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松堂全集

且凤翔一府,属在北方,止宜怜其穷而从其便,不但省上下
行查之纷扰,兼可免秦、晋掣运之惊疑。如虑其有课无盐,恐致苦民,则系万历年间之例,
不至今日而始也。有应征应解之课,尽归于公,卽食邻地本地之盐,均不为私。若既无盐,而又
赔课,果有大不便于民者,何在,应听民自行。具告之日,?再为题请酌议。此时与民休息,多一
事不若省一事,
愿我皇上深思之也。如果臣言不谬,伏乞俯赐采择。字数逾额,并乞睿鉴施行。为此具
本,谨题请旨。
奉旨.。「该部议奏。】
钦奉上谕事疏
顺天府府尹臣魏象枢谨题为钦奉上谕事。
臣接吏部剳付,内开康熙十三年三月二十日,奉上谕「因大兵进剿逆贼,指日荡平,地
方恢复,需人甚急气着臣等「虚公举荐,剳行到臣。臣虽愚昧,不能知人,然举尔所知,素所自
矢也,敢不钦遵保举,仰副皇上广揽人才,抚绥民生至意。臣惟国家得人致治,人臣以人事君,
莫重于保举。一人不能得一人主用,则是上以实求而下以名应,非臣谊之所敢出也。陈之。据
臣平日所知者,首得一人,特为我皇上
郝浴,直隶定州人,由进士原任御史,今流徙盛京地方。前巡按四川时,值刘文秀贼势
猖獗,吴三桂逗留不进。浴曾有封疆大计等疏,三桂参其悖词罔上,会议奉旨流徙。夫以书生而
言战功,诚为有罪。若以按臣而失城池,岂尽无罪乎。浴原疏内有一昼夜七次移会,迫之以不死
于贼,必死于法」主语。虽彼时过于激切,亦职分之当然耳。迨贼灭民安以后,浴不能退让自居,
三桂所以深恨,必欲杀浴而甘心也。今浴之孤忠耿耿,祇有悔过于遐隘,无由图报于朝廷。如浴
之才、之守、之学、之识,臣
皆愧不及。臣卽让职,亦所心愿。臣考古来人才,拔之罪废之中,发其郁愤之气者,用之而
无不效。况浴之骨鲠血性,尤为过人。国家用才,必用此等,乃有实济,使其蚤在西蜀,操尺寸
之权,岂是肯如罗森辈之挽首从逆,而竟不知忠义为何物也哉。臣既惜蜀之陷于贼,而转惜浴之
锢于辽也。近见吏部覆科臣刘沛先人才弃置可惜一疏,内称「郝浴并无寃枉」。议固有据,似止就
处浴之案议之,尚未就参浴之人议之也。夫臣子立朝,各有本末,卽得罪亦各有本末,当日参浴
者三桂也。使三桂忠于我朝,始终恭顺,方在托以腹心,盟兹带砺。浴不过一书生耳,若非特恩
赐环,浴郎老死徙所,谁复过而问之?今三桂叛逆不道,天下无一人不恨三桂,自无一人不怜浴。
浴,按臣也。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之时,因从封疆起见,不附其势,不畏其威,致三桂成
不共戴天之仇。三桂之所仇,正为国家今日之所取,何忍终弃之。卽浴果夺三桂之功为己功,将
浴流徙二十年,亦足以蔽其辜矣。.且浴服罪以来,
顶戴君恩,甘贫读古,想其英年盛气,消磨殆尽,从此小用小效,大用大效,臣敢以身为保,
浴必不负
臣岂敢负皇上。臣仰见我皇上广如天之度,宏使过之仁,惟才是求,不拘资格。臣曷敢因吏
部已经议覆,知而不举,失此真才?伏乞皇上电览郝浴再报封疆大计、三报封疆大计、缓策西南一
议、急策西南一议、并大兵廓地无期微臣滥赏非分诸疏,以观其经济。请勅部暂取郝浴引见,以
察其才品,如果堪以效用,然后用之。
臣再得一人。魏允升,北直宣府进士,原任江南常熟县知县,因入粮道公署,面讲运军
兑粮之弊,该道怒其佩刀揭参,今革职。臣知其体貌魁梧,才华卓越。其淡泊之学术,勇往之担
当,更有可观。
经纬兼长,猷为必着,有用之器也。至于允升与臣隔省,非系一冢,亦无世俗联宗之事,理
合一并声明。
疏内叙述缘由,字数逾格,统乞睿鉴俯宥,勅部议覆施行。为此具本,谨题请旨。
奉旨:「该部议奏。」.
遵旨保举事疏
户部左侍郎臣魏象枢谨题,为遵旨保举事.
本年八月内,吏部会覆御史朱尚义条陈一疏,内有三品以上堂官,将素所灼知深信汉军、
汉人.虚公保举」等语,奉有依议之旨。臣窃思时值多事,封疆财赋,俱关重大,各地方需才甚
殷,我皇上求贤若渴。盖不止军前候用之人,宜蚤计也。今军前候用之人,不为不多矣。
臣谨为至切至要之地,举一人焉。如候任福建布政使李士桢,旗下贡士,其人操守清介,
才品优长。臣虽仅识一面,然灼知而深信之久矣。忆顺治年间,臣同乡、同年张璇以御史巡视雨
淮盐课,其清正为世祖章皇帝所知。及差满回京,臣敬服其人,因问属下吏孰贤。椿曰:「有守有
为,惟查士桢一人耳。」臣心重之,此臣以信者瑃信士桢也。阅数年,士桢补授臣乡大同巡道。在
任之时,舆升任之后,父老子弟,颂清廉爱民者,如出一口。此臣又以信百姓者信士桢也。又访
士桢前为安庆太守,后为河南臬司,每询彼地之乡绅及僚友曾官兹土者,咸称士桢贤。此臣复以
乡绅、僚友者信士桢。垂二十年,未尝稍变也。方今闽省未开,士桢暂留在浙,无任可到。浙江
藩司已经升任,不可一日无官,且不可一日无好
官。何也?江浙俱为财赋重地,又值军兴旁午之时,钱粮出入,稽核匪轻,征输缓急,筹划不
易,得一廉明藩司,而民膏兵饷,均舆国计有裨,尤为浙省攸赖。俟闽省恢复,另行推补。浙省
得士桢,或可与江南之得慕天颜等也。若从远地升补,虽有候补之法若真亦称贤能,而臣不敢举,
恐不能星速赴任,克济急需。士桢朝闻命而夕受事,可称人地相宜矣。
顷者奉旨会推,士桢既系候任之官,例不闻名。臣区区愚悃,据实保皋,合无将士桢听
九卿、科道会推,应否可用,恭请皇上鉴裁。如臣知人不明,所举未当;臣罪自不敢辞也。伏乞
勅下速议施行。为此具本,谨题请旨。
奉旨;「知道了,该部知道。」
再保要地堪用之人才等事疏
户部左侍郎臣魏象枢谨题,为再保要地堪用主人才,以破常格,以收实效事.
窃惟逆贼煽乱,引诱愚民,民生不安,贼焰日炽。或因抚绥未善,下情不能上达,则胁
而去之者多矣。臣尝鳃鳃虑之,如近贼地方,苟能加意抚绥,潜消反侧,培我国家元气,此非深
得民情之人,未易胜任也。迩来保举一法,奉旨允行,然时事多艰,真才难得,谁肯轻于尝试,
自取罪戾哉。但臣以一念之愚忠,妄筹目前之急着,若保一人,而果能有益于百姓,臣一身之利
害不暇计也。谨将素有才品,要地堪用之人,再为我皇上陈之。
一为郝浴,直隶进士前任御史,巡按四川时,因吴三桂参伊冒功,流徙盛京地方。臣查
浴移会报捷、辞爵诸疏.,明系不附三桂,故三桂恨之。后因阁臣合词荐浴,才堪任用,触怒三桂,
摘其疏中字句,激切抵奏,必欲杀浴为快。观今日掇地操戈之变,大负国恩,则浴当日之情罪,
已在圣鉴中矣。去年科臣刘沛先荐浴「按蜀时,操守才干,卓然可观,至今蜀民念兹不置。浴年
力正强,弃掷可悯」等语。续奉上谕「保举人才」。兵部尚书王熙保浴「果敢任事,精白一心,虽
以言事获罪,臣以为用当其才,何论罪废,倘蒙皇上破格召还,授以方面之任,俾得展其才畧,
效用边疆,彼必感而思奋,洁身竭力」等语。臣保「浴才守学识,皆愧不及,即让职亦所心愿。
三桂之所仇,正为国家今日之所取,何忍终弃之」等语,俱未蒙俞允。夫以阁臣、部臣、科臣前
后俱荐,无非为朝廷惜此有用之才耳。近在臣部,见我皇上鸿恩浩荡,免鱼皮地方犯罪之人,今
其效用,乃将浴终身禁镅,不获邀皇上使过之仁,深可悯惜,臣之所以一保再保也。昔卞和抱玉,
三刖其足,而终献之,臣遭逢盛世,又何忌讳哉?
一为王天鉴,宣府人,舆臣同科进士,初任县令,历升庆阳道。告病在籍,已十余年,
长才伟抱,操守清严,胆识尤称过人。当其未病之先,有上马杀贼,下马治民之畧。告病以后,
闭户调摄,淡泊宁静,乡里重之。今病或渐愈,若出而任事,尚可有为也。
一为郑端,直隶进士,历升贵州学.道,服满,现在陕西候用,素履醇谨,历任着声,
且孝友信义之人,立朝忠爱可卜也。虽由庶常起家,饶有终单壮志。前兵部尚书王熙保其「实心
守法,大有执持,洁己持廉,克尽职掌,年力精强,才猷练逹。若授以旬宣之任,俾效力恢复地
方,必能相机度务,整顿绥辑,大有
裨益」等语。懿德之好,良有同然矣。
以上三员,均系有用之才,擦臣愚悃,再行保奏,其堪用与否,自有睿鉴,而非臣之所
敢必也。如官不当设,人不当保,臣罪何辞哉:伙乞皇上省览全疏,并乞勅部一并议覆施行。为
此具本,谨题请旨。
奉旨:「该部议奏。」
筹饷之一在确估价值事疏
户部左侍郎臣魏象枢谨题,为筹饷之一,在确估价值事。
臣查康熙十年八月内,因直隶各省米豆草束等项价值,督抚身居地方,其价值贵贱无不知之。
该督抚照时价确估,据实报部,即行开销,不必驳回等因。九卿、科道会议具题,奉旨「依议,
钦遵」在案。彼时承平之际,不过买补水旱灾伤之缺额,为数无多。自滇、闽告变,王师征剿兵
饷紧急,供应浩繁。大兵经过地方,及驻防省分,办买米豆草束,每岁费银数万,或至数十余万
两不止。
但查近日报销,各省有大兵屯驻之地,采买豆石,每石价银止开八钱。其隶,河南、山
东,江南等,省,系产米豆之地,报到粟米料豆等项价值,亦开八钱、或九钱至一两以上不等。
且又有将筛扬、折耗、盘剥、运费、脚价等项,一并开报。臣部以定例内,本省起解钱粮,不准
支给脚价,行令该督抚将筛扬、折耗、盘剥、运费等项扣除。今兵饷供应浩繁,正当节省钱粮之
际,臣部堂司各宫再三商确,若臣部逐案核减,则各处价值贵贱不一,减多减少,止凭臆揣,不
便即以侵冒之敷驳参,况已经九卿、科道议定,不
必驳回,遵行已久。若据督抚开报,概行准销.恐有不肖官员,藉此不必驳回之例,以贱作
贵,造册报销。督抚未必预访时价,不过据册畧减,即行报部,侵蚀浮冒,易滋弊端。此等价值,
每案稍一节省、则数十万可得,非些须可比。据臣一偏之见,今岁直省地方,处处丰稔,价值贱
于从前一倍。此可以节省之时,我皇上特颁上谕,令各督抚实心体国,勿得任凭下官开报价值,
浮冒钱粮,务期节省,以济军需。若非天语蚤行严饬,虽臣部终年之持筹,不足当督抚终年之冒
销矣。如果臣言不谬,伏乞睿鉴,省览全疏施行。为此具本,谨题请旨。
奉旨:「该部确议具奏.」
筹饷之二在严覆关课事疏
户部左侍郎臣魏象枢谨题,为筹饷之二,在严窍阙课事。
切照关税一项,每年臣部额银六十万两有奇,军饷赖之。先因各省正在用兵需饷之时,将康
熙十三、十四两年解部税银,并停办一半铜银,行令解交各该藩司,并直隶守道,充济军需。康
熙十三年出差各官,止报收银二十万两有奇,缺额至四十万两有奇,足额者仅四处而已。其安静
地方,与近贼过兵地方,俱称吴、耿二逆叛乱,王师进剿,大兵往来,以致商船稀少,关税缺额
情由,叠次呈报,复据有该督抚具题到部者。臣部恐有税银已得,借端侵欺,无处稽考,不得不
请勅该督抚,再行严查其缺额。官员虽有考核之则例,而所缺银两,惟据督抚之访询,此亦无可
如何者也。但今十四年分,各关官员出差地
方,俱已渐次宁谧,进剿兵马,往来稀少,商买船货,已无壅阻,关税自当照常足额,乃纷
纷又报缺额矣。倘有不肖官员,踵习故智,借口商稀课缺,将钱粮侵蚀,及至考成之际,课额已
缺,军需已误,虽严加处分,亦何济乎?,
臣与同堂满、汉宫再三商确,因则例已定,别热良法,但臣有一偏之见,或可少行一时
之权,以足六
十余万之额,亦未可知也。请自今以后,凡各官到差,每一季将所收税银数目,报督抚一次。
如一季足
额,不必具题。如一季缺额,即行具题,将本官立行撤回,照才力不及处分,另差贤能,速
去征收。如有
借口地方荒乱,商阻噪拙,有亏税额,或奸诈之徒,指称王公、将军、官弁船只,希图漏税,
题参重处。
如别有发觉,将督抚以徇庇误饷论,一并处分。果能洁己恤商,税额全完者,请照地方官地
丁钱粮额征
全完之例议叙,以示鼓励,此臣之偏见也。臣同官皆以军饷为急,识见远大,更有何法,可
得贤能之人,
以为日后国课之计。伏乞皇上省览全疏,勅下臣部,一并确议速行,庶关课不致缺额,军需
亦有攸赖矣。
谨题请旨。
奉旨:「该部议奏。」:
筹饷之三在慎用藩司事疏
户部左侍郎臣魏象枢谨题,为筹饷之三,在慎用藩司事。
巨闻自古用人理财,相为表裹,而藩司一官,为一省钱谷之总汇,又与臣部相为表裹,诚不
可不慎用
也。故昔日之藩司,仅司本省之出入起存,犹需本官之精明才干。在今用兵地方,钱粮浩繁,
有本省征解,有别省胁解,有臣部发解,动至数百万雨,任其综理,听其支销,头绪纷纭,款项
错杂。若稽核一处不到,计算一处不周,登计一处不清,给发一处不当,则弊孔百出矣。此犹就
其职掌言之也。设使操守不洁,清面不破,听信衙役,弥缝上官,更难胜任.在衙役诱之,则曰
「此项可用,彼项可还」。在上官取之,则曰支用由汝,开销由我」。甚而逢迎过往,泛应抽丰。一
切资斧鞍马或轻、或重之类..苟无所出,势必取给于库中,而昧者受之,犹谓藩司探取囊中物也.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