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松堂全集

而不劳。窃见我皇上用人图治,夙夜忧勤,裁去多官,专责督抚,委以吏治民生,责以清廉正直。
盖督抚廉,则吏治
清,民生遂,而天下安。督抚不廉,则吏治不清,民生不遂,而天下不安也。语云:「源清则
流清,源浊则
流浊。」理固然矣。臣见我皇上每用督抚,简在帝心。为督抚者,既受一人之知遇,自当尽绝
辇下之私交,欲垂不朽之勋名,何暇苟图一身之富贵。其所以自励者惟廉,而我皇上之所以励之
者,亦惟廉矣。
顷者京察既举,臣读我皇上留用之旨,止取才能劳迹,而概未及操守。宸衷鉴别,非臣
愚昧所能
测。臣按周官六计弊吏,咸冠以廉,曰「廉善」、曰「廉能」、日「廉敬,曰日「廉正」、曰「廉
法」、曰「廉辨」,其一代好尚自见也。臣窃思盛世旌廉之典,卽一代之好尚所开。上有好者,下
必有甚焉。若上以廉求,而下不以廉应,臣知其必不然也。今八法以「贪」居首,而四柱以「守」
为先,正可与周官之六计,千载同符。我皇上所以鼓舞天下之大权,正在于此。卽古有清畏,人
知有清畏。人不知者,独庙堂旌廉之典,不可不重。曩来原以人情为难保,不得不归之分内所当
为。若谓行旌廉之典,反开贿嘱之端,世未
有肯贿嘱而求为廉吏者也。且入之德行有四。曰「忠」、曰「孝」、曰「廉,曰「节」。今国制
于忠孝节俱有旌,而廉不与焉,廉独无益于国哉。况大计卓异官员,举自督抚者,尚蒙赐衣优奖,
以励天下。今六年一察者,大吏也。日月照临之下,未尝特奖一二,以示鼓舞,诚恐来岁大计举
行,督抚知操守似非首重,
开报属员之贤否,止以才力不及等项为去留,而国法愈弛矣。
伏乞勅下部院确议:嗣后凡遇内而各衙门甄别考察。无论满洲、人汉,外而直省大计举
劾,无论方面、微员;总以操守清廉为上等,举出数人,请旨旌奖。如知廉不举,及无廉可举者,
作何处分,以儆其平日不能表率之咎。其举廉果多者,当优于多获逃人,多捐银两之例,将举廉
之官,作何纪录。其三品以
上自陈官员,果有如上谕所云律己清洁,屏绝馈受,恪恭职业者,仍乞我皇上奖廉为重,不
惜纶音褒嘉
之,以沼一代之人权,卽以明本朝之好尚,布之海内,垂之典册,斯为尽善尽美矣。
抑臣更有巍焉。臣前所谓处分纪录,就立法言之耳。如督抚真廉矣,属官安有不廉之理?
如督抚不廉,属官虽欲廉而不可得。盖教猱升木,使天下之尽为不廉者,督抚之罪也。若不将督
抚之大贪极恶以重法处一二,虽有降级革职,犹馆安享富贵。人将谓廉之不足为重,而不廉者之
赃至十万,亦可一赦而免也。十年之后,麟凤少而枭獍多。嗟此百姓,无以自存矣。法虽立,又
将焉用之哉,臣故谓
朝廷鼓舞天下之大权,莫大于赏罚。欲明赏罚,断自崇廉始也。如不以臣言为迂,统乞睿鉴
俯采施行。
为此具本,谨题请旨。.
奉旨:该部知道。」
督抚有不容不尽之职分等事疏
贵州道监察御史臣魏象枢谨题,为督抚有不容不尽之职分,有不容不去之因循,谨因察
典已竣.请严行申筋,以警将来事。
臣惟督抚为朝廷之大吏,计天下之封疆田土,兵马税粮,河漕盗贼,察吏安民,不过数
大政。然必
公忠体国,洁己爱民,庶可仰副皇上委任责成之至意。乃究其未尽之职分,舆未去之因循,
正自不少
也,他不具论。臣曾捧读严纶,总督巡抚互相纠参,虽有定例。数年以来,未见举行,皆因
督抚同在地
方,瞻徇情面,互相容隐,虽知弊端,不肯举发。大哉王言,炳如日星矣。如督抚有赈济
饥民,侵银至十万有余者;有地方捏荒作熟,苦民邀功,不知惠养百姓者,有将奇贪侵库之官举
为卓异者,有贿卖武举,徇私不公者。其劣状虽经发觉,久在皇上洞鉴中,而六年之内,未见特
疏互纠者何人。.以为瞻徇,则真瞻徇,以为容隐,则真容隐矣。此督抚之因循未去者一也。
臣又捧读请严纶,督抚任大责重;全在举劾得当,使有司知有劝惩。今所举的,多属冒
滥,所劾的,不过小官。苟且塞责,大贪大恶,反多徇纵,何裨民生,何裨吏治。大哉王言,炳
如日星矣。如督抚身在地方,耳目与属僚最近,岁月与属僚最久。州县等官受贿三五两,尚挂弹
章,何独提学一官,考试通省生童,开系人才教化,未见特疏纠参者何人。虽武途冒滥一案,奉
旨严察。有别省冒籍者,有一人而冒文武两途者,有衙役匪人滥收武学者,已经察出外,其文途
大弊,从无发觉,果提学官尽属公明,无可指摘耶?抑揭报纠参者,自处于不公不明,欲指摘人而
不能耶?言官原禁风闻,督抚又何禁焉。此督抚之职分未尽者一也。
臣因已往而虑将来,恐久之不遵谕旨,习为故常,以瞻徇情面为宽容,以徇纵大贪为浑厚。
言官既无风闻之参劾,各部惟循定例之处分,天语煌煌,究不能实行于二十七人之大吏.我皇上
夙夜勤劳,所责成而委任之,及督抚诸臣,身受殊恩,所以报我皇上者,顾如是已耶。今京察大
典,既经举行,去者、留者,悉出宸鉴,臣复何言。但雨露雷霆之后,正申饬告诫之时,乞勅部
议,以后如有瞻徇情面,徇纵大贪,应互纠,应访参,而不访参者,当以悸旨论罪,不待六年考
察,作何处分。又各部之内,或督臣事发,
应将不纠之抚臣纠叄,囊抚臣事发,应将不互纠之督臣纠参。其事在某部,而该部不行题参
者,作何处分。
再乞皇上加意用人,每一缺出,其难其慎,简在帝心,务得真贤,委以重任。卽不得已,
另行推补,幸不使地方有姑试而频更之官,以致交代之际,吏胥作奸,迎送之间,有司多累。俾
其留心职分,大破因循,洁己奉公,爱惜民命,庶纶音昭而法纪肃矣。如果臣言不谬,统乞睿鉴
俯采施行。为此具本,谨题请旨。
奉旨:「该部议奏。」
历指科臣罔上行私丧心溺职等事疏
贵州道监察御史臣魏象枢谨题,为历指科臣罔上行私,丧心溺职,乞勅严加处分,以肃
法纪,以清班行事。臣惟国家设立言官,原为朝廷之耳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者,职也,国尔
忘家,公尔忘私者,心也。孔手云:「臣事君以忠。」又曰:「勿欺也,而犯之。」盖忠者必不欺,
欺者必不忠。一念之萌,立分
诚伪,卽立辨贞邪。若于光天化日之下,连章累牍之中,存自私自利之心,进不公不法之言,
度非臣手所敢出也。乃不意有兵科给事中余司仁者,则大可异焉。司仁初由举人教职拔置台班,
优升京堂,复
补科员,隆恩至渥,报称难尽。臣入都之初,闻其曾巡两浙盐课,差满回京,日以打马、吊
鬬、混江为
事,赌银一空,官箴荡然。臣心恨之,恐司仁不肯自认,难以纠参,乃不得已具疏,有「近
日打马、吊鬬、混江,尤坏人心,避入主事,非父兄其谁知之」等语,盖为此等事言之也。司仁
以素行不检之人,滥升京堂之席,未能返躬自愧,力改前非。每一进言,人皆訾议日,「余给事又
有本矣。」他不具论。近如部差宜昭画一一本,谓挖运厅税务,户部议定通蓟道兼摄,司仁力请归
并于通惠之部员。如果税务有不便征收之处,自有巡抚请旨,间烦司仁代请。或司仁闻有弊端,
何不纠参该道。而止逗为条陈。卽使条陈从公起见,何不曰.税务作何归并」而竟曰.归并工部
征收」。事关税课,司仁力请归并,是为何心耶?又如镇将必须得人一疏,谓通州副将员缺,请将
该镇所属参游等官题补,所遗员缺达部另推。夫司仁既知升补有一定之规,似不当为一官请,卽
地方果系紧要,自有巡抚请旨,何烦司仁代请?况司仁
照知州、州同缺出,于所属内题补,岂知州、州同之缺,亦系吏科代为题请耶?事关升补,司
仁力请转移,是为何心耶?臣各拟另疏驳参,料司仁不肯承认,臣反涉于风闻也。
近阅邸报又有国家之大法宜严一疏,奉旨:「余司仁身系言官,若刘显贵事情有冤枉,卽
应将刘懋耀原疏封进。既为原无可辩,批驳不准,乃又欲提耿拱极及逃役刘仲佐再审,是何意见,
着明白回奏,该部知道。」臣捧读之,知司仁胆愈大,而手愈滑,我皇上已洞见其肺肝矣。乃司仁
不从实回奏,静听处分,乃借刘懋耀之原疏,朦胧其鋭,既为显贵开卸有收无存之多赃,又以离
任之耿拱极,在逃之刘仲佐,一提一缉,躭延岁月,为渐求出脱之巧计。臣不知刘懋耀之疏,何
故偏凑司仁直日辩寃,又不知司仁何故于众浅批驳不准之后,留心显贵一案,独殷殷而不能忘。
睿鉴难逃,臣何多赘。臣窃
谓言官之罪,莫大于有私。一有所私,而欺君罔上、坏法乱纪之弊生矣。今司仁具疏,上
非国家之利害,下非百姓之疾苦,中非贤人君子之用舍进退。卽此三四疏中,以察私之官而徇私,
以惩贪之职而纵、贪,历历可见,人人皆知,辱朝廷而玷清班,不独尧舜之世,一日难容。臣
与司仁均言官也,司仁不忠而欺一至于此。臣虽不才,羞与为伍,而况台省诸臣之过于臣者,又
当如何恨司仁耶,若不互相纠参,则言路坏而国体国法俱坏矣。除回奏情节,已经奉旨,该部一
并察议外,臣谨备叙司仁前后败检欺罔事情,伏乞干断施行。为此具本,谨题请旨。
奉旨:「该部察议具奏。
自请议处事疏
贵州道监察御史臣魏象枢谨题,为自请议处事。
臣于康熙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巡视北城,于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已经差满.于六月
初十日,有臣同官贺尔浑等为题明盗案事一疏。吏部议覆,内称「应将北城贺尔浑、孟熊飞各罚
俸一年」等语.臣查此案因未知定例,于四月十八日,将接缉官应否题参,移问吏部。其时臣尚
在城差办事,至差满之后,同官具疏,倒不列臣之名。但今同官议处,臣不应独居事外。八月初
三日,都察院将此案罚俸缘由,剳行北城。臣于初五日,抄知详悉,谨将臣在差差满月日,理合
自行奏明。伏乞勅下吏部,将臣议处施行。为此具本,谨赵请旨。
奉旨:「该部议奏。」
朝仪祀典礼宜严肃等事疏
内升正四品顶带食俸仍留管贵州道监察御史臣魏象枢谨题,为朝仪祀典,礼宜严肃,谨
陈旧例,以专责成事。
臣惟臣子事君,视皇上之事天、事祖,无二心也。我皇上躬行典礼,虔诚备至。仪文精
详,动舆古帝王合符。犹于致祭时辰,致斋处所,详察典例,稽考往代,无非肃将诚敬,昭格神
明至意。大小臣工,所当观感于心,而愈加敬慎矣。臣先以朝仪言之,每遇常朝,除入内启奏外,
诸臣宜济济鸩序,不宜落落晨星。如在午门之外,公服必具,不宜补服便衣。如在丹墀之内,班
行必整,不宜私揖乱坐。臣昔见世祖章皇帝时旧例;凡随旗官员,系吏部司官察点,其班中稽察
者,则礼部司官同鸿胪寺官员也;行礼纠仪者,则臣衙门御史也。今各官辞朝、见朝、谢恩,雨
班御史纠仪如旧。臣每见班行之中,止有吏部司务厅官,收职名数个而去,未见鸿胪寺官作何稽
察,亦未闻吏部作何纠参,独诿之司务厅官,岂其职在稽察纠参者哉?责成之例既变,因循之事甚
多,此玩亵所由来也。臣请将稽察纠仪,各照世祖章
皇帝旧例举行。如有稽察怠慢者,御史并得纠举,以不敬论,则朝仪整饬矣。
至于祀典所关,尤为重大。皇上别殿致斋,躬谐行礼,诸臣应陪祀而不陪祀,应斋戒而
不斋戒谅砾必不能自安。但各衙门开注痰嗽、感冒等病,真实者固有,假托者亦难保其尽无。旧
例应具印信报单,先
一日报纠仪御史,以凭稽察纠参。近来报与不报,参差不齐,因而视为故事。今后各衙门,
凡应陪祀官员,须用印信报单,封口交送纠仪御史。该御史于未祭之先,亲收职名,不许班役代
递,俟祭毕对明报单,有不到者照例纠参议处。如报单不送,及两三次托病者,查出一并纠参,
以不敬论。今值朝觐在迩,而班行不整,何以为万国之观瞻。郊祀将行,而骏奔弗虔,难以副一
人之对越。兹盖上体皇上诚敬之心,下体诸臣修省之义,不敢不中明旧例,俨天颜于咫尺,凛明
威于夙夜者也。如果臣言不腐,伏乞;睿鉴,采择施行。为此具本,谨题请旨。
奉旨:「该部确议具奏。」
制禄为养廉之具恭请酌情定法等事疏
内升正四品项带食俸仍留管贵州道监察御史臣魏象枢谨题,为制禄为养廉之具,恭请酌
情定法,以体羣臣事。臣读中庸至孔子对君以九经之事,有云「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而知王
道本乎人情矣。臣虽至愚,窃见我皇上忠信待臣之心,无一不至。卽增秩增爵,予封予荫之典,
亦无一不厚。故内外文武诸臣,洁己奉公者虽不乏人,然而贪风未息,往往丧心败名而不之耻,
严刑峻法而不之顾者,何甚多也。臣尝思之矣。朝廷欲行徽贪之法,必先制养廉之禄。盖天下之
宦京师者,房屋器用之需,妻孥仆马之赡,惟禄是藉。卽奉命仕四方者,走数千里,莫不选舟秣
马,治装裹粮而后动,所携之赀,非典则贷,亦
惟禄是藉。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有味乎其言之也.今自言一品至九品,
每岁俸入,多者不过二百两,少者不过三四十两。此外虽京官有公费,外官有柴薪,俱属无几。
苟非加俸,何以养廉。频年国用浩繁,溺赈时有,似难遽加。但六部所定罚俸则例二百余条,实
为至密。事简之地,或可伴免。事繁之地,有履任一年,罚俸数年者。有在任数年.罚俸数十年