请,与言
官之条陈,或经议覆,或经会议,事事奉旨,何尝不曰「遵行在案」,通行晓谕乎。然而该部除在
内行八旗五城外,在外不过行之督抚。督抚行之布政,布政行之道府州县,止有告示一张,挂于
署门,遵依一纸,报于上司,州县奉行之事毕矣,原非家谕而户晓也。未几而告示损坏,卷案残
缺,官员迁谪,父老凋谢,三十年中之禁约,后
生子弟,谁能记忆为何事。有厌常喜新而干禁者,亦有愚昧无知而犯法者。贵贱尊卑之等差,
动辙紊乱,淫巧诈伪之行径,日见萌生。卽直省官员之衙署执事,犹有僭越,而况绅士军民。房
屋、舆马、衣服、器具之过分,婚娶、死丧、祭葬、宴饮之妄费,尚能家娴礼制,人造禁约乎?
此朝廷之教化,虽行于天下,而未尝实行于天下也。何也?有文告而无成书故也。
臣请敕下礼部,详查谟、唐、宋、元所颁礼书及朱子家礼,并故明初年礼仪定式、稽古
定制、
礼制集要、澈民榜文等书,何书简要,畧仿体裁,为崇俭去奢,移风易俗之准。口阴官与士
庶务辨等
威,吉褴舆凶礼各分门类,将屡年题定奉旨,一切礼制禁约,集成一书。先呈睿鉴,镂板颁
行,并许坊问
重刻广布。俾通都大邑,无不见闻,穷乡下里,尽知遵守。凡有故违者,治以法,数年之间,
道德一而风俗
同。文告之繁,条议之多,俱可省矣。按周礼大司徒,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孔子云:
「道之以
德,齐之以里,有耻且格。」此之谓也。方今纂修会典,屡奉严纶,则煌煌礼制,不先着之为
集,何以会之
为典乎。礼臣典礼而外,教化为重。我皇上宵旰图治之至意,亟当仰体之矣。如果臣言不谬,
伏乞睿
鉴施行。为此具本;(一)谨题请旨。
奉旨:「该部确议具奏。」
考满正在会议谨陈愚见等事疏
内升正四品顶带食俸仍留管贵州道监察御史臣魏象枢谨题,为考满正在会议,谨陈愚见,
请酌良
法事。
顷者考满一事,吏部覆宪臣耿效忠一疏,奉有「九卿、科道会议具奏」之旨。臣未经掌道,
不与会议。但闻诸臣所议二京官应行考满,外官三年有大计,二年有举劾,又行考满,恐滋多事。
盖因前次考满之法,奉行不善,台臣季振宜曾有断宜停止之请。停止,诚是也。会议诸臣,虑及
于此,惩前毖后,不议外官考满,洵焉确然不易之说矣。静夜
但臣静夜思维,京官每一衙门,所属俱系满,汉办事,尚议考满,激勧荣及所生。若在外州
县等官,事务専责一人,钱粮责以催徽,盗贼责以缉拿,逃人责以稽查,盐引责以疏销,驿马责
以供应,夫柳责以解运,荒芜责以开垦,教化责以举行,词讼责以审理,城垣仓狱责以修葺,此
皆有司当考之绩,不为不重。而且北直之盗贼丛生,江南之钱粮逋欠,舆夫大路之逃人,疲地之
盐引,冲途之驿马,近河之夫柳,种种繁难,事事劳瘁,厥职更为难称,亦不在部院所属京官下
也。果有历俸三年,称职无过者,真可谓沙裹淘金,十无一二,此卽予以恩典,鼓其勤劳,亦不
为过。况均系朝廷之臣子,谁无生身之父母,在任三年、六年,必待内升,方得考满。京职之缺
有限,行取之事难期。父母叨荣,未卜何日。忽而一起,
盗案,一名逃人,非革则降。其于父母生成教养之报,已无望矣。此则有司之苦,笔难尽述
者也。今舆京官一体考满,既不可行,如别求一法,足以加鼓励而被宠荣,又不可得。
臣思皇上之法,如雷霆之无不震。皇上之恩,如雨露之无不沾。合无于三年大计之中,卽寓
三年考满之法。按计册内,每开一官,府道、布按、督抚,俱填考语。其有无过犯,各列事实;
其历俸荐次,各开
年月;似舆考满之册,无异也。若部院据册考察,如历俸三年,特举卓异,及实俸三年以上,
称职无过者,通行查出,题作考满,应给恩典,卽准给与。内有平常应留者,许其自新,俟下次
大计定夺,其赊仍照八法处分。倘有督抚等官,开造不实,贤否颠倒者,部院题参重处,将见皇
上之雷霆雨露,兼举并行,内外一视。在会议诸臣,谓多一事不若省一事之为愈。臣愚谓,行于
内不行于外之非均,此亦庶几省事而均平之一法也。如果臣言可采,优乞睿鉴,勅下议覆施行。
为此具本,谨题请旨。
奉旨:「已有旨了,该部知道。」吏部等衙门一本复考满之法事。本日奉旨;「魏象枢所奏,
着一并再议具奏。
秦地穷苦堪怜食盐宜从民便等事疏
都察院左俞都御史臣魏象枢谨题,为秦地穷苦堪怜,食盐宜从民便,以免扰民累民事。
臣惟治国以安民为本,安民以不扰民,不累民为先,此皇上之盛心,臣仰体久矣。顷者,
办事衙门见
河东巡盐御史何元英具有臣属凤翔一府有课无盐之弊等事一疏,已经具题投臣衙门。揭帖内
云:「陕西
凤翔一府,额课征办于本府州,汇解运司,而食盐竟无归着。」查据旧案,檄府行查,该府回
详内云。「于
万历四十年间,有将凤属原食解盐改食灵盐一议。其实小民便于私食灵盐,因而愿赔国课,
究竟并
未有灵池挖井捞盐,与商贩买之事」等语。又云:「康熙七年,始遵上行招商往运,方知灵盐
原无实事。
但既招商运,势不得不严责本商,勉完引课,并官为揭借赔垫,以副考成。然盐无实际,屡
经详请前盐
院,数年以来,历痉批发奋司道暨两运厅各议,迄今补救无术。若欲经久可行,无如招商于
解池,领引办噪,掣运晋盐,为今日确然不易之长策」等语。臣阅此详文,窃恐此策欲救弊,而
反以滋累,不若顺从民便之为愈也。何也。秦省去边不远,卤地最多,其所产之盐,乃天地自然
之利,王政因之,而利民者也。凰翔一府,晋盐既未尝行,灵盐又未尝贩、自愿徽解额噪,恬然
视以为常,必无此理。如果无盐可食,自故明万历四十年,以至今日,府属地方,岂尽茹淡之人?
府属有司,岂尽赔银之官?亦必无此理也。或本地产盐,家给人足,或邻地卖盐。盐低价贱,俱未
可知。
臣虽未悉凤翔情事,姑以臣乡邻近之东城、.西城等处类推之。边地穷民,久食土盐,认
纳锅噪,三百年矣。近因芦商,不念地方贫苦,告行芦盐百有余引,以致禁刮土盐,共间不耕不
毛之卤地,赔纳钱粮者有之。弃天地自然之利,而令其食极贵之盐,小男幼女,摊银买盐,皆算
一丁,苦累实甚,此臣之所知者也。臣又闻永平府亦然。此等地方,悉宜照万历年.问真、各食
土盐,培养百姓。今凤翔若复招商掣运晋盐,势必力禁久食之盐,而勒买新运之盐,扰民累民,
不止一端.不止一地,大非我皇上爱养百姓之盛心也。况我朝赋役,俱照万历年间酌定。兹凤翔
食盐,既从万历年间,相沿成例,民不谓苦。其享天地自然之利,卽受国家不费之惠,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